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再閃光!溫州舉行首對「大體老師」夫妻捐獻儀式

2021-01-12 浙江日報

溫州首對耄耋夫婦

相約離世後做「大體老師」

章克光和陳翠茶是一對革命伴侶,兩位老人離休後,定居在溫州鹿城。今年6月,在溫州醫科大附二醫的某病房裡,溫州市紅十字承啟榮光志願服務隊為病床上90歲高齡的章克光老人提前頒發了《浙江省遺體(組織)捐獻證書》。「我想活著看到自己遺體捐贈的證書」,這是章克光老人生前最後的心願。

哪怕在彌留之際,老人也不忘叮囑兒女,這是他與妻子共同的選擇,是另一種方式的相遇。早在今年1月初,相伴了63年的妻子陳翠茶先他一步離世,並把遺體無償捐獻給了溫州醫科大學,用於該校的醫學教學研究。

在妻子的遺體告別會上,章克光老人更加堅定自己的心意:他也要捐獻遺體,和妻子一起做一名「大體老師」。今年4月,老人在病床上填寫了《人體器官(遺體、組織)捐獻志願書》。那一天他顯得很高興,多次跟身邊的親人講,他和妻子都是軍人,他們又一次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老人的兒子章凡告訴記者,父母多年來熱心公益。他說:「我的父親是永嘉人,所以我家裡常年有訂永嘉報。」有一次,夫妻倆在報紙上看到永嘉寒門學子無錢完成學業,他們馬上決定資助一名貧困學生。

今年,一名曾經受資助的大學生通過微信告訴章克光老人,自己今年考上了公務員。她在微信裡說道:「如果陳阿姨還在就好了,我能有今天全靠您和她當年的資助和鼓勵。」7月的一天,這個女孩還在母親的陪同下,專門到醫院看望章克光,並在老人的病床前流下了眼淚。

大體無言感恩良師

這是溫州今年第9例遺體捐獻

「我的父母生前不止一次教育我們,做人不能只顧小家,要有大愛,要懂得感恩。」老人的女兒章飛雲回憶與父母生活的點滴,非常理解他們的選擇。不久之前整理母親遺物時,她在母親的電腦裡看到一篇寫於2010年的日記。

日記裡陳翠茶老人這樣寫道:如當我們生命已結束了,留著可用的器官去焚燒還不如捐獻給需要的病人救命用好。在生貢獻不大,死後遺體捐獻不也是一項貢獻嗎?這就是我的做人理念。

章飛雲說:「捐獻遺體的想法,一直深植我媽媽的腦海,她不僅自己做到了,還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了我爸爸。」

溫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實驗室楊新東介紹,這是溫州市首例夫妻兩人實現遺體捐獻,同時章克光也是溫州市今年第9例遺體捐獻者。此外,楊新東還表示,近年來溫州人在生命接力行動上有了新高度,對遺體捐獻的接受度逐年升高,從2015年至今,市紅十字會已經收到48具無償捐獻的遺體。

楊新東說:「捐獻遺體是他們最後的心願,是他們生命和精神的延續。特別是章克光和陳翠茶兩位老人,用行動讓我們看到老一輩共產黨員堅毅、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

(原標題《讓生命再閃光!溫州首對「大體老師」夫妻捐獻儀式在溫醫大舉行》,原作者 夏婕妤,編輯 謝甜泉)

相關焦點

  • 溫州醫科大學舉行大體老師感恩追思會
    溫州網訊「感謝老師,老師,您一路走好!」3月23日上午,在溫州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內,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9位大體老師的骨灰被交還給遺體捐獻者的家屬。  大體老師是專屬於醫學生的「無語良師」,是醫學界對於遺體捐獻者的尊稱。
  • 大愛無言,感恩良師 | 溫醫大學子開展」大體老師」家屬探訪活動
    會上,開展「大體老師」家屬探訪活動的同學們分享了近5個月以來他們走訪遺體捐獻志願者家屬過程中形成的感人故事。樸實真摯的話語娓娓道來,「無言良師」的事跡徐徐展開,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這份彌足珍貴的無私精神,感動著一批又一批的醫學學子。
  • 走進溫州醫科大學,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首進電子健康醫保卡
    10月13日,「生命之約·大愛傳遞」全國人體器官捐獻進校園活動在溫州醫科大學舉行,活動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浙江省紅十字會主辦,浙江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溫州市紅十字會、溫州醫科大學共同承辦。13日上午,學生活動中心座無虛席,人體器官捐獻宣傳進校園啟動儀式暨新生醫學人文第一課在此舉行。
  • 解剖學開課儀式,湘雅醫學院師生緬懷「大體老師」
    9月29日,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形態樓臨床解剖手術實驗室內,匯聚來自2017級臨床醫學八年制的一百多名學生,舉行「大愛無疆,醫路有你,感恩體師」局部解剖學開課儀式。湘雅醫學院師生及湖南師範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湘南學院代表身著白大衣,手持白菊,感恩和致敬默默無聞的大體老師。 「沒有解剖學就沒有現代醫學」,與其他課程不同,解剖學知識需要在大體老師的身上實操來獲取。
  • 緬懷「大體老師」 北京已有2962人實現遺體捐獻
    今天,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燕京醫學院6所醫學院校的師生、醫務工作者和北京市紅十字會志願者代表聚集在此,深情緬懷遺體捐獻的「大體老師」們。「大體老師」 ——醫學界對志願遺體捐獻者的最高稱謂,為人類衛生健康事業無私獻身的精神,不僅受到醫藥衛生院校廣大師生的崇敬,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所理解和敬仰。
  • 吳思,無私的大體老師
    日前,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按照慣例,師生們為一名大體老師舉行了緬懷儀式。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名捐獻者,3年前還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學習和生活。她叫吳思,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畢業生。今年7月5日,吳思因子宮癌全身轉移救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去世時年僅25歲。
  • 生命定格81歲,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其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對醫學生來說,他們是無言的良師,是感知生命的領路人。20日的課堂上,學生們迎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
  • 你不了解的「大體老師」:低齡遺體捐獻樣本不足1%
    ­  對話­  上課前需向「大體老師」默哀鞠躬­  對話人:首都醫科大2012屆臨床專業生鄭超­  遺體捐獻完成交由學校保管後,將以「大體老師」的身份在醫學院的實驗室內度過「延長」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
  • 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其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對醫學生來說,他們是無言的良師,是感知生命的領路人。20日的課堂上,學生們迎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
  • 清明節緬懷遺體捐獻者 「大體老師」大愛無聲
    華商報記者 黃利健 攝  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說,那些捐獻遺體供他們學習、解剖的人,有一個尊稱——「大體老師」。「大體老師」雖不能講話,卻用自己的身體,教學生們最直觀的醫學知識。  4月1日,陝西省紅十字會、西安市紅十字會、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西安市眼庫等單位,首次聯合舉行「奉獻大愛傳承生命2017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儀式」,在交大醫學部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碑前,家屬代表及大學生代表向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碑敬獻花籃、鮮花,擺放千紙鶴,表達崇敬之情。
  • 大體老師,醫學院的無言良師
    經過上學期系統解剖課的理論學習後,他們走入了地下一層的解剖實驗室,開始面對大體老師——那些為了科學研究與醫學教學捐獻了自己遺體的無言良師。  正是有了這些良師的奉獻,才使得醫學生們對於人體構造,解剖操作上有了最為豐富的知識攝入。為了表示對於這些特殊老師的尊重,每位學生在第一次操作前都會進行簡潔而肅穆的默哀儀式。
  • 畢業生向解剖大體老師鞠躬告別
    6月10日,在該校解剖樓,一群畢業生隔著大門向裡面的「大體老師」(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鞠躬告別。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頭,2017年,我第一次帶著羅澤銘善和她的小夥伴一起到青島海陽市參加器官捐獻的社會實踐,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帶著學生一起推廣器官捐獻的願望就此萌生了。在接下來的兩年裡,我帶著跟隨我一起推動器官捐獻宣傳的學生們一同開展大體老師的致敬活動和校園器官捐獻宣傳,他們在參與時的專注和走近的狀態告訴我,這場生命的教育是可以去喚醒和引導他們對職業的大愛精神培養。
  • 為玩梗偷拍大體老師?網紅冒充醫學生引爭議,立人設也要有底線
    對於是否有碰觸到大體老師及標本等問題,澤一鋒未作回答。 網友們對此並不買帳,一個網紅,靠著粉絲追捧,就可以自由出入醫學聖地,無底線拿大體老師做文章,這是要流量不要公德良知。此舉不但侵犯了大體老師的人格,踐踏對生命的敬畏心,還破壞教學秩序。
  • 解剖課上學生向遺體捐獻者鞠躬 尊稱"大體老師"
    南京醫科大學七年制2011級臨床8班,有8個同學約定了一個特殊的儀式:每次這門課開始時,大家穿著白大褂,默默地站在老師的周圍,低著頭,持續一分鐘。這是一堂局部解剖課,這個實驗組的同學簇擁著的,被橙色布袋覆蓋著的,是南醫大最特殊的教育者——「大體老師」。
  • 你不了解的"大體老師"
    對話   上課前需向「大體老師」默哀鞠躬   對話人:首都醫科大2012屆臨床專業生鄭超   遺體捐獻完成交由學校保管後,將以「大體老師」的身份在醫學院的實驗室內度過「延長」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作為首都醫科大學臨床專業的一名2012屆畢業生,鄭超回憶起大學時代的「大體老師」,仍記得第一堂課的緊張,以及對「大體老師」的無限敬意。
  • 致敬每一位為醫學事業獻身的「大體老師」!
    現場大體老師的最主要來源是遺體捐贈,之前也會有無人認領的屍體用於醫學教學。能夠在生前籤署一份遺體捐贈書,有時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更多的還是對生命的敬重。在課程開始前,醫學生都會有這樣的儀式,默哀、鞠躬、獻花,授課老師也會講述遺體捐獻方面的知識,重點是讓每一個人尊重遺體捐獻者,愛惜大體老師。
  • 他們選擇去世後做一名「大體老師」
    你聽說過「大體老師」嗎?絕大多數人沒聽說過。你見過「大體老師」嗎?絕大多數人這輩子都不會見到。而對於醫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場景——解剖臺上的「無語良師」、「大體老師」,其實就是遺體。被嚇到了嗎?其實這背後的故事很暖心。他們都是生前立下遺囑,志願為醫學奉獻的人。
  • 溫州捐贈遺體5年僅1例 瞿佳呼籲遺體捐贈立法
    溫州網3月30日訊(記者 項銳)今天,溫州醫科大學為一位普通的老人,舉行追思會。  這位老人叫徐啟榮,瑞安市陶山鎮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將遺體捐贈給溫州醫科大學,作為醫學教學研究之用。  據了解,自溫州市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溫州捐贈遺體的也僅徐啟榮一人。
  • 緬懷捐獻者 重慶醫科大學師生感恩"大體老師"
    人民網重慶3月28日電 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說,那些捐獻遺體供他們學習、解剖的人,有一個尊稱--「大體老師」。「大體老師」雖不能講話,卻用自己的身體,教學生們最直觀的醫學知識。   3月28日上午,「緬懷捐獻者、彰顯醫學心」 的清明祭奠活動在重慶醫科大學舉行,4000餘名醫學生向遺體捐獻者致敬,緬懷那些不平凡的生命,向他們道一聲感激。
  • 捐獻遺體以供教學的「大體老師」值得尊敬,做事莫讓其家人寒了心
    「大體老師」是醫學院學生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其實不光是醫科學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無私捐獻遺體以供教學的逝者心存敬意。沒有他們,往小裡說就完不成對醫學生的培養,往大裡說則是缺失了守護生命的重要一環。「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