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首對耄耋夫婦
相約離世後做「大體老師」
章克光和陳翠茶是一對革命伴侶,兩位老人離休後,定居在溫州鹿城。今年6月,在溫州醫科大附二醫的某病房裡,溫州市紅十字承啟榮光志願服務隊為病床上90歲高齡的章克光老人提前頒發了《浙江省遺體(組織)捐獻證書》。「我想活著看到自己遺體捐贈的證書」,這是章克光老人生前最後的心願。
哪怕在彌留之際,老人也不忘叮囑兒女,這是他與妻子共同的選擇,是另一種方式的相遇。早在今年1月初,相伴了63年的妻子陳翠茶先他一步離世,並把遺體無償捐獻給了溫州醫科大學,用於該校的醫學教學研究。
在妻子的遺體告別會上,章克光老人更加堅定自己的心意:他也要捐獻遺體,和妻子一起做一名「大體老師」。今年4月,老人在病床上填寫了《人體器官(遺體、組織)捐獻志願書》。那一天他顯得很高興,多次跟身邊的親人講,他和妻子都是軍人,他們又一次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老人的兒子章凡告訴記者,父母多年來熱心公益。他說:「我的父親是永嘉人,所以我家裡常年有訂永嘉報。」有一次,夫妻倆在報紙上看到永嘉寒門學子無錢完成學業,他們馬上決定資助一名貧困學生。
今年,一名曾經受資助的大學生通過微信告訴章克光老人,自己今年考上了公務員。她在微信裡說道:「如果陳阿姨還在就好了,我能有今天全靠您和她當年的資助和鼓勵。」7月的一天,這個女孩還在母親的陪同下,專門到醫院看望章克光,並在老人的病床前流下了眼淚。
大體無言感恩良師
這是溫州今年第9例遺體捐獻
「我的父母生前不止一次教育我們,做人不能只顧小家,要有大愛,要懂得感恩。」老人的女兒章飛雲回憶與父母生活的點滴,非常理解他們的選擇。不久之前整理母親遺物時,她在母親的電腦裡看到一篇寫於2010年的日記。
日記裡陳翠茶老人這樣寫道:如當我們生命已結束了,留著可用的器官去焚燒還不如捐獻給需要的病人救命用好。在生貢獻不大,死後遺體捐獻不也是一項貢獻嗎?這就是我的做人理念。
章飛雲說:「捐獻遺體的想法,一直深植我媽媽的腦海,她不僅自己做到了,還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了我爸爸。」
溫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實驗室楊新東介紹,這是溫州市首例夫妻兩人實現遺體捐獻,同時章克光也是溫州市今年第9例遺體捐獻者。此外,楊新東還表示,近年來溫州人在生命接力行動上有了新高度,對遺體捐獻的接受度逐年升高,從2015年至今,市紅十字會已經收到48具無償捐獻的遺體。
楊新東說:「捐獻遺體是他們最後的心願,是他們生命和精神的延續。特別是章克光和陳翠茶兩位老人,用行動讓我們看到老一輩共產黨員堅毅、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
(原標題《讓生命再閃光!溫州首對「大體老師」夫妻捐獻儀式在溫醫大舉行》,原作者 夏婕妤,編輯 謝甜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