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麼都能拿來賺流量的。
近日,一位百萬粉絲的網紅,為了賺取流量,偽造醫學生的身份,在疫情封校期間偷偷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解剖館拍攝大體老師及實驗動物並上傳至網絡的行為,招致了網友的強烈批評。
目前相關視頻已在大連醫科大學學生的強烈要求下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
該網紅博主之後回應稱自己並不是在疫情期間進入學校的,視頻早已拍好,只是近期才發布。還表示自己並沒有拍攝「大體老師」和實驗動物,視頻中都是一些教學模具或者空白,只是都加上了很厚的馬賽克,被大眾誤解了。
還在微博上發布了自己的道歉聲明。
不過網友對此並不買帳,畢竟他對「大體老師」毫無敬意的行為,已經觸碰到了醫學倫理和學科尊嚴的底線。
還有不少網友把學校也怪上了,認為學校管理有疏漏,居然讓校外人員在疫情管控期間隨意出入校園,進入解剖樓。
大連醫科大學的學生在網絡上表示疫情期間學校採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連外賣都不讓進。但是因為學校地廣人稀,海岸線旁還有漁民居住,周邊小樹林也多,很難說是他怎麼溜進來的。
不過,大連醫科大學回應表示會加強管理,也已經起草律師函,將通過法律途徑對這名網紅的行為追究到底。
這位網紅拍攝視頻的時候,怕是沒有想過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正如他並不清楚「大體老師」對醫學生和醫學界的意義。
尊敬「大體老師」,是醫學生的第一堂課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
籤訂遺體捐獻協議書後,遺體捐贈者將在過世的8小時內急速冷凍到零下30℃保存,在教學使用時再復溫到4℃,從而能夠保證遺體的新鮮程度,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
一個人願意捐獻出自己的遺體做為醫學教學,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奉獻精神。
所以醫學院在進行人體解剖教學時,老師會帶著學生向大體老師默哀、致敬,教學現場一般不允許學生拍照、攝像、隨意討論,專業的教學視頻需要經過教育部、衛生部以及醫學倫理學委員會同意才能拍攝,也只能用做專業教學,不能隨意進行傳播。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敬畏生命,愛護大體老師,銘記他們為了醫學事業而做出的奉獻。
知乎網友「裝睡的我」就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大一的時候,剛上局部解剖學,用的標本是師兄們解剖過的大體老師的各個部位。
有一天上課,我一個同學揮著一根股骨在解剖室玩,嘴裡還說著拿來當打狗棒用剛好,被我們解剖室的帶教聽見了,直接讓他滾出解剖室,說以後也不會讓他再進來一次,後面我們輔導員和領導挨個去求情都沒用。
捐獻遺體本身是為了回饋社會,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結果卻成為某些網紅吸引流量和熱度的工具,不知會寒了多少「大體老師」家屬們的心,也動搖了部分已經籤訂遺體捐獻者的決定。
@麻醉醫生凌楚眠 也發文表示,解剖樓裡的大體老師們,是神聖的,可以這樣說:接觸大體老師後,醫學生的職業生涯才徐徐展開。醫學生在解剖每一具大體老師前,都會默哀、鞠躬,用最真摯的尊重,感謝他們對醫學和人類的貢獻。為了流量,為了獵奇,為了譁眾取寵滿足部分看客陰暗的好奇心,冒充醫學生拍大體老師,這既是對大體老師的侮辱,也是對醫學神聖性的消解和利用。
即使不是醫學生,作為一個普通人,只需要想一想他們在做為「大體老師」之前,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也不會有這種褻瀆的行為。
每一位「大體老師」背後的故事都不盡相同,但是大多都是為了醫學的發展而選擇捐獻遺體的。
就如昆明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創始人李秉權教授臨終所說:「我做了一輩子的醫生,死了以後也要拿這身『臭皮囊』為醫學做一些貢獻,學生在我身上練熟後,病人就可以少受些痛苦。我患過腦腔梗、高血壓、血管硬化,可以做病理解剖;解剖切完用完之後,再做成一副骨架,供教學使用。」
10年後,李秉權的妻子、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教授胡素秋也將遺體捐獻給了昆明醫科大學。這對伉儷用另一種方式繼續著對醫學的貢獻。
圖片來源於知乎網友@菲利普醫生
希望這位網紅能真正理解「獻身醫學,敬畏生命」的意義。
你還記得你的「大體老師」嗎?
來源:醫學界
作者:一川
審稿:田棟梁
校對:臧恆佳
原標題:《網紅冒充醫學生拍攝大體老師引眾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