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2021-01-12 央廣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內,一堂特殊的授課正在進行——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其被稱為「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對醫學生來說,他們是無言的良師,是感知生命的領路人。

20日的課堂上,學生們迎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韓湘君曾長期在上海市盧灣區婦幼保健院(現已併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黃浦分院)工作,是知名婦科主任醫師。

11月11日,韓湘君因病與世長辭,享年81歲。按照其生前意願,家人將其遺體捐獻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捐獻給她最熱愛的醫學事業,遺體交接於13日完成。

記者了解到,韓湘君1939年11月出生於上海的一個醫學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對醫學興趣濃厚。工作後,她治學嚴謹、醫術高超、經驗豐富,尤其擅長婦科疑難雜症的診斷治療,贏得患者和同行的尊重與信任。她生前預囑,疾病最後階段不要做無謂的搶救,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母親很早之前就做出了捐獻遺體的決定,她秉持醫者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品格情操,決定用這樣的方式來支持祖國的醫學教育事業。」韓湘君的女兒說,這一決定也得到家人的充分理解與堅定支持。

韓湘君生前曾說:「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給人類社會和後人留下了什麼。理解了這一點,醫者會對醫學有更清醒的定位,患者會對疾病乃至死亡保持相對的淡定。」

據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1982年成立接收「大體老師」的遺體接受站,是上海最早設立的遺體接受站之一。截至目前,共有9623人在醫學院登記,表達捐獻遺體意願,2980人成為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他們用自己的軀體,為醫學生們架起通往神聖醫學殿堂的橋梁,將自己對世界的愛永遠傳遞下去。(記者郭敬丹)

相關焦點

  • 生命定格81歲,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其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對醫學生來說,他們是無言的良師,是感知生命的領路人。20日的課堂上,學生們迎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
  • 緬懷「大體老師」 北京已有2962人實現遺體捐獻
    今天,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燕京醫學院6所醫學院校的師生、醫務工作者和北京市紅十字會志願者代表聚集在此,深情緬懷遺體捐獻的「大體老師」們。「大體老師」 ——醫學界對志願遺體捐獻者的最高稱謂,為人類衛生健康事業無私獻身的精神,不僅受到醫藥衛生院校廣大師生的崇敬,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所理解和敬仰。
  • 婦科專家去世成為「大體老師」讓醫學生感悟醫術精髓
    婦科專家去世成為「大體老師」讓醫學生感悟醫術精髓 2020-11-20 19:42:35 上海交大醫學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20日電 (記者 陳靜)出身醫學世家的韓湘君教授生前是知名的婦科專家,為很多女性解除病痛,迎接了眾多新生命。20日,韓湘君教授又被稱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生的「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他們是醫學生無言的良師,也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
  • 致敬,81歲醫學專家成為「大體老師」!他們將自己對世界的「愛...
    這堂課的「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他們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他們是醫學生無言的良師,也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近日,在特殊課堂上同學們又迎來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今年11月11日,韓湘君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因病與世長辭,享年81歲。
  • ...只求安泰離去,醫學女教授當「大體老師」,成2980名遺體捐贈者之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在進行特殊的授課:學生們沒有端坐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而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立講臺,而是靜靜「躺」在儲櫃裡……11月20日,這裡迎來一位受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因為她生前預囑,疾病最後階段不要做無謂的搶救,也不插管,只求安泰離去,將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 81歲醫學教授當「大體老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這堂課很特殊:學生們沒有端坐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老師」也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躺在儲櫃裡……日前,這裡迎來一位受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她生前囑咐:將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也是醫學生們無言的良師。
  • 捐獻遺體以供教學的「大體老師」值得尊敬,做事莫讓其家人寒了心
    「大體老師」是醫學院學生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其實不光是醫科學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無私捐獻遺體以供教學的逝者心存敬意。沒有他們,往小裡說就完不成對醫學生的培養,往大裡說則是缺失了守護生命的重要一環。「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
  • 不插管只求安泰離去,醫學女教授當「大體老師」,成2980名遺體捐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在進行特殊的授課:學生們沒有端坐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而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立講臺,而是靜靜「躺」在儲櫃裡……11月20日,這裡迎來一位受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因為她生前預囑,疾病最後階段不要做無謂的搶救,也不插管,只求安泰離去,將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 你不了解的「大體老師」:低齡遺體捐獻樣本不足1%
    ­  對話­  上課前需向「大體老師」默哀鞠躬­  對話人:首都醫科大2012屆臨床專業生鄭超­  遺體捐獻完成交由學校保管後,將以「大體老師」的身份在醫學院的實驗室內度過「延長」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
  • 清明節緬懷遺體捐獻者 「大體老師」大愛無聲
    華商報記者 黃利健 攝  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說,那些捐獻遺體供他們學習、解剖的人,有一個尊稱——「大體老師」。「大體老師」雖不能講話,卻用自己的身體,教學生們最直觀的醫學知識。  醫學院的大學生:  感恩那些默默奉獻的「大體老師」  2月28日,西安交大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大二女生趙冰潔第一次上解剖學的課。
  • 致敬每一位為醫學事業獻身的「大體老師」!
    醫學生的學習,有這樣的老師,有時讓人問題無數,有時讓人心生恐懼,在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中承擔著重要的教學作用。每一位醫學生在成為合格的醫生之前,必須通過這個老師的考驗,這就是傳說中的大體老師。今天一起聊聊我和大體老師的故事,也希望鼓勵到每一個正在學習的醫學生!
  • 生為良醫,死後,她選擇成為「大體老師」
    學生們向「大體老師」致敬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了一堂特殊的課,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生前,她是醫生、教授;身後,她是「大體老師」,依然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
  • 徐州舉辦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 徐醫百名學子致敬「大體老師」
    2018年,在市財政、衛生、民政等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關心下,坐落於茅村第二公墓院內的徐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建成,這裡既是遺體器官捐獻者共同的「家」,也是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和醫學類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陣地。截至2019年2月,該市報名登記遺體捐獻累計730人,成功捐獻130例。
  • 大愛無聲,81歲醫學教授捐獻遺體給醫學生上「最後一課」[圖]
    這堂課的「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他們是醫學生「無言的良師」,也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這堂課更特殊之處在於,同學們迎來的這位「大體老師」,也是他們的醫學前輩、同行。她就是韓湘君教授,著名的婦科專家。
  • 解剖課上學生向遺體捐獻者鞠躬 尊稱"大體老師"
    先學會尊重「大體老師」   「相當於說聲『老師好』。和走上講臺的老師不同,『大體老師』沒動作不說話,但他們卻用高尚的行動,支持著醫學事業發展。」班長鬱婷燕說,「和『遺體』這種冷冰冰的詞相比,學生們更願意使用臺灣慈濟大學的提法,稱他們為『大體老師』。局部解剖學的第一課,老師就帶著我們全班向『大體老師』默哀。」
  • 溫州舉行首對「大體老師」夫妻捐獻儀式
    溫州首對耄耋夫婦相約離世後做「大體老師」章克光和陳翠茶是一對革命伴侶,兩位老人離休後,定居在溫州鹿城。今年6月,在溫州醫科大附二醫的某病房裡,溫州市紅十字承啟榮光志願服務隊為病床上90歲高齡的章克光老人提前頒發了《浙江省遺體(組織)捐獻證書》。
  • 你不了解的"大體老師"
    沒有骨灰,他們是遺體捐獻者。「2097」是截至2015年北京地區遺體捐獻的總數。北京志願遺體捐獻工作始於1999年,公開數據顯示,1999年至2015年,北京市有19908人報名志願捐獻遺體,2097人實現了遺體捐獻。不同於多家醫院可接受器官捐獻,北京地區只在三所醫學院校設置了遺體捐獻接受站,分別位於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和首都醫科大學。這些遺體主要用於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
  • 清明致敬「大體老師」 北京2097人實現遺體捐贈
    曾鼐 攝  春風習習,枝葉呢喃,不少貼在墓碑上的小紙片,隨風而動:「媽媽,今天天氣特別好,妞妞馬上就畢業了,您就放心吧」;「爸,兒子祝您在另一邊要快樂啊」……  碑文燙金色的名字,寄託著親友的眷念,也定格了生命的印記:  101歲高齡辭世的孫雨南,體檢中得知自己的腎臟天生特殊,決定捐獻遺體用於醫學研究。
  • 捐獻遺體角膜成為「大體良師」 長沙一女子離世前最後一條微信讓人...
    在生命的最後,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希望將遺體捐獻給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她來得平凡,走得卻不平凡!」11月23日,說起捐獻遺體器官的妻子蔣琳鳳,歐陽貴東淚如雨下。沒有隆重的葬禮,沒有滿目的輓聯,就連最後的告別都是匆匆。
  • 吳思,無私的大體老師
    一顆種子落入她的心中誰也沒想到,吳思的遺願是,以成為一名大體老師的方式,永遠留在她摯愛的母校。她的親人和朋友們,等到的不是傳統的葬禮,而是一場大體老師緬懷儀式。吳思與大體老師的第一次淵源,是在大二時開設的「人體解剖學」課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