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器官移植最快進展會是角膜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豬器官移植最快進展會是角膜

2019-07-03 13:49:38來源:廣州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梁靜

2019年07月03日 13:49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 

  豬器官移植最快進展會是角膜

  生物科學家賴良學目前已建立60多種基因豬模型

賴良學

  「現在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豬的器官移植到人身上將有可能實現,進展比較快的可能是豬的角膜、心臟、腎臟(的移植),這將有助於緩解現在器官短缺的問題。」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著名生物科學家、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華南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所副所長賴良學教授表示。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

  賴良學說,豬是非常重要的生物醫藥動物,在完成基因改造後,可以在生物醫藥領域有廣泛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可以進行異種器官移植。豬的很多器官可以用於移植在人身上,對豬器官進行基因改造,把它移植到人身上,進行異種器官移植。賴良學說,目前進展最快的是豬的心臟、腎臟、角膜移植到人身上,最快的可能是角膜。國外的豬角膜移植最長存活已經達到933天。接下來是心臟。對於豬的器官移植到人身上,賴良學也持樂觀態度。

  第二,把豬作為生物反應器,從豬的器官裡面產生一些人所需的蛋白,比如說胰島素,通過基因手段,把豬產生胰島素的基因改造成人的基因,最後它產生的胰島素就是人所需的胰島素。又比如可以用來治療血友病的凝血因子以及救命藥物血清白蛋白等。

  第三是動物模型。通過基因敲除技術讓豬得人的病,利用疾病豬模型進行人類疾病發生發展機理、疾病的藥物和幹細胞治療研究。

  20年「與豬共舞」

  其實,早在20年前,賴良學就開始與豬打交道。他笑稱自己是「與豬共舞」。1998年,賴良學到美國密蘇裡大學動物科學系留學。早在2002年,賴良學就培育出世界上首例基因敲除克隆豬,轟動全球。「當時大家都覺得,基因敲除豬解決了豬器官移植到人身上的關鍵一步,但後來發現,這只是推倒了一堵牆,但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賴良學說,首先要解決排異反應問題和功能蛋白一致性的問題,豬的器官和人的器官蛋白不一樣,還有一些生理指標的差異。目前,賴良學團隊正在抓緊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關鍵是要找到哪個基因導致了人源化器官移植後的排異反映的問題和蛋白不一致的問題。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

  2018年3月,賴良學和李曉江教授在《細胞》雜誌上發文宣布,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它能精準模擬出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為治療亨廷頓舞蹈病、老年痴呆等疾病提供穩定、可靠的動物模型。

  已建立60多種基因豬模型

  賴良學說,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這些年在生物醫學領域被廣泛應用,技術也日益成熟,它的優勢是效率高,成本更低,但缺點是基因脫靶機率很高,使用風險增加。「這種技術當然可以用作人的一些疾病的治療,但現在倫理上還沒法通過,將來在倫理上是否能通過,誰也不知道。」

  賴良學團隊已建立了60餘種在生物醫藥領域具有重要價值的基因豬或轉基因豬動物模型。不過,這些模型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他說,一是沒有相應的高標準的飼養條件,二是對豬行為學和病例特徵缺少深入研究。「接下來,實驗室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把這些科研豬進行臨床轉化,解決比如器官短缺的問題,這將造福全人類。」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豬器官移植猴子身體,未來有望植入人體
    目前,由哈佛大學遺傳學家喬治_丘奇(George Church)領導的eGenesis公司正在改良豬器官,使其最終能夠移植到人類患者。 北京時間6月24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豬器官未來有一天將移植到人類患者體內,當前全球捐獻器官需求量較大,呈供不應求的趨勢,同時,豬器官與人體器官大小接近,是人類異種移植器官的最佳選擇。
  • 世界最大豬肉生產商:把豬器官移植給人
    目前,該公司又開拓了新的業務範圍,將觸角伸向人類器官移植領域。今年4月中旬左右,史密斯菲爾德稱,公司未來將在醫療領域尋求更多可能,包括將豬的組織和器官移植到人體。這樣的嘗試此前並無成功案例,但是,隨著科技進步,科學家在近期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比如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就為成功移植提供了更多保障。
  • CRISPR技術可能會加速豬器官移植到人體
    創業公司表示,將編輯豬的DNA從而為器官移植做好準備。「這頭豬身上有你要的培根。」這句話列印被在生物技術創業公司eGenesis的T恤上,這家公司今天籌集了3800萬美元,來資助一個新的項目——編輯豬的DNA,使其可以作為移植器官的來源。
  • 美國醫學家欲將豬器官移植進猴體內,我國科學家卻潑了盆冷水
    據最新的權威調查機構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0多萬人需要進行器官移植手術,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那麼幸運,只能一天天地在絕望中經歷餘生。而國內的情況更甚,據統計我國每年大概有30萬人因為器官衰竭需要進行器官移植,但是每年的器官捐獻者不到2萬名,換句話說,十幾個人裡面只有一個人可能「幸運地」活下去。
  • 角膜移植,風險有多大?
    眼睛是人類最重要的感官,通過它我們獲取大多數的外部信息。但是,當角膜由於各種原因變得混濁影響視力時,便可以通過角膜移植的方式更換一個乾淨清晰的角膜,重新恢復視力。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換患者現有病變的角膜,使患眼復明或控制角膜病變,達到增進視力或治療某些角膜疾患的治療方法。角膜的結構及其特點角膜是眼睛前面最外層的薄膜組織,具有高度透明度。
  • 人類未來將移植豬器官,是否會引起跨物種病毒感染?
    而且豬可以經過基因修飾提高異種移植的治療效果。不光,移植豬器官,那就要解決免疫排斥、生理功能不相容和動物源病原體的跨種系感染問題。比如免疫排斥,即使是人與人之間的移植,都會產生終生排斥,需要終生服用免疫抑制劑。一方面可以抑制移植術後的排斥反應,另一方面則是抑制過度引起的各種併發症和副作用。何況是和人類親緣關係相差很大的豬呢?
  • 人類未來將大量移植豬器官,是否會引起跨物種病毒感染?
    而且豬可以經過基因修飾提高異種移植的治療效果。不光,移植豬器官,那就要解決免疫排斥、生理功能不相容和動物源病原體的跨種系感染問題。比如免疫排斥,即使是人與人之間的移植,都會產生終生排斥,需要終生服用免疫抑制劑。一方面可以抑制移植術後的排斥反應,另一方面則是抑制過度引起的各種併發症和副作用。何況是和人類親緣關係相差很大的豬呢?
  • 科技日報:豬器官移植非天方夜譚,中國異種移植研究處於領先
    【編者按】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商宣布,專門為醫療提供豬的器官,希望形成用於人體移植的豬器官生產鏈。像生產肉腸那樣「生產」器官以供給人類進行移植?那些科幻片中的情節正在成為現實。日前,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宣布,他們新組建了一個單獨的生物科學單元,專門為醫療提供豬的器官,希望形成用於人體移植的豬器官生產鏈,並由此來填補人類器官捐獻的空缺,為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一條生路。像生產肉腸那樣「生產」器官以供給人類進行移植!這並非是天方夜譚,那些科幻片中的情節正在成為現實。
  • 角膜移植助力患者重獲光明
    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換患者現有病變的角膜,使患眼復明或控制角膜病變,達到增進視力或治療某些角膜疾患的治療方法。一些引起患者嚴重視力受損甚至是失明的角膜疾病,可以通過進行角膜移植的方法來治療而遠離痛苦。
  • 「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國行北京站正式啟動 首批貧困角膜盲症...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導眼睛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角膜疾病長期以來威脅著人們的眼健康,據李紹偉教授介紹,截止2017年,全球共有1200萬角膜病患者,目前,全國單眼和雙眼角膜盲症患者約有400-500萬,且每年大約增長10-20萬,角膜病致盲佔到總致盲眼病的2%,已成為第二大致盲眼病,其中約 8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脫盲,雖然目前的角膜移植技術相當成熟,但由於供體角膜稀缺、專業醫生數量不足、患者經濟條件等原因
  • 最珍貴「鏡頭」!蘇州攝影師角膜成功移植給20歲蘇大學子
    今天(11月20日)在蘇州,他的角膜成功移植給了一位20歲的蘇大學子,讓光明得以延續。在蘇州大學附屬理想眼科醫院,20歲的蘇大學子小劉即將進入手術室,接受角膜移植。此前他的右眼視力一直不好。幾個月前,他突然感覺到眼睛有些模糊,當時以為是用眼比較多近視度數加深了,察覺情況越來越不對勁,他前往醫院做了檢查,這才發現自己是患有圓錐角膜。
  • 豬心換人心,豬器官移植或成潮流,二師兄會成為人類的救世主嗎?
    在中國,每年有近30萬人需要進行器官移植,而供體器官大概每年僅有1.6萬例左右。這無疑意味著,每年近29萬人會因為沒有等到器官而死去。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科學家們不斷尋找這可以代替人類器官的方法。
  • 全球首例iPS細胞培養角膜移植成功
    日本大阪大學近日宣布,通過手術,他們成功將用他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出的角膜組織,移植到了一名40多歲患有重度「角膜上皮幹細胞衰竭症」而幾乎失明的女性的左眼上。術後該患者視力得到改善,日常生活已經不受影響。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8月30日消息稱,這例手術在7月25日進行,患者於8月23日出院,這是全球首例對利用iPS細胞培養出的角膜組織進行移植的手術。
  • 「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國行-北京站啟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17日訊(記者 朱國旺)11月13日,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與愛眼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系列活動「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國行-北京站啟動儀式在京舉辦。愛眼公益基金會定向捐贈善款100萬元人民幣,用於北京站貧困角膜盲症患者的救助工作。
  • 人工生物角膜上市棗陽農民免費接受移植
    湖北日報訊 (記者餘瑾毅、崔逾瑜、通訊員劉坤維、塗曉晨)昨日,左眼接受眼角膜移植後的魯德紅回到武漢協和醫院複查,視力恢復為0.5,矯正後視力達1.0。植入魯德紅眼內的角膜,並非來自志願者捐贈,而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艾欣瞳」,半年前剛剛上市。魯德紅成為「艾欣瞳」上市後華中地區首例移植患者。
  • 上海眼科醫院排名:青光眼造成的失明,角膜移植也無能為力
    核心提示:上海希瑪瑞視眼科醫院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失明都可以通過角膜移植來恢復光明。角膜移植適合一些使患者嚴重視力受損甚至是失明的角膜疾病,如角膜白斑、角膜斑翳、圓錐角膜、青光眼或人工晶體手術後引起的大皰性角膜病變、角膜營養不良症,某些型態的角膜潰瘍等。
  • 21歲小夥患圓錐角膜視力喪失 角膜移植重獲光明
    於是,立即帶劉明去當地眼科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們,劉明眼睛為圓錐角膜,右眼急需角膜移植。  由於當地醫療水平以及角膜源不足等情況的限制,他們在等待半年後決定放棄。最近,老劉在網上查詢到南昌愛爾眼科醫院及愛爾眼庫等相關信息,並與工作人員在線溝通了解到三天內就能進行手術時,當天就收拾行李出發了。
  • 「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西部行貴陽站公益項目啟動
    新華網貴陽10月14日電(黃勇 通訊員張健)「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西部行--貴陽站公益項目13日在貴陽啟動。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捐贈100萬元用於救助貴州地區貧困角膜盲症患者,並與貴陽愛爾眼科醫院籤訂協議書,委託其為本次救助的醫療承接方。  貴陽站公益項目由貴州省紅十字會、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貴陽愛爾眼科醫院聯合發起。
  • 常州87歲老人重見光明 成當地角膜移植高齡之最
    最近,常州兩位80多歲高齡的眼疾患者接受了角膜移植手術,這也是當地角膜移植手術中年齡最大的病例。經過手術,如今這兩位完成了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已經重現光明。其中一位患者,年齡高達87歲。兩名高齡患者都有典型的倒睫毛引發的角膜炎,因為倒睫毛長久的刺激,角膜容易「被刮花」,最後瀕臨失明。患者劉尚財說:「第一眼看到亮光,自己都不敢相信。」孫倬說:「患者來的時候是由家屬攙著來的,術後他能自己走了。」
  • 日批准首個iPS細胞角膜移植臨床試驗
    新華社東京3月5日電日本厚生勞動省專家組5日批准了大阪大學提出的使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角膜細胞並移植給患者的臨床試驗計劃,移植手術將於今年年中進行,這是全球首次批准此類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