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母親抗癌半生,捐獻角膜留下光明

2021-01-16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

11月9日下午4時02分,

揚州高郵市50歲的曹春紅平靜地走了。

在高郵市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外的走廊裡,

她的兒子陳宇坐在椅子上,悲痛不已。

但對於他來說,

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完成母親的心願,

捐獻她的眼角膜,給他人帶去光明。

「媽媽,放心,我一定會完成你的心願。」

陳宇說:「前來送別母親的人特別多,心裡特別感動。母親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卻留給我了一輩子的財富,那就是堅強、勇敢、愛心。」

「母親30多歲患上癌症,病退後,自己一邊做生意,一邊與病魔作鬥爭。無論生活多麼困苦,她總是笑對每一天。」陳宇介紹,「大學畢業後,我選擇回家鄉工作,就想多陪陪母親。」

沒想到,今年曹春紅因癌症復發,8月份從上海做完手術回來,情況一天天惡化。在這期間,她說想捐出眼角膜,想幫助失明的孩子,因為救一個孩子就等於救一個家庭。

陳宇到重症監護病房探視她時,雖然意識已經模糊,但是當她清醒過來後,一直說著「眼角膜」這三個字。陳宇當即眼睛就溼潤了,在病危時,她想的念的竟然是「捐眼角膜」。

「媽媽,放心,我一定會完成你的心願。」陳宇說,「在最後的時光裡,我問她還有什麼未了心願時,她直搖頭。從那時開始,她就顯得特別平靜,最終在昏迷中安靜地走了,就如同睡著了一樣。」說到這裡,陳宇有些哽咽。

給他人帶去光明

按照母親遺願,陳宇立即聯繫到高郵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隨即趕到現場,他在捐獻確認表「執行人欄」上鄭重地籤下自己的名字。當晚7點29分,江蘇省紅十字眼科醫院眼庫的工作人員順利獲取了曹春紅的兩個角膜,將用於角膜盲患者,給他人帶去光明。

「之前,母親曾對我說,'幸福安康!'

這是她對所有親人和關心她的人送上的祝福。」

陳宇說:「母親雖然走了,但是她卻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資料來源:江蘇省紅十字會、荔枝新聞)

謹為生命,傳遞美意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誠摯邀請您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方式如下:

微信登記:

關注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點擊「志願登記」進行登記。

網站登記:

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方網站(www.codac.org.cn)進行登記。

現場登記:

前往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或登記站書面登記。

相關焦點

  • 願留光明在人間 郴州24歲青年捐獻角膜
    紅網時刻11月8日訊(通訊員 周瓊)「我身上唯一沒有被病毒感染的部位就只剩下眼角膜,我希望將我的眼角膜、我的光明捐獻給需要的患者!」這是一位剛滿24歲青年最後的心願。這位青年叫歐陽明,17歲那年在長沙湘雅醫院被確診為郎格罕組織細胞綜合症,這是一種全球罕見的病。
  • 我市角膜登記捐獻人數倍增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請不要為我難過,因為我把光明留下了,有一雙清澈的眼睛在延續我的生命  易 鶴 文/攝  數九寒冬裡陽光依舊燦爛。12月19日,鎮海九龍湖大同公墓溫暖如春。在藍天白雲的襯託下,公墓內的「寧波市遺體捐獻紀念陵園」顯得格外肅穆。
  • 65歲老人捐獻角膜讓2位病患重見光明 醫生呼籲角膜捐獻
    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移植專家王科華主任為患者手術紅網時刻11月23日訊(通訊員 李倩)11月16日上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來自邵陽武岡48歲王阿姨以及湘西鳳凰40歲楊大姐成功移植角膜,將重見光明。角膜與眼表專科副主任醫師王科華仔細查看後,確診王阿姨左眼真菌性角膜炎,需要儘快進行角膜移植手術,否則將永遠失去光明。幸運的是,僅僅一個月,醫生告知有合適的眼角膜。「再晚一個星期,我媽媽就要摘掉眼球了。」對於老人的捐獻,王阿姨及其家人都非常感激!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 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
  • 55歲的他捐獻角膜讓兩患者重見光明
    14日,當得知父親趙鐵軍去世後捐獻的角膜,已成功幫助兩名眼角膜穿孔患者完成移植手術,她和家人悲痛之餘感到十分欣慰。今年55歲的趙鐵軍,生前就職於武鋼中冶技術公司,1998年5月入黨,在職期間曾獲得「優秀共產黨員」「2001年度紅旗班組」等榮譽稱號。他患有心臟病還有10年高血壓病史,去年9月,因貧血、肌無力,趙鐵軍緊急入院治療,此後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眼看著流淚
    #健康守護者##湖南醫聊超能團##長沙愛爾眼科#「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衡陽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角膜遺體,已助兩人重見光明
    2020年12月,重病的楊萍主動聯繫到衡陽市紅十字會,詢問身後捐獻角膜遺體的相關事項。據楊萍生前介紹,她是在2018年3月因腦中風住院接受治療,治療期間又被查出患有尿毒症。隨後的時間裡,她與病魔持續鬥爭,不僅掏空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也耗盡了她的身體。在聯繫角膜遺體捐獻接收站之前,楊萍左半邊身體已經癱瘓,體內多個器官衰竭,身體的情況已經十分危險。
  • 廣東省眼庫去年接受800餘例角膜捐獻 患者等兩年
    歌手姚貝娜死後捐出的角膜能幫助7個人重見光明。 C FP圖  日前,青年歌手姚貝娜捐獻了自己的角膜。  1月17日,東莞光明眼科醫院眼底外專科醫生鍾偉友也籤署了志願同意書,決定身後捐獻角膜。正在休婚假的鐘偉友說,「姚貝娜捐獻眼角膜的事件一出來,也讓我很觸動,促使我下了這個決定。」  角膜病是我國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角膜移植能夠幫助患者重見光明,手術成功率也達到了九成以上。但有資料顯示,目前,國內約有20個眼庫。但幾乎都是「有庫無角膜」的「空庫」。  因角膜捐獻不足,絕大多數患者只能在黑暗中等待,甚至,這輩子都沒機會再見光明。
  • 讓全球 180 萬人重見光明的角膜,人人都能捐獻嗎?
    但這個僅2100萬人口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捐獻國。斯裡蘭卡在1961年成立的眼捐獻協會(Eye Donation Society),每年向全世界超過57個國家捐贈3000多個眼角膜,讓無數雙眼睛重見光明。斯裡蘭卡已經向中國20多個城市捐贈了1000多枚眼角膜。那麼,如此重要的眼角膜是如何發揮作用?現階段角膜的捐獻情況又是怎樣?你了解嗎?
  • 兒子去世母親捐其角膜 生前讀播音系被稱小康輝
    二十幾年來,這些"只生一個好"卻遭遇中老年喪子的母親們陸續失去了他們幾乎是唯一的依靠。這些曾享受政策紅利帶來的幸福的家庭,在巨大的現實落差面前,開始失去信念。  從2014年母親節開始,由齊魯網、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山東商報三家媒體成立的「齊魯公益聯盟」聯合公益夥伴山東紅十字會醫院,開展"關註失獨母親"系列報導。希望發動全社會的力量,給這些母親明亮的希望。
  • 65歲孤寡老人捐獻角膜,讓2位病患重見光明
    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移植專家王科華主任為患者手術角膜移植術後醫生為王阿姨檢查眼睛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角膜與眼表專科主任王叢香教授看診11月16日上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來自邵陽武岡48歲王阿姨以及湘西鳳凰40歲楊大姐成功移植角膜,將重見光明。
  • 難以跨越的瓶頸期:角膜捐獻在中國
    萱萱是一名雙眼先天性角膜白斑和白內障的患者,年僅3歲的她,還未曾看過清晰的顏色、分辨出路途的方向。在今年五月底,她將開始做第三次角膜移植手術,她母親阿華告訴記者,這孩子不但得了比別人更嚴重的眼病,甚至連角膜移植的數量也超出一般人。三次角膜移植,分別是左眼、右眼,以及右眼排斥後重新移植。
  • 留美讀博前夕患癌病重 毅然捐獻角膜回報社會
    易躍的哥哥在捐獻志願書上簽字。紅網時刻5月16日訊(通訊員 周巧)「生病期間,社會給了我太多的幫助和溫暖,我希望在自己離開之後,能夠盡最大可能的回報社會,回報幫助過我的人們。」5月14日,寧鄉市東湖塘鎮31歲的易躍因癌症醫治無效離世,按照其生前遺願,家人將她的遺體和一雙角膜捐獻給了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登記接收總站,用於攻克醫學難關、幫助角膜病患者重見光明。據易躍的哥哥介紹,妹妹從小勤奮好學,一直是班裡的優等生。本科畢業後,妹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連醫科大學解剖系,全家人都為此驕傲不已。
  • 永州65歲老人捐獻角膜遺體:我看到有的孩子眼睛看不見光明,心中不...
    「看到有的孩子眼睛看不見光明,心中不是滋味。」65歲的周國清老人家住湖南永州藍山,12月24日12時25分,因腦出血搶救無效與世長辭。周老的家屬根據他生前的遺願,第一時間與永州市藍山縣紅十字會取得聯繫,捐獻老人眼角膜和遺體。
  • 將大愛與光明留在人間!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眼角膜延續光明
    年僅47歲,卻因為尿毒症導致器官衰竭不幸逝世,經歷過於病魔的抗爭,在生命最後的時間裡,她決定用愛回報社會,捐獻自己的角膜與遺體。 2020年12月,楊萍聯繫到衡陽市紅十字會,詢問身後捐獻角膜遺體的相關事項。
  • 黑龍江角膜捐獻第一人的眼角膜將有望第三次傳遞!
    12月2日,七臺河市勃利縣雙河鎮振興村村民丁鳳芹格外高興,因為她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籤署了捐獻眼角膜協議。而六年前,她正是因為獲得了這隻眼角膜,才重見了光明。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叫閆阿紅的女記者。一向為別人帶去光明和希望的她,做了一個決定,捐獻自己的眼角膜。把你的眼睛,能看見光明的眼睛,去捐給那些看不到光明的人,讓他們看到祖國美好的大好山川,去享受光明,那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兒啊。2004年11月12日,閆阿紅停止了呼吸。同一天,像她希望的一樣,她的眼角膜被移植成功。
  • 捐角膜和遺體 「希望重見光明的人替我看未來」
    今年年初,央視《面對面》欄目播放了周頌英父母捐獻遺體的故事,他當時就產生了自己也要捐獻遺體的念頭。  半年前已籤申請書和捐獻卡  王鳳娟說,半年前,丈夫自己聯繫到邢臺市紅十字協會,並獨自籤訂了《遺體捐獻申請書》和《遺體眼球捐獻卡》,決定捐贈遺體和眼角膜。
  • 重病後,湖南22歲女大學生想親自籤名捐獻角膜遺體,可惜走得太突然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
  • 眼角膜捐贈大國斯裡蘭卡:它傷痕累累,卻給世界帶去光明
    懷著沉痛的心情,席爾瓦寫下了一篇文章《人死眼猶生》(Life to Dead Eye),呼籲人們捐獻角膜,並表態將和母親妻子一起在死後捐出眼角膜。從此,一場鼓勵角膜捐獻的運動在斯裡蘭卡掀起。,那位農民重獲光明,而席爾瓦也贏得了斯裡蘭卡人民的心。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在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表上,他勾選了三項:角膜、遺體和器官。「死了捐出器官,生命還能用另一種方式延續。現在技術發達了,一個角膜能讓好幾個人恢復光明,多好!」成為志願者後,裴風岐才知道以前出現過悔捐的情況,醫院的車到了,家屬不願意,最後只能空車返回。「這本就是自願行為,家人不同意可以一票否決,但如果是角膜、器官捐獻,悔捐就好比是剝奪了人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