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萬物生長,思念成河。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各地針對遺體器官捐獻者的緬懷活動,大多採用 " 雲緬懷 "" 雲祭奠 " 的形式,向捐獻者表達哀思。在各地紅十字會與衛健委等有關部門主導下,愛爾眼科積極參與各類線上、線下紀念活動。
4 月 2 日,由長沙市紅十字會主辦,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等捐獻接收單位聯合開展的 " 『生命迴響 · 雲上緬懷』 2020 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活動 " 在紀念廣場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線下互動的形式,由參與單位代表向紀念牆敬獻花籃,鞠躬致敬。同時,婁底、嶽陽愛爾眼科醫院也在紅十字會組織下,參與角膜器官遺體捐獻緬懷活動。
長沙愛爾眼庫主任楊麗紅表示,角膜器官遺體捐獻,能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希望能通過緬懷活動,呼籲更多人了解角膜遺體器官捐獻,參與到這份奉獻愛心、延續生命的崇高事業當中。
" 相對於其他器官移植而言,眼角膜移植成功率是最高的,大概 90% 左右,因為角膜是透明無血管的組織,所以它手術後排斥反應發生率最低,排斥反應是導致器官或者組織移植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有角膜病的患者大部分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 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愛爾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長李紹偉教授介紹。
據世界衛生組織 2010 年《視力殘疾全球數據報告》顯示,中國共有盲人 824.8 萬人。據統計,中國共有角膜盲症患者約 500 萬人,其中每年新增角膜盲症患者約 10 萬人,而我國每年接受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約 5000-10000 人。
目前,我國角膜盲症患者數量龐大,然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及角膜捐獻意識的缺乏,造成角膜捐獻者少之又少,角膜材料稀缺是造成角膜盲症患者不能及時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往往因為等不到角膜材料而只能在黑暗中生活。
據悉,除了長沙、婁底、嶽陽、愛爾眼科醫院舉行相應線上、線下主題活動外,武漢、蘭州、成都、合肥、濟南、貴陽、南寧、瀋陽等地的愛爾眼庫在當地有關部門組織下,亦紛紛參與線上緬懷紀念活動。
據了解,作為全國性的角膜接收 - 救助平臺,愛爾眼庫在各地衛生行政部門、紅十字會的監督和支持下,有序開展眼角膜接收工作,並積極配合宣傳及公眾教育。同時,愛爾眼庫還積極與各地公益組織、媒體合作,開展志願者培養、盲症救助、公眾教育等活動。據統計,愛爾眼庫全國 10 庫 29 站(10 家眼庫,29 個角膜捐獻接收站)已接受近 3000 份捐獻志願書。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屈慧瑩 李倩 曹亞丹 劉軼南
【來源:ZAKER瀟湘】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