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的學習,有這樣的老師,有時讓人問題無數,有時讓人心生恐懼,在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中承擔著重要的教學作用。每一位醫學生在成為合格的醫生之前,必須通過這個老師的考驗,這就是傳說中的大體老師。今天一起聊聊我和大體老師的故事,也希望鼓勵到每一個正在學習的醫學生!
現場大體老師的最主要來源是遺體捐贈,之前也會有無人認領的屍體用於醫學教學。能夠在生前籤署一份遺體捐贈書,有時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更多的還是對生命的敬重。在課程開始前,醫學生都會有這樣的儀式,默哀、鞠躬、獻花,授課老師也會講述遺體捐獻方面的知識,重點是讓每一個人尊重遺體捐獻者,愛惜大體老師。
每一位大體老師都需要專業人士經過幾天時間來處理。去世後,會有醫學院接送遺體的車接走,通過超低溫冰箱室等特殊方式處理,在過世8小時內急速冷凍到零下30℃保存,在教學使用時再復溫到4℃,才成為教學所用的大體老師。同時,需要有專人清理遺體上的分泌物,通過動脈灌注防腐液,最常見的也就是福馬林,然後放到防腐池子浸泡。
這種強有力的防腐固定的方法,也避免在以後的操作中帶來不必要的感染。每一位大體老師都需要由專人進行處理,整個過程大概需要2天的時間。為了不幹擾正常的教學工作,遺體捐獻後一般是不允許家屬看望的。
很多人在談及第一次見到大體老師的場景,並沒有想像中的恐懼,更多的是一種震撼和崇敬。大體老師承擔著解剖學的教學,解剖學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至文藝復興時代,正是因為人類對人體的好奇,解剖學才能不斷發展,大體老師又在解剖學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還記得醫學院的第一節課,老師來了,簡單介紹操作要求後,接下來就說請出大體老師來給大家上這節課。他順手把一個大金屬盒子給打開了,刺鼻的氣味迎面撲來,原來金屬盒子裡都是福馬林,上面還漂浮著淡黃色的物質,就像火鍋煮鍋肉以後的漂浮物。第一次見到這種場景,不由自主地後退了一小步。
老師緩緩搖動手搖輪,大體老師就從福馬林液體中逐漸出現了。老師讓六個身強體壯的男生去幫忙,我們戴好手套,把大體老師請到講桌上。兩個人搬腿,兩個人搬腰,兩個搬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把油脂蹭到身上。大體老師還是很有份量的,小心翼翼地請到了講桌上。原本以為會到處都是滴下來的福馬林液體,但事實上並沒有那麼溼,但福馬林刺激卻會刺激的你睜不開眼睛。
我們就圍著大體老師,老師會指著大體老師系統地講解人體的肌肉分布。在大體老師身上,所有的肌肉都被切斷了一半肌腱,這樣能夠將肌肉從人體分離,便於觀察教學,還可以恢復原狀,保持肌肉的完整性。老師講完理論知識後,我們可以自己操作,觀察肌肉和神經,與大體老師進行零距離接觸。
大體老師是醫學院寶貴的資源,在解剖教學等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有醫生的成長道路上都離不開大體老師的指點。向每一位為醫學事業發展的大體老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