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患者和家屬同意捐出遺體令人尊敬,遺體解剖為何意義重大?

2020-12-01 騰訊網

昨日(2月16日),全國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相繼完成,目前兩具解剖病例已被送檢。相關報導介紹稱,解剖所獲的新冠肺炎病理,對於探索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的病理改變,疾病機制等有重大幫助,能從根本上尋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與致死性。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對法醫解剖工作的了解與想像,大都來自《非自然死亡》,《不死法醫》,《法醫秦明》等影視作品。解剖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正如《非自然死亡》裡的主角三澄醫生所言,「法醫學是為了未來的學問」。隨著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遺體解剖工作的開展,將為臨床醫生與專家的診治,提供新冠肺炎的病理學依據,搶救更多寶貴生命。

現實生活中的法醫工作,絲毫不比影視作品中的輕鬆,甚至更為緊張,更需要爭分奪秒。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系主任,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劉良參與了昨日全國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劉良今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昨天抓緊完成了兩具遺體間隔解剖,法醫們中間只休息了兩個小時,趕快跟前線的臨床醫生和專家反饋,好讓他們琢磨這個病變的靶細胞在哪裡,針對性的採取治療措施,「反正救人要緊吶,救人要緊」

劉良(左)身著防護服

劉良表示,相比平日,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取樣,更加細緻,解剖室「全面開花」,關注了新冠病毒所有可能影響的臟器,重點在於心臟、肺部。而其他臟器也進行了關注,包括腎臟、胃腸。劉良說,前線有非常多、不同領域的大夫想要獲悉進一步的情況,都在密切關注新冠病毒對各器官的影響。

劉良介紹稱,平日裡的普通情況,不同的臟器是一個點取材,而對於新冠肺炎,現在法醫們在多點取材,有的成倍、成十倍地取樣。常規肺五個葉,每個葉取一個,現在不止五塊,一個肺葉要取多個,從肺部的邊緣、往中心去,既要考慮面上的情況,也要考慮點上的情況,「整個量會很大很大」。

據悉,目前法醫們已完成取樣工作,後續工作將陸續開展,完成病理報告最快需10日。各界對其高度關注,這是由於儘管目前,醫學界通過臨床檢驗、影像學,以及動物實驗和體外實驗等方式,對新冠肺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依然十分有限,關於新冠肺炎仍有一系列關鍵疑問沒有得到解答,包括但不限於:「第一、病毒來源;第二、病毒損害器官的病變特徵;第三、病毒與機體各器官、細胞的親嗜性、分布方式,有否在胃腸道、泌尿道、生殖道內分布的可能等;第四、病毒損害器官、細胞的分子基礎;第五、治療該如何根據器官病變來進行針對性調整,降低死亡率;第六、病毒侵害後的病變模式等問題。而對新冠肺炎死者的病理解剖,基本上能夠解決上述第二至第六條的一系列的疑問,人們將會通過解剖,了解新冠肺炎體內發病機制和病毒引起的機體病理改變,從而能採取更為精準有效的應對措施。

SARS時期,國內通過病理屍體解剖明確了SARS病毒的發病機理及機體相應的改變,為控制傳播及診斷治療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例如,當時一篇涉及香港6例SARS死者肺部解剖的論文,對繼發性肺部損傷的機製做了推測,根據SARS患者肺部的吞噬現象,得出細胞因子風暴有可能是導致SARS患者臨床症狀嚴重的重要因素。當時,此文作者認為,臨床上適當的糖皮質激素介入,可調節細胞因子失調,避免導致死亡。雖然當年的SARS患者激素治療方案仍然有很大的爭議,而這個解剖結果,為此方案提供了一定的證據支持。

(左)SARS肺炎伴部分形成巨細胞的肺泡上皮細胞;(右)正常肺泡和肺泡囊

新冠肺炎和SARS不是一種病,但參照當時對SARS研究進程,專家相信,遺體解剖工作的開展,對於病理生理進展和發病機制,對預防和治療定會有大的幫助。專家也同時呼籲,人們要衷心感謝這些捐獻遺體的死者和家屬。

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是這兩位遺體捐獻者的醫生,她今天發表的《醫護日記》,記錄了當時的心情,她在日記中寫道:「全武漢人民甚至全國人民應該感謝5床和24床的病人和他們家屬的決定,感謝這些飽受創傷的武漢人,感謝他們還來不及悲傷、卻在背後的無私和奉獻。有這樣的人民,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日記摘錄

「昨晚8點多,我們醫生群裡發了一條消息:5床家屬同意遺體解剖,已籤字。

5床是位老先生,印象中他一直比較煩躁,昨天開始嗜睡的。

目前對於新冠狀病毒引起的人體生理病理改變,我們更多的是根據臨床症狀去推斷,卻沒有病理學的依據。

如果5床家屬真的同意遺體解剖,這應該是全國第一例,這個決定對於我們後續認知新冠肺炎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這個決定很突然,群裡大家肅然起敬,但是我們需要國家法律的允許,需要倫理學的支持,需要家屬的同意。

在崇尚入土為安的中國人眼裡,5床的家屬做出了讓人感動的決定。或許,他的決定,會有利於我們尋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和致死性,為未來挽救更多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據。

今天下午,我們又得知24床家屬也同意進行遺體解剖,已經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我此刻的感謝。」

查瓊芳和上海援鄂醫療隊的同事們

「全國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相繼完成」的新聞背後,是病人與家屬的巨大貢獻。查明死亡的真相,是為有尊嚴的生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為更多人帶來生的希望。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有什麼意義?
    2月16日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凌晨3時許,全國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    18點45分,全國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也在金銀潭醫院順利完成,這兩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
  • 全國首例、二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完成,有何重大意義?
    驅動中國2020年2月17日消息,昨天晚間來自多家媒體的消息顯示,在法律政策允許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後,2月16日全國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完成,備受各方關注。據悉,2月16日凌晨3點,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了全國第首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遺體解剖工作,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當日下午18點45分,全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也在金銀潭醫院順利完成,這兩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
  • 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遺體解剖工作完成,可揭開新冠侵害人體之謎!
    據央視新聞報導,在國家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下,並且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2月16日凌晨,全國第 1 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 在當日18點45分,全國第 2 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也在金銀潭醫院順利完成,目前這兩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知名法醫病理學專家、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劉良參會解剖工作。預計10天以內可以得出結論。
  • 面對面:為什麼要對新冠肺炎逝者做遺體解剖?專家這樣說
    從2月中旬開始,在國家法律政策的允許下,我國陸續開始進行新冠肺炎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如果沒有解剖的話,基本上就搞不清楚對手,也搞不清楚它打擊你的方向,是茫然的。首例解剖手術為何遲遲未進行?早在1月22日,劉良就呼籲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病理解剖,並聯合團隊向相關部門遞交緊急報告,強調病理解剖的重要性。然而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手術直到2月16日才進行,這期間劉良團隊遇到了什麼難題?
  • 新冠患者遺體解剖後,眼前一幕令人驚訝,科學家:必須儘快焚燒
    歸根到底,人們對於新冠病毒的了解還是不夠全面,就在近日,印度為了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就對新冠患者的遺體進行了解剖,呈現在科學家眼前的一幕令人驚訝。死去患者的肺部堅硬地像一個皮球一樣,並且在他的喉嚨和鼻子處取得的新冠病毒樣本顯示,病毒在他死後的18個小時依舊具有活性,這意味著新冠患者的屍體依舊具備傳染性,科學家們紛紛表示必須將新冠死亡患者儘快焚燒!
  • 又到一年清明時 遺體捐獻者家屬如何寄哀思?
    遺體捐獻者,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逝後依然用他們的無私為社會做出貢獻。然而,捐獻遺體並不意味著事情的完結,每個捐獻者背後都有各自的至愛親朋。逝者已矣,但生者對他們的思念卻依然在延續。可是,沒有墓地的現實狀況,令他們無處寄哀思,這是每一個遺體捐獻者家屬須面對的殘忍現實。  令人欣慰的是,接受遺體捐贈的單位,已經設立了專門紀念遺體捐獻者的地方,省紅會也正協調設立紀念場所。
  • 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遺體解剖有多重要?那些「大體老師」教給我們的事
    記者/馮曉紅 賴天瑩 編輯/劉昭 新媒體編輯/呂冰心 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後,兩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工作已於2月16日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完成,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
  • 大疫當前,遺體解剖才能回答這些關鍵問題
    為什麼要做遺體解剖?因為它沒有替代方案。若患者或其家屬願意捐獻遺體,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屍體解剖查驗規定》,由相關部門牽頭組織相關病理學和法醫病理學、臨床醫學等方面的專家對新冠病毒逝者遺體進行必要的系統屍體解剖檢驗,事先要做好詳細的屍檢計劃。「捐獻遺體,也是在為抗擊疫情作重大貢獻。」叢斌說。
  • 只有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才能回答關鍵問題
    2月16日,他和團隊在18個小時內連續完成了兩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人命關天。要加快工作,搞清病理變化、病理生理基礎和死亡機制。」完成屍檢後,劉良這樣告訴記者。 為什麼要做遺體解剖?因為它沒有替代方案。
  • 黃潔夫指「換頭」違規,哈醫大相關人士:用的遺體不是活器官
    黃潔夫還建議,相關部門應對遺體的來源進行追查,並質疑「家屬真的知道並同意用親人的遺體去做這種粗糙的實驗嗎?」上述負責人此前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遺體捐獻後,患者家屬不能再來看這具遺體,或者幹涉其用途。哈醫大或解剖學教研室也不會通知患者家屬該遺體的具體使用情況。
  • 家屬要求解剖遺體尋找真相
    富士康二度召開發布會回應「馬向前死亡事件」  家屬要求解剖遺體尋找真相  新聞追蹤  本報深圳訊羊城晚報記者陳驍鵬報導:19歲的深圳富士康工人馬向前在工廠內突然死亡(詳見本版26日報導),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
  • 臺灣專家: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完成 意義重大
    QUESTION 直新聞:全國第一例、第二例由遺體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今日送檢。遺體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送檢有怎樣的重要意義?對於未來新冠肺炎的治療和疫苗的研發有何幫助?ANSWER 臺北和平醫院急診室前主任 張裕泰:我們遺體的解剖在我們的醫學上來講是蠻重要的,因為我們只有解剖以後才能知道,到底在人體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比如說肺炎的嚴重度到什麼樣一個程度,我們在遺體解剖裡面才能知道。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在濟南,像他這樣的還有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遺體(角膜)捐獻志願者」。洞悉生命的意義,他們想用自己最後的光和熱,為他人延續生命。在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表上,他勾選了三項:角膜、遺體和器官。「死了捐出器官,生命還能用另一種方式延續。現在技術發達了,一個角膜能讓好幾個人恢復光明,多好!」成為志願者後,裴風岐才知道以前出現過悔捐的情況,醫院的車到了,家屬不願意,最後只能空車返回。「這本就是自願行為,家人不同意可以一票否決,但如果是角膜、器官捐獻,悔捐就好比是剝奪了人家的希望。」
  • 她和老伴要捐角膜捐遺體
    、遺體     華商報訊(記者 李琳 攝影 黃利健)昨日,劉碧霞老人迎來了70大壽,也送給了自己一份最美的生日禮物——和老伴李明波一起籤下了角膜捐獻志願書和遺體捐贈志願書。   壽宴現場,在西安市眼庫副主任劉明的指導下,兩位老人填寫了角膜捐獻志願書,還籤了遺體捐贈志願書。親眼目睹兩位老人的善舉,鄉黨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劉明表示,老人的行為不僅會影響後輩,也給鄉親們做了個好榜樣,會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到器官捐獻的公益事業中。   劉碧霞老人說,器官、遺體將來帶走也沒用,能幫助有需要的人非常有意義。
  • 老人捐獻遺體是否需子女同意?尚無專門法律
    尚無專門法律   石景山區法院 付天嬌   新聞報導,福州九旬老人慾捐遺體遭家人反對,老人自我遺體捐獻是否可以不取得子女的同意而自己做主呢而關於公民捐獻遺體是否需經過子女同意則無處參考。   至今,已有10多個省、市制定了法律性文件,對遺體捐獻的制度化、規範化進行了嘗試,其中關於捐獻遺體是否需子女同意,有不同的規定。
  • 關於遺體捐獻,現身說法,談談我的心路歷程
    這裡面稍稍科普一下,器官捐獻和遺體捐獻是兩件事,器官是給病人移植用的,而遺體一般都會急凍儲存,送到醫學院或者研究中心,供學習解剖。至於說器官捐獻,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的,你死了,你身體的某一部分仍舊能以另外一種形式「活」下來,咱不提救人的事,本身不也挺好的嗎?而遺體捐獻,送去給醫學生解剖,很多人覺得接受不了,其實你就是想不開,燒了不也就燒了嗎?
  • 全國人大代表支月英:亟待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
    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對於挽救垂危生命、服務醫學發展、弘揚人間大愛、促進社會文明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此項工作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熱切期盼,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國際國內在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立法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通過立法可以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規範捐獻的流程、動員全社會參與、維護捐受雙方的合法權益、保護捐獻事業健康發展,也是對我國現有法律體系的必要補充和完善,讓移植技術更好地造福於民。
  • 長沙46歲女子捐獻遺體角膜,最後一條微信讓人淚目
    在生命的最後,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說她死而無憾,要將遺體捐獻給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她來得平凡,去得偉大!」今日,說起捐獻遺體器官的妻子蔣琳鳳,歐陽貴東淚如雨下。 沒有隆重的葬禮,沒有滿目的輓聯,就連最後的告別都是匆匆。
  • 「遺體捐獻」是生命至高價值的最美詮釋
    點擊滄州市紅十字會官網的「網上紀念園」欄目,出現一面醒目的紀念牆,這裡是為紀念滄州地區遺體捐獻者而設立的網上紀念碑。在眾多人名中,「白志強」的名字赫然在目。12月9日23時,黃驊市舊城鎮白莊村73歲的孤寡老人白志強在市博愛醫院去世,生前他做出了一個令人敬佩又感動的決定——捐獻遺體,成為黃驊第一例遺體捐獻者。
  • 遺體和器官捐獻有關問題解答
    答:遺體和器官捐獻遵循自願、無償的原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國家公民都可決定自己是否捐獻遺體和器官。在特殊的情況下,監護人也可為被監護人辦理捐獻遺體和器官。因此,儘可能取得直系親屬(配偶、成年子女、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同意,報名登記者以後才會順利實施捐獻。  3.如何報名登記捐獻遺體和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