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眼看著流淚
#健康守護者##湖南醫聊超能團##長沙愛爾眼科#「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重病後,湖南22歲女大學生想親自籤名捐獻角膜遺體,可惜走得太突然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
-
湖南57歲老黨員捐獻角膜遺體 兒子幫他重溫入黨誓言
華聲在線7月2日訊「爸爸病重期間對我說,他是一名有25年黨齡的老黨員,深受黨的教導,也深受黨的恩惠。希望捐出自己的角膜和遺體供醫學研究,把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今日,石城哽咽回憶父親臨終時的囑咐。建黨99周年之際,他幫爸爸石磊重溫入黨誓言,履行莊嚴承諾。
-
93歲離休幹部昨捐獻遺體 20多位醫學院大學生獻花
昨天下午,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93歲離休幹部王培孔老人的遺體告別暨捐獻儀式在紹興文理學院醫學院舉行。社會各界代表出席了儀式,20多位紹興文理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學生敬獻菊花。 王培孔老人生於1924年11月,山東泰安人,1946年2月入伍,1947年2月入黨,曾任嵊縣副縣長、紹興市糧食局局長等職,1985年9月離休。
-
遺願捐獻角膜遺體的24歲大學生開學日去世,卵黃囊瘤是種什麼病?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9月1日,湖南24歲大學生鄧澤中因罹患卵黃囊瘤不幸離世。他的家人強忍悲痛,按其遺願捐獻他的眼角膜和遺體。其父親說,卵黃囊瘤屬罕見的病例,當代醫學對之有針對性的藥物研發較少,故捐獻出遺體,希望拯救更多的生命。
-
衡陽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角膜遺體,已助兩人重見光明
三湘都市報1月15日訊(記者 田甜 潘愛華 楊麗紅)「我想將自己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有用的人。」這是47歲患有尿毒症的衡陽女子楊萍留在世間最後一個願望,1月11日,她的生命被病毒按下了終止鍵,今天,記者從省紅十會字了解到了她的故事。
-
永州65歲老人捐獻角膜遺體:我看到有的孩子眼睛看不見光明,心中不...
65歲的周國清老人家住湖南永州藍山,12月24日12時25分,因腦出血搶救無效與世長辭。周老的家屬根據他生前的遺願,第一時間與永州市藍山縣紅十字會取得聯繫,捐獻老人眼角膜和遺體。按照流程要求,藍山縣紅會工作人員與家屬溝通,協調遠在新疆的哥哥在角膜遺體捐獻自願書上簽字,並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潘愛華教授共同確認文書的合法性。
-
長沙46歲女子捐獻遺體角膜,最後一條微信讓人淚目
在生命的最後,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說她死而無憾,要將遺體捐獻給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她來得平凡,去得偉大!」今日,說起捐獻遺體器官的妻子蔣琳鳳,歐陽貴東淚如雨下。 沒有隆重的葬禮,沒有滿目的輓聯,就連最後的告別都是匆匆。
-
75歲老黨員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德州市登記在冊的捐獻者199例
張一貴捐獻證書「我覺得我身體不行了,抓緊聯繫市紅十字會吧,把我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出去,為社會做些貢獻。」這是75歲的退休老人張一貴去世前兩天對兒女們說的話。11月21日19:30,老人安詳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遵照老人的遺願,家人將其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我市角膜登記捐獻人數倍增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請不要為我難過,因為我把光明留下了,有一雙清澈的眼睛在延續我的生命 易 鶴 文/攝 數九寒冬裡陽光依舊燦爛。12月19日,鎮海九龍湖大同公墓溫暖如春。在藍天白雲的襯託下,公墓內的「寧波市遺體捐獻紀念陵園」顯得格外肅穆。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儘管近來天氣炎熱,但67歲的裴風岐走到哪裡都要隨身攜帶他的小背包。背包最外面的夾層裡放著一張藍色的卡片——「遺體捐獻卡」,卡片上有他的名字、編號和醫院聯繫電話。「這個卡我帶在身上,萬一出現什麼情況,人家看到這個卡上的信息,能及時聯繫到醫院……」今年3月份,他辦理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成為一名遺體捐獻志願者。
-
遺體捐獻--讓生命之光延續
水母網02月24日訊(通訊員 孫美潔)2018年2月22日,山東省蓬萊市李愛榮女士走完了她人生最後一程,實現了遺體、角膜雙捐獻。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生於1956年的李愛榮是蓬萊市紅十字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熟悉的熱心阿姨,這源於她養了一個熱心公益的好兒子—蓬萊仙境救援隊隊長袁平先。
-
捐獻遺體、角膜 東營六旬石油人周新善有大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通訊員 張惠 東營報導 11月14日15點45分,東營區紅十字會張惠接到周新善妻子鄒花香的電話,表示周新善剛剛去世,請他們來接受角膜和遺體張惠表達了哀悼的心情,並安撫家屬注意身體,向周新善及其家屬的大善大愛之舉表示衷心地感謝。同時,為家屬發放捐獻榮譽證書和紀念碑。 19點55分,山東省眼科醫院趕到濱海醫院,對家屬表示慰問後,向家屬解釋角膜摘取方式和下一步如何使用,雙方籤字辦理了捐獻和接受手續,順利摘取了眼角膜。
-
大學生捐眼角膜未上功德碑 官方:角膜不屬器官
核心提示|2014年4月,21歲的大學生李翠去世前,籤署了遺體捐獻書。最終,她的角膜給兩位患者帶去了光明。 一年多過去了,時至今日,李翠的親屬們仍在為她的事情奔波。「捐獻遺體時,省紅會一名工作人員曾承諾今年清明會將李翠的名字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可現在功德碑上仍沒有她的名字……」李翠的堂哥李釗告訴大河報記者。 承諾為什麼沒能落實?
-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原標題: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11月19日,在莒縣遺體捐獻紅十字志願
-
讓愛的接力棒繼續傳遞 濰坊50歲大姨籤下遺體捐獻書
近日,濰城區軍埠口綜合項目區王家文莊村50歲的陳金霞在濰城區紅十字會自願籤訂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表》。她這一勇敢大愛的決定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家中突遇變故 多虧好心人奉獻愛心說起陳金霞,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提起她的侄子趙興智,很多熱心公益的市民會有印象。2008年5月份的一天,趙興智的父母在去壽光辦事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去世。
-
55歲的他捐獻角膜讓兩患者重見光明
武漢晚報訊(記者唐智峰 通訊員敖盼盼)「我覺得父親很偉大!」27歲的小趙說起父親,眼角馬上就泛起淚光。14日,當得知父親趙鐵軍去世後捐獻的角膜,已成功幫助兩名眼角膜穿孔患者完成移植手術,她和家人悲痛之餘感到十分欣慰。
-
蘇州大學退休教授張欽捐獻遺體角膜,其一生從事解剖教學工作
蘇州大學退休教授張欽捐獻遺體角膜,其一生從事解剖教學工作 馬力/@央視新聞 2018-10-10 16:42
-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2020-11-20 23:05:10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19日,在莒縣遺體捐獻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隊長趙連翠的家中,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莒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上門為志願者辦理登記。
-
90後美女大學生申請捐獻器官 努力說服父母(圖)
截至目前,全市已實現遺體捐獻25例、器官捐獻7例、眼角膜捐獻27例,其中年齡最大的捐獻者為92歲,最小為4歲。 捐獻有相關程序。以捐獻器官為例,在本人和直系親屬同意後,可向紅十字會提交捐獻申請表,到申請者去世或者腦死亡時,紅十字會與醫療專家會進行捐獻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