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在遺體捐獻者紀念碑前,遺體捐獻者家屬等社會各界人士緬懷這些令人尊敬的捐獻者。華商報記者 黃利健 攝
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說,那些捐獻遺體供他們學習、解剖的人,有一個尊稱——「大體老師」。「大體老師」雖不能講話,卻用自己的身體,教學生們最直觀的醫學知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逢清明,不少市民到陵園掃墓,追憶親人。可是,有一群人,他們故去後,沒有陵墓,親人也沒有寄託哀思的地方。他們是平凡的人,卻選擇了不平凡的離去方式,他們就是遺體捐獻者。
4月1日,陝西省紅十字會、西安市紅十字會、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西安市眼庫等單位,首次聯合舉行「奉獻大愛傳承生命2017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儀式」,在交大醫學部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碑前,家屬代表及大學生代表向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碑敬獻花籃、鮮花,擺放千紙鶴,表達崇敬之情。
醫學院的大學生:
感恩那些默默奉獻的「大體老師」
2月28日,西安交大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大二女生趙冰潔第一次上解剖學的課。開課前,在老師陳新林的帶領下,大家給他們即將解剖的「大體老師」獻花,默哀致敬,把一朵菊花輕輕放在「大體老師」的身邊……
「大一我們主要學的是理論課,大二開始實踐,真正像一個醫生一樣,拿起手術刀,在『病人』身體上手術。這個病人就是『大體老師』。」趙冰潔說,「第一次走進解剖室,真正面對遺體,我心裡還是有恐懼的,但隨著老師的講解,隨著實際的操作,心中的恐懼慢慢消失了,更多的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大體老師』的尊重。」
趙冰潔拿著手術刀,划過「大體老師」的皮膚、肌肉,每一刀都認真而謹慎。她說,和她一樣,全班同學都異常嚴肅,也更加敬畏生命,「沒有一刻比這一刻的感受更加清晰,清晰地知道,自己是一名醫生,病人的生命就在自己手中。」
陳新林老師說,每年解剖學課開課前,都會進行這樣的儀式,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明白,他們醫學知識的吸取,是建立在那些「大體老師」默默奉獻的基礎上的,要懂得感恩、敬畏生命。
顯然,這些孩子是明白的。趙冰潔說:「『大體老師』真的特別偉大,他們能拋開傳統觀念,在去世後把自己的身體奉獻出來,讓我們用來學習、研究,這需要特別強大的內心,特別無私的情懷。『大體老師』不僅讓我們把抽象的醫學理論具體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精神讓我們這些學醫的學生們,在一開始接觸醫學的時候,就深刻銘記醫者仁心,平凡人尚能如此,我們以後走上工作崗位,更要做技術好、醫德佳的好醫生。」
相關熱詞搜索:遺體捐獻大體老師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