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51年 再次走進東大大禮堂
51年前 我是一名學生
51年後 我是一名「志友」
令我欣慰的是 今天我還能為母校做貢獻
----「志友」 姜秉忠
姜秉忠:時隔51年 以「志友」身份重回母校
在南京,登記逝世後捐獻遺體、器官的志願者們被尊稱為「志友」,成為一名「大體老師」。為了感恩「志友」大愛,今天(12月22日),東南大學醫學院舉辦了"十年大愛 無聲浩瀚- -大愛無聲"十周年紀念演出,「志友」歌舞團的爺爺奶奶們也參與了演出,其中還有一位東南大學的老學長姜秉忠。
76歲的姜秉忠是東南大學63級機械專業的學生,51年前,他以學生身份走進大禮堂,51年後的今天,他以「志友」身份再次步入母校大禮堂。
姜秉忠說,去世以後把遺體捐給母校的醫學院,還能為母校做最後一點貢獻。我的願望是,在去世後6個小時內把我捐了,捐我的眼角膜。
從2007年查出第一個腫瘤到現在已經12年,如今,姜秉忠身上患有四種腫瘤,不過,他依舊以樂觀的心態過著每一天,除此之外,他還忙碌於各種志願活動。
姜秉忠說,合唱團經常到社區宣傳,以歌聲來宣傳,也讓大家感到「志友」的風採。「志友」合唱團裡面,有好幾個癌症病人,癌症病人都能上臺演出,給大家樹立一個榜樣。
「志友」歌舞團的團長告訴我們,姜爺爺腿腳不好,本不想讓姜爺爺登臺演出,但姜爺爺強烈要求上臺和大家一起唱歌演出。問到姜爺爺時,他只是樂呵呵說,因為和大家一起唱歌很開心,「志友」這個大家庭中,每個人之間都互相關心彼此照顧,跟大家在一起很快樂。
動員7名親友成為「志友」
駱雲今年65歲,加入「志友」協會已16年。16年前,駱雲籤下捐獻遺體協議,當時家裡人都不同意,跟女兒們協商了很久。她先後動員了7名親友成為「志友」,並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份公益事業中。
駱雲說:「遺體捐獻利國、利己,國家醫學要發展,人才要培養,沒有人捐獻遺體怎麼辦?對我們來說,身後事變簡單,不給子女添麻煩,也挺好!」
駱雲的小女兒患有糖尿病,長期受病痛折磨。在母親的感召下,小女兒也志願籤署了遺體捐獻協議。駱雲說,女兒的病很難根治,每天打4針,經常需要住院治療,併發症還會引發血管狹窄、腎病、腦梗等諸多問題。「我女兒說,想把自己捐了,交給專家去研究,看看這個病到底是怎麼導致的、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駱雲說,女兒的話給她增添了一份信心。
作為南京市鼓樓區「志友」協會會長,經過駱雲介紹加入「志友」團隊的人已經達到了100多人,有10多人實現了遺體捐獻。
今天,像姜秉忠、駱雲在現場傾情獻演的老年「志友」足足有59人。據了解,目前,南京市已有"志友"9000餘人,實現捐獻1900餘人、捐獻器官440個、眼角膜千餘個。"志友"群體的存在,壯大,是社會愛心的澎湃湧動,他們在醫學事業發展、挽救器官衰竭患者、讓失明患者重見光明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南京市紅十字會捐獻服務部部長劉文華表示,從目前遺體捐獻的情況來看,大概能滿足臨床需求的70%,還有30%的缺口。
而全國器官供需比例是1:30,這個缺口是比較大的。希望更多市民了解、支持,成為一名光榮的「志友」。
「誕生和逝世乃人生必然,晚霞和晨曦皆光照人間。」「志友」們用他們的大愛照亮了醫學生們前行的道路,為全人類的醫學進步作出貢獻,醫學生也同樣盡綿薄之力感恩他們的無私奉獻,並以此心懷感恩地走在通向未來的醫學之路上。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看今晚18:30在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播出的《新聞360》欄目,或者下載我蘇、荔枝新聞APP。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鄧曦 編輯/趙夢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