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遺體捐獻,現身說法,談談我的心路歷程

2021-01-12 作者文立刀

本人早在2018年就籤訂了遺體捐獻意向書,是第178474位捐贈志願者,正巧在問答上有人問到這個問題,就解答了一下,順便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覺得現在年富力強,死亡是遙不可及的,不需要考慮這些事情。我也是這樣想的,籤署捐獻意向,成為志願者也是很偶然的因素。

老刀我是寫小說的,在創作《獸醫白無常》的時候正好涉及到大體老師的問題,這是一本搞笑小說,在生死間體現大愛,查詢資料的時候誤入相關網站,順手就登了個記,就這麼簡單。(順便打一波廣告,正版已經被封了,大家自行去搜盜版吧,賊好看)。

這裡面稍稍科普一下,器官捐獻和遺體捐獻是兩件事,器官是給病人移植用的,而遺體一般都會急凍儲存,送到醫學院或者研究中心,供學習解剖。

至於說器官捐獻,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的,你死了,你身體的某一部分仍舊能以另外一種形式「活」下來,咱不提救人的事,本身不也挺好的嗎?

而遺體捐獻,送去給醫學生解剖,很多人覺得接受不了,其實你就是想不開,燒了不也就燒了嗎?放那不動自己它也腐爛。

很多人都說什麼大愛無疆,心中有大愛,其實我心裡邊沒想那麼多,最直接就是四個字——廢物利用。

要不也得燒,燒了還得給火葬場錢,讓學生練練手多好。

本人不是醫學生,並沒有見過大體老師(直白說就是供醫學生解剖學習的屍體,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去教授學生醫學知識,所以被尊稱為大體老師,也叫無語恩師。)但是我好為人師啊,死後還能當老師,不虧。

按照流程,其實遺體捐獻不光需要本人同意,家屬也要同意才行。估計我捐獻那天還早,那時候能給我做主的,估計只能是老婆孩子了,我老婆表示支持,指著我鼻子溫柔的說:你活著讓人解剖我都沒意見。而我女兒才五歲,不過有我這樣的家長,相比那時候她也不會反對。

家屬同意,真到等我死那天,其實家屬給捐獻中心打個電話就行了,直接有人把遺體拉走,省事,省心,家裡擺個靈堂,捨不得我的話,就看照片得了,你們看不如讓人家練有意義。

遺體拉到學校冷庫,一般都是零下30度急凍保存,用的時候再緩到4度左右。學校方面對捐獻者,也就是大體老師是極為尊重的,一來是尊重生命,二來是尊重你的心中大愛,一般都會有默哀,鮮花等儀式,有的學校還會介紹大體老師的生平,甚至會傳達大體老師生前的遺願,比如說對學生們說的話之類的。

想想這也挺不錯的,等我那時候,最好能提前弄個錄音,放給學生們聽:詞兒我都想好了:孩子們,甭客氣,來,捅我!皺一皺眉頭我不算英雄好漢!

先禮後兵,鮮花默哀之後,人家老師學生就不用客氣了,手術刀呲兒呲兒的,絕對比你在家做紅燒肉弄的零碎,目前全國各大醫學院校的大體老師都極為緊缺,一具遺體,一個班的學生用,至少得用一個學期。學骨骼,解剖骨骼,學肌肉解剖肌肉,各個器官,皮膚、組織,他們日後是要上手術臺的,總不能拿豬肉糊弄人家吧。

拆零碎之後,那肯定是組裝不上的,這時候反正你也不在乎了,最後用完,一學期結束會有個遺體告別儀式,剩下那一堆一塊,掃在一起,火化完事。

遺體捐獻,就是這樣的「下場」,很多人接受不了,這也無可厚非,聽起來似乎真的很難接受。

我欣然接受,沒覺得自己多偉大,只是世界觀的問題——我覺得那時候我都死了,反正也不疼,你們覺得有用就用唄,廢物利用。

說是向醫務人員致敬,光說沒用,咱登個記,到時候把自己捐了,讓下一代醫務人員練練手,也讓他們向我致敬,這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

當然,這東西是不能強求的,捐獻遺體的確很高尚,不捐獻也是個人的選擇,不應該道德綁架。

只是,老刀我覺得,人生一世,留下文字,留下精神,會比留下一罐骨灰更有意義吧……

等我臨死的時候,準備最後皮一下,最後在胸口紋上個二維碼,來一波求關注。雖然我的媒體帳號不會再更新了,但是你們仍舊可以看看我以前的文章,那才是我給這個世界留下的東西。

相關焦點

  • 一對母女同時登記捐獻遺體 遺體器官捐獻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近期,泉州網報導了市民無私捐獻遺體或登記成為捐獻器官遺體志願者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昨日上午,村務工作者洪如萍主動來到南安市紅十字會辦公室辦理登記器官捐獻。而在9月4日,市民黃女士與女兒也一同到南安市紅十字會填寫了《福建省自願捐獻遺體登記表》,並完成了網上遺體捐獻志願登記。她們是南安市今年線下登記捐獻器官或遺體的第13位、14位、15位志願者。
  • 我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移植知識宣講活動
    7月27日至28日,蘭州市紅十字會、市衛健委分別在市一院、市二院舉辦兩場人體器官捐獻移植知識宣講活動,以此廣泛傳播人體器官捐獻知識,促進形成社會文明新風,推動我市人體器官捐獻事業發展。來自各區縣衛健、紅會系統和市屬各醫療機構350餘人參加活動。
  • 市民提議有償捐獻遺體
    記者 楊樺  本報濟南2月28日訊全省3年實現遺體捐獻者僅106人。本報2月28日刊發的《1200人登記獻遺體》引起眾多讀者關注。熱心讀者給本報打來電話建議實行有償捐獻,以保證捐獻遺體和器官的數量。  在省醫科院工作的陳女士打來電話說:「要求每個人都無私奉獻也不可能。
  • 老夫妻倆共同申請捐獻遺體
    兩位老人捐獻遺體的意願要追溯到9年前。早在2005年6月,兩位老人就向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捐獻中心安徽醫科大學登記接受站填寫了志願捐獻遺體申請登記表,完成了遺體捐獻的協議登記工作。張鷹告訴記者,父親張瑞麟是瀋陽人,曾是安徽大學法學院的教授,母親楊君鶴是北京人,曾是合肥一所中學的老師,家裡還有一個弟弟,「父親當年在合肥工作,母親帶著我在北京工作生活。
  • 捐獻遺體,是一種什麼感受?
    回到家裡,我告訴女兒,我決定將來捐獻我的遺體,簡化所有的程序,取消所有的開銷。社會資源咱管不了,家庭資源先節省下來。2018年11月23日,女兒陪我去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我想說請尊重每一個遺體,他們原本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想建議每次使用遺體進行教學實驗之前,要帶領同學們向遺體敬禮,以便在每個學生心中強化尊重生命的意識。這些遺體自願捐獻到這裡,當得起後人的敬意。如果可能,我還建議在每個遺體旁邊,放一個標牌,標牌上寫著這個人的介紹。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我半『威脅』他給我籤的,我說『這是我的遺願,不給我實現才是不孝』,」裴風岐說,他敢這樣「威脅」兒子,無非是見孩子已經接受了,就差臨門一腳了,「有一次我們聊天,他也透出自己以後也要捐獻遺體的意思,是個雙贏的結局」。袁桂芳的兒子也同意了做她的委託執行人。「今年是我本命年,我想等明年選個特別的日子去交表登記,跟上他的腳步。」她說。
  • 填寫登記表 百年後捐獻遺體
    原標題:填寫登記表 百年後捐獻遺體   「我是一名黨員,就想著去世以後,能再為
  • 關於捐獻器官、遺體行為,有哪些法律規定?
    -10-27 09:59:50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廖誠偉    問:哪類人可以自主決定無償捐獻自己的器官或遺體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 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
  • 遺體捐獻--讓生命之光延續
    水母網02月24日訊(通訊員 孫美潔)2018年2月22日,山東省蓬萊市李愛榮女士走完了她人生最後一程,實現了遺體、角膜雙捐獻。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生於1956年的李愛榮是蓬萊市紅十字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熟悉的熱心阿姨,這源於她養了一個熱心公益的好兒子—蓬萊仙境救援隊隊長袁平先。
  • 太原今年實現2例遺體捐獻
    本報訊 (記者 劉霞)「2000年,我的母親籤了遺體捐獻協議,2005年實現了捐贈。受母親影響,2001年,我也籤了遺體捐獻協議,希望能為社會做點貢獻。」30日上午,在太原市首個「遺體捐獻紀念日」活動現場,62歲的捐獻志願者代表王天啟動情地說。
  • 老人捐獻遺體是否需子女同意?尚無專門法律
    尚無專門法律,需遵循本地區規定   我國至今仍沒有專門法律來引導和規範全國範圍內遺體捐獻工作的開展。遺體捐獻工作主要參照2007年國務院頒布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如關於遺體捐獻的條件參照該條例第二章人體器官的捐獻條件;關於遺體捐獻接受單位資格則借鑑第三章中醫療機構從事人體器官移植應當具備的條件等內容。
  • 遺體捐獻反悔撤回達六成 擔憂無償捐獻用作牟利
    相關人士稱,在申請捐獻的人員中,因反悔撤回捐獻的約佔六成。  到底是什麼制約了遺體器官捐獻?傳統觀念、迷信思想,還是商業擔憂?然而,一切都沒有辦法換回梁永權年輕的生命,這個大學生在得知自己的病況後,提出了想捐獻遺體的遺願。  「談一次,我就哭一次。」梁永權的母親陳秀娥說,兒子說社會對他的愛太多了,可他已經沒有什麼能留給社會,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遺體捐出來供科研使用。聽了兒子的想法後,她差點昏倒過去,認為「兒子死後怎麼能連骨灰都沒有,還要被其他人千刀萬剮?」
  • 「我不在了,我身體的某個部分還活著」湖南高三女生捐獻遺體!
    (視頻來源:青流視頻)「她捐獻遺體的勇氣也值得點讚,她父母的精神也值得點讚……」連日來,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顧院村、江華二中的朋友圈,陳薇薇的同學、老師、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對陳薇薇的離世表示哀悼。18歲的陳薇薇是江華縣沱江鎮顧院村人,也是江華二中的一名高三學生。在她的生命彌留之際,她委託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遺體捐獻出去。
  • 【城事】呼和浩特兩人捐獻遺體 老少先後離世
    呼市遺體捐獻的倡導者、發起人張普照如是說。據了解,1986年至今,呼和浩特市共有367位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目前已有34位志願者實現了無償捐獻,謝建周和王瑄瑄就是其中兩位志願者。82歲謝建周完成遺願2月26日9時許,82歲的謝建周辭世,老人的遺願是遺體捐獻。
  • 讓生命更有意義 嘉興夫妻同籤遺體捐獻協議傳遞愛心
    日前,在某慈善機構組織的一場公益活動上,就有一對夫妻道出了這樣的感慨,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夫妻倆都是遺體捐獻志願者。  據介紹,這位女性遺體捐獻志願者名叫桂曉梅,今年44歲,目前是建設街道黨政辦主任。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關於籤訂遺體捐獻協議,對桂曉梅及丈夫來說,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他們心裡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了。
  • 青島這些白衣天使填寫了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
    來自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科的24位醫護人員和1位職工家屬在青島市紅會人員的指導下,認真填寫《青島市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用他們的無聲大愛表達對生命的尊重。首個「急診生命+」服務隊活動儀式上,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科總護士長位蘭玲介紹了發起本次活動的初衷:「由於急診工作的特殊性質,每天見到太多的生離死別,有時感覺生命特別脆弱,當我經歷過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52個日日夜夜,體會過治癒的武漢病患千裡來青感謝救命之恩的感動後,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知……」位蘭玲說,去年市立醫院泌尿外科中心的12位醫護人員籤訂
  • 遺體和器官捐獻有關問題解答
    1.遺體和器官捐獻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目前國家尚未出臺全國統一的遺體和器官捐獻法律法規。2005年9月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規範我省的遺體和器官捐獻工作。目前,實施有關遺體捐獻的地方性法律法規的有上海、北京、天津、重慶、深圳、青島、寧波等城市。  2. 遺體和器官捐獻的決定權是誰?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眼看著流淚
    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道家是如何看待捐獻遺體的?
    在現在社會的公共認識中,會認為捐獻遺體的人很偉大。一般捐獻遺體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用作器官移植治病舊人,二是供醫學研究或教學。但是私心來講,很多傳統的家庭甚至會對埋葬先人的地點非常在乎,認為好的陰宅對先人更尊重,對子孫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