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移植,風險有多大?

2020-12-04 百家號

眼睛是人類最重要的感官,通過它我們獲取大多數的外部信息。但是,當角膜由於各種原因變得混濁影響視力時,便可以通過角膜移植的方式更換一個乾淨清晰的角膜,重新恢復視力。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換患者現有病變的角膜,使患眼復明或控制角膜病變,達到增進視力或治療某些角膜疾患的治療方法。

角膜的結構及其特點

角膜是眼睛前面最外層的薄膜組織,具有高度透明度。覆蓋瞳孔的中央區通常厚度約520微米,周邊區域650微米,如此薄層組織也具有複雜結構,可以分為五個基本板層——

上皮層:最外面一層,由5~7層上皮細胞構成,佔整個角膜厚度的10%。主要功能包括1)保護作用,阻止異物,如灰塵、水和微生物侵入眼內;2)營養功能,提供一個光滑的表面,並從外界和眼淚中吸收氧和營養物質,供給內部逐層所需;3)感覺功能,上皮層充滿了數千個微小的神經末梢,使角膜對於各種刺激極度敏感;4)愈傷功能,角膜受到傷害後,上皮層細胞通過快速移行來覆蓋傷口。

鮑曼層:也稱前彈力膜,是上皮層所附著的基底膜組織,有高強度膠原纖維構成。該層的最大特點是,一旦受傷,膠原纖維增生會形成疤痕,如果處於瞳孔中央區,可以導致視力喪失。

基質層:佔角膜厚度的90%,主要由水(78%)和膠原蛋白(16%)構成,是維持角膜形態、彈性和強度,保持角膜透明性的重要結構。

後彈力膜:基質層後薄層而強力的膠原纖維膜,具有抗感染和損傷的保護屏障作用。

內皮層:內皮最內層、由單層六邊形上皮細胞構成。內皮細胞最重要的功能是把滲入角膜主要是基質層的水分泵出。一旦內皮細胞受損則難以恢復,不能及時泵出水分會導致間質水腫、膨脹,並逐漸失去透明性。因此,內皮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對於角膜來說至關重要。一旦受損,角膜移植是唯一可行的治療措施。

角膜最大的特點是,為了保持其透明性,沒有血管,主要從空氣和淚水房水中吸收氧氣和營養物質。因此,是人體具有「免疫赦免」的特區,這一點對於角膜移植十分有利。但是,也因此缺乏免疫保護和營養不足,而易受感染,感染後癒合緩慢或長期難以癒合。

角膜的功能

包括兩個方面:(1)為.整個眼球提供保護。角膜是眼睛與外界直接接觸的部分,其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構成防止異物、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入侵的屏蔽。另外還能夠吸收過濾掉大部分的陽光紫外線,保護眼內敏感的晶狀體、玻璃體等免受傷害;(2)透鏡和聚焦功能。角膜其實就是眼睛前面的一個透鏡,可以允許95%可見光通過;同時光滑的表面和均勻的曲率保證均勻一致的折射率和聚焦功能,貢獻眼睛整個聚焦功能的65-75%,與晶狀體一起保證入射光線準確投射到眼底視網膜上,形成清晰圖像。因此,通過改變角膜的曲度可以矯正大多數的屈光不正。

角膜疾病

感染、損傷、營養不良等原因均可以導致角膜損害,引發瘢痕形成、血管增生、內皮細胞損害等均可以破壞角膜通光性,導致不同程度視力損失,統稱為角膜盲。角膜疾病是導致勢力損失的最要原因之一,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的主要適應症包括:圓錐角膜、角膜營養不良、角膜變薄、感染或受傷引起的角膜瘢痕、角膜混濁、角膜腫脹、角膜潰瘍以及以前眼科手術造成的併發症等。

角膜移植的歷史

角膜病變手術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古希臘醫生醫生蓋倫(公元130-200)。科學意義上的角膜移植開始於實驗科學方法被引入的17世紀之後。早在1818年就有科學家開始「角膜移植術」動物實驗,1837年報導了羚羊角膜移植成功的實驗。人類第一次角膜移植記錄發生在1838年,結果無疑只能是以失敗告終。

隨著角膜解剖結構和功能、防腐原理、麻醉技術、外科技術,免疫學等認識的深入,終于于1905年實現首例人角膜移植的成功。此後,手術顯微鏡、精製縫合材料、防腐保存和眼庫的發展,以及皮質類固醇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手術成功率。目前,角膜手術5年成功率在85%-90%以上。

角膜供體

由於不受組織配型限制,角膜是所有人體器官(組織)移植中供體最為豐富的材料,主要來自人們身後捐獻。除了少數不適合作角膜供體的疾病外,絕大多數人在死亡12小時之內、角膜上皮完整、基質透明、厚度不變者(無水腫)角膜均可以作為供體。經過處理後在保存液或深低溫下保存數天甚至數周后待用。

供者的年齡,通常在12-65歲之間。美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一項研究發現年齡66歲至75歲供者角膜作為移植材料對於手術效果並無顯著影響,從而大大拓展供者範圍,畢竟越是高齡供者越多。

角膜移植術

從移植材料類型上可以分為:穿透角膜移植術,也叫全層角膜移植術,是以全層透明角膜代替全層混濁角膜的方法。

板層角膜移植術 ,是一種部分厚度的角膜移植手術。部分角膜疾病沒有累及角膜全層,後彈力層和內皮結構和生理功能完整,均可行板層角膜移植術。

人工角膜移植術,是用透明的醫用高分子材料製成的特殊光學裝置植入替代代部分角膜瘢痕組織,而重新恢復視力的一種手術方法。從目的上可以分為:光學性角膜移植術,主要是解決由於角膜透明性損害導致的視力損失。治療性角膜移植術,主要是用於諸如角膜潰瘍、腫瘤等一些難愈性角膜疾病。

手術過程:常規準備以後,用一種被稱為環鑽的器械(如上圖所示)一次性切去直徑約7-8毫米大小的角膜作為供體,用同樣方式切除病變角膜組織,形成術床。然後將供體角膜平鋪在術床上,嚴密對合後,用11-0或 10-0的單絲手術縫線(直徑在 0.010-0.029毫米)進行間斷或連續縫合,縫合要求儘量嚴密,最好達到水密性良好的程度。連續縫合的好處是操作簡單、嚴密性好;間斷的好處是術後便於調整縫線鬆弛以改善角膜屈光度。

手術風險

角膜移植是一種安全很高的手術。但是,有時仍會發生一些嚴重嚴重併發症,包括:眼部感染、增加晶狀體混濁風險(白內障)、眼球內壓力升高(青光眼)、縫線反應、供體角膜排斥反應、角膜腫脹等。

角膜排斥反應

雖然角膜屬於身體「免疫赦免」特區,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供體角膜仍然會受到免疫系統攻擊發生所謂的排斥反應,這是造成角膜移植失敗的主要原因,發生率一般在20%左右。

發生排斥反應可以表現為,視力喪失、疼痛、眼睛發紅、眼睛對光靈敏等。一旦發現,第一時間就醫,通常通過及時適當處理可以緩解和控制。

配型

既然角膜移植可以發生排斥反應,那麼與其他器官移植一樣進行組織配型是不是可以降低排斥反應發生率,提高手術成功率呢?這方面的研究結果是矛盾的。還有研究發現,不進行HLA即人體組織抗原相容性配型而是進行ABO血型配型似乎同樣可以降低排斥反應發生率,但是,結果同樣不一致。

因此,目前角膜移植供體選擇通常並不需要進行組織配型,這也就大大拓展供應來源和便捷性。

術後處置和注意事項

1.術後用輔料和眼罩覆蓋眼睛,以避免光刺激保證眼睛獲得足夠休息。

2.藥物,通常需要按著一定程序和療程接受幾種藥物,包括皮質激素、環孢素A和/或抗菌藥物治療,以應對可能或已經發生的排斥反應、感染、腫脹和疼痛。需要提醒的是,必須嚴格遵照醫囑執行,不能擅自改變藥物種類、劑量和療程。

3.嚴格保證傷眼免受損傷,包括儘量避免揉眼,一定時間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

4.術後1年內嚴格遵照醫囑進行定期複查,以便及時發現併發症並進行處置。

5.警惕排斥反應,排斥反應可以發生在術後1年甚至幾年內,一旦出現上述排斥反應,第一時間及時就醫。

6.拆線,由於角膜缺乏血液營養,癒合緩慢,拆線時間迥異於常人對於手術拆線的了解,通常在術後6個月到12個月依據具體情況來決定。兒童要早一些。

術後視力矯正

大多數接受眼角膜移植手術的人視力會逐漸改善和恢復。但是,在最初一些時間內視力可能比手術前更差,請不要驚慌,這是因為你的眼睛需要適應新的角膜,通常可能需要數個月的時間。

手術後數周至數月後,一旦你的角膜外層已經痊癒,醫生將努力進行調整以改善你的視力,措施包括:角膜折射不均勻(散光)矯正。供體角膜可以由於縫線鬆緊程度的不一而造成角膜局部凹凸不平,導致角膜對於光線折射率的不均,這就是所謂散光。醫生可以通過調整縫線鬆緊或拆除一些縫線進行調整。

屈光不正糾正。角膜移植可以帶來屈光不正,包括近視和遠視,這可以通過佩戴眼鏡、隱形眼鏡,或在某些情況下通過雷射眼科手術來矯治。

相關焦點

  • 豬器官移植最快進展會是角膜
    豬器官移植最快進展會是角膜 2019-07-03 13:49:38 2019年07月03日 13:49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    豬器官移植最快進展會是角膜
  • 角膜移植助力患者重獲光明
    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換患者現有病變的角膜,使患眼復明或控制角膜病變,達到增進視力或治療某些角膜疾患的治療方法。一些引起患者嚴重視力受損甚至是失明的角膜疾病,可以通過進行角膜移植的方法來治療而遠離痛苦。
  • 少年患「圓錐角膜」隨時可能失明,入院5天後完成角膜移植
    長江日報-長江網8月31日訊(記者武葉)大悟小夥陳火林高考前後視力驟降,檢查確診雙眼患「圓錐角膜」,隨時面臨失明風險。8月30日,一枚珍貴的眼角膜運抵武漢,陳火林在普瑞眼科醫院順利完成了角膜移植。上周,陳火林獨自到武漢諮詢做近視手術的相關問題,不料醫生檢查後告訴他,他患上的是「圓錐角膜」,其中左眼視力0.2,右眼視力0.02,已面臨穿孔風險,需要儘快實施角膜移植。他接連又跑了好幾家眼科醫院,醫生給出的診斷都是一樣的。
  • 「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國行北京站正式啟動 首批貧困角膜盲症...
    角膜疾病長期以來威脅著人們的眼健康,據李紹偉教授介紹,截止2017年,全球共有1200萬角膜病患者,目前,全國單眼和雙眼角膜盲症患者約有400-500萬,且每年大約增長10-20萬,角膜病致盲佔到總致盲眼病的2%,已成為第二大致盲眼病,其中約 8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脫盲,雖然目前的角膜移植技術相當成熟,但由於供體角膜稀缺、專業醫生數量不足、患者經濟條件等原因
  • 全球首例iPS細胞培養角膜移植成功
    日本大阪大學近日宣布,通過手術,他們成功將用他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出的角膜組織,移植到了一名40多歲患有重度「角膜上皮幹細胞衰竭症」而幾乎失明的女性的左眼上。術後該患者視力得到改善,日常生活已經不受影響。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8月30日消息稱,這例手術在7月25日進行,患者於8月23日出院,這是全球首例對利用iPS細胞培養出的角膜組織進行移植的手術。
  • 「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國行-北京站啟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17日訊(記者 朱國旺)11月13日,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與愛眼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系列活動「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國行-北京站啟動儀式在京舉辦。愛眼公益基金會定向捐贈善款100萬元人民幣,用於北京站貧困角膜盲症患者的救助工作。
  • 人工生物角膜上市棗陽農民免費接受移植
    湖北日報訊 (記者餘瑾毅、崔逾瑜、通訊員劉坤維、塗曉晨)昨日,左眼接受眼角膜移植後的魯德紅回到武漢協和醫院複查,視力恢復為0.5,矯正後視力達1.0。植入魯德紅眼內的角膜,並非來自志願者捐贈,而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艾欣瞳」,半年前剛剛上市。魯德紅成為「艾欣瞳」上市後華中地區首例移植患者。
  • 常州87歲老人重見光明 成當地角膜移植高齡之最
    最近,常州兩位80多歲高齡的眼疾患者接受了角膜移植手術,這也是當地角膜移植手術中年齡最大的病例。經過手術,如今這兩位完成了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已經重現光明。其中一位患者,年齡高達87歲。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孫倬說:「第一個是手術中麻醉風險比較大,怕他們術後有認知障礙;第二個是眼藥水,因為八十幾歲的人,對眼藥水的敏感度會下降;第三個是護理上面。」另一位83歲的劉尚財,30多歲時雙眼曾受過傷,此後視力就一直不太好。
  • 上海眼科醫院排名:青光眼造成的失明,角膜移植也無能為力
    核心提示:上海希瑪瑞視眼科醫院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失明都可以通過角膜移植來恢復光明。角膜移植適合一些使患者嚴重視力受損甚至是失明的角膜疾病,如角膜白斑、角膜斑翳、圓錐角膜、青光眼或人工晶體手術後引起的大皰性角膜病變、角膜營養不良症,某些型態的角膜潰瘍等。
  • 「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西部行貴陽站公益項目啟動
    新華網貴陽10月14日電(黃勇 通訊員張健)「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西部行--貴陽站公益項目13日在貴陽啟動。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捐贈100萬元用於救助貴州地區貧困角膜盲症患者,並與貴陽愛爾眼科醫院籤訂協議書,委託其為本次救助的醫療承接方。  貴陽站公益項目由貴州省紅十字會、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貴陽愛爾眼科醫院聯合發起。
  • 重度圓錐角膜奪走21歲小夥視力 武漢普瑞眼科醫院緊急角膜移植讓他...
    醫生檢查發現,小趙右眼圓錐角膜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視力幾乎為為零,只能通過角膜移植來挽救他的右眼。可是十堰當地的醫院並沒有適合的眼角膜,更無法進行這種高難度危險性大的手術。「後來我們聯繫廣州中山醫院,這裡可以進行這種移植手術,可是沒有角膜材料,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有,我們只能等。」父親趙先生很無奈。
  • 日批准首個iPS細胞角膜移植臨床試驗
    新華社東京3月5日電日本厚生勞動省專家組5日批准了大阪大學提出的使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角膜細胞並移植給患者的臨床試驗計劃,移植手術將於今年年中進行,這是全球首次批准此類臨床試驗。
  • 日本批准首個iPS細胞角膜移植臨床試驗
    新華社東京3月5日電日本厚生勞動省專家組5日批准了大阪大學提出的使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角膜細胞並移植給患者的臨床試驗計劃,移植手術將於今年年中進行,這是全球首次批准此類臨床試驗。綜合日本媒體5日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一個專家小組批准了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提交的臨床試驗計劃,該計劃將使用他人iPS細胞培養角膜細胞並移植給患者,獲厚生勞動大臣籤字後即可實施。根據該計劃,大阪大學研究小組將利用京都大學提供的健康人iPS細胞培養角膜細胞,並分別移植到4名「角膜上皮幹細胞衰竭症」的重症患者眼中。
  • 《移植》:利用幹細胞技術可協助修復受損角膜
    澳洲科學家成功利用幹細胞技術,協助修復受損角膜,是全球首次。患者無須接受大型手術,更不用擔心出現排斥反應,只需戴上特製的隱形眼鏡,數周后就能重見光明。 術後兩小時即能出院 研究報告在醫學期刊《移植》(Transplantation)上發表。報告稱,患者只需接受局部麻醉,手術後兩小時即能出院。
  • 21歲小夥患圓錐角膜視力喪失 角膜移植重獲光明
    於是,立即帶劉明去當地眼科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們,劉明眼睛為圓錐角膜,右眼急需角膜移植。  由於當地醫療水平以及角膜源不足等情況的限制,他們在等待半年後決定放棄。最近,老劉在網上查詢到南昌愛爾眼科醫院及愛爾眼庫等相關信息,並與工作人員在線溝通了解到三天內就能進行手術時,當天就收拾行李出發了。
  • 蘇州攝影師角膜成功移植給20歲蘇大學子
    今天(11月20日)在蘇州,他的角膜成功移植給了一位20歲的蘇大學子,讓光明得以延續。在蘇州大學附屬理想眼科醫院,20歲的蘇大學子小劉即將進入手術室,接受角膜移植。此前他的右眼視力一直不好。幾個月前,他突然感覺到眼睛有些模糊,當時以為是用眼比較多近視度數加深了,察覺情況越來越不對勁,他前往醫院做了檢查,這才發現自己是患有圓錐角膜。
  • 【同同科普】全國愛眼日系列科普問答之角膜不好了能換嗎?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手術其實沒那麼可怕 2020-06-04 0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1歲小夥患圓錐角膜視力喪失 獲角膜移植重獲光明
    (黃海主任檢查劉明眼睛情況)    (葉波院長會診)  葉波院長表示,對於年輕的角膜移植患者,飛秒雷射角膜移植是最佳的選擇,它與傳統的角膜移植手術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飛秒雷射的切口深度和角度的變化都由計算機控制,甚至可以透過前面的角膜切割角膜內皮,這些都是用刀手工操作所無法比擬的。
  • 避免這些行為 遠離角膜損傷
    通過利用捐獻出來的透明健康的角膜片替代混濁或有病變部分的角膜,可達到治療某些角膜病、提高視力或改善外觀的目的,是異體移植成功率最高的器官移植術。王雙勇指出,雖然角膜移植也是器官移植的一類,但角膜移植的最佳時間卻依角膜的病理變化而異。
  • 公益救助3萬元,愛爾眼科角膜移植拯救貧困患者「心靈之窗」
    角膜病作為我國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一直威脅著人們的眼健康,而角膜移植手術成為治療角膜盲症的主要方法。但是由於貧困角膜病患者對於眼疾知識缺乏了解、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等原因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病情或演化為角膜白斑、角膜潰瘍,最終導致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