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離休幹部昨捐獻遺體 20多位醫學院大學生獻花

2020-11-26 浙江在線

  菊花環繞,哀樂低回。昨天下午,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93歲離休幹部王培孔老人的遺體告別暨捐獻儀式在紹興文理學院醫學院舉行。社會各界代表出席了儀式,20多位紹興文理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學生敬獻菊花。

  王培孔老人生於1924年11月,山東泰安人,1946年2月入伍,1947年2月入黨,曾任嵊縣副縣長、紹興市糧食局局長等職,1985年9月離休。2006年10月,王老召開家庭會議徵求直系子女的意見,準備去世後捐獻遺體。隨後,他不顧82歲高齡,親自到市紅十字會和紹興文理學院醫學院辦理遺體捐獻登記手續。市紅十字會秘書長王佳說,11年前我市捐獻遺體的事例還並不多,王老是一個非常開明的老人。

  王老當時還寫下一首題為《無償捐獻遺體》的詩:「上甘嶺上身作土,瀘定橋下體未還。而今葬骨比高貴,不惜萬金風水選。世上本無鬼與魂,只緣神話似成真。來世之說傳萬代,誰是陰陽輪迴人。盛世無處不美景,頭白鴛鴦比翼飛。人人皆求身體健,醫學滯後怎如願。驚聞剖教供材難,多少遺體化作煙。人死氣隨春風去,願為醫學數據添。」在93歲高齡,走完生命的最後一刻,家人按照其生前的遺願,將王老的遺體捐獻給國家醫療衛生事業。

  記者從市紅十字會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累計登記人體遺體(器官、角膜)捐獻志願者971名,成功實現器官捐獻34例、角膜捐獻27例、遺體捐獻22例,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

相關焦點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 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
  • 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眼看著流淚
    #健康守護者##湖南醫聊超能團##長沙愛爾眼科#「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重病後,湖南22歲女大學生想親自籤名捐獻角膜遺體,可惜走得太突然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陳琦媽媽說,女兒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媽媽根據女兒生前的願望,馬上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取得聯繫。
  • 劉少奇長女劉愛琴遺體告別儀式取消,已舉行遺體捐獻儀式
    劉少奇長女劉愛琴遺體告別儀式取消,已舉行遺體捐獻儀式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06-17 17:26 來源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傳統思想都說『入土為安』,讓人改變這種想法不容易,」裴風岐說,原本他以為老人有這種想法的比較多,沒想到自己孩子也用這個理由來反駁。在他看來,火葬早已異於傳統的「入土為安」,與其燒成灰放進骨灰盒埋了,倒不如把遺體留給醫學院的孩子們學解剖,不僅能保護環境,還能培養好醫生。
  • 合肥一家養老院34位老人向安醫大提出捐獻遺體訴求
    合肥一家養老院34位老人向安醫大提出捐獻遺體訴求。他們說想為:安徽的醫學生培養作一點貢獻。在「孝老」成重陽節主題的當下,合肥的一些老人們卻用無私大愛奉獻社會。最近,省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中心安徽醫科大學接受站接到合肥一家敬老院34位老人捐獻遺體的訴求,希望「為醫學生體提供更多學習機會」。
  • 青島這家醫院24人籤訂遺體捐獻書
    來自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科的24位醫護人員和1位職工家屬在青島市紅十字會人員的指導下,認真填寫了《青島市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用他們的無聲大愛表達對生命的尊重。感動!位蘭玲說,去年我院泌尿外科中心的12位醫護人員籤訂《人體器官捐獻申請表》時,她就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但是當時還沒有下定決心,經過抗疫的洗禮,她回青後便義無反顧的去紅十字會籤訂了遺體捐獻志願書,自願在逝世後把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能讓更多生命得以延續,賦予生命更多的意義。升華!
  • 紀念那些為救助他人沒有墓碑的遺體捐獻者(圖)
    講述走進遺體捐獻者家庭  ★三次修改補充遺囑遺體捐獻者:韓繼舜,男,2003年12月20日辭世,享年74歲  講述人:老伴顏從雲,長女韓魯豫,次女韓魯宏  將遺體供醫院研究,器官、組織,如皮膚、眼睛等儘量利用,移植給別人,剩餘部分火化,將骨灰撒在黃河裡,以敬生我養我的魯豫兩省人民
  • 90後美女大學生申請捐獻器官 努力說服父母(圖)
    據統計,2010年至今,南充市已累計辦理遺體捐獻登記235人、器官捐獻登記218人、眼角膜捐獻登記343人。南充9縣(市、區)中,順慶登記捐獻的居民最多,為94人。截至目前,全市已實現遺體捐獻25例、器官捐獻7例、眼角膜捐獻27例,其中年齡最大的捐獻者為92歲,最小為4歲。  捐獻有相關程序。
  • 緬懷「大體老師」 北京已有2962人實現遺體捐獻
    今天上午,北京市紅十字會和北京解剖學會在北京市長青園骨灰林生命紀念碑前,舉辦了具有特殊意義的追思會,悼念志願捐獻遺體的逝者。位於北京市長青生命紀念園生命紀念碑前,多了許多黃白相間的鮮花。今天,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燕京醫學院6所醫學院校的師生、醫務工作者和北京市紅十字會志願者代表聚集在此,深情緬懷遺體捐獻的「大體老師」們。「大體老師」 ——醫學界對志願遺體捐獻者的最高稱謂,為人類衛生健康事業無私獻身的精神,不僅受到醫藥衛生院校廣大師生的崇敬,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所理解和敬仰。
  • 湖南57歲老黨員捐獻角膜遺體 兒子幫他重溫入黨誓言
    希望捐出自己的角膜和遺體供醫學研究,把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今日,石城哽咽回憶父親臨終時的囑咐。建黨99周年之際,他幫爸爸石磊重溫入黨誓言,履行莊嚴承諾。6月28日,湖南省委辦公廳機關服務中心的石磊因患扁桃體癌,救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57歲。石磊家人第一時間與湖南省紅十字會取得聯繫,對接捐獻事宜。
  • 遺體捐獻反悔撤回達六成 擔憂無償捐獻用作牟利
    然而,記者從廣東省和江門紅十字會等處獲悉,除深圳表現不俗外,其他地市在遺體捐獻工作上依然進展「艱難」,截至今年4月,江門共有5名志願者完成遺體器官捐獻,但從2008年後,新增捐獻量則為「0」,而在其他地市,包括醫學院等科研機構同樣出現「無米」的尷尬。  來自江門市紅十字會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目前內地遺體器官捐獻嚴重滯後,每百萬名內地居民中,器官捐獻者僅有0.03名。
  • 生命定格81歲,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新華社上海11月21日電(記者郭敬丹)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內,一堂特殊的授課正在進行——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其被稱為「大體老師」。
  • 獨家:零錢哥夢想為醫學獻遺體 捐獻流程揭秘
    遺體捐獻必須是本人自願並要聲明無償捐獻,同時,必須要徵得其家人(直系親屬)的同意。市民申請遺體捐獻須填寫《青島市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登記表可在就近紅十字會領取或網上下載,一式兩份,由市民本人和市紅會分別保管。    生前未辦理登記手續的自然人死亡後,若其生前並未有明確表示拒絕捐獻遺體,其近親屬可以持本人以及死者身份證件辦理遺體捐獻手續。
  • 中國器官捐獻日:廣西完成遺體器官捐獻1910例,排全國第七
    數據顯示,2011年廣西啟動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截至今年5月底,全區累計完成遺體器官捐獻1910例,捐獻大器官5214個,捐獻量排名全國第七。自治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及接受器官移植患者代表向器官捐獻者紀念碑獻花。
  • 曾經是戰士,如今是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謝謝你,"志友"!
    "志友",是對"紅十字會捐獻遺體器官志願者"的尊稱。南京"志友"協會,成立於1996年,今天(10.18)是該協會成立24周年,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南京市紅十字會邀請了7位特殊的"志友",這些最可愛的人已過古稀之年,但仍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大家詮釋著大愛與奉獻。
  • 【城事】呼和浩特兩人捐獻遺體 老少先後離世
    「春節過後,呼市有兩人捐獻遺體,一位是老教授謝建周,一位是1歲半小男孩王瑄瑄。」
  • 悼念遺體捐獻者
    據新華社3月22日電 天津市一些黨員幹部和學生代表21日來到天津元寶山遺體捐獻者紀念園,祭奠377位為醫療教育研究無私奉獻遺體捐獻者,並在現場開展以「弘揚奉獻精神,保持共產黨員純潔性」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伴隨著舒緩的哀樂和主持人深情的追悼詞,參加活動的人們手持菊花、全體默哀。
  • 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內,一堂特殊的授課正在進行——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其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
  • 長沙46歲女子捐獻遺體角膜,最後一條微信讓人淚目
    2020年11月21日凌晨3時,在長沙市三真康復醫院的病房,年僅46歲的蔣琳鳳因患癌症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愛人的陪伴下,她安詳地閉上了眼睛。下面讓我們三鞠躬......」當日上午11時,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工作人員及蔣琳鳳的親朋好友向她告別,之後她被專車接回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