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為良醫,死後,她選擇成為「大體老師」

2021-01-12 瀟湘晨報

學生們向「大體老師」致敬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了一堂特殊的課,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生前,她是醫生、教授;身後,她是「大體老師」,依然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今天的這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是韓湘君教授。1939年11月,韓湘君出生於上海的一個醫學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對醫學產生了濃厚興趣。走上工作崗位後,她長期在上海市盧灣區婦幼保健院工作,治學嚴謹、醫術高超、經驗豐富,是著名的婦科主任醫師,尤其擅長婦科疑難雜症的診斷治療,為很多婦女治好了病,也助生了無數新生命。她一生摯愛醫學事業,在臨床一線默默奉獻,贏得了廣大患者和同行的尊重與信任。她生前預囑,疾病最後階段不要做無謂的搶救,不插管,只求安泰離去,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2020年11月11日,韓湘君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因病與世長辭,享年81歲。按照其生前意願,她的家人將其遺體捐獻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捐獻給她最熱愛的醫學事業,11月13日完成遺體交接,她成為「大體老師」,繼續為醫學事業做最後一份貢獻,讓自己的生命融入更多的生命。

韓湘君教授的女兒曾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學習。她說:「母親很早之前就做出了捐獻遺體的決定。她秉持醫者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品格情操,決定用最有價值的方式來支持祖國的醫學教育事業。」

韓湘君教授

近日出版的韓啟德院士《醫學的溫度》一書中說:「一個人生命的鑄成,需要無數生命的支援、補充、滋潤和蘊化。一個醫者的合格與成熟,需要知識與實踐的支撐,也需要與周圍人不斷溝通互動,建立起共同面對疾病的醫道。」在該書發布會暨讀書分享會上,韓院士更深情地提到:「人文的根本是對生命價值的認識與態度。人與任何其他生物一樣,都終有一死;不同的是人會思考生命的意義,人的生命的價值在於給人類社會和後人留下了什麼。理解了這一點,醫者會對醫學有更清醒的定位,患者會對疾病乃至死亡保持相對的淡定。」

對「大體老師」的感恩提示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接收「大體老師」的遺體接受站成立於1982年,是上海最早設立的遺體接受站之一。據介紹,截止目前,共有9623人在這裡登記意願捐贈遺體,2980人成為了令人敬仰的「大體老師」。他們抱著「寧可讓學生在我身上錯劃千刀,也不願學生將來在病人錯劃一刀」的願望,選擇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告別人世,用自己的軀體,為醫學生們架起了通往醫學神聖殿堂的橋梁,將自己對世界的「愛」永遠傳遞下去。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婦科專家去世成為「大體老師」讓醫學生感悟醫術精髓
    上海交大醫學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20日電 (記者 陳靜)出身醫學世家的韓湘君教授生前是知名的婦科專家,為很多女性解除病痛,迎接了眾多新生命。20日,韓湘君教授又被稱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生的「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他們是醫學生無言的良師,也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
  • 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其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對醫學生來說,他們是無言的良師,是感知生命的領路人。20日的課堂上,學生們迎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
  • 致敬,81歲醫學專家成為「大體老師」!他們將自己對世界的「愛...
    按照其生前意願,她的家人將其遺體捐獻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捐獻給她最熱愛的醫學事業,11月13日,在上海交大醫學院完成了遺體交接,她成為「大體老師」,繼續為醫學事業做最後的一份貢獻。她的生命是有意義的,因為她已經融進了更多的生命。1939年11月,韓湘君教授出生於上海的一個醫學世家,她從小耳濡目染,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他們選擇去世後做一名「大體老師」
    你聽說過「大體老師」嗎?絕大多數人沒聽說過。你見過「大體老師」嗎?絕大多數人這輩子都不會見到。而對於醫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場景——解剖臺上的「無語良師」、「大體老師」,其實就是遺體。被嚇到了嗎?其實這背後的故事很暖心。他們都是生前立下遺囑,志願為醫學奉獻的人。
  • 吳思,無私的大體老師
    日前,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按照慣例,師生們為一名大體老師舉行了緬懷儀式。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名捐獻者,3年前還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學習和生活。她叫吳思,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畢業生。今年7月5日,吳思因子宮癌全身轉移救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去世時年僅25歲。
  • 溫州舉行首對「大體老師」夫妻捐獻儀式
    溫州首對耄耋夫婦相約離世後做「大體老師」章克光和陳翠茶是一對革命伴侶,兩位老人離休後,定居在溫州鹿城。今年6月,在溫州醫科大附二醫的某病房裡,溫州市紅十字承啟榮光志願服務隊為病床上90歲高齡的章克光老人提前頒發了《浙江省遺體(組織)捐獻證書》。
  • 致敬每一位為醫學事業獻身的「大體老師」!
    醫學生的學習,有這樣的老師,有時讓人問題無數,有時讓人心生恐懼,在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中承擔著重要的教學作用。每一位醫學生在成為合格的醫生之前,必須通過這個老師的考驗,這就是傳說中的大體老師。今天一起聊聊我和大體老師的故事,也希望鼓勵到每一個正在學習的醫學生!
  • 生命定格81歲,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其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對醫學生來說,他們是無言的良師,是感知生命的領路人。20日的課堂上,學生們迎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
  • 大愛無言,感恩良師 | 溫醫大學子開展」大體老師」家屬探訪活動
    有這樣一群特殊老師,他們被尊稱為「大體老師」或「無言良師」他們沒有動作
  • 大體老師,醫學院的無言良師
    為醫學研究  貢獻「身體髮膚」  談起大體老師,2014級臨床醫學五年制的陳立偉同學講述了她身邊的故事。曾在敬老院做過志願者的她在志願過程中了解一位非常積極樂觀的老奶奶,總是願意和她不停地交流。在雙方關係很融洽後,那位老奶奶了解到陳立偉是一名醫學生後,表達了她對這個行業的尊敬與支持,並在日後動員自己的女兒一起籤署了遺體捐獻的志願書。
  • 81歲醫學教授當「大體老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這堂課很特殊:學生們沒有端坐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老師」也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躺在儲櫃裡……日前,這裡迎來一位受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她生前囑咐:將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也是醫學生們無言的良師。
  • 送別,火神山28位大體老師
    送別,火神山28位大體老師 2020-04-20 2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畢業生向解剖大體老師鞠躬告別
    6月10日,在該校解剖樓,一群畢業生隔著大門向裡面的「大體老師」(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鞠躬告別。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頭,2017年,我第一次帶著羅澤銘善和她的小夥伴一起到青島海陽市參加器官捐獻的社會實踐,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帶著學生一起推廣器官捐獻的願望就此萌生了。在接下來的兩年裡,我帶著跟隨我一起推動器官捐獻宣傳的學生們一同開展大體老師的致敬活動和校園器官捐獻宣傳,他們在參與時的專注和走近的狀態告訴我,這場生命的教育是可以去喚醒和引導他們對職業的大愛精神培養。
  • 為玩梗偷拍大體老師?網紅冒充醫學生引爭議,立人設也要有底線
    疫情期間,澤一鋒偷偷溜進大連醫科大學解剖室,無視解剖室禁止拍照的規定,將大體老師和動物標本當成賺取流量的工具,放到網上搏人眼球。11月25日,澤一鋒迫於輿論壓力,刪除相關視頻,並在網上公開道歉。對於是否有碰觸到大體老師及標本等問題,澤一鋒未作回答。 網友們對此並不買帳,一個網紅,靠著粉絲追捧,就可以自由出入醫學聖地,無底線拿大體老師做文章,這是要流量不要公德良知。此舉不但侵犯了大體老師的人格,踐踏對生命的敬畏心,還破壞教學秩序。
  • 心懷感恩,深大畢業生返回母校,成為「大體老師」
    2000年,李湘竹被診斷為腦脊膜膨出。2003年,她的聽力嚴重下降,專家診斷為多發性纖維瘤引發顱內腫瘤,最多只能活半年。悲痛欲絕的父母想讓她休學靜養,可她不。她說她要讀大學,並且要讀到博士。在醫院和學校之間輾轉兩年後,2005年湘竹以優異成績考上深圳大學文學院。為了方便照顧她,父母跟隨她來到了深圳。
  • ...只求安泰離去,醫學女教授當「大體老師」,成2980名遺體捐贈者之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在進行特殊的授課:學生們沒有端坐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而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立講臺,而是靜靜「躺」在儲櫃裡……11月20日,這裡迎來一位受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因為她生前預囑,疾病最後階段不要做無謂的搶救,也不插管,只求安泰離去,將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 不插管只求安泰離去,醫學女教授當「大體老師」,成2980名遺體捐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在進行特殊的授課:學生們沒有端坐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而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立講臺,而是靜靜「躺」在儲櫃裡……11月20日,這裡迎來一位受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因為她生前預囑,疾病最後階段不要做無謂的搶救,也不插管,只求安泰離去,將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 捐獻遺體以供教學的「大體老師」值得尊敬,做事莫讓其家人寒了心
    「大體老師」是醫學院學生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其實不光是醫科學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無私捐獻遺體以供教學的逝者心存敬意。沒有他們,往小裡說就完不成對醫學生的培養,往大裡說則是缺失了守護生命的重要一環。「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
  • 清明節緬懷遺體捐獻者 「大體老師」大愛無聲
    華商報記者 黃利健 攝  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說,那些捐獻遺體供他們學習、解剖的人,有一個尊稱——「大體老師」。「大體老師」雖不能講話,卻用自己的身體,教學生們最直觀的醫學知識。他們是平凡的人,卻選擇了不平凡的離去方式,他們就是遺體捐獻者。  4月1日,陝西省紅十字會、西安市紅十字會、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西安市眼庫等單位,首次聯合舉行「奉獻大愛傳承生命2017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儀式」,在交大醫學部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碑前,家屬代表及大學生代表向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碑敬獻花籃、鮮花,擺放千紙鶴,表達崇敬之情。
  • 走進人體解剖課:專業的態度是對大體老師最好的感恩
    離世之後,名字各自銘刻在親人心裡,卻不為我們所了解。他們緘默無言,卻是無可替代的良師。在醫學生口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神聖名字——大體老師。四月初的一個周五,陽光很好,但醫學院裡感覺不到初夏的悶熱。只有大體老師腳上的編碼牌昭示著偉大而無私的奉獻。除了實驗室門口不時出現的鮮花,有心的學生還會去南京遺體捐獻者紀念林拜謁。醫學院五樓的一面裝飾牆對於對大體老師的紀念,朱亞文老師強調說:「我們形式(上)沒有,內心要敬重。所有學生必須要知道,不管他生前幹什麼,死後都為我們做了貢獻,所以我們要在內心敬重這些大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