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角膜登記捐獻人數倍增

2020-12-06 寧波晚報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請不要為我難過,因為我把光明留下了,有一雙清澈的眼睛在延續我的生命

  易 鶴 文/攝

  數九寒冬裡陽光依舊燦爛。12月19日,鎮海九龍湖大同公墓溫暖如春。在藍天白雲的襯託下,公墓內的「寧波市遺體捐獻紀念陵園」顯得格外肅穆。

  當天,參加本報城事幫辦·紅十字志願者基地與市紅十字眼庫聯手開展的角膜捐獻參觀紀念活動的70餘位愛心市民來到這裡,向長眠在此的遺體(角膜)捐獻者獻上鮮花。

  這些愛心市民的「主力」來自中年「空巢」俱樂部。俱樂部成員清一色是子女在外地求學或就業的「空巢」爸媽。這個「抱團取暖」的幫辦讀者自助組織,自成立以來不斷壯大。他們有一個美好的心願:要把快樂和愛心傳遞給更多的人。

  在幫辦「空巢」俱樂部的一周年慶生會上,角膜捐獻志願小組應運而生。

  作為小組成立後的首次活動,12月19日當天,有15位「空巢」媽媽集體填寫申請表,光榮地成為了角膜捐獻志願者。「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請不要為我難過,因為我把光明留下了,有一雙清澈的眼睛在延續我的生命」媽媽們飽含深情地說。

  面對此情此景,同時受邀參加紀念活動的浙江省角膜捐獻第一人朱強榮激動不已。他說:「寧波角膜登記捐獻發展速度全省罕見,這是善良的寧波人創造的又一個愛心奇蹟」。

  愛的號召 一呼百應

  今年5月,寧波日報城事幫辦刊發《角膜勸捐誰來做寧波第一人》一文,提出:目前我市角膜供體缺口巨大,眼庫頻頻告急,而破除認識誤區,提升市民的捐獻勇氣需要一批愛心使者。在杭州,已有人率先行動了,阿拉寧波何時也能出現這樣的志願者,為千千萬萬失明者重拾光明,大聲地鼓與呼?

  文章見報後,社會反響強烈。有50多位讀者報名爭做首批角膜勸捐志願者(現改名為角膜捐獻聯絡員)。5月7日,市紅十字會、市眼庫與城事幫辦聯手成立了我市首個角膜勸捐團體。

  半年多來,首批角膜捐獻聯絡員陸續「上崗」,他們走進醫院發放資料,上門為捐獻者辦理登記……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此後,我市成功捐獻角膜者和登記捐獻角膜的志願者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為進一步推動角膜登記捐獻工作,上周一,本報城事幫辦·紅十字志願者基地又與市紅十字眼庫聯手開展了角膜捐獻參觀紀念活動。

  消息發出後,再次引起強烈反響。

  原本打算組織40名參觀者,結果一下子來了70多人,不少人還帶上了自己的家屬,租用的大巴也由一輛增加到兩輛。

  參加活動的有抗癌明星,有老師,有公務員,有男女朋友,有夫妻,有姐妹。絕大部分年齡都在50歲以下。

  給力生命 有你有我

  19日上午8時40分,車子從報業集團駛出,一小時後抵達紀念陵園。

  紀念陵園依山傍水、風景迤邐。

  大家肅立紀念碑前,幫辦·紅十字志願者敬獻了花籃,全體人員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再深情地凝視、閱讀紀念牆上的名字……

  「空巢」俱樂部角膜捐獻小組組長「月湖金座」講到她志願捐獻角膜的初衷時,留下了深情的眼淚。

  「有一天,我在電視裡看到,一位漂亮的四歲小女孩,因為患角膜疾病左眼已經失明。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角膜移植,她的右眼很快也會失明,而且是永久失明。女孩的爺爺心急如焚,他說,如果等不到角膜,他願挖出自己的眼睛給孫女。那一刻,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我的心在顫抖,也就是在那一刻,我萌發了要捐獻角膜的想法。」

  「月湖金座」說,捐獻角膜,造福他人,需要的僅僅是一點勇氣。她呼籲更多愛心人士行動起來,加入到角膜捐獻志願者隊伍中來。

  「月湖金座」的發言感動了許多人,大家紛紛表示支持和鼓勵。

  在場的市民傅先生30多歲,已經登記成為了一名角膜捐獻志願者。他說,是勸捐員遭遇重重阻擾依然愛心不改的精神感染了他。於是,他主動報名加入了角膜捐獻志願者。

  「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其實許多人之所以畏懼是因為他們對捐獻工作不了解。今天,我還把女朋友帶來了,希望她將來也能加入這個光榮的行列。」傅先生說。

  雙破紀錄 再創奇蹟

  今年7月,城事幫辦曾刊發消息稱,今年,寧波市紅十字眼庫已經為6位角膜捐獻志願者摘取了角膜。這些角膜重新點燃了12個人的光明世界。這也是自2001年寧波眼庫成立以來,移植最多的一年。與此同時,今年登記的角膜捐獻志願者的數量也創下新高。

  今天,我們再次報喜: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2人成功捐獻角膜,今年捐獻9人;登記捐獻角膜的志願者達到137人,今年登記73人。    

  兩項紀錄再次被刷新。

  「近一半的捐贈和超過一半的志願者是今年新增的,今年一年的成績接近過去九年的總和,這個成績值得全市人民驕傲。」市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趙雅飛欣喜地說,在我們的文化傳統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過世後要保持遺體完整。為此,過去常常有愛心市民遭遇親情和孝心阻力。然而,今年新增的角膜登記捐獻志願者家人都很理解與支持。「其實,入土為安本質也是心安。時代前行了,更多人開始追求『逝者尊嚴』和『生命傳遞』。」

  據悉,與往年相比,今年角膜登記捐獻有兩點不同:一是志願者隊伍年輕化,30歲、40歲的中青年成為登記捐獻的主力,其中不乏80後的身影;二是身體健康者迅速增加,超過新增志願者的一半。

  今年角膜登記捐獻人數「井噴」,讓市紅十字眼庫主任、市眼科醫院院長周宏健高興壞了,但欣喜之餘,仍難以安心。

  我市現有1萬名角膜致盲者,與百餘名捐獻志願者相比,相差還是太懸殊了!也就是說,復明概率只有1%,寧波的眼角膜需求缺口仍很大。

  周宏健說,人口僅1500萬的斯裡蘭卡,角膜捐獻志願者超過500萬人,已向57個國家捐獻了5萬多枚眼角膜。

  據悉,去年我市有3000多人因傷害死亡。若能有一半人捐獻角膜,我市每年角膜病致盲者的復明機會將大大增加。

  周宏健說,捐獻者年齡在70歲以上的,眼角膜只能用於板層移植,為今後搶救視力做準備,而一些癌症晚期的病人眼角膜也有些受損。最有價值的是70歲以下健康者捐獻的眼角膜,能用於全層移植。他渴盼有越來越多的身體健康的市民加入角膜捐獻這一愛心行列。

  新聞連結

  城事幫辦呼籲援手——

  請支持角膜捐獻專項基金

  2007年,一家公司捐贈30萬元,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浙江省防盲指導中心及眼庫)設立眼角膜捐獻慰藉基金,為100名眼角膜捐獻者(或親屬)提供每人3000元的慰藉金,開創國內先河。

  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指出,基金的設立,不僅給予角膜捐獻者及親屬們精神和經濟上慰問,重要意義在於通過這種載體推動人們觀念的轉變,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身後捐獻角膜的行列,從而造福更多繼續角膜移植的患者。

  無獨有偶。2008年,青島啟動「佔奇光明救助金」。這個以一位在青島務工的青年的名字命名的救助金背後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2006年,在青島打工的河南濮陽農家小夥子楊佔奇遭遇車禍遇難後,家人把他的眼角膜捐獻出來,讓一位素不相識的患者重見光明,成為青島乃至山東省歷史上第一例實現角膜移植的人。當年,在楊家人的義舉的感召下,青島市有700餘名市民成為青島紅十字會捐獻眼角膜的志願者。

  據了解,「佔奇光明救助金」用於幫助貧困的眼角膜患者重見光明、對愛眼護眼知識的宣傳和普及以及進行勸捐眼角膜等公益活動。

  據悉,目前,在寧波還沒有這樣的專項救助基金。

  周宏健說,從取眼角膜至角膜移植術前需要產生以下費用:聯繫成本(電話、手機費等);善後處理(屍體運輸、焚化、殉葬、慰問費、勞務費);摘除過程(人員成本、如假眼體、耗材、器械及消毒等);保存過程(營養保存液、保存器皿、水電費等);運輸過程(車輛、人員、油費等);消毒過程(消毒液、抗菌素、器械、設備等),金額從5000元到20000元不等。目前醫保項目內沒有眼角膜善後處理保存費用項目。該費用由手術患者與醫院共同來承擔。

  另外,角膜移植後需要抗排異藥物服用(如環孢黴素A、FK-506等)價格較高,目前醫院根據10年前與其他城市比較,手術總費用在9000至20000元之間。其中,手術費、住院費用和部分藥費可以由醫保報銷部分費用,報銷額度在2000元左右。

  換句話說,移植一隻眼角膜患者至少需要自己支付7000元。

  「對於家庭貧困者,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周宏健說。

  「希望寧波的熱心市民和企業也能伸出援手,為『光明事業』助力,我們願意搭建平臺。」市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趙雅飛說,舉社會之力,才能讓更多人認識到角膜捐贈的意義,讓每一個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重見光明,這也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趙雅飛說,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社會風氣的形成,需要精神召喚和經濟激勵雙管齊下。眾人合力成立這樣的基金,既能關愛角膜捐獻者,又能減輕經濟困難角膜病患者的負擔,希望這一天能早一點到來。(易 鶴)

相關焦點

  •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原標題: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11月19日,在莒縣遺體捐獻紅十字志願
  •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2020-11-20 23:05:10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19日,在莒縣遺體捐獻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隊長趙連翠的家中,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莒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上門為志願者辦理登記。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達160萬 專家:仍處起步階段
    中新社西寧11月5日電 (記者 張添福)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副主任侯峰忠5日在青海西寧介紹,截至目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為160萬,實現器官捐獻2.6萬餘例,捐獻器官7.4萬餘個,7萬多人的生命得到挽救。侯峰忠是在青海省紅十字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志願者能力培訓班開班儀式上介紹了上述情況。
  • 60名包頭市民進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為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呼籲更多的公眾報名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以來,發展迅速,一個科學公正、符合倫理的公民逝世後無償器官捐獻體系在自治區已初步建立並穩步發展,截至2020年10月20日,全自治區遺體(角膜)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25951人,其中,實現遺體捐獻累計137例,實現人體器官捐獻累計78例,實現眼角膜捐獻累計76例。
  • 難以跨越的瓶頸期:角膜捐獻在中國
    法國聖艾蒂安大學醫學院博士Philippe Gain在2015年曾對全球148個國家的角膜移植與眼庫情況做過調查,統計顯示,預估全球範圍內有1270萬人正在等待角膜移植,包括中國的200萬人和印度的700萬人,等待中位數為6.5個月。受調研的人群中,受益人數與等待移植的人數總體不匹配,比例約為1:70,即70人中僅有一人能夠得到角膜。
  • 在支付寶中可完成器官捐獻登記 過程不到10秒
    圖表:我國公民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超過60萬。2018年9月21日,新華社發 李棟 製圖在支付寶中就能捐器官,你敢嗎?日前,支付寶進行器官捐獻 一事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今天,記者帶著大家一起看一看。記者了解到,2016年12月,「施予受」作為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旗下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網站,率先開通支付寶移動客戶端器官捐獻志願登記服務,開通當天即吸引數萬人進行志願登記,相當於之前該網站兩年的登記量。而藉助支付寶中的捐獻登記窗口,人們無需再填寫任何信息就能快捷地完成器官捐獻志願者的登記註冊。
  • 中國「施予受」網站器官捐獻登記人數超30萬
    中新網北京5月4日電 (記者 董子暢)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副秘書長、「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主任趙洪濤4日在北京表示,作為中國網上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截至2018年5月4日上午9點,「施予受」網站器官捐獻登記人數已達300098人。
  • 湖州今年新增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近千人
    5月27日,湖州市民馬女士因病醫治無效去世,按照她的遺願,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為她辦理了角膜捐獻相關手續。目前,馬女士捐獻的角膜分別移植給了一名中年女性和一名中年男性,移植手術順利,病人術後恢復良好。就像馬女士一樣,人體器官捐獻者給需要的人帶去了光明與希望。
  • 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主題宣傳活動舉行
    銅陵新聞網訊(記者 馬衛東 文/圖)為紀念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倡導「器官捐獻,讓生命永續」理念,凝聚更多愛心力量參與到遺體器官捐獻公益事業中,11月22日上午,市紅十字會聯合銅官區幸福社區、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銅陵愛爾眼科醫院、銅陵渡江口腔醫院、市紅十字志願服務隊等單位在石城廣場開展「生命接力·救在身邊」為主題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主題宣傳活動
  • 婁底開展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活動
    (文藝演出現場)(市民填寫捐贈意願表)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王星 通訊員 肖成樹)為更好地詮釋「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發動組織市民自覺參與器官捐獻工作,11月1日上午,以「生命之約·大愛傳遞」為主題的婁底市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活動在孫水公園舉行。
  • 湖南婁底開展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活動
    >▲志願者現場宣誓活動中,紅十字志願者向過往市民大力宣傳和普及遺體(角膜)和人體器官捐獻等知識,指導有意向的市民填寫捐獻登記表。在婁底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組織)捐獻志願登記諮詢臺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登記婁底分站展臺前,圍滿了諮詢的市民。65歲的退休教師黃國良現場填寫了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他說:「去世之後,如果能將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是生命的一種延續,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 內蒙古: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25951人
    據悉,內蒙古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以來,發展迅速,截至2020 年10月20日,全區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25951人。活動現場播放器官捐獻公益片《一個人的球隊》和《生命之花》,志願者通過發放宣傳材料、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有獎知識競答、表演文藝節目等形式,向現場群眾大力宣傳和普及遺體(角膜)和人體器官捐獻等知識。包頭市紅十字會、包鋼醫院、包頭市朝聚眼科醫院、包頭市紅十字雲龍骨科醫院為居民開展義診諮詢、解答器官捐獻相關知識,指導志願者填寫捐獻登記表。
  • 溫州已有111人捐獻人體器官
    面對親人的離去,全家人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捐獻他的肝、腎等器官,給其他急需的重症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據介紹,劉先生捐獻的器官,至少救助了5位重症患者。截至目前,溫州市實現人體器官捐獻人數已有111人。在每一個增加的數字背後,都是一場感人的生命接力。他們走了,但仿佛從未離開過,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在延續著生命。「溫州是道德高地,在器官捐獻中,出現了很多感人的事例。」
  • 西安多人組團登記捐獻人體器官引關注 眾多市民也想捐獻
    13人組團登記人體器官捐獻  自己登記捐獻人體器官之後,她又帶著13人一同前往登記,第二次則是帶著16人,陝西省慈善協會愛心大姐志願者團隊隊長邱華兩次組團前往陝西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登記捐獻人體器官的事跡經《華商報》報導之後,引發廣泛關注。
  • 堅強母親抗癌半生,捐獻角膜留下光明
    但對於他來說,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完成母親的心願,捐獻她的眼角膜,給他人帶去光明。「媽媽,放心,我一定會完成你的心願。」陳宇說:「前來送別母親的人特別多,心裡特別感動。母親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卻留給我了一輩子的財富,那就是堅強、勇敢、愛心。」「母親30多歲患上癌症,病退後,自己一邊做生意,一邊與病魔作鬥爭。
  • 廣東省眼庫去年接受800餘例角膜捐獻 患者等兩年
    張先生勸說自己的老伴,也籤下了眼角膜捐獻同意書。  東莞光明眼科醫院角膜病專科副主任黃聖鄧表示:「主要是由於角膜供體捐獻不足。」  以東莞眼庫為例,建立12年來,只接受過2例捐獻,都是捐獻給了家屬。籤署角膜捐獻同意書的市民,也只有20多位,其中4名是醫生。  等不到角膜,部分患者的眼球被迫摘除。  廣東各地都一樣。
  • 衡陽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角膜遺體,已助兩人重見光明
    2020年12月,重病的楊萍主動聯繫到衡陽市紅十字會,詢問身後捐獻角膜遺體的相關事項。據楊萍生前介紹,她是在2018年3月因腦中風住院接受治療,治療期間又被查出患有尿毒症。隨後的時間裡,她與病魔持續鬥爭,不僅掏空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也耗盡了她的身體。在聯繫角膜遺體捐獻接收站之前,楊萍左半邊身體已經癱瘓,體內多個器官衰竭,身體的情況已經十分危險。
  • 我市已有6800人登記遺體器官捐獻
    本報訊(記者 林文婧)6月11日是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日,今年的主題是「生命是一首歌」。昨日上午,省紅十字會聯合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舉行主題宣傳活動,以實際行動助力器官捐獻事業。  多名市民觀看宣傳片後,現場申請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 2020年四川遺體器官捐獻登記人數超2010-2019年總和 創歷史新高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1月12日,記者從四川省紅十字會了解到,去年1月至12月,四川省遺體器官捐獻登記人數達到74185人,人數超2010年至2019年登記人數的總和,創歷史新高。截至2020年底,四川全省遺體器官捐獻登記人數達137321人,實現器官捐獻1073例,遺體捐獻1295例,眼角膜捐獻1471例,為近3000名器官衰竭患者帶去了重生的希望,使2900多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四川省紅十字會自2010年開展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一直紮實穩健地推進此項工作,登記和捐獻人數年年遞增。
  • 長沙縣學子一條朋友圈引發愛心接力 7校友登記遺體器官捐獻
    近日,長沙縣大二學生陳皓欣在微信上發了一條朋友圈,分享自己完成人體器官捐獻的信息。很快,這條朋友圈就引發連鎖反應,短短兩天內,該校6名學子和校友接連進行了人體遺體(角膜)、器官捐獻登記。&nbsp&nbsp&nbsp&nbsp陳皓欣就讀於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