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眼看著流淚

2021-01-13 選調生

#健康守護者##湖南醫聊超能團##長沙愛爾眼科#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

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媽媽根據女兒生前的願望,馬上與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取得聯繫。

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工作人員連夜第一時間驅車到常德市安鄉縣中醫院,接收陳琦的眼角膜和遺體,完成這位女大學生的心願。

經實驗室專業評估,陳琦的眼角膜質量非常優秀,已匹配上兩位等待已久的角膜病患者,並將在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完成移植手術。

陳琦2016年上高三時因雙下肢發現腫塊被診斷為骨肉瘤,2017年考取在嶽陽的湖南民族職業學院,成為美術設計專業的大學生。

上學期間家人帶著她四處求醫,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做了雙側下肢截肢手術及化療,她也因此而不得不放棄學業。

陳琦媽媽哽咽說道,「我女兒在生活中一直都是一個活潑開朗堅強的女孩,她是在生病後想捐獻角膜遺體的,全家人都支持她的心願,同時也願意盡全力幫她實現這個心願。不過因為從長沙治病回來後,她的精神狀態一直都很好,我就覺得還不急著籤字,所以就一直沒有辦理捐獻登記手續,哪知道她突然就這麼走了, 我很後悔沒有讓她親手籤下自己的名字……」

陳琦爸爸在海南知道女兒突然病逝,連夜坐飛機趕了回來,爸爸因為心情太悲痛沒怎麼講話,但是他很果斷的在確認表籤名,用行動表達對女兒這個心願的支持。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負責遺體捐獻接收的解剖學潘愛華教授談到:「今天是《民法典》實施第五天,《民法典》對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做出明確規定。陳琦願意捐獻角膜遺體,可以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訂立遺囑。雖然還沒有來得及有書面的捐獻意願,陳琦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陳琦作為一名未完成學業的大學生,她用身體詮釋她的坦蕩無私和大愛無疆,是新時代大學生的模範和典範」。

(編輯zebra。)

湖南醫聊特約長沙愛爾眼科醫院 潘愛華 楊麗紅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作者/來源:湖南醫聊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 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
  • 重病後,湖南22歲女大學生想親自籤名捐獻角膜遺體,可惜走得太突然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
  • 湖南57歲老黨員捐獻角膜遺體 兒子幫他重溫入黨誓言
    華聲在線7月2日訊「爸爸病重期間對我說,他是一名有25年黨齡的老黨員,深受黨的教導,也深受黨的恩惠。希望捐出自己的角膜和遺體供醫學研究,把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今日,石城哽咽回憶父親臨終時的囑咐。建黨99周年之際,他幫爸爸石磊重溫入黨誓言,履行莊嚴承諾。
  • 93歲離休幹部昨捐獻遺體 20多位醫學院大學生獻花
    昨天下午,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93歲離休幹部王培孔老人的遺體告別暨捐獻儀式在紹興文理學院醫學院舉行。社會各界代表出席了儀式,20多位紹興文理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學生敬獻菊花。  王培孔老人生於1924年11月,山東泰安人,1946年2月入伍,1947年2月入黨,曾任嵊縣副縣長、紹興市糧食局局長等職,1985年9月離休。
  • 遺願捐獻角膜遺體的24歲大學生開學日去世,卵黃囊瘤是種什麼病?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9月1日,湖南24歲大學生鄧澤中因罹患卵黃囊瘤不幸離世。他的家人強忍悲痛,按其遺願捐獻他的眼角膜和遺體。其父親說,卵黃囊瘤屬罕見的病例,當代醫學對之有針對性的藥物研發較少,故捐獻出遺體,希望拯救更多的生命。
  • 65歲老人捐獻角膜讓2位病患重見光明 醫生呼籲角膜捐獻
    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移植專家王科華主任為患者手術紅網時刻11月23日訊(通訊員 李倩)11月16日上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來自邵陽武岡48歲王阿姨以及湘西鳳凰40歲楊大姐成功移植角膜,將重見光明。「再晚一個星期,我媽媽就要摘掉眼球了。」對於老人的捐獻,王阿姨及其家人都非常感激!百年之後 我也將捐獻眼角膜在病房,另外一位受捐者楊大姐也表示對眼角膜捐贈者的感激之情。
  • 「我是你的眼」!漢中22名醫務人員集體籤下眼角膜捐獻書!
    「我是你的眼」!漢中22名醫務人員集體籤下眼角膜捐獻書!11月26日下午,在陝西省紅十字眼庫專家和勉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勉縣醫院22名醫護人員集體籤訂了眼角膜捐獻志願書(即《志願捐獻遺體(角膜)登記表》),志願在自己去世後將眼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據悉,此次集體籤訂捐獻志願書,在漢中市也是首例。
  • 衡陽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角膜遺體,已助兩人重見光明
    三湘都市報1月15日訊(記者 田甜 潘愛華 楊麗紅)「我想將自己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有用的人。」這是47歲患有尿毒症的衡陽女子楊萍留在世間最後一個願望,1月11日,她的生命被病毒按下了終止鍵,今天,記者從省紅十會字了解到了她的故事。
  • 永州65歲老人捐獻角膜遺體:我看到有的孩子眼睛看不見光明,心中不...
    65歲的周國清老人家住湖南永州藍山,12月24日12時25分,因腦出血搶救無效與世長辭。周老的家屬根據他生前的遺願,第一時間與永州市藍山縣紅十字會取得聯繫,捐獻老人眼角膜和遺體。按照流程要求,藍山縣紅會工作人員與家屬溝通,協調遠在新疆的哥哥在角膜遺體捐獻自願書上簽字,並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潘愛華教授共同確認文書的合法性。
  • 遺體捐獻--讓生命之光延續
    水母網02月24日訊(通訊員 孫美潔)2018年2月22日,山東省蓬萊市李愛榮女士走完了她人生最後一程,實現了遺體、角膜雙捐獻。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生於1956年的李愛榮是蓬萊市紅十字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熟悉的熱心阿姨,這源於她養了一個熱心公益的好兒子—蓬萊仙境救援隊隊長袁平先。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儘管近來天氣炎熱,但67歲的裴風岐走到哪裡都要隨身攜帶他的小背包。背包最外面的夾層裡放著一張藍色的卡片——「遺體捐獻卡」,卡片上有他的名字、編號和醫院聯繫電話。「這個卡我帶在身上,萬一出現什麼情況,人家看到這個卡上的信息,能及時聯繫到醫院……」今年3月份,他辦理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成為一名遺體捐獻志願者。
  • 長沙46歲女子捐獻遺體角膜,最後一條微信讓人淚目
    在生命的最後,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說她死而無憾,要將遺體捐獻給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她來得平凡,去得偉大!」今日,說起捐獻遺體器官的妻子蔣琳鳳,歐陽貴東淚如雨下。 沒有隆重的葬禮,沒有滿目的輓聯,就連最後的告別都是匆匆。
  • 大學生捐眼角膜未上功德碑 官方:角膜不屬器官
    核心提示|2014年4月,21歲的大學生李翠去世前,籤署了遺體捐獻書。最終,她的角膜給兩位患者帶去了光明。  一年多過去了,時至今日,李翠的親屬們仍在為她的事情奔波。「捐獻遺體時,省紅會一名工作人員曾承諾今年清明會將李翠的名字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可現在功德碑上仍沒有她的名字……」李翠的堂哥李釗告訴大河報記者。  承諾為什麼沒能落實?
  • 75歲老黨員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德州市登記在冊的捐獻者199例
    張一貴捐獻證書「我覺得我身體不行了,抓緊聯繫市紅十字會吧,把我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出去,為社會做些貢獻。」這是75歲的退休老人張一貴去世前兩天對兒女們說的話。11月21日19:30,老人安詳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遵照老人的遺願,家人將其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我市角膜登記捐獻人數倍增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請不要為我難過,因為我把光明留下了,有一雙清澈的眼睛在延續我的生命  易 鶴 文/攝  數九寒冬裡陽光依舊燦爛。12月19日,鎮海九龍湖大同公墓溫暖如春。在藍天白雲的襯託下,公墓內的「寧波市遺體捐獻紀念陵園」顯得格外肅穆。
  • 65歲孤寡老人捐獻角膜,讓2位病患重見光明
    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移植專家王科華主任為患者手術角膜移植術後醫生為王阿姨檢查眼睛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角膜與眼表專科主任王叢香教授看診11月16日上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來自邵陽武岡48歲王阿姨以及湘西鳳凰40歲楊大姐成功移植角膜,將重見光明。
  • 捐獻遺體、角膜 東營六旬石油人周新善有大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通訊員 張惠 東營報導  11月14日15點45分,東營區紅十字會張惠接到周新善妻子鄒花香的電話,表示周新善剛剛去世,請他們來接受角膜和遺體張惠表達了哀悼的心情,並安撫家屬注意身體,向周新善及其家屬的大善大愛之舉表示衷心地感謝。同時,為家屬發放捐獻榮譽證書和紀念碑。  19點55分,山東省眼科醫院趕到濱海醫院,對家屬表示慰問後,向家屬解釋角膜摘取方式和下一步如何使用,雙方籤字辦理了捐獻和接受手續,順利摘取了眼角膜。
  • 大學生捐眼角膜無法留名功德碑 專家:角膜屬人體組織非器官
    央廣網鄭州10月1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2014年4月,河南21歲的大學生李翠去世前,籤署了遺體捐獻書。最終,她的角膜給兩位患者帶去了光明。一年多過去了,時至今日,李翠的親屬們仍在為她的事情奔波。捐獻遺體時,河南省紅會一名工作人員曾承諾,今年清明會將李翠的名字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可現在功德碑上仍沒有她的名字,承諾為什麼沒能落實?
  •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原標題: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11月19日,在莒縣遺體捐獻紅十字志願
  • 遺體捐獻反悔撤回達六成 擔憂無償捐獻用作牟利
    文/圖 記者陳杰 通訊員紅會宣  現狀:最近兩年新增捐獻量為零  梁永權,20歲,因患上「慢粒型細胞白血病」離開人世,按照他生前的遺願,南方醫科大學將其遺體接收,作為日後醫藥科研用途,成為江門第二例實現遺體捐獻的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