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向「大體老師」致敬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了一堂特殊的課,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生前,她是醫生、教授;身後,她是「大體老師」,依然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今天的這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是韓湘君教授。1939年11月,韓湘君出生於上海的一個醫學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對醫學產生了濃厚興趣。走上工作崗位後,她長期在上海市盧灣區婦幼保健院工作,治學嚴謹、醫術高超、經驗豐富,是著名的婦科主任醫師,尤其擅長婦科疑難雜症的診斷治療,為很多婦女治好了病,也助生了無數新生命。她一生摯愛醫學事業,在臨床一線默默奉獻,贏得了廣大患者和同行的尊重與信任。她生前預囑,疾病最後階段不要做無謂的搶救,不插管,只求安泰離去,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2020年11月11日,韓湘君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因病與世長辭,享年81歲。按照其生前意願,她的家人將其遺體捐獻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捐獻給她最熱愛的醫學事業,11月13日完成遺體交接,她成為「大體老師」,繼續為醫學事業做最後一份貢獻,讓自己的生命融入更多的生命。
韓湘君教授的女兒曾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學習。她說:「母親很早之前就做出了捐獻遺體的決定。她秉持醫者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品格情操,決定用最有價值的方式來支持祖國的醫學教育事業。」
韓湘君教授
近日出版的韓啟德院士《醫學的溫度》一書中說:「一個人生命的鑄成,需要無數生命的支援、補充、滋潤和蘊化。一個醫者的合格與成熟,需要知識與實踐的支撐,也需要與周圍人不斷溝通互動,建立起共同面對疾病的醫道。」在該書發布會暨讀書分享會上,韓院士更深情地提到:「人文的根本是對生命價值的認識與態度。人與任何其他生物一樣,都終有一死;不同的是人會思考生命的意義,人的生命的價值在於給人類社會和後人留下了什麼。理解了這一點,醫者會對醫學有更清醒的定位,患者會對疾病乃至死亡保持相對的淡定。」
對「大體老師」的感恩提示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接收「大體老師」的遺體接受站成立於1982年,是上海最早設立的遺體接受站之一。據介紹,截止目前,共有9623人在這裡登記意願捐贈遺體,2980人成為了令人敬仰的「大體老師」。他們抱著「寧可讓學生在我身上錯劃千刀,也不願學生將來在病人錯劃一刀」的願望,選擇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告別人世,用自己的軀體,為醫學生們架起了通往醫學神聖殿堂的橋梁,將自己對世界的「愛」永遠傳遞下去。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