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州65歲老人捐獻角膜遺體:我看到有的孩子眼睛看不見光明,心中不...
周老的家屬根據他生前的遺願,第一時間與永州市藍山縣紅十字會取得聯繫,捐獻老人眼角膜和遺體。按照流程要求,藍山縣紅會工作人員與家屬溝通,協調遠在新疆的哥哥在角膜遺體捐獻自願書上簽字,並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潘愛華教授共同確認文書的合法性。
-
長沙46歲女子捐獻遺體角膜,最後一條微信讓人淚目
我死後,請將我的遺體無償捐獻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死而無憾!蔣琳鳳。」這是蔣琳鳳在生命的最後給丈夫發來的微信。人生如白駒過隙,在時間的長河中,短短的文字記載著夫妻兩人與病魔鬥爭的深刻記憶,更濃縮了夫妻兩人深厚的情意與念掛,讓人無不動容。 「尊敬的捐獻者家屬:蔣琳鳳女士自願去世後捐獻遺體和角膜,造福社會。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 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
-
這兩位夫妻教授,偉大!
我患過腦腔梗、高血壓、血管硬化,可以做病理解剖;解剖切完用完之後,再做成一副骨架,供教學使用。」按其生前遺囑,他的遺體被捐獻給昆明醫科大學。 10年後,胡素秋因病醫治無效、離世。她在遺囑中稱,也要將遺體捐獻給昆明醫科大學,眼角膜、進口晶體、皮、肝、腎等供給需要的病人,最後再送解剖。「兩位醫學教授同時捐獻遺體,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彼時,昆明醫科大學發文稱。
-
江蘇一名7歲孩子捐出角膜和遺體——這是最美麗的贈予
中青在線訊(彭偉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超)清明節期間,蘇州市紅十字會捐獻紀念園裡舉行了一場集體祭奠活動,一堵刻著510個名字的石牆前擺滿了鮮花。和常見的掃墓不同,人們在這裡祭奠的對象沒有墳塋,沒有墓碑,甚至沒有遺骨——他們是捐獻了遺體、角膜和器官的志願者。雖然他們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們的器官讓生命接力。在他們身上,死亡與新生實現輪迴。
-
獨家:零錢哥夢想為醫學獻遺體 捐獻流程揭秘
遺體捐獻必須是本人自願並要聲明無償捐獻,同時,必須要徵得其家人(直系親屬)的同意。市民申請遺體捐獻須填寫《青島市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登記表可在就近紅十字會領取或網上下載,一式兩份,由市民本人和市紅會分別保管。 生前未辦理登記手續的自然人死亡後,若其生前並未有明確表示拒絕捐獻遺體,其近親屬可以持本人以及死者身份證件辦理遺體捐獻手續。
-
75歲老黨員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德州市登記在冊的捐獻者199例
張一貴捐獻證書「我覺得我身體不行了,抓緊聯繫市紅十字會吧,把我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出去,為社會做些貢獻。」這是75歲的退休老人張一貴去世前兩天對兒女們說的話。11月21日19:30,老人安詳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遵照老人的遺願,家人將其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湖南57歲老黨員捐獻角膜遺體 兒子幫他重溫入黨誓言
希望捐出自己的角膜和遺體供醫學研究,把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今日,石城哽咽回憶父親臨終時的囑咐。建黨99周年之際,他幫爸爸石磊重溫入黨誓言,履行莊嚴承諾。6月28日,湖南省委辦公廳機關服務中心的石磊因患扁桃體癌,救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57歲。石磊家人第一時間與湖南省紅十字會取得聯繫,對接捐獻事宜。
-
蘇州遺體捐獻登記超2000人 紀念園集體悼念表哀思
蘇州遺體捐獻登記超2000人 紀念園集體悼念表哀思 9日上午,蘇州市紅十字會在上方山捐獻紀念園舉辦第六屆遺體(器官、角膜)捐獻集體悼念活動,眾人向紀念碑敬獻鮮花,表達對成功捐獻志願者的敬意和懷念。
-
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眼看著流淚
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城事】呼和浩特兩人捐獻遺體 老少先後離世
「春節過後,呼市有兩人捐獻遺體,一位是老教授謝建周,一位是1歲半小男孩王瑄瑄。」
-
重病後,湖南22歲女大學生想親自籤名捐獻角膜遺體,可惜走得太突然
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陳琦媽媽說,女兒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
醫學院學生解剖課前為遺體默哀 曾有人難忍退學
學生們在向遺體捐獻者默哀致敬有的人認為,死亡就是生命的結束,可在醫學院實驗室裡,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選擇用自己的遺體作為教學研究的工具,以這種方式繼續「生存」——「無語良師」就是醫學院學生對這些解剖教學用遺體的尊稱
-
捐獻遺體角膜成為「大體良師」 長沙一女子離世前最後一條微信讓人...
在生命的最後,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希望將遺體捐獻給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她來得平凡,走得卻不平凡!」11月23日,說起捐獻遺體器官的妻子蔣琳鳳,歐陽貴東淚如雨下。沒有隆重的葬禮,沒有滿目的輓聯,就連最後的告別都是匆匆。
-
老夫妻倆共同申請捐獻遺體
今年50歲的張鷹在合肥某單位工作,今年4月5日,張鷹的母親、79歲的楊君鶴在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離世。與其他人不同,張鷹沒有撥打殯儀館的電話,而是撥打了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捐獻中心安徽醫科大學登記接受站的電話。雖然當天正好是清明小長假,安醫大登記接受站的工作人員還是迅速趕到了醫院,舉辦完捐獻遺體儀式後,工作人員將楊君鶴的遺體帶走。
-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原標題: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11月19日,在莒縣遺體捐獻紅十字志願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在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表上,他勾選了三項:角膜、遺體和器官。「死了捐出器官,生命還能用另一種方式延續。現在技術發達了,一個角膜能讓好幾個人恢復光明,多好!」成為志願者後,裴風岐才知道以前出現過悔捐的情況,醫院的車到了,家屬不願意,最後只能空車返回。「這本就是自願行為,家人不同意可以一票否決,但如果是角膜、器官捐獻,悔捐就好比是剝奪了人家的希望。」
-
退休教師捐獻遺體,留下生命最後「饋贈」
12月4日,在河北醫科大學人體解剖教研室門前,上百位陶雅會老師的學生、朋友聚集在這裡,送別這位去世後將遺體捐獻給河北醫科大學遺體捐獻中心的大愛老師。從事教師行業36年的陶雅會桃李滿天下,她將畢生精力獻給了教育事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她作為人民教師的座右銘。在生命的最後,她又決定捐獻遺體,為社會做出了她最後的貢獻。
-
大連八旬退休女教師捐獻遺體
11 月 19 日晚 10 時,一位從事一輩子教書育人的退休老教師湯廣芝,在這寒冷的冬夜,離開了人世 …… 享年 81 歲。人世間,老人家把畢生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離開後,讓她的學生沒想到的是:老人早已立下遺囑,把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2020-11-20 23:05:10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19日,在莒縣遺體捐獻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隊長趙連翠的家中,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莒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上門為志願者辦理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