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捐獻反悔撤回達六成 擔憂無償捐獻用作牟利

2020-11-26 搜狐網

  本月7日,2009年度遺體、器官捐獻者入園儀式在增城市萬安園舉行,同日,江門市遺體器官捐贈工作站在廣東率先成立。

  然而,記者從廣東省和江門紅十字會等處獲悉,除深圳表現不俗外,其他地市在遺體捐獻工作上依然進展「艱難」,截至今年4月,江門共有5名志願者完成遺體器官捐獻,但從2008年後,新增捐獻量則為「0」,而在其他地市,包括醫學院等科研機構同樣出現「無米」的尷尬。

  來自江門市紅十字會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目前內地遺體器官捐獻嚴重滯後,每百萬名內地居民中,器官捐獻者僅有0.03名。相關人士稱,在申請捐獻的人員中,因反悔撤回捐獻的約佔六成。

  到底是什麼制約了遺體器官捐獻?傳統觀念、迷信思想,還是商業擔憂?

  文/圖 記者陳杰 通訊員紅會宣

  現狀:最近兩年新增捐獻量為零

  梁永權,20歲,因患上「慢粒型細胞白血病」離開人世,按照他生前的遺願,南方醫科大學將其遺體接收,作為日後醫藥科研用途,成為江門第二例實現遺體捐獻的志願者。

  患病的梁永權引起了社會對他的關注,曾經就讀的中學、大學,還有家鄉的幼兒園、慈善機構紛紛為他救治捐款。然而,一切都沒有辦法換回梁永權年輕的生命,這個大學生在得知自己的病況後,提出了想捐獻遺體的遺願。

  「談一次,我就哭一次。」梁永權的母親陳秀娥說,兒子說社會對他的愛太多了,可他已經沒有什麼能留給社會,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遺體捐出來供科研使用。聽了兒子的想法後,她差點昏倒過去,認為「兒子死後怎麼能連骨灰都沒有,還要被其他人千刀萬剮?」但兒子卻痴心不改,動員父親、姨媽做母親的工作,整整花了22天。

  「在自願書上簽名的那一刻,兒子是最開心的。」梁永權的父親梁國生告訴記者,籤名後,兒子對他說:「我安心了。」

  來自江門紅十字會的統計數據,江門目前共有5人已經完成遺體器官捐獻,其中捐獻遺體、眼角膜1人,捐獻遺體2人,捐獻眼角膜2人。

  江門紅十字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鄭子暉介紹稱,自2006年江門出現第一例遺體器官捐獻者後,遺體器官捐獻曾出現一輪高潮,截至今年4月,共有25名志願者填寫自願捐獻遺體器官自願書。

  鄭子暉稱,25名志願者中,其中大部分都在江門出現第一例自願捐獻者後的一兩年內,而從去年至今,新增人數僅為4例,而實現遺體器官捐獻的,從2008年到現在,新增捐獻數量為「0」。

  擔憂:無償捐獻會否被用作牟利

  「會不會被操弄成為商業用途,成為他人賺錢的手段?」網友「就系中意煮野食」稱,他以前都想過捐獻遺體,但怕到時捐了,卻被相關醫院用來收取巨額器官費用。

  江門紅十字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鄭子暉稱,遺體捐獻和器官捐獻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其中遺體捐獻主要是用於醫學教學和科學實驗,而器官捐獻則是用於器官的移植,主要對象是生命處於危急中的患者。一些捐獻者擔心遺體和器官捐獻出去後,被作為商業用途,以至於讓他們望而卻步。

  今後:將重點關注交通事故死亡者

  「因為遺體緊缺,醫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必須面對十幾個學生共用一具遺體進行醫學解剖教學的尷尬,同樣因為器官的緊缺,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傷者無奈地逝去。」江門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馮冰這樣評價當前遺體器官捐獻不足的現狀。

  馮冰說,在美國等國家,交通事故引發的亡者器官捐獻則是最大源頭。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一年僅交通事故造成的突發死亡就在10萬人左右,但由於種種原因,有關遺體器官移植急需方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寶貴資源流失。

  鄭子暉稱,目前江門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站已經成立,下一步就是避免工作站形同虛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不斷推動民眾觀念的改變,江門已經決定在江門中心醫院、人民醫院、五邑中醫院擺放遺體捐獻宣傳資料和(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未來還將和交警部門合作,除了在交警辦證大廳擺放宣傳資料和志願書外,還將就交通事故死亡者的遺體如何更好利用進行探索。

  兒子捐獻遺體 他沒後悔過

  「有人說我是笨蛋,還有人說我今後肯定後悔,兩年過去了,我沒有後悔過。」梁國生說,當年兒子提出捐獻遺體,他也想不開,但這是兒子的遺願,如果不同意,兒子到死可能都不會開心,當周邊的朋友聽說他同意捐獻兒子遺體時,許多人罵他是「笨蛋」,「將來肯定後悔」,可他也沒後悔過,而得到的卻是社會對他的「愛」。

  梁國生說,兒子的事跡報導後,新會的陳先生和梁女士被永權的事跡感動,帶著他們的孩子前來認「乾爹、乾娘」,就在前幾天的母親節,乾女兒一家還為乾娘慶祝,兩家人在酒樓吃了一頓飯。

  江門紅十字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鄭子暉稱,在遺體器官捐獻中,「後悔是很平常的事,申請捐獻者反悔率大概在六成。」據他介紹,這主要是受到迷信思想和家屬反對的影響。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泉州:男子遭遇車禍不幸身亡 親屬無償捐獻遺體器官
    他的親屬在悲痛之餘做出決定:無償捐獻曾某的遺體器官,讓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  據悉,曾某來自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來南安打工已經十幾年。10月17日晚8點多,他送貨到安溪路上遭遇車禍,被送往安溪縣醫院,經診斷為重型顱腦損傷。因多臟器功能衰竭,他於10月29日上午不幸去世。令人感動的是,在曾某傷重期間,親屬得知其生命將無法挽回,主動表達要捐獻遺體器官的願望,以拯救更多生命。
  • 【城事】呼和浩特兩人捐獻遺體 老少先後離世
    呼市遺體捐獻的倡導者、發起人張普照如是說。據了解,1986年至今,呼和浩特市共有367位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目前已有34位志願者實現了無償捐獻,謝建周和王瑄瑄就是其中兩位志願者。82歲謝建周完成遺願2月26日9時許,82歲的謝建周辭世,老人的遺願是遺體捐獻。
  • 安慶78歲老人決定無償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前不久,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要在自己離世後將自己的遺體及眼角膜無償捐獻給國家。「國家對我太好了,我也沒有別的方式,我想把自己的眼角膜和遺體捐獻出去,給國家做一點貢獻,這是應當的。」石根應說出了自己的內心的想法。2014年,石根應老夫妻倆體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難,當時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器官捐獻志願在線登記:無年齡限制可反悔取消
    眾多熱心網友曬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證書,呼籲更多人加入這一愛心善舉。  沒有年齡限制  允許反悔取消  還記得2013年11月發生在湖北武漢的一則新聞嗎?一個名為「小風」的網民發微博稱,自己病危想捐贈遺體,與紅十字會溝通,對方不提供上門服務。
  • 獨家:零錢哥夢想為醫學獻遺體 捐獻流程揭秘
    一直以來,去世後捐獻遺體就是「零錢哥」孫福亮心中的一件大事。2月4日,記者採訪青島市紅十字會得知,因為亮亮戶籍在高密,市紅會可以幫助他聯繫當地相關部門,共同完成亮亮的這個心願。    「自願、無償、身後事」    「遺體捐獻,是一件自願、無償的身後事,要從保護生命的角度出發。」青島市紅十字會捐獻辦公室處長張少芹說。
  • 遺體和器官捐獻有關問題解答
    1.遺體和器官捐獻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目前國家尚未出臺全國統一的遺體和器官捐獻法律法規。2005年9月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規範我省的遺體和器官捐獻工作。目前,實施有關遺體捐獻的地方性法律法規的有上海、北京、天津、重慶、深圳、青島、寧波等城市。  2. 遺體和器官捐獻的決定權是誰?
  • 廣州規定家人不能阻礙遺體捐獻 國外如何破解悔捐
    央廣網北京4月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遺體捐獻這個話題在今天看來已經是比較開放了,越來越多的人在遺體捐獻協議上籤上自己的名字。然而,我們也發現,遺體捐獻這個事似乎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  有一種現象開始出現:遺體捐獻者本人願意捐獻,但是家屬很難接受這件事,因此,有的已經籤了遺體捐獻協議的個人在去世之後,家人不同意,反悔。
  • 日照女教師無償捐獻遺體,讓5名患者獲「重生」!
    2020年4月10日,日照市五蓮縣第二例器官遺體無償捐獻者王秀奎,在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堅持了四天,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後一程,將生命定格在了52歲。她的家人強忍悲痛,按照她生前的意願進行了器官和遺體捐獻程序,完成了她最後的遺願。
  • 安徽:120名志願者在太和籤遺體(器官)志願捐獻承諾書
    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形成「太和現象」據太和縣紅十字會統計:截至今年5月份,太和縣成功辦理遺體(器官)捐獻手續的群眾達133人,實現捐獻10例,其中遺體捐獻5例、眼角膜捐獻4例、肝臟等大器官捐獻1例。據付傑介紹,截至目前,太和縣在該接受站志願申請捐獻遺體(器官)的總人數達400多人(部分人員的申請正在審核),位居全省各縣第一,形成了獨特的「太和現象」。分析其中的原因,付傑認為,首先是榜樣的力量。苗為民、雅風等捐獻者的事跡廣為流傳,感動著170萬太和人民。其次,太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遺體(器官)捐獻工作。
  • 每日一「典」:賦予子女捐獻父母遺體的決定權
    器官捐獻立法賦予子女捐獻父母遺體的決定權第一千零六條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利誘其捐獻。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據前款規定同意捐獻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訂立遺囑。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決定捐獻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 山東明確器官捐獻不實行「腦死亡」標準
    捐獻者反悔可以理解  在遺體捐獻、角膜捐獻中,雖然到紅十字會登記捐獻的人並不少,但經常會出現捐獻者本人或其親屬反悔的情況,致使捐獻難以真正實現。對此,有人建議在法律或制度層面予以嚴格規定,以儘量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無論是遺體捐獻、角膜捐獻,還是器官的捐獻,都要堅持完全自願的原則。」
  • 「遺體捐獻」是生命至高價值的最美詮釋
    面對死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容赴死,而且打破傳統世俗觀念,用最後的奉獻點綴著世界,他們就是遺體捐獻志願者,白志強就是其中的一位。2008年7月17日,白志強填寫了遺體捐獻志願書。如今,依照老人生前的遺願,他的遺體被無償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以另一種形式延續著生命的價值,平凡的生命演繹出動人的樂章。
  • 骨髓捐贈緣何臨時反悔? 別讓捐獻行為「變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4日 10:52 來源:人民日報     過去4年,全國骨髓初配成功的有2000多例,但最後成功實施的僅有270例,其中20%因捐獻者臨時反悔。是捐獻志願者缺乏愛心,還是另有他因?
  • 深圳已有1043人身後捐獻眼角膜 430人身後捐獻遺體
    原標題:我市已有1043人身後捐獻眼角膜 器官捐獻20周年宣傳活動舉行深圳特區報2019年5月13日訊 昨天,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月啟動儀式暨深圳器官捐獻20周年宣傳活動舉行,活動以「愛心相伴,救在身邊」為主題,由中國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與深圳市紅十字會共同主辦。
  • 老夫妻倆共同申請捐獻遺體
    與其他人不同,張鷹沒有撥打殯儀館的電話,而是撥打了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捐獻中心安徽醫科大學登記接受站的電話。雖然當天正好是清明小長假,安醫大登記接受站的工作人員還是迅速趕到了醫院,舉辦完捐獻遺體儀式後,工作人員將楊君鶴的遺體帶走。張鷹的父親,時年82歲的張瑞麟於2012年10月去世後,當時也是將遺體捐獻給了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捐獻中心安醫大登記接受站。
  • 遺體捐獻--讓生命之光延續
    水母網02月24日訊(通訊員 孫美潔)2018年2月22日,山東省蓬萊市李愛榮女士走完了她人生最後一程,實現了遺體、角膜雙捐獻。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生於1956年的李愛榮是蓬萊市紅十字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熟悉的熱心阿姨,這源於她養了一個熱心公益的好兒子—蓬萊仙境救援隊隊長袁平先。
  • 為何人體器官無償捐獻卻有償使用?
    紅十字會倡導「三獻」遵循自願無償捐獻原則,但病人在醫院用血或接受造血幹細胞和器官移植治療都是「明碼標價」。遂使「紅十字會是不是從中漁利」的質疑一直如影隨形。紅十字會在我國的血液事業中扮演什麼角色?組織無償獻血、獻造血幹細胞和器官是不是有利可圖?回答上述疑問,就要從頭講清其中的道理。
  • 關於捐獻器官、遺體行為,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10-27 09:59:50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廖誠偉    問:哪類人可以自主決定無償捐獻自己的器官或遺體
  • 遺體和器官捐獻人 有權變更或撤銷相關登記
    原標題:遺體和器官捐獻人 有權變更或撤銷相關登記 南京為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公開徵求意見近日,南京市人大公布了《南京市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徵求意見稿)》。經過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和市人大立法機構幾番論證,修改後的《條例(徵求意見稿)》明確,相關捐獻工作遵循自願、無償的原則,登記器官捐獻後捐獻人有權變更或撤銷登記;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遺體、器官的自然人身故後,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以書面文件一致同意後才可代申請捐獻。
  • 填寫登記表 百年後捐獻遺體
    社會做點貢獻……」11月27日,在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和志願書上簽字蓋章後,楊海成這樣告訴記者。即將過去的2020年對他來說,經歷疫情後更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也完成了百年後捐獻遺體的心願。  61歲的楊海成是舞陽縣蓮花鎮拐子王村人,有一兒一女,均已成家立業。如今,子女在外打拼,他和老伴在家照顧兩個孫子。11月27日,在市紅十字會為楊海成舉行的申請志願捐獻遺體登記儀式上,記者見到了楊海成。雖說楊海成已經61歲,但從精神面貌和身體狀況上看,大家都覺得他也就五十來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