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遺體捐獻者,他們如何致謝?

2020-12-01 上海觀察

 

清明時節,來自寶島臺灣的一批醫學生正好來滬交流,他們到訪的第一站便是上海交大醫學院實驗樓前的慰靈碑。碑上寫著8個大字:魂歸自然,功留人間

 

上海交大醫學院實驗樓前的慰靈碑。

這些大學生脫下行裝、換上白大褂,每人佩戴黃絲帶,人手一枝黃菊花,行默哀禮。他們還在醫學院司儀的主持下,為慰靈碑所指的「無言恩師」誦上一段致謝詞,並一一到碑前獻花。

 

兩岸醫學生對「大體老師」致謝辭。

對於海峽兩岸乃至天下所有的準醫生,「無言恩師」就是遺體捐獻者,他們將自己的身軀全然奉獻給醫學事業。寧願學生們在他身上動上千萬刀,也不要在其他病人身上錯劃一刀。這是許多無言恩師捐獻時留下的夙願。

 

尋訪「大體老師」,每年邀家人公祭

 

每年清明祭掃,慰靈碑前總是鮮花滿地,醫學生們藉此寄託感恩之心。但與內地對遺體捐獻者的隱私保護不同,臺灣醫學生對於他們親手操作的「大體老師」都挺熟悉。在根據逝者遺願接受捐贈後,學子們會全班出動,利用假期前往捐贈者家庭,尋訪「大體老師」的生平故事,並收集他們照片等資料。大多數家庭都樂意接受這種特殊意義的訪談,甚至接受邀請前往學校出席特別的公祭儀式。

 

上周三,臺灣陽明大學陳嘉旻、陳彥廷等數百名醫學生,就在學校大禮堂參加了隆重的「大體老師」公祭活動,集體向這一批遺體捐獻人士表達追思之情。根據尋訪所獲的各人材料,他們不僅精心製作PPT,還將相片都列印出來,用以重新布置實驗室外的兩面「大體老師」紀念牆。對於不願接受這一形式的「大體老師」,學生們則會在他的「版面」上獻上一首詩。

 

在讀醫學系大三的陳嘉旻同學告訴記者,他們從臺北去了臺島最南端的屏東,找到了班上唯一一位「女大體老師」的家。這位罹患乳腺癌的女士只有50多歲,生前真是中學地理老師。她未婚,也無兒女,唯一親人就是父親。她捐獻遺體所願,正是將這樣一種教育價值在生後繼續傳遞下去。如今,她的父親獨居養老院,不幸在嘉旻和她同學前去的前夜,突發中風,無法多加採訪。

 

而陳彥廷同學印象最深刻的「大體老師」則是一位充滿傳奇性的江湖大哥。通過尋訪,他得知,這位大哥後來退隱江湖,走上正道,當上廚師,業餘則十分愛好極限運動,包括駕駛重型機車等。年屆半百,大哥卻因胰腺癌早逝。「大哥很帥,樂觀向上,意氣風發,同學們都很喜歡他。」

 

陳嘉旻也在解剖觀察實驗中見過這位大哥。她說,大哥如今很瘦了,但曾經挺胖,這恐怕就是患病造成的。「想到他也有血有肉、活蹦亂跳,不僅呼吸,還會說笑,就不再覺得他只是現在這般冷冰冰。」

 

他們對於準醫生不僅貢獻了身體

 

與臺灣醫學生對「大體老師」的致敬方式相比,滬上醫學生也有自己的傳統。來自上海交大醫學院大二年級的陳立偉、張家綺等人,分別來自臨床醫學與護理專業,都是這學年剛剛接觸「系統解剖課」和「局部解剖課」。

 

第一次課,她們在實驗室內圍攏在「大體老師」周圍,舉行集體默哀儀式。根據現有的機制,每學期全校約200名醫學生上課,在半年內即一個學期之間約有20名遺體捐贈者可供院校。同班學生8到10人成組,不僅這段時間,都在同一位「大體老師」身上進行操作;而且,在解剖課之後,這位「大體老師」事實上也是學生今後醫學生涯中的唯一「大體老師」。因此,學生們對他也是格外珍惜,並懷有感情。

 

陳立偉告訴記者,第一次動刀,需要劃開「大體老師」的大腿部,觀察皮膚、肌肉、血管、神經、骨骼等結構,之後還要儘可能進行復原。「一開始大家都多少有些畏懼,但隨著認真深入,就不再出現這種感覺了。」她說,她們每節課前經過充分預習準備,力求不能多開一刀,不把重要結構破壞,「這也是對『老師』最大的尊敬」。

 

隨著課程的進展,陳立偉她們從腿部的較淺靜脈開始,找到這個同樣可以進行輸液的位點;然後,再確認更深層面的動脈;之後還有上肢、腋窩、背部、臀部等不同部位。「越到後來,我就越會想像她或他生前的故事,在頭腦中一定存在偉大的想法,不被某些思想所束縛,成就了這樣一種大愛。」陳立偉說。

 

十分幸運的是,陳立偉曾經在去年底真正遇見了一位遺體捐贈者。那是在她志願服務的敬老院內,一位七旬老奶奶曾在部隊文工團工作,與立偉相談甚歡,還展示了許多自己年輕時候的照片。在不經意間,奶奶聽說她是醫學生,便告訴她自己已訂立遺囑,並籤署協議,還給立偉看了捐贈證書。

 

更令立偉感動的是,老奶奶還動員自己的女兒也籤約捐獻了遺體。立偉了解到,她女兒患有免疫性疾病,一直無法治癒,身心蒙受苦痛。是奶奶說服了自家的女兒,「儘管醫學對自身疾病還無能為力,卻能為後來者帶來希望。」

 

同處中華傳統文化中,臺灣醫學生也頗有同感,他們感覺到「大體老師」絕不僅僅只是醫學生理方面的老師,更是醫學精神上的導師。陳彥廷的父親也是醫生,他曾不止一次親見父親在車禍等事故現場衝上前去,搶救難者,幫助止血;同樣,他也不忘成為醫學生後「大體老師」給自己帶來的第一教訓,那就是「無私奉獻、謙卑學習」。「不論自己成了主治醫師還是什麼名醫,都不會忘記『大體老師』教給自己如何學會奉獻與謙卑。」

 

 

【附錄】兩岸醫學生對「大體老師」的謝辭

 

每年的四月,春風生楊柳;每年的清明,祭掃各紛然。今日此時,我們佇立於此,祭奠我們的無言良師,那些帶我們開啟人體奧秘之門的大體老師們。

 

在中國落葉歸根、入土為安的傳統下,他們是開明的先驅;在醫學事業發展、資源緊缺的環境中,他們是無私的奉獻者;在學生孜孜不倦、渴求知識的目光中,他們是偉大的教育家。

 

新教樓內偶然散發的福馬林氣息總是那麼親切,時時刻刻提醒起深深藏在腦海內的那位恩師的身影。寧願學生在他身上千刀萬剮,也決不允許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這是許多無言恩師的夙願。是的,老師們做到了。從第一次的懵懂無知甚至膽怯的操作,到後來知識的充盈以及動作的熟稔。每一次沉重的開始都能帶給我們遠勝於課本的知識,每一次疲憊的結束總是能留下千千萬萬值得鞏固的影像。直到最後那一刻,我們心懷的不僅僅是敬佩和感動,更是一種在收穫日益清晰的知識細節之後的感恩和致謝。

 

與大體老師相處的半個學期內,沒人知道他們生前何如,也沒人知道他們是因何而逝。但上過局部解剖課的同學們都知道,長時間的相處總能讓我們漸漸熟悉老師們,熟悉他們皮膚上的皺紋、肌肉的紋理甚至是體內的病灶。也許,就是因為背後的不了解,我們才能更深入的探索和學習。無論年輕年長,無論胖瘦,老師們帶給我們的知識和精神刻在我們心裡。

 

大體老師用身體力行的奉獻,使得初入醫學殿堂的我們更深刻的了解到人體的組織結構、位置比鄰。他們以令人敬佩的方式,留愛人間,並給予我們——未來的醫者,希望的寄託和祝福。這樣的奉獻點燃我們心中對生命虔誠的大愛,使我們立志學醫、治病救人的信念更加堅定。

 

致謝,我們的無言良師們;致謝,那些為醫學事業奉獻的人們。在此,我們立下誓言,必不負你們的付出,在醫學這條道路上,做到更好的治癒、幫助、安慰那些需要我們的人們。

 

 題圖:兩岸醫學生為「大體老師」進行公祭。  本文圖片均 徐瑞哲 攝

相關焦點

  • 直面遺體捐獻者 "準醫生"們如何致謝?
    原標題: 直面遺體捐獻者,他們如何致謝?  寧願學生們在他的身上動上千萬刀,也不要在其他病人身上錯劃一刀。這是許多無言恩師捐獻時留下的夙願。  對於海峽兩岸乃至天下所有的準醫生,「無言恩師」就是遺體捐獻者,他們將自己的身軀全然奉獻給醫學事業。寧願學生們在他身上動上千萬刀,也不要在其他病人身上錯劃一刀。這是許多無言恩師捐獻時留下的夙願。
  • 悼念遺體捐獻者
    據新華社3月22日電 天津市一些黨員幹部和學生代表21日來到天津元寶山遺體捐獻者紀念園,祭奠377位為醫療教育研究無私奉獻遺體捐獻者,並在現場開展以「弘揚奉獻精神,保持共產黨員純潔性」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伴隨著舒緩的哀樂和主持人深情的追悼詞,參加活動的人們手持菊花、全體默哀。
  • 又到一年清明時 遺體捐獻者家屬如何寄哀思?
    清明·向遺體、器官捐獻者致敬  【開欄語】  清明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每逢此時,親朋結伴掃墓悼念逝者已成為中國人的習俗。然而,卻有這麼一群人,心念逝者卻無處祭奠。他們,是遺體捐獻志願者的家屬,一個隱蔽但為數不少的特殊群體。
  • 寧夏醫學生緬懷遺體捐獻者
    寧夏醫學生緬懷遺體捐獻者) "← →"翻頁 4月3日,寧夏醫科大學近5000名師生齊聚生命之柱廣場,悼念志願捐獻遺體的逝者
  • 清明節緬懷遺體捐獻者 「大體老師」大愛無聲
    2017年4月1日,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在遺體捐獻者紀念碑前,遺體捐獻者家屬等社會各界人士緬懷這些令人尊敬的捐獻者。華商報記者 黃利健 攝  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說,那些捐獻遺體供他們學習、解剖的人,有一個尊稱——「大體老師」。「大體老師」雖不能講話,卻用自己的身體,教學生們最直觀的醫學知識。
  • 紀念那些為救助他人沒有墓碑的遺體捐獻者(圖)
    在生命終結時,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為自己的人生謝幕,他們用自己的軀體架起了通往醫學殿堂的橋梁,無言地為社會和人類作出了最後的奉獻,甚至沒有留下骨灰和墓碑。他們,就是那些遺體捐獻者,他們是高尚的人,他們的行為是英雄的行為,他們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英雄。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英雄,但我們至少應該在這特殊的日子裡,對這個英雄群體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 四川省舉辦線上緬懷偉大的遺體和器官、角膜捐獻者活動
    尊敬的遺體和器官、角膜捐獻者家屬: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四川省管理中心向廣大的遺體和器官、角膜捐獻者及家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公民逝世後無償捐獻遺體和器官、角膜等組織,挽救眾多患者生命,服務醫學科學發展,是一種值得全社會推崇的高尚行為。他們雖然已經辭世,但其生命的一部分化作了禮物,鮮活地生存在新的生命之中。他們是一群高尚的人、無私的人、有大愛的人、敢於奉獻的人。他們的肉體雖已泯滅,但精神卻得以永存。這種奉獻的精神猶如曙光,將永遠照亮人類文明的道路,為人類的進步抒寫新的篇章。
  • 2020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人體器官及遺體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在...
    4月3日,2020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人體器官及遺體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在都江堰市味江陵園隆重舉行,該活動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辦,都江堰市民政局等單位支持,都江堰市味江陵園承辦,相關部門領導、捐獻者家屬、醫務工作者等向人體器官及遺體捐獻者表達了哀思和敬意。
  • 浙江省舉辦線上緬懷活動向人體器官和遺體(組織)捐獻者致敬!
    打開浙江省紅十字會網站的「器官捐獻網上紀念」專欄,這裡有2600餘位人體器官和遺體(組織)捐獻者,他們讓人懷念,讓人追思!遺體捐獻者俞春華曾經說:「是黨培養了我,對黨沒有什麼能報答的,把遺體捐給社會,希望讓科學更先進、讓醫學更發達。」帶著《遺體捐獻志願書》住院的楊存泓老人曾經說:「若我不在了,我的器官還能為醫學研究做貢獻,多好啊!」器官捐獻者陳鳳蘭醫生曾說:「萬一發生什麼意外,我願意捐獻我的器官。」
  • 徐州舉辦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 徐醫百名學子致敬「大體老師」
    你的崇高選擇,讓無助者不再無助;你的無私奉獻,讓痛苦者不再痛苦……」3月17日上午,由徐州市紅十字會主辦的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在該市遺體器官捐贈者紀念園(第二公墓院內)舉行。徐州醫科大學的學生志願者們深情朗誦讚歌並進行醫學生誓言宣誓,向捐獻者致敬,為生命禮讚!
  • 清明將至,致敬角膜器官遺體捐獻者
    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各地針對遺體器官捐獻者的緬懷活動,大多採用 " 雲緬懷 "" 雲祭奠 " 的形式,向捐獻者表達哀思。在各地紅十字會與衛健委等有關部門主導下,愛爾眼科積極參與各類線上、線下紀念活動。4 月 2 日,由長沙市紅十字會主辦,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等捐獻接收單位聯合開展的 " 『生命迴響 · 雲上緬懷』 2020 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活動 " 在紀念廣場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線下互動的形式,由參與單位代表向紀念牆敬獻花籃,鞠躬致敬。同時,婁底、嶽陽愛爾眼科醫院也在紅十字會組織下,參與角膜器官遺體捐獻緬懷活動。
  • 萍鄉建設生命之花紀念園 將給遺體器官捐獻者一個溫暖的"家"
    ,用於安放遺體器官捐獻者的靈魂,讓家屬有所念想。紀念園的建設,讓全社會對捐獻者的奉獻精神有了敬仰之所,為捐獻者的親屬提供了寄託哀思的瞻仰之地,是助推殯葬改革事業的重要一環,也是服務遺體器官捐獻事業、給予捐獻者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能有效弘揚和傳播人道文化。
  • 為遺體捐獻者立碑,這事為何擱下了
    吳阿姨把這篇追思交給我們,還有一個原因,想讓我們幫她打聽一個事:兩年前有報導說,杭州將為遺體捐獻者建『紀念碑』」,這件事如今不知道怎麼樣了。  19歲那年,他向我借一本化學書  吳阿姨是溫州人,認識申光的時候,她19歲。  他倆住在一條街,」我住在東邊,他住在西邊,有一天他看到我,突然問我,可不可以借他一本化學書?我說,好。」
  • 江蘇南京舉辦2020年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日特別公祭活動
    3月30日上午10時,江蘇省和南京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南京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林」,對南京市2526名遺體器官捐獻者進行了緬懷紀念。江蘇省紅十字會、南京市紅十字會、南京醫科大學、東南大學醫學院、南京紅十字眼庫、南京紅十字醫用組織庫中心的工作人員參加。
  • 西安市紅十字會關愛200戶西安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庭
    西安市紅十字會2019年申請100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用於關愛在西安成功實施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庭,從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分四批次關愛了200戶在西安市成功實施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庭。
  • ...系列‖ 生命大愛 一網情深「雲紀念」緬懷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清明將至,為緬懷紀念人體器官和遺體捐獻者,3月31日上午10時,由河南省紅十字會主辦、河南福壽園承辦舉行的河南省第十屆紅十字遺體、人體器官捐獻者雲紀念活動如期拉開帷幕,通過「福壽雲·雲掃祭」網絡平臺,以網上掃祭的形式,開展以「生命大愛·一網情深」為主題的緬懷紀念活動
  • 濟南:集中安葬150位遺體捐獻者骨灰 致敬「大體良師」
    3月31日,由濟南市民政局主辦,濟南市蓮花山殯儀館、山東金陵文化陵園承辦的「首屆遺體捐獻者骨灰安葬暨共祭儀式」在慈航園舉行,150
  • 廣州規定家人不能阻礙遺體捐獻 國外如何破解悔捐
    李瑒:美國在遺體捐獻這一塊兒通常情況下有四個步驟,首先就是要徵得家人比如說父母、兄弟姐妹的同意,個人才可以做出是否捐獻遺體的決定。所以在這個決定做出的最初,就是有全家人的參與的。第二步,就是在他們可以領駕照的年齡,十多歲的時候,在駕照上面就有一個標識是專門和是否同意遺體捐獻相關的,也就是說你看到這個人的駕照的話,他上面這個標識就會告訴你他同意不同意之後捐獻他的遺體。
  • 浙江常山市民捐款安葬遺體捐獻者 身後事大家幫
    浙江常山市民捐款安葬遺體捐獻者 身後事大家幫   常山市民捐款安葬遺體捐獻者  身後事 大家幫  昨天上午9時許,20歲的女孩陳露手捧一束菊花,急匆匆趕到常山縣城文峰廣場,和眾多愛心市民一起為該縣遺體捐獻第一人鄭承富送行。
  • 致敬器官捐獻者及家屬
    2010年,我省啟動實施器官捐獻,至今,通過遺體和器官捐獻者挽救的生命已經有近5000人。近日,浙江省紅十字會在杭州錢江陵園為10位捐獻者舉行了一場集體安葬儀式,向他們以及家屬的大愛致敬。浙江大學醫學院醫學生宣誓:「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