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20名志願者在太和籤遺體(器官)志願捐獻承諾書

2020-12-05 安徽門戶網站

阜陽120名志願者志願捐獻遺體

7月1日,太和縣文廟廣場人頭攢動,120名志願者辦理了遺體(器官)志願捐獻登記申請,並籤下承諾書,規模創安徽省之最。

據了解,這是由太和縣委宣傳部、紅十字會、文明辦和苗為民愛心社等單位和組織共同舉辦的第二屆遺體(器官)捐獻活動。受到各界群眾積極支持。

截至今年5月份,太和縣已有133人成功辦理了遺體(器官)志願捐獻登記手續,實現遺體(器官)捐獻10例,遺體(器官)捐獻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形成了獨特的「太和現象」。

黨員率先籤下承諾書

李飛家住太和縣城,幾天前突然收到網友發來的信息:太和縣有關部門及苗為民愛心社,預定於7月1日在太和縣文廟廣場舉辦第二屆遺體(器官)捐獻活動,作為對苗為民老人的一種紀念。

「我對苗為民老人十分敬佩。」李飛與家人商量後,決定效仿老人,捐獻自己的眼角膜。

7月1日,李飛向單位請假,到活動現場填寫了志願捐獻申請登記表,並鄭重地在遺體(器官)志願捐獻承諾書上籤下自己的姓名。

「幾十名黨員作為首批代表在承諾書上簽字,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太和縣委常委、副縣長海治國告訴潁州晚報記者。

2012年4月,太和縣原政法委副書記、安徽炎黃律師事務所原黨支部書記苗為民把自己的遺體(器官)作為最後一筆黨費捐獻出來,感動了無數人。

太和縣紅十字會以此為契機,及時成立了太和縣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隊暨苗為民愛心社。

幾年來,苗為民愛心社上街頭、進農村,積極開展各種公益活動,扶危濟困,成為我市影響力較大的志願服務隊,志願者已由當初的50多人發展到1000餘人。

在他們的推動下,太和縣的遺體(器官)捐獻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120人集體籤下承諾書,創全省之最

36歲的代守建家住太和縣倪邱鎮,入黨已經10多年。半年前,他的妻子被檢查出患有白血病。

為了挽救代守建妻子的生命,太和縣苗為民愛心社及多家志願者組織,主動為她捐款,並提供了很多幫助。

「社會各界的愛心我們無以回報。」7月1日,代守建趕到活動現場,填寫了遺體(器官)志願捐獻申請登記表,準備百年之後捐獻自己的遺體和眼角膜。

太和縣城關鎮椿櫻社區黨支部書記劉海文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與苗為民愛心社的志願者們接觸。在他們的宣傳和感召下,當天也來到現場,填寫了登記表,籤下承諾書。

「消息發出10多天,志願報名者已達120人。」太和縣苗為民愛心社負責登記工作的閃紅雲告訴潁州晚報記者。

據苗為民愛心社會長苗春介紹,目前亳州、宿州等地已成立了苗為民愛心社分社,很多外地的志願者組織也主動與苗為民愛心社聯繫,積極開展遺體(器官)捐獻工作。

以潁泉區城鄉統籌實驗區愛心聯合會為例,此次共有24人辦理了登記手續。

其中,63歲的吳志軍是兩河中學的退休教師,目前在阜城生活。6月30日晚,收到愛心聯合會的消息後,他冒著暴雨申請辦理了遺體(器官)捐獻手續。

因為工作關係,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中心安醫大遺體接受站負責人付傑經常到全省各地市參加類似的活動。據他介紹,太和縣第二屆遺體(器官)捐獻活動的規模和志願申請捐獻的人數創下全省之最。

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形成「太和現象」

據太和縣紅十字會統計:截至今年5月份,太和縣成功辦理遺體(器官)捐獻手續的群眾達133人,實現捐獻10例,其中遺體捐獻5例、眼角膜捐獻4例、肝臟等大器官捐獻1例。

據付傑介紹,截至目前,太和縣在該接受站志願申請捐獻遺體(器官)的總人數達400多人(部分人員的申請正在審核),位居全省各縣第一,形成了獨特的「太和現象」。

分析其中的原因,付傑認為,首先是榜樣的力量。苗為民、雅風等捐獻者的事跡廣為流傳,感動著170萬太和人民。

其次,太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遺體(器官)捐獻工作。付傑每次到太和參加類似的活動或接受志願者的捐獻,均可看到太和縣委、縣政府相關負責人的身影。對於遺體(器官)的捐獻者,太和縣給予了崇高的榮譽。

同時,在太和縣紅十字會的帶領下,太和跑團、阡陌愛心聯盟、北鬥愛心協會等一大批民間公益組織,積極參與到遺體(器官)捐獻工作中來,形成了濃厚的社會氛圍。

太和市民的實際行動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付傑的觀點。活動現場,73歲的胡萍、胡婷婷母女一同籤下了志願捐獻申請登記表。

70歲的城關鎮西大街居民狄金玲當天從此路過,看到太和縣有關部門正在舉辦這場活動,她立即撥通兒子的電話,表達了志願捐獻遺體(器官)的想法,徵得兒子同意後,她回家拿來身份證和戶口簿,辦理了申請手續。

狄金玲告訴潁州晚報記者,百年後捐獻器官可以讓自己的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遺體用於醫學教學或研究,可以培養更多的醫生,造福他人和社會。

奉獻成就大愛,已成社會新風尚

在發達國家,遺體(器官)捐獻已成為一種常態和社會共識。病人去世後,器官很快會用於移植,遺體用於教學和科研。但是,在我國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遺體(器官)捐獻工作進展較慢。

據衛生部門統計,目前我國每年有150萬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術的總數只有一萬多例。大批患者在等待中飽受疾病折磨,或慢慢死去。

「太和縣的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等工作,為全市縣級紅十字會提供了寶貴經驗。」阜陽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李德傑如是說。

據介紹,在太和縣及苗為民、高思傑等榜樣的帶動下,遺體(器官)捐獻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阜陽人接受。「奉獻成就大愛,光輝永留人間。」已成為阜陽人民的共識和社會風尚。

目前,阜陽市的遺體(器官)捐獻、無償獻血、造血幹細胞捐獻等均走在全省前列。

相關:

遺體(器官)捐獻要走哪些程序?

據付傑介紹,遺體(器官)捐獻遵循無償、自願原則,捐獻者應先和當地紅十字會取得聯繫,領取申請登記表,提供本人免冠照片,並如實填報自己的姓名、住址、聯繫電話及願意捐獻的人體器官或遺體是否留作醫學用途或作器官移植等信息,並籤訂志願捐獻承諾書。

最重要的是,除了本人籤字外,還需捐獻者家屬、子女全部同意,並在申請登記表或承諾書上簽字認同;沒有家屬、子女的,可由自己的直系親屬或由所在單位、社區出面籤字認可。相關部門收到申請登記表及承諾書後,經過審核,為符合條件的志願捐獻者頒發證書。

生前未能辦理志願捐獻登記手續的,本人在臨終前或逝世後,直系親屬要求志願捐獻遺體(器官)的,也可到接受站辦理遺體捐獻手續。

相關焦點

  • 寧夏正式成立第一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工作站
    自治區紅十字會向寧夏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松鶴)工作站授牌。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祁瀛濤)5月7日,寧夏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松鶴)工作站暨志願服務隊在銀川松鶴陵園正式成立。該工作站是寧夏首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工作站。
  • 青島市市立醫院25名醫護籤下遺體捐獻申請
    11月5日,一場以「急診生命+」為主題的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籤約活動舉辦,來自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科的24名醫護人員和1名職工家屬填寫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申請表》,並申請成立志願服務隊,宣傳和普及器官捐獻知識,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表達對生命的尊重,青島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現場受理申請,並頒發了志願捐獻榮譽證書。
  • 內蒙古: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25951人
    據悉,內蒙古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以來,發展迅速,截至2020 年10月20日,全區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25951人。活動現場播放器官捐獻公益片《一個人的球隊》和《生命之花》,志願者通過發放宣傳材料、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有獎知識競答、表演文藝節目等形式,向現場群眾大力宣傳和普及遺體(角膜)和人體器官捐獻等知識。包頭市紅十字會、包鋼醫院、包頭市朝聚眼科醫院、包頭市紅十字雲龍骨科醫院為居民開展義診諮詢、解答器官捐獻相關知識,指導志願者填寫捐獻登記表。
  • 陝西13名志願者組團登記捐獻器官
    11月16日,陝西省慈善協會「愛心大姐」志願者團隊的13名成員,前往陝西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籤署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這些成員中還包括此前進行過造血幹細胞血樣採集,已成為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志願者的愛心人士。這則消息在央視新聞、華商報、搜狐網等眾多媒體報導後,在三秦大地引起關注和熱議,稱讚陝西這支優秀志願者團隊無私奉獻的志願者精神。
  • 曾經是戰士,如今是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謝謝你,"志友"!
    "志友",是對"紅十字會捐獻遺體器官志願者"的尊稱。南京"志友"協會,成立於1996年,今天(10.18)是該協會成立24周年,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南京市紅十字會邀請了7位特殊的"志友",這些最可愛的人已過古稀之年,但仍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大家詮釋著大愛與奉獻。
  •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2020-11-20 23:05:10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19日,在莒縣遺體捐獻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隊長趙連翠的家中,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莒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上門為志願者辦理登記。
  • ...圈引發愛心接力——湖南工程職院6名在校學生登記遺體器官捐獻
    但他沒想到的是,此舉在微信朋友圈引發了「蝴蝶效應」——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又有6名學生進行人體遺體(角膜)、器官捐獻登記。一次分享,引發眾議陳皓欣是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一名大二學生。3月23日,陳皓欣在校團委老師的指導下,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上完成了人體遺體(角膜)、器官捐獻登記,並在線申請紙質登記卡。4月26日,他收到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寄來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卡和一封感謝信,並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真沒想到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陳皓欣說,有許多同學向他諮詢器官捐獻詳情。
  • 一對母女同時登記捐獻遺體 遺體器官捐獻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近期,泉州網報導了市民無私捐獻遺體或登記成為捐獻器官遺體志願者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昨日上午,村務工作者洪如萍主動來到南安市紅十字會辦公室辦理登記器官捐獻。而在9月4日,市民黃女士與女兒也一同到南安市紅十字會填寫了《福建省自願捐獻遺體登記表》,並完成了網上遺體捐獻志願登記。她們是南安市今年線下登記捐獻器官或遺體的第13位、14位、15位志願者。
  • 祭拜了老友 她立馬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祭拜完老友 她立即籤了捐獻協議這一天,是66歲的向澤潤第一次來拜訪,她帶來一束淡黃色小雛菊,輕輕放在捐獻者紀念碑前。3000多個名字當中,有一個是她深愛的人:「田貽明」。 2018年,老伴和她一起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協議。女兒在外地工作,擔心她不同意,他們當時還是瞞著孩子籤的。後來女兒回重慶才告訴了她。女兒知道後,給了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你 們做得很好!」
  •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原標題: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11月19日,在莒縣遺體捐獻紅十字志願
  • 60名包頭市民進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為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呼籲更多的公眾報名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10月24日上午,由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主辦,包頭市紅十字會、包鋼醫院協辦的「生命之約 大愛傳遞」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季活動在勞動公園南門啟動。通過工作人員的現場介紹,60名途經此處的市民當場進行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 婁底開展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活動
    (領導嘉賓出席活動)(志願者現場宣誓,11月1日上午,以「生命之約·大愛傳遞」為主題的婁底市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活動在孫水公園舉行。老領導、市志願服務聯合會會長伍美華為市紅十字生命科學科普志願服務隊、市紅十字健康關懷志願服務隊授旗。活動中,市紅十字志願者向過往市民大力宣傳和普及遺體(角膜)和人體器官捐獻等知識,指導有意向的市民填寫捐獻登記表。在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組織)捐獻志願登記諮詢臺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登記婁底分站展臺前,圍滿了諮詢的市民。
  • 怎樣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
    指南共分十八個篇章,對中國器官捐獻相關原則和政策進行了闡述,包括公民器官捐獻的倫理道德、法律、捐獻組織架構,中國器官捐獻三類死亡判斷標準,供體維護、器官功能的評估,器官獲取的有關技術及分配準則,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建設,以及人道主義救助政策等內容。 那麼器官捐獻究竟怎麼操作?如果想做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要履行哪些手續?
  • 集體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 22名志願者用這種方式迎接新年
    集體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22名志願者用這種方式迎接新年每日甘肅網1月4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22個人,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業,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做了一件相同的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2020年12月31日下午,22名志願者相約來到省紅十字會,填寫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成為了光榮的人體器官捐獻登記志願者。志願者張建欣看到自己的電子登記卡後,激動地說:「今年我們經歷了新冠疫情,讓我深刻體會到只有醫學的進步才能更好地保護生命和健康。每個人都會離開這個世界,我們願在生命最後一刻將生命延續,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獲得新生」。
  • 志願器官捐獻的四口之家
    「作為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我將以自己的言行,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獻器官志願者隊伍中來。」商丘市計程車雷鋒車隊隊長盧偉說。  目前,商丘市計程車雷鋒車隊隊長盧偉與妻子以及兩個女兒盧嘉欣、盧嘉雯一家四口都已志願登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表示離世後會將有用的器官全部捐獻出來。
  • 黑龍江省舉辦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活動
    黑龍江省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會2019年11月27日下午,由黑龍江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舉辦,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團委承辦的「黑龍江省人體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會」在東北農業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
  • 湖南婁底開展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活動
    >▲志願者現場宣誓活動中,紅十字志願者向過往市民大力宣傳和普及遺體(角膜)和人體器官捐獻等知識,指導有意向的市民填寫捐獻登記表。在婁底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組織)捐獻志願登記諮詢臺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登記婁底分站展臺前,圍滿了諮詢的市民。65歲的退休教師黃國良現場填寫了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他說:「去世之後,如果能將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是生命的一種延續,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 內蒙古自治區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季活動在包頭舉辦
    表演文藝節目等形式,向現場群眾大力宣傳普及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等知識。主要負責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的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人道救助、緬懷紀念等工作。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成立關愛生命基金,截止目前,發放人道慰問金74.5萬元,救助金51.8萬元。
  • 遼寧省器官捐獻志願者達2648人
    (資料圖)  8月25日,記者從省紅十字會獲悉,遼寧省器官捐獻工作從2010年開展至今,捐獻志願者已達到2648人,完成捐獻82例。  器官移植是被公認的治療器官衰竭最有效的辦法之一,不但能夠給予病人重生及改善生活質量的機會,而且成功率非常高,如腎臟移植患者一年的存活率高達90%。目前,我國每年器官基數手術僅有1萬例左右,器官捐獻還未受到百姓的廣泛認可。  「很多人對器官捐獻不是很了解,捐獻器官不等於放棄生命」,遼寧省紅十字器官捐獻志願服務隊隊長楊東文介紹。
  • 湖州今年新增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近千人
    5月27日,湖州市民馬女士因病醫治無效去世,按照她的遺願,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為她辦理了角膜捐獻相關手續。目前,馬女士捐獻的角膜分別移植給了一名中年女性和一名中年男性,移植手術順利,病人術後恢復良好。就像馬女士一樣,人體器官捐獻者給需要的人帶去了光明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