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角膜盲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數據顯示,我國角膜盲患者約400萬人,且每年新增患者10萬餘人。引起角膜盲的致病因素包括感染性、外傷、圓錐角膜、角膜變性及角膜營養不良、大泡性角膜病變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角膜白斑等,移植是唯一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由於角膜捐獻率低,角膜供體資源稀缺,國內每年角膜移植手術開展不足5000例。如何避免角膜損傷,來跟眼科專家學一學吧。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白恬
警惕!角膜損傷可致盲
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角膜就是窗戶上的玻璃。透明的角膜允許外界光線進入眼內,投射到視網膜對應部位,產生視覺。角膜對於視覺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打個通俗的比喻,如果將我們的眼睛比作一架照相機,那麼角膜就像照相機的鏡頭部分,再高級的照相機,如果鏡頭損壞了,就不可能再拍出清晰的照片。
不久前,媒體報導了深圳一位14歲的女孩因佩戴網購的不合格隱形眼鏡,導致角膜嚴重感染,左眼視力急劇下降並出現角膜白斑,炎症控制之後,後繼可能需要進行角膜移植手術才能恢復視力。
廣醫三院眼科博士王雙勇指出,角膜損傷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嚴重的可致角膜盲。角膜盲,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致盲眼病,它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角膜透明度的喪失,從而造成視功能嚴重損害或視力喪失,其主要的致病因素包括感染性角膜炎、角膜化學傷、角膜機械損傷、角膜變性及營養不良等。
角膜移植是唯一有效辦法
對於角膜盲患者來說,角膜移植是唯一確定有效的方法。通過利用捐獻出來的透明健康的角膜片替代混濁或有病變部分的角膜,可達到治療某些角膜病、提高視力或改善外觀的目的,是異體移植成功率最高的器官移植術。
王雙勇指出,雖然角膜移植也是器官移植的一類,但角膜移植的最佳時間卻依角膜的病理變化而異。例如,對於細菌、真菌或阿米巴引起的角膜炎或角膜潰瘍,藥物難以控制或潰瘍穿孔,需要儘快實施角膜移植術;而對於機械性外傷、酸鹼化學傷引起的角膜混濁、角膜白斑,要等待至少需半年以上,待局部炎症反應靜止後,再考慮角膜移植術;對於角膜營養不良或角膜變性者,只要病損明顯影響視力,就可考慮移植。
一個人捐出的角膜可移植給多人
目前,角膜移植術所使用的供體角膜均依賴自願捐獻。之前有新聞稱歌手姚貝娜將自己的角膜捐給了多位患者使用。很多人好奇:為什麼一個人的角膜可以移植給多人?
對此,王雙勇解釋說,理論上,一位捐獻者可以貢獻兩個角膜植片,可供至少兩位角膜盲患者恢復光明。而現代角膜移植可依照病情,將一個角膜的前部分供給板層角膜移植,後部分可供作角膜內皮移植,這樣一來,一位角膜捐贈者,就可以幫助至少4位角膜盲患者重見光明。
遠離角膜損傷 注意以下三點
保護角膜就是保護視力。日常生活中,王雙勇提醒,以下這些行為對角膜可能帶來損傷,需引起高度警惕並儘量避免:
1.避免長時間佩戴角膜接觸鏡,尤其是女生喜歡的美瞳等大直徑的角膜接觸鏡,直接接觸角膜很容易造成損傷。直徑越大,與角膜接觸的面積越大,潛在的風險越大,如果必須佩戴,佩戴過程中注意個人衛生。
2.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環境中,注意佩戴防護鏡,特別是接觸酸鹼性化學製劑時尤應做好眼部防護。
3.警惕植物性的角膜損害,比如,異物入眼時,如果眼睛發生不適,要儘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