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聲就在身邊 他們選擇去世後做一名「大體老師」

2020-12-04 荔枝新聞

時隔51年 再次走進東大大禮堂

51年前 我是一名學生

51年後 我是一名「志友」

令我欣慰的是 今天我還能為母校做貢獻

----「志友」 姜秉忠

姜秉忠:時隔51年 以「志友」身份重回母校

在南京,登記逝世後捐獻遺體、器官的志願者們被尊稱為「志友」,成為一名「大體老師」。為了感恩「志友」大愛,今天(12月22日),東南大學醫學院舉辦了"十年大愛 無聲浩瀚- -大愛無聲"十周年紀念演出,「志友」歌舞團的爺爺奶奶們也參與了演出,其中還有一位東南大學的老學長姜秉忠。

76歲的姜秉忠是東南大學63級機械專業的學生,51年前,他以學生身份走進大禮堂,51年後的今天,他以「志友」身份再次步入母校大禮堂。

姜秉忠說,去世以後把遺體捐給母校的醫學院,還能為母校做最後一點貢獻。我的願望是,在去世後6個小時內把我捐了,捐我的眼角膜。

從2007年查出第一個腫瘤到現在已經12年,如今,姜秉忠身上患有四種腫瘤,不過,他依舊以樂觀的心態過著每一天,除此之外,他還忙碌於各種志願活動。

姜秉忠說,合唱團經常到社區宣傳,以歌聲來宣傳,也讓大家感到「志友」的風採。「志友」合唱團裡面,有好幾個癌症病人,癌症病人都能上臺演出,給大家樹立一個榜樣。

「志友」歌舞團的團長告訴我們,姜爺爺腿腳不好,本不想讓姜爺爺登臺演出,但姜爺爺強烈要求上臺和大家一起唱歌演出。問到姜爺爺時,他只是樂呵呵說,因為和大家一起唱歌很開心,「志友」這個大家庭中,每個人之間都互相關心彼此照顧,跟大家在一起很快樂。

動員7名親友成為「志友」

駱雲今年65歲,加入「志友」協會已16年。16年前,駱雲籤下捐獻遺體協議,當時家裡人都不同意,跟女兒們協商了很久。她先後動員了7名親友成為「志友」,並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份公益事業中。

駱雲說:「遺體捐獻利國、利己,國家醫學要發展,人才要培養,沒有人捐獻遺體怎麼辦?對我們來說,身後事變簡單,不給子女添麻煩,也挺好!」

駱雲的小女兒患有糖尿病,長期受病痛折磨。在母親的感召下,小女兒也志願籤署了遺體捐獻協議。駱雲說,女兒的病很難根治,每天打4針,經常需要住院治療,併發症還會引發血管狹窄、腎病、腦梗等諸多問題。「我女兒說,想把自己捐了,交給專家去研究,看看這個病到底是怎麼導致的、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駱雲說,女兒的話給她增添了一份信心。

作為南京市鼓樓區「志友」協會會長,經過駱雲介紹加入「志友」團隊的人已經達到了100多人,有10多人實現了遺體捐獻。

今天,像姜秉忠、駱雲在現場傾情獻演的老年「志友」足足有59人。據了解,目前,南京市已有"志友"9000餘人,實現捐獻1900餘人、捐獻器官440個、眼角膜千餘個。"志友"群體的存在,壯大,是社會愛心的澎湃湧動,他們在醫學事業發展、挽救器官衰竭患者、讓失明患者重見光明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南京市紅十字會捐獻服務部部長劉文華表示,從目前遺體捐獻的情況來看,大概能滿足臨床需求的70%,還有30%的缺口。

而全國器官供需比例是1:30,這個缺口是比較大的。希望更多市民了解、支持,成為一名光榮的「志友」。

「誕生和逝世乃人生必然,晚霞和晨曦皆光照人間。」「志友」們用他們的大愛照亮了醫學生們前行的道路,為全人類的醫學進步作出貢獻,醫學生也同樣盡綿薄之力感恩他們的無私奉獻,並以此心懷感恩地走在通向未來的醫學之路上。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看今晚18:30在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播出的《新聞360》欄目,或者下載我蘇、荔枝新聞APP。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鄧曦 編輯/趙夢琰)

相關焦點

  • 大愛!他們選擇去世後做一名「大體老師」
    你聽說過「大體老師」嗎?絕大多數人沒聽說過。你見過「大體老師」嗎?絕大多數人這輩子都不會見到。而對於醫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場景——解剖臺上的「無語良師」、「大體老師」,其實就是遺體。被嚇到了嗎?其實這背後的故事很暖心。他們都是生前立下遺囑,志願為醫學奉獻的人。
  • 清明節緬懷遺體捐獻者 「大體老師」大愛無聲
    可是,有一群人,他們故去後,沒有陵墓,親人也沒有寄託哀思的地方。他們是平凡的人,卻選擇了不平凡的離去方式,他們就是遺體捐獻者。開課前,在老師陳新林的帶領下,大家給他們即將解剖的「大體老師」獻花,默哀致敬,把一朵菊花輕輕放在「大體老師」的身邊……  「大一我們主要學的是理論課,大二開始實踐,真正像一個醫生一樣,拿起手術刀,在『病人』身體上手術。這個病人就是『大體老師』。」
  • 大愛無言,感恩良師 | 溫醫大學子開展」大體老師」家屬探訪活動
    有這樣一群特殊老師,他們被尊稱為「大體老師」或「無言良師」他們沒有動作
  • 婦科專家去世成為「大體老師」讓醫學生感悟醫術精髓
    婦科專家去世成為「大體老師」讓醫學生感悟醫術精髓 2020-11-20 19:42:35 20日,韓湘君教授又被稱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生的「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他們是醫學生無言的良師,也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當日,學生們集體肅穆站立,向「大體老師」致敬。在特殊的課堂上,「大體老師」用無聲的教誨,幫助同學們領略醫者真諦,感悟醫術精髓。韓湘君教授出生於上海的一個醫學世家。
  • 溫州舉行首對「大體老師」夫妻捐獻儀式
    溫州首對耄耋夫婦相約離世後做「大體老師」章克光和陳翠茶是一對革命伴侶,兩位老人離休後,定居在溫州鹿城。今年6月,在溫州醫科大附二醫的某病房裡,溫州市紅十字承啟榮光志願服務隊為病床上90歲高齡的章克光老人提前頒發了《浙江省遺體(組織)捐獻證書》。
  • 大體老師,醫學院的無言良師
    經過上學期系統解剖課的理論學習後,他們走入了地下一層的解剖實驗室,開始面對大體老師——那些為了科學研究與醫學教學捐獻了自己遺體的無言良師。  正是有了這些良師的奉獻,才使得醫學生們對於人體構造,解剖操作上有了最為豐富的知識攝入。為了表示對於這些特殊老師的尊重,每位學生在第一次操作前都會進行簡潔而肅穆的默哀儀式。
  • 吳思,無私的大體老師
    日前,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按照慣例,師生們為一名大體老師舉行了緬懷儀式。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名捐獻者,3年前還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學習和生活。她叫吳思,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畢業生。今年7月5日,吳思因子宮癌全身轉移救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去世時年僅25歲。
  • 解剖學開課儀式,湘雅醫學院師生緬懷「大體老師」
    9月29日,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形態樓臨床解剖手術實驗室內,匯聚來自2017級臨床醫學八年制的一百多名學生,舉行「大愛無疆,醫路有你,感恩體師」局部解剖學開課儀式。湘雅醫學院師生及湖南師範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湘南學院代表身著白大衣,手持白菊,感恩和致敬默默無聞的大體老師。 「沒有解剖學就沒有現代醫學」,與其他課程不同,解剖學知識需要在大體老師的身上實操來獲取。
  • 致敬「大體老師」 他們離開之後生命仍在延續
    清明節快要到了,隨著社會觀念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更加環保的生態葬來處理後事。在蘇州有一戶人家,選擇了一種似乎更「前衛」的方式:家庭成員從80幾歲的老人到20幾歲的外孫女,都選擇了在去世後捐獻自己的遺體。
  • 你不了解的"大體老師"
    簡單來說,遺體捐獻需要經過捐獻者提出申請,公證,捐獻者去世後家屬通知接收站,接收站聯繫殯儀車接遺體,隨後送往學校保存使用。在這一過程中,「捐獻者去世家屬通知接受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不能天天打電話去問人家去世沒有,這樣太不禮貌了,所以只能被動等待。」
  • 月圓人傷別,離世後,他成為一名大體老師
    月圓人傷別,離世後,他成為一名大體老師 2020-04-15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81歲醫學專家成為「大體老師」!他們將自己對世界的「愛...
    這堂課的「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他們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他們是醫學生無言的良師,也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近日,在特殊課堂上同學們又迎來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今年11月11日,韓湘君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因病與世長辭,享年81歲。
  • 緬懷「大體老師」 北京已有2962人實現遺體捐獻
    今天,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燕京醫學院6所醫學院校的師生、醫務工作者和北京市紅十字會志願者代表聚集在此,深情緬懷遺體捐獻的「大體老師」們。「大體老師」 ——醫學界對志願遺體捐獻者的最高稱謂,為人類衛生健康事業無私獻身的精神,不僅受到醫藥衛生院校廣大師生的崇敬,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所理解和敬仰。
  • 畢業生向解剖大體老師鞠躬告別
    6月10日,在該校解剖樓,一群畢業生隔著大門向裡面的「大體老師」(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鞠躬告別。當晚,畢業生輔導員蔡曉穎老師在朋友圈裡發了這麼一段文字:「凌晨,畢業生離校的不舍情緒一直延續著,輾轉難眠中我看到了學生發了一張在解剖教研室外鞠躬的照片。
  • 解剖學第一課,湘雅醫學院百名師生緬懷「大體老師」
    三湘都市報9月29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盧向陽 潘愛華 實習生 龍飛鵬)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師生及湖南師範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湘南學院的一百多名學生,身著白大衣,手持白菊,感恩和致敬默默無聞的大體老師......今天上午,「大愛無疆,醫路有你,感恩體師」局部解剖學開課儀式暨世界解剖日主題活動
  • 林家棟公開承諾將捐贈遺體,決定做「大體老師」被古天樂贊偉大
    林家棟在現場大方承諾自己將來去世後會直接捐贈遺體,為大家作「大體老師」,「大體老師」一次是來自醫學界的專名詞,行業中將捐遺體捐贈者統一尊稱為「大體老師」,未來會將捐贈者在去世8小時之後冷凍在零下30度保存,讓學生們在最接近人體的屍體上做模擬手術。
  • 生為良醫,死後,她選擇成為「大體老師」
    學生們向「大體老師」致敬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了一堂特殊的課,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生前,她是醫生、教授;身後,她是「大體老師」,依然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
  • 大愛無聲,81歲醫學教授捐獻遺體給醫學生上「最後一課」[圖]
    這堂課的「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他們是醫學生「無言的良師」,也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這堂課更特殊之處在於,同學們迎來的這位「大體老師」,也是他們的醫學前輩、同行。她就是韓湘君教授,著名的婦科專家。
  • 40位大體老師一半是成人 他們的「休息室」就在屍體庫
    在廈門醫學院,每名大一醫學生都會上一門課———《人體解剖學》,為他們授課的是兩位老師———實驗教學老師和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也就是遺體捐贈者,又被醫學生尊稱為「無語良師」。大體老師們雖不說話,卻用自己的軀體為一屆又一屆的醫學生傳授豐富的人體基本知識,在另一個世界推動著人類醫學的進步。
  • 81歲醫學教授當「大體老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這堂課很特殊:學生們沒有端坐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老師」也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躺在儲櫃裡……日前,這裡迎來一位受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她生前囑咐:將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也是醫學生們無言的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