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遺體捐獻者立碑,這事為何擱下了

2020-11-26 騰訊網

  本報記者 肖菁 文攝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又到清明節,吳佩珍想起了自己的老伴,如此寫下了一篇「追思」「我的老伴,申光,2009年11月25日,永遠地離開了我,享年79歲。」

  吳阿姨把這篇追思交給我們,還有一個原因,想讓我們幫她打聽一個事:兩年前有報導說,杭州將為遺體捐獻者建『紀念碑』」,這件事如今不知道怎麼樣了。

  19歲那年,他向我借一本化學書

  吳阿姨是溫州人,認識申光的時候,她19歲。

  他倆住在一條街,」我住在東邊,他住在西邊,有一天他看到我,突然問我,可不可以借他一本化學書?我說,好。」

  在吳阿姨心裡,老伴始終是她的偶像。老伴的革命史,吳阿姨如數家珍:他1947年4月參加革命,先後親歷過豫東、濟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戰役,及以後的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島戰鬥。1978年10月轉業,1986年6月離職休養。

  吳阿姨說,老伴的身體一直很好,沒想到會得這個病,檢查出來已經晚期了。

  2009年,申光因胰腺癌不治,去世。

  他要捐遺體,是我最艱難的決定

  2005年的一天,申光拿來一張「自願捐獻遺體登記表」。

  吳阿姨說,他什麼事我都支持。「他熱心公益,憑在部隊積累的政法工作經驗而取得的專職律師證書,以法律援助的形式為殘疾人義務服務十年有餘。」

  申光當年和景寧山區的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小女生結成幫扶對子,女孩後來跟他情同父女。

  「唯獨遺體捐獻這個事,我堅決不同意。」

  因為吳阿姨的不同意,申光的遺體捐獻事宜在2005年擱淺(遺體捐獻必須家屬籤字同意)。

  「之後,他有機會就跟我說這個事,說他一生經歷戰爭無數,認識的不認識的戰友在身邊紛紛倒下,生死一線間。他說他本身就是個倖存者。我沒想到,等到他病危時,話都講不清楚了,他還要講這個事,說要我幫這個忙。我只能忍痛說好」。

  兩年前,有報導說要建紀念碑

  「老伴去世後,家庭成員舉行了一個簡單的遺體告別,他的遺體就被帶走了。兩年後,我們接到通知,可以去領回來了。那時已經是一捧骨灰了。」

  2010年4月,有媒體報導「杭州將為遺體捐獻者建紀念碑」。

  吳阿姨說,事情已經過去兩年了,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

  記者找到當年的報導,報導上說當時杭州市相關部門正在協商,準備調研、選址等一系列事宜。

  此後,有關領導在不同場合也表達過,不僅要建紀念碑,最好還要有配套紀念館,把那些遺體捐獻的感人事跡也陳列出來。

  建「紀念碑」,實施起來不容易

  記者昨天聯繫了省、市紅十字會相關人員,了解這個事。

  省紅十字會有關人士說,當初是有這個設想。但是實施起來不那麼容易,需要各方協調。「先要立項,而後經過土管部門,土地到底是行政劃撥還是招拍掛。之後還要規劃審批,設計、資金落實,建成後還需要專職管理。」

  整個過程牽涉到眾多部門。而杭州目前還沒有相關遺體捐獻的地方條例支撐,不像寧波,有遺體捐獻的地方條例,提出要「緬懷紀念」。

  杭州市紅十字會相關人士說,紀念碑的事確實擱置了兩年,目前杭州正在準備就遺體捐獻制定地方條例,屆時考慮把紀念碑這個事也納入其中。

  記者在網上查詢,目前在國內,已經有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寧波等城市,為成功捐獻角膜或遺體的志願者,建起了「永久性紀念碑」。

  2006年,南京甚至為一位年僅5歲、捐獻了遺體的小龍龍,在雨花臺功德園立碑。

  吳阿姨為什麼那麼想有個紀念碑?「家屬可以經常去那裡看看他,對我們家屬是一個安慰,對別人也是一種鼓勵,」吳阿姨說,「這是我這輩子最艱難的決定,遺體捐獻,這個事情不容易的」。

  (肖菁 文)

相關焦點

  • 紀念那些為救助他人沒有墓碑的遺體捐獻者(圖)
    在生命終結時,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為自己的人生謝幕,他們用自己的軀體架起了通往醫學殿堂的橋梁,無言地為社會和人類作出了最後的奉獻,甚至沒有留下骨灰和墓碑。他們,就是那些遺體捐獻者,他們是高尚的人,他們的行為是英雄的行為,他們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英雄。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英雄,但我們至少應該在這特殊的日子裡,對這個英雄群體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 浙江常山市民捐款安葬遺體捐獻者 身後事大家幫
    浙江常山市民捐款安葬遺體捐獻者 身後事大家幫   常山市民捐款安葬遺體捐獻者  身後事 大家幫  昨天上午9時許,20歲的女孩陳露手捧一束菊花,急匆匆趕到常山縣城文峰廣場,和眾多愛心市民一起為該縣遺體捐獻第一人鄭承富送行。
  • 悼念遺體捐獻者
    據新華社3月22日電 天津市一些黨員幹部和學生代表21日來到天津元寶山遺體捐獻者紀念園,祭奠377位為醫療教育研究無私奉獻遺體捐獻者,並在現場開展以「弘揚奉獻精神,保持共產黨員純潔性」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伴隨著舒緩的哀樂和主持人深情的追悼詞,參加活動的人們手持菊花、全體默哀。
  • 濟南:集中安葬150位遺體捐獻者骨灰 致敬「大體良師」
    3月31日,由濟南市民政局主辦,濟南市蓮花山殯儀館、山東金陵文化陵園承辦的「首屆遺體捐獻者骨灰安葬暨共祭儀式」在慈航園舉行,150
  • 寧夏醫學生緬懷遺體捐獻者
    寧夏醫學生緬懷遺體捐獻者) "← →"翻頁 4月3日,寧夏醫科大學近5000名師生齊聚生命之柱廣場,悼念志願捐獻遺體的逝者
  • 一對母女同時登記捐獻遺體 遺體器官捐獻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近期,泉州網報導了市民無私捐獻遺體或登記成為捐獻器官遺體志願者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昨日上午,村務工作者洪如萍主動來到南安市紅十字會辦公室辦理登記器官捐獻。而在9月4日,市民黃女士與女兒也一同到南安市紅十字會填寫了《福建省自願捐獻遺體登記表》,並完成了網上遺體捐獻志願登記。她們是南安市今年線下登記捐獻器官或遺體的第13位、14位、15位志願者。
  • 清明節緬懷遺體捐獻者 「大體老師」大愛無聲
    2017年4月1日,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在遺體捐獻者紀念碑前,遺體捐獻者家屬等社會各界人士緬懷這些令人尊敬的捐獻者。華商報記者 黃利健 攝  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說,那些捐獻遺體供他們學習、解剖的人,有一個尊稱——「大體老師」。「大體老師」雖不能講話,卻用自己的身體,教學生們最直觀的醫學知識。
  • 又到一年清明時 遺體捐獻者家屬如何寄哀思?
    遺體捐獻者,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逝後依然用他們的無私為社會做出貢獻。然而,捐獻遺體並不意味著事情的完結,每個捐獻者背後都有各自的至愛親朋。逝者已矣,但生者對他們的思念卻依然在延續。可是,沒有墓地的現實狀況,令他們無處寄哀思,這是每一個遺體捐獻者家屬須面對的殘忍現實。  令人欣慰的是,接受遺體捐贈的單位,已經設立了專門紀念遺體捐獻者的地方,省紅會也正協調設立紀念場所。
  • 遺體捐贈後屍體會被拿來做這事
    據我所知,被捐獻的遺體通常有三個去處。1.移植給有需要的人。捐獻者身上完整的器官大多會移植給有需要的病人。如器官移植,眼角膜移植,骨髓移植等。2.用於科學研究。某些捐獻的遺體會用於科學研究,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造福人類。
  • 萍鄉建設生命之花紀念園 將給遺體器官捐獻者一個溫暖的"家"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陳成、葉冠群報導:在第72個「世界紅十字日」到來之際,5月8日,萍鄉市生命之花紀念園開工奠基儀式在萍鄉人文公園紀念廣場舉行,這意味著萍鄉的遺體器官捐獻者將有一片專屬天地
  • 2020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人體器官及遺體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在...
    4月3日,2020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人體器官及遺體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在都江堰市味江陵園隆重舉行,該活動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辦,都江堰市民政局等單位支持,都江堰市味江陵園承辦,相關部門領導、捐獻者家屬、醫務工作者等向人體器官及遺體捐獻者表達了哀思和敬意。
  • 清明將至,致敬角膜器官遺體捐獻者
    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各地針對遺體器官捐獻者的緬懷活動,大多採用 " 雲緬懷 "" 雲祭奠 " 的形式,向捐獻者表達哀思。在各地紅十字會與衛健委等有關部門主導下,愛爾眼科積極參與各類線上、線下紀念活動。4 月 2 日,由長沙市紅十字會主辦,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等捐獻接收單位聯合開展的 " 『生命迴響 · 雲上緬懷』 2020 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活動 " 在紀念廣場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線下互動的形式,由參與單位代表向紀念牆敬獻花籃,鞠躬致敬。同時,婁底、嶽陽愛爾眼科醫院也在紅十字會組織下,參與角膜器官遺體捐獻緬懷活動。
  • 楊過為楊康立碑,卻為何不管不顧,近在咫尺的穆念慈之墓
    楊過大怒,心想:「丘處機這老道忒也無情,我父既已死了,又何必再立碑以彰其過?我父卻又如何不肖了?哼,肖了你這個牛鼻子老道有什麼好處?我不到全真教去大殺一場,此恨難消。」手掌揚起,便要往墓碑拍落。楊過為楊康立碑是怎麼一回事?楊過成名之後,一直認為自己的父親楊康是個大英雄。
  • 西安市紅十字會關愛200戶西安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庭
    西安市紅十字會2019年申請100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用於關愛在西安成功實施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庭,從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分四批次關愛了200戶在西安市成功實施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庭。
  • 四川省舉辦線上緬懷偉大的遺體和器官、角膜捐獻者活動
    尊敬的遺體和器官、角膜捐獻者家屬: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四川省管理中心向廣大的遺體和器官、角膜捐獻者及家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公民逝世後無償捐獻遺體和器官、角膜等組織,挽救眾多患者生命,服務醫學科學發展,是一種值得全社會推崇的高尚行為。他們雖然已經辭世,但其生命的一部分化作了禮物,鮮活地生存在新的生命之中。他們是一群高尚的人、無私的人、有大愛的人、敢於奉獻的人。他們的肉體雖已泯滅,但精神卻得以永存。這種奉獻的精神猶如曙光,將永遠照亮人類文明的道路,為人類的進步抒寫新的篇章。
  • 江蘇南京舉辦2020年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日特別公祭活動
    3月30日上午10時,江蘇省和南京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南京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林」,對南京市2526名遺體器官捐獻者進行了緬懷紀念。江蘇省紅十字會、南京市紅十字會、南京醫科大學、東南大學醫學院、南京紅十字眼庫、南京紅十字醫用組織庫中心的工作人員參加。
  • 這才是大愛!致敬器官捐獻者及家屬
    2010年,我省啟動實施器官捐獻,至今,通過遺體和器官捐獻者挽救的生命已經有近5000人。近日,浙江省紅十字會在杭州錢江陵園為10位捐獻者舉行了一場集體安葬儀式,向他們以及家屬的大愛致敬。浙江大學醫學院醫學生宣誓:「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 ...系列‖ 生命大愛 一網情深「雲紀念」緬懷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清明將至,為緬懷紀念人體器官和遺體捐獻者,3月31日上午10時,由河南省紅十字會主辦、河南福壽園承辦舉行的河南省第十屆紅十字遺體、人體器官捐獻者雲紀念活動如期拉開帷幕,通過「福壽雲·雲掃祭」網絡平臺,以網上掃祭的形式,開展以「生命大愛·一網情深」為主題的緬懷紀念活動
  • 浙江省舉辦線上緬懷活動向人體器官和遺體(組織)捐獻者致敬!
    打開浙江省紅十字會網站的「器官捐獻網上紀念」專欄,這裡有2600餘位人體器官和遺體(組織)捐獻者,他們讓人懷念,讓人追思!遺體捐獻者俞春華曾經說:「是黨培養了我,對黨沒有什麼能報答的,把遺體捐給社會,希望讓科學更先進、讓醫學更發達。」帶著《遺體捐獻志願書》住院的楊存泓老人曾經說:「若我不在了,我的器官還能為醫學研究做貢獻,多好啊!」器官捐獻者陳鳳蘭醫生曾說:「萬一發生什麼意外,我願意捐獻我的器官。」
  • 老夫妻倆共同申請捐獻遺體
    按中國人的傳統風俗,人離世後要火化,再將骨灰土葬或塔葬,立碑以祭奠和供奉。在合肥有這樣一個家庭,兩位老人在9年前就一同申請捐獻遺體。今年4月5日,老太太去世後,兩位老人的遺體按照9年前的承諾,先後被捐贈給醫學機構作科研、教學之用。老人的兒子也表示將要申請志願捐獻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