解剖報告再添「罪證」:不僅肺部,新冠病毒是如何「侵害」全身?

2020-12-03 生命時報

為了揭開新冠病毒的真面目,從2月中旬開始了對新冠肺炎逝者遺體的解剖工作。截至2月25日,全國已完成11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遺體解剖。

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下稱「《方案》」)根據目前有限的屍檢和穿刺組織病理觀察結果,總結了新冠病毒造成的病理變化。

新冠病毒究竟如何攻擊全身?遺體解剖有什麼發現?《生命時報》邀請北京佑安醫院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呂福東對此進行解讀。

受訪專家:

北京佑安醫院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 呂福東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任琳賢

本文編輯|王璐 楊萌

肺是主要受損器官

呂福東解釋,從病理學特徵來看,肺部輕度病變者肺內細支氣管黏膜部分上皮脫落,腔內可見黏液及黏液栓形成,且伴有不同程度漿液及纖維蛋白滲出,重症患者可隨病情進展導致肺間質纖維化,這些改變都會影響呼吸,導致憋氣、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目前來看,肺部病變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但有的解剖案例肺部病變並不嚴重,可能是其本身有基礎病,感染新冠病毒後病情進展,導致死亡。

脾臟損傷與免疫系統損傷相關

《方案》稱,新冠肺炎逝者脾臟明顯縮小,淋巴細胞數量明顯減少。呂福東表示,脾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當血液中出現病菌、抗原時,脾臟中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會將其「吃掉」,發揮免疫作用。

上述病理學變化是脾臟、免疫系統受損的主要表現。

心臟和血管受「炎症風暴」牽連

新冠肺炎逝者可見心肌細胞變性、壞死以及部分血管內皮脫落等病理指標變化,這是炎症性損傷帶來的,可能與人體過度免疫反應有關。

短時間內廣泛的炎症反應,可能導致心功能出現障礙,同時還會引起冠狀動脈斑塊,容易誘發潛在的心血管疾病。

肝臟損傷明顯,但原因不確定

呂福東表示,肝臟是人體解毒器官,在多個解剖案例中確實發現明顯損傷。

但是,到底是新冠病毒帶來的損傷,還是治療用藥帶來的損傷,目前尚不明確,仍需結合患者本身是否有基礎病及臨床治療情況綜合判斷。

腎臟損傷可以佐證

新冠病毒導致腎臟病變發生,在重症病例中表現明顯。腎小球球囊腔內有蛋白性滲出物,腎小管上皮變性、脫落。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泌尿外科樊彩斌的臨床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關鍵受體ACE2在人體腎臟中存在高水平表達,腎臟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靶器官之一。

其他器官也發現損傷

《方案》稱,患者腦組織充血、水腫,部分神經元變性。北京地壇醫院3月4日公布的消息稱,臨床發現患者出現意識障礙,一定要考慮病毒可能攻擊中樞神經系統。

圖片來源:地壇重症醫學

《方案》還提到,部分患者食管、胃和腸管黏膜上皮不同程度變性、壞死、脫落。

呂福東說,此次新冠肺炎的特點整體表現為:肺部病變輕重不等,全身多器官受損。

值得一提的是,臨床血液檢測中發現,患者中性粒細胞大多顯示不高或正常。然而通常人體出現感染或炎症時,中性粒細胞會升高,這可能意味著免疫系統受損明顯。這也正是此次新冠肺炎治療中,中醫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中醫講究扶正祛邪,把免疫力「扶正」,才能更好對抗病毒感染。▲

相關焦點

  • 新冠患者遺體解剖後,眼前一幕令人驚訝,科學家:必須儘快焚燒
    據環球網報導,如今已經邁入了十一月份,但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行動不僅沒有緩和,反而愈發猖獗起來,尤其是現在北半球國家正處於秋冬季節,疫情的反彈讓這些國家措手不及。歸根到底,人們對於新冠病毒的了解還是不夠全面,就在近日,印度為了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就對新冠患者的遺體進行了解剖,呈現在科學家眼前的一幕令人驚訝。死去患者的肺部堅硬地像一個皮球一樣,並且在他的喉嚨和鼻子處取得的新冠病毒樣本顯示,病毒在他死後的18個小時依舊具有活性,這意味著新冠患者的屍體依舊具備傳染性,科學家們紛紛表示必須將新冠死亡患者儘快焚燒!
  • 各國最新發現新冠病毒的主要死因並非肺部炎症而是另有其他...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中新社·華輿訊 據旅日僑網報導 最近,各國陸續傳來屍檢、臨床數據報告發現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主要死因是血栓,不是肺部炎症!
  • 比起「新冠」,這4種病毒不僅擅長偽裝,還可能致癌
    因為一旦感染,對應的腫瘤發生率要比健康人高得多,且部分病毒比「新冠」更擅長偽裝,感染後不易被察覺。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CIRC)一項報告顯示,世界上1/6的癌症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
  • 新冠病毒會導致肺部嚴重纖維化嗎?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302醫院)王福生院士團隊,近期於《柳葉刀·呼吸醫學》期刊上發表了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這項病理分析不是來自完整的屍檢,而是通過對一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微創病理檢查獲得的。團隊人員對患者的肺、肝和心臟進行了組織樣本檢測。
  • 新冠病毒滲透到大腦的機制被揭示
    德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證明,新冠病毒通過嗅黏膜中的神經細胞進入大腦。科學文章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現在已經認識到,COVID-19不是純粹的呼吸系統疾病。除了能造成肺部損傷外,新冠病毒還可以影響心血管系統、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
  • 愛滋病病毒「幫兇」CCR5基因添新「罪證」:阻礙中風康復
    此前研究表明,CCR5基因還是愛滋病病毒進入細胞的主要幫兇。早在1996年,科學家就發現CCR5基因控制產生的CCR5蛋白是HIV病毒進入人體T細胞的主要受體之一。抗愛滋病藥物馬拉威若(Maraviroc)的作用就是佔據病毒囊膜蛋白gp120與CCR5蛋白的結合位點,抑制病毒與該受體的結合。
  • 專家:新冠病毒會在人體全身引起血液凝塊,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專家表示,新冠狀病毒似乎能夠在全身範圍內引起血液凝結,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這種病毒比其病毒家族的其他病毒更加致命紐約市Mount Sinai Beth Israel醫院肺部和重症監護醫生胡曼·普爾(Hooman Poor)說,醫生懷疑這些小血塊是導致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困難的原因之一。普爾說:「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肺部出現血栓的可能性。」在那些因為腎衰竭而需要進行透析的新冠病毒患者中,「他們的導尿管每一秒都在凝結。」
  • 性病實驗、人馬猴血互換…「東方奧斯維辛」再添罪證
    6日,安倍私人諮詢機構「21世紀構想懇談會」提交了「安倍談話」建言報告,其中寫入了「侵略」和「殖民統治」,提到了「反省」,但沒有觸及是否「道歉」。報告中同時注釋說,由於「侵略」一詞在國際法中沒有定論,所以有委員提出異議。  從報告書內容及安倍此前的表態,可推斷其在談話中發表倒退言論可能性極大。「安倍談話」預計將寫入「反省」,但拒絕「道歉」。
  • 新冠病毒有何危害?傷害你的大腦:失去嗅覺、頭痛、失憶-病毒,新冠...
    目前,許多醫生正藉助抗病毒藥物來降低新冠病毒的複製速度。他們經常將其與類固醇結合,以防止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產生具有破壞性的炎症。如果醫生知道患者大腦中有新冠病毒,就需要改變救治方式。這對醫生來說是一個難題,畢竟呼吸機可幫不了大腦。奇怪神經系統症狀可以作為早期預警!
  • 全球首份新冠肺炎病理報告解讀:病毒主要攻擊人體肺部
    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種急性疾病,嚴重時可導致大量肺泡損傷和進行性呼吸衰竭。
  • 《自然神經科學》:新冠病毒從可通過鼻子鑽入大腦
    柏林醫科大學查理特神經病理學系Helena Radbruch博士介紹,新冠肺炎不僅僅是一種呼吸道疾病。除了攻擊肺部,患者還會出現心血管系統、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等一系列症狀。報告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現神經症狀,包括嗅覺、味覺喪失或改變,頭痛、疲勞、頭暈、噁心等,還有一些患者出現卒中或更嚴重的併發症。
  • 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人類肺泡上皮2型細胞(AT2),導致肺損傷和氣體交換受損,但是驅動感染和病理的機制尚不清楚。報導了首個人類肺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分子反應圖譜。研究人員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體肺泡細胞與複雜的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已經鑑定出肺細胞中的宿主蛋白和通路,在被新冠病毒感染後這些蛋白和通路水平會發生變化,從而洞悉疾病病理學和新的治療靶標來阻斷新冠病毒感染。
  • 沉默之證:新冠病毒如何「吞噬」患者身體?
    兩個月前,返樸曾刊發過一篇討論新冠感染引發的怪異症狀的文章,提到新冠病毒病雖然被認為是呼吸道疾病,但卻會出現許多奇怪的症狀,例如中風、血栓、缺氧、形如凍瘡的「新冠腳趾」、譫妄等奇奇怪怪的腦部疾病……在一線醫生詳細記錄病患症狀的同時,病理學家們也在後方無聲而緊張地工作著。最近兩個月發布的多篇屍檢報告表明,患者體內最多的不正常現象是血栓,而非炎症。
  • 日本九州大學揭活體解剖罪證[組圖]
    位於日本九州大學校園內的醫學歷史館近日正式對外開放,展品中包括1945年日本教授對被俘美國飛行員進行活體解剖的罪證。新華社記者劉秀玲攝延伸閱讀:一家博物館4日在日本西部福岡縣正式對外開放。引人注意的是,這家博物館展品中包括1945年日本教授對被俘美國飛行員進行活體解剖的罪證。
  • 逝世患者和家屬同意捐出遺體令人尊敬,遺體解剖為何意義重大?
    「全面開花」,關注了新冠病毒所有可能影響的臟器,重點在於心臟、肺部。劉良說,前線有非常多、不同領域的大夫想要獲悉進一步的情況,都在密切關注新冠病毒對各器官的影響。 劉良介紹稱,平日裡的普通情況,不同的臟器是一個點取材,而對於新冠肺炎,現在法醫們在多點取材,有的成倍、成十倍地取樣。常規肺五個葉,每個葉取一個,現在不止五塊,一個肺葉要取多個,從肺部的邊緣、往中心去,既要考慮面上的情況,也要考慮點上的情況,「整個量會很大很大」。
  • 首次看清,新冠病毒如何入侵人類大腦!今日《自然》子刊展示高清圖像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一年前,新冠病毒在人體中導致的肺部異常開始引起醫生們的注意。時至今日,人們已經認識到,COVID-19不只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
  • 新冠病毒是如何侵襲人體肺部的?這段視頻你一定沒見過
    視頻立體、多角度地展示了新冠病毒攻擊人體肺組織從輕症到重症的過程!視頻來源:江西日報從新聞視頻中可以看到,病毒攻擊範圍被以亮綠色鮮明標示,能直觀地顯示普通型和重症型新冠肺癌的影像學變化、看清幾乎每一個肺葉的受累情況;而在模擬內鏡模式下,我們仿佛能夠跟隨一支內鏡「深入」支氣管,找到藏在肺裡被病毒「啃噬」的病灶!
  • 待出院新冠患者意外死亡後發現肺部仍殘留病毒,或解復陽之謎
    鼻咽拭子陰性但肺組織仍然有病毒的可能性。此外,研究團隊的研究為鼻咽拭子連續3次PCR陰性的肺部病毒殘留患者提供了首個病理學證據。因此,研究團隊強烈建議對可以出院的患者再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的SARS-CoV-2進行PCR核酸檢測,並延長檢疫時間。
  • 以營養學抵禦新冠病毒入侵,新冠病毒症狀自查表單
    抵禦新冠病毒,至少還可以做些什麼?(一) 作為一種回到未來的預防策略:如果我們終究無法阻擋新冠感染發生,有沒有可能最大化無症狀感染者?除了可能會在半年後失效的疫苗方案,還有沒有人類第二重防線? 如何布置對抗病毒的三級預防?
  • 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遺體解剖有多重要?那些「大體老師」教給我們的事
    鍾南山表示新冠和SARS肺部表現不一樣,因此遺體解剖非常重要。兩例解剖工作已完成。遺體解剖究竟能起到什麼作用? 2月18日,鍾南山院士發言稱,十七年前的非典,也是通過屍體解剖了解除了肺部之外,全身臟器受損的影響情況。通過屍體解剖,這次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表現,和SARS有點不一樣,沒有嚴重纖維化,肺泡還存在,但是炎症很厲害,還有大量的粘液,非常黏,這將導致病人的通氣不通順。解剖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病人的特點,在幫助他們通氣上改變一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