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角膜或器官捐獻者親屬擁有角膜分配優先權

2020-12-04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天,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於人體角膜獲取與分配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人體捐獻角膜分配原則(徵求意見稿)》等文件,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其中明確角膜或器官捐獻者親屬享有角膜分配優先權,並強調任何機構、組織和個人不得在角膜分配系統外擅自分配角膜。

文件稱,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全國人體捐獻角膜獲取與分配監督管理工作。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制訂眼庫設置規劃,對醫療機構設置眼庫進行備案管理,並加強監管。

人體捐獻角膜分配應當符合醫療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等待者列入角膜移植等待名單時,將獲得一個醫療緊急程度評級,移植醫院應當在等待者病情變化時及時更新相關醫學數據。角膜將按照眼庫服務區域內的角膜移植醫院等待名單、省(自治區、直轄市)級等待名單、全國等待名單3個層級逐級進行分配與共享。

同時,角膜分配與共享過程中應當避免角膜浪費,最大限度增加等待者接受移植手術的機會,提高角膜分配效率。保證角膜分配與共享的公平性,減少因生理、病理和地理上的差異造成角膜分布不均的情況。角膜必須通過角膜分配系統進行分配與共享。任何機構、組織和個人不得在角膜分配系統外擅自分配角膜。

為鼓勵角膜或器官捐獻,同一分配層級內符合以下條件的等待者,在排序時將獲得優先權:

公民逝世后角膜或器官捐獻者的直系親屬、配偶、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登記成為中國人體角膜或器官捐獻志願者3年以上;在年齡因素上,12歲及以下捐獻者的角膜優先分配給12歲及以下等待者。

為避免角膜浪費,對於符合以下情形的捐獻角膜開闢特殊通道:

比如因不可抗力導致捐獻角膜無法轉運至分配目的地的;捐獻角膜已轉運至分配目的地,但接受者無法進行手術,再分配轉運耗時將超過角膜保存期限的;角膜分配耗時已接近角膜保存時限的。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歡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清明將至,致敬角膜器官遺體捐獻者
    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各地針對遺體器官捐獻者的緬懷活動,大多採用 " 雲緬懷 "" 雲祭奠 " 的形式,向捐獻者表達哀思。在各地紅十字會與衛健委等有關部門主導下,愛爾眼科積極參與各類線上、線下紀念活動。4 月 2 日,由長沙市紅十字會主辦,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等捐獻接收單位聯合開展的 " 『生命迴響 · 雲上緬懷』 2020 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活動 " 在紀念廣場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線下互動的形式,由參與單位代表向紀念牆敬獻花籃,鞠躬致敬。同時,婁底、嶽陽愛爾眼科醫院也在紅十字會組織下,參與角膜器官遺體捐獻緬懷活動。
  • 四川省舉辦線上緬懷偉大的遺體和器官、角膜捐獻者活動
    尊敬的遺體和器官、角膜捐獻者家屬: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四川省管理中心向廣大的遺體和器官、角膜捐獻者及家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公民逝世後無償捐獻遺體和器官、角膜等組織,挽救眾多患者生命,服務醫學科學發展,是一種值得全社會推崇的高尚行為。他們雖然已經辭世,但其生命的一部分化作了禮物,鮮活地生存在新的生命之中。他們是一群高尚的人、無私的人、有大愛的人、敢於奉獻的人。他們的肉體雖已泯滅,但精神卻得以永存。這種奉獻的精神猶如曙光,將永遠照亮人類文明的道路,為人類的進步抒寫新的篇章。
  • 大學生捐眼角膜未上功德碑 官方:角膜不屬器官
    最終,她的角膜給兩位患者帶去了光明。  一年多過去了,時至今日,李翠的親屬們仍在為她的事情奔波。「捐獻遺體時,省紅會一名工作人員曾承諾今年清明會將李翠的名字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可現在功德碑上仍沒有她的名字……」李翠的堂哥李釗告訴大河報記者。  承諾為什麼沒能落實?事情卡在了哪個環節呢?記者為此展開了採訪。
  • 角膜捐贈:中國難自給,只能找外國
    2013年,國際眼庫收到4362例本地角膜,斯裡蘭卡本地用量大概是1500-2000枚,其餘角膜大部分都被輸出到57個國家。法律使角膜捐獻成為習慣 無論是否允許腎臟等活體器官移植,在角膜移植問題上,全球所有國家都一致只允許無心跳或腦死亡屍體的角膜移植。美國各眼庫角膜供體也是來源於此。
  • 難以跨越的瓶頸期:角膜捐獻在中國
    失衡的角膜供給Insufficient Cornea Donation2017年12月28日,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通知,禁止使用境外來源的人體血液(包括血漿及其他血液成分)、組織器官用於臨床醫療用途。禁令一來,角膜進口流程按下暫停鍵。
  • 大學生捐眼角膜無法留名功德碑 專家:角膜屬人體組織非器官
    最終,她的角膜給兩位患者帶去了光明。一年多過去了,時至今日,李翠的親屬們仍在為她的事情奔波。捐獻遺體時,河南省紅會一名工作人員曾承諾,今年清明會將李翠的名字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可現在功德碑上仍沒有她的名字,承諾為什麼沒能落實?  2014年4月,21歲的大學生李翠去世前,籤署了遺體捐獻書。最終,她的角膜給兩位患者帶去了光明。
  • 好人有好報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終身免交用血費用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終身免交臨床用血費用實施意見提出,各級紅十字會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和配合,依法落實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及其親屬的優惠用血政策。對於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將有以下福利措施:1.捐獻者本人終身免交臨床用血費用;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終身按照不超過800毫升的獻血量免交臨床用血費用。
  • 廣東省眼庫去年接受800餘例角膜捐獻 患者等兩年
    如果病變嚴重或反覆發作,留下瘢痕,就只能將已混濁的角膜去除,換上透明的角膜。「就像給照相機換上新鏡頭。」  但目前,眼角膜移植手術開展的數量不多。  2003年4月24日,東莞光明眼科醫院設立了東莞首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眼庫,接受角膜捐獻。  直到2007年9月,才出現了第一個捐獻者。  「他是時年75歲的東莞離休幹部張老先生。」
  • 我市角膜登記捐獻人數倍增
    有50多位讀者報名爭做首批角膜勸捐志願者(現改名為角膜捐獻聯絡員)。5月7日,市紅十字會、市眼庫與城事幫辦聯手成立了我市首個角膜勸捐團體。  半年多來,首批角膜捐獻聯絡員陸續「上崗」,他們走進醫院發放資料,上門為捐獻者辦理登記……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此後,我市成功捐獻角膜者和登記捐獻角膜的志願者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 全球首款「生物工程角膜」投產
    湖北47名患者已受益今年4月底,全國醫學界一片歡呼: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拿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書。這也意味著,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在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好消息接踵而至。5月23日,該生物工程角膜在深圳正式投入生產。
  • 避免這些行為 遠離角膜損傷
    引起角膜盲的致病因素包括感染性、外傷、圓錐角膜、角膜變性及角膜營養不良、大泡性角膜病變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角膜白斑等,移植是唯一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由於角膜捐獻率低,角膜供體資源稀缺,國內每年角膜移植手術開展不足5000例。如何避免角膜損傷,來跟眼科專家學一學吧。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白恬警惕!
  • 廣西男子意外離世,捐獻6個器官+2個角膜救了多人!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今日藤州 11月9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醫科大二附院)順利完成同一個供體捐贈心肝肺腎胰腺6個器官和2個角膜移植手術,包括進行一臺心腎聯合移植、一臺胰腎聯合移植、一臺肝移植手術,其中心腎聯合移植手術是廣西首例
  • 她和老伴要捐角膜捐遺體
    劉碧霞老人70歲壽宴現場和老伴一起籤志願書要捐角膜、遺體     華商報訊(記者 李琳 攝影 黃利健)昨日,劉碧霞老人迎來了70大壽,也送給了自己一份最美的生日禮物——和老伴李明波一起籤下了角膜捐獻志願書和遺體捐贈志願書
  • 衛生部:考慮給器官捐獻者人道救助經濟補償
    全球器官捐獻率最高的是西班牙,平均每百萬居民中有34名捐獻者,我國內地只有0.03名,兩者相差1000倍。僅1%患者能等到器官作為國家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多年來為創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不懈努力。
  • 3D列印角膜只需10分鐘 未來有望無限量供應
    現狀 全球角膜捐獻嚴重短缺角膜是眼睛的外部結構,「工作職能」包括聚焦光線和保護內眼,根據美國眼科學會的資料,角膜是由細胞層構成的,這些細胞層保護我們的眼睛,同時提供清晰的視覺。角膜必須保持清晰、光滑、健康,才能有良好的視力。如果有疤痕、腫脹或者受損,光線就不能正確地聚焦到眼睛裡,就會導致視力模糊或引起眩光。
  • 65歲老人捐獻角膜讓2位病患重見光明 醫生呼籲角膜捐獻
    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移植專家王科華主任為患者手術紅網時刻11月23日訊(通訊員 李倩)11月16日上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來自邵陽武岡48歲王阿姨以及湘西鳳凰40歲楊大姐成功移植角膜,將重見光明。角膜與眼表專科副主任醫師王科華仔細查看後,確診王阿姨左眼真菌性角膜炎,需要儘快進行角膜移植手術,否則將永遠失去光明。幸運的是,僅僅一個月,醫生告知有合適的眼角膜。「再晚一個星期,我媽媽就要摘掉眼球了。」對於老人的捐獻,王阿姨及其家人都非常感激!
  • 溫州已有111人捐獻人體器官
    2010年11月,我市作為浙江省首批三個試點城市之一,正式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截至2019年12月18日,我市器官(遺體、角膜)捐獻志願登記數量達6026人,實現人體器官捐獻111例,遺體捐獻51例,角膜捐獻543例,其中今年新增器官捐獻登記數量為4137人,較2010年至2018年登記總數翻番。
  • 來到世上僅十幾天,卻成為鶴壁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市紅十字會志願者每年都會看望捐獻者家屬,圖為市紅十字會志願者看望我市首例器官捐獻者李陽的母親(左三)。已捐獻或決定捐獻3年以上者親屬及本人需要移植器官時有優先權「愛能給予,也能獲取。為鼓勵公民去世後捐獻器官,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已出臺文件:●公民去世後器官捐獻者的直系親屬、配偶、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和登記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3年以上者,如若出現為危重病情亟需健康器官移植來延續生命,在排序時將獲得優先權。●器官捐獻完成後,貧困捐獻者家屬可向省紅十字會、市紅十字會申請救助基金。
  • 衛生部副部長:對器官捐獻者採取經濟補償政策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將考慮採取對器官捐獻者進行經濟補償的政策。比如減免器官捐獻者及其家人的住院醫療費用、減免器官捐獻者的殮葬費用等。據悉,衛生部與中國紅十字會於2010年3月2日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截至2012年3月,全國試點範圍已經擴大到16個省(市、區)。到2012年9月30日,38個試點單位完成人體捐獻465例,捐獻器官共127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