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八旬退休女教師捐獻遺體

2021-01-12 瀟湘晨報

11 月 19 日晚 10 時,一位從事一輩子教書育人的退休老教師湯廣芝,在這寒冷的冬夜,離開了人世 …… 享年 81 歲。人世間,老人家把畢生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離開後,讓她的學生沒想到的是:老人早已立下遺囑,把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

11 月 20 日下午,記者撥通了湯廣芝老師生前來往最為密切、她的 3 位學生。其中一位就是大連大學附屬醫院內循環科主任於勤。於勤回憶,老人家三周前住進醫院。多少年前,她患有腦梗、心梗等多種疾病,最後肺部感染直至衰竭。住院期間,由於湯老師膝下無子,所以她經常到病房看望湯老師。" 說實在的,我們這些學生就是把湯老師當作自己的母親!"

提起湯老師,大連愛爾眼科醫院院長徐少凱說,自己是 1982 年畢業於大連十六中學的學生,湯老師是化學老師,初三和高一的化學都是教的。現在回想起,沒覺得湯老師幹出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情,但就是覺得她對學生有非常大親和力,和她在一起,有著與其他老師不一樣的感覺。覺得她對學生的好是最為真誠的。記得在十六中,湯老師家住在昆明街十幾平方米的小房裡,每到周日都會有幾位學生來這裡補課。而難能可貴的,這種補課是無償的,更是無私的 …… 所以從畢業之後,很多十六中湯老師教過的學生,會相約每年過年到湯老師家看望,給她拜年,每年都沒間斷過。

提起湯老師,在電話那端仍沒從悲痛中走出的鄒明珍道出了:她和湯老師之間的師生情誼。

1984 年,鄒明珍是原大連二十七中學高三一班的班長。記得那年長得矮矮的但目光卻炯炯有神的湯老師來到他們班,執教畢業班的化學課。" 自己以前對化學不願學,湯老師發的作業卷子,幾乎是光板 ……" 鄒明珍現在回憶起仍記憶尤新:一次在化學課山,湯老師走到她的座位前,將她嚴厲地批評了一頓:" 這樣的班長,連作業都不做!" 雖然當時有些臉上掛不住,但湯老師課後找到鄒明珍,要求她每周到自己家裡做作業。記得第一次來到湯老師家,還有兩位不願學化學的學生在那裡。每次學習完,湯老師的愛人都會做好飯,留他們在家裡吃 …… "

這樣的老師,我們上哪裡找?" 在原大連二十七中學 85 屆高三班的同學群裡,當同學們得知湯老師離去時,他們紛紛第一時間發出悼念的話語。發出他們共同的心聲:" 老師是把我們這些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呀!" 夫妻二人都捐獻了遺體 湯老師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後分配至大連十六中學,後調至大連二十七中學,1999 年在大連三十中學退休。從事教育事業三十多年,可謂是桃李滿天下。湯老師退休後,每年的教師節和節假日,都會收到學生們真摯熱情的祝福。尤其是過年,大年初一至初七,他的學生都會紛至沓來,來看望自己的 " 學母 "。她和老伴也會準備充足的水果和豐盛的飯菜,之後站在門口翹首像迎接孩子回家一樣,迎接自己學生們的到來 ……

天有不測風雲。2015 年 7 月,湯老師的老伴因腸癌去世,只剩下了湯老師自己。她住進了養老院,但每到周六周日,都會有學生前來陪伴她。這也迎來了其他老人的羨慕:" 我們有兒有女,但比不上無兒無女的湯老師,因為她有這麼多『兒女』來探望她 ……"

在老伴去世前,湯老師和老伴經過反覆商量:他們膝下沒有子女,生活和看病全部依仗著這些學生的照顧。尤其是生病住院都得到那些學醫的學生們的幫忙,兩位老人甚是感激。由此他們想到,等逝去後雙雙把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在老伴離開人世前,他倆與大連紅十字會大連醫科大學籤署了協議:死後將遺體捐獻,並辦理了捐獻手續。

於勤捨不得老師走,但深知這是無法挽留的。而且由於遺體捐贈有時間上的限制,不能按照習俗跟老師進行遺體告別。所以這 3 位同學打車也要趕到醫院去送老師最後一程 …… 鄒明珍知道老師有灰指甲,發現老師的指甲不整齊,她邊流著淚,邊跪在地板上將老師的指甲精心修剪得整整齊齊。之後,急救車就將老人遺體運走。

當學生們得知湯老師的遺體捐獻後,無不深深為老師的無私而感動。有的學生在群裡是這樣說的:" 我們受到老師生前的諄諄教誨,沒想到老師的死更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之課:大愛無私 ……" 半島晨報、39 度視頻記者李社生

【來源:半島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重慶68歲退休教師捐獻眼角膜,讓光明延續
    近年來,隨著遺體器官捐獻宣傳的不斷深入,在捐贈者的推動下,人們在思想上對遺體器官捐獻的認同度也越來越高,很多的志願者在紅十字會和醫學院或者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進行登記。近日,68歲退休教師鄧祥碧將眼角膜捐獻給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終於完成了他生前的最後一個願望。
  • 退休教師捐獻遺體,留下生命最後「饋贈」
    12月4日,在河北醫科大學人體解剖教研室門前,上百位陶雅會老師的學生、朋友聚集在這裡,送別這位去世後將遺體捐獻給河北醫科大學遺體捐獻中心的大愛老師。從事教師行業36年的陶雅會桃李滿天下,她將畢生精力獻給了教育事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她作為人民教師的座右銘。在生命的最後,她又決定捐獻遺體,為社會做出了她最後的貢獻。
  • 日照女教師無償捐獻遺體,讓5名患者獲「重生」!
    2020年4月10日,日照市五蓮縣第二例器官遺體無償捐獻者王秀奎,在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堅持了四天,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後一程,將生命定格在了52歲。她的家人強忍悲痛,按照她生前的意願進行了器官和遺體捐獻程序,完成了她最後的遺願。
  • 緬懷「大體老師」 北京已有2962人實現遺體捐獻
    此刻,在長青園墓地中,靜靜安息著2962位「大體老師」,他們中有醫生、幹部、軍人、學生、工人、教師……年齡最長的102歲,最小的只有5歲。他們有個最大的共同點:以血肉之軀,靜靜等待著初入醫學殿堂的學生們,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得到延續。
  • 蘇州大學退休教授張欽捐獻遺體角膜,其一生從事解剖教學工作
    蘇州大學退休教授張欽捐獻遺體角膜,其一生從事解剖教學工作 馬力/@央視新聞 2018-10-10 16:42
  • 劉少奇長女劉愛琴遺體告別儀式取消,已舉行遺體捐獻儀式
    劉少奇長女劉愛琴遺體告別儀式取消,已舉行遺體捐獻儀式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06-17 17:26 來源
  • 泉州一對醫生夫妻自願捐獻遺體 女兒幫諮詢手續
    閩南網(微博)3月19日訊 「想捐個遺體,到哪拿表格?」這兩天,一名年輕的泉州女網友在微博、論壇上發出提問,求萬能的網友支招。小李的父母都是醫生,希望將來離世後,捐獻出身上可用的器官,幫助有需要的病人,並將遺體捐獻給醫學院,做醫學研究。  女兒小李支持父母的想法,幫忙詢問。器官和遺體捐贈,該怎樣申請?泉州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詳細介紹捐獻流程,答疑解惑。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 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
  • 安慶88歲老黨員捐獻遺體讓生命永續光彩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1年1月9日8時50分,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4地質隊(記者註:駐地池州)88歲退休幹部、老黨員方榮長在安慶市地質新村家中走完了他的人生最後一程。親人們在悲痛之餘實現了他的最後一樁心願:將其遺體無償捐獻給社會。
  • 安徽:120名志願者在太和籤遺體(器官)志願捐獻承諾書
    阜陽120名志願者志願捐獻遺體7月1日,太和縣文廟廣場人頭攢動,120名志願者辦理了遺體(器官)志願捐獻登記申請,並籤下承諾書,規模創安徽省之最。據了解,這是由太和縣委宣傳部、紅十字會、文明辦和苗為民愛心社等單位和組織共同舉辦的第二屆遺體(器官)捐獻活動。受到各界群眾積極支持。
  • 填寫登記表 百年後捐獻遺體
    社會做點貢獻……」11月27日,在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和志願書上簽字蓋章後,楊海成這樣告訴記者。即將過去的2020年對他來說,經歷疫情後更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也完成了百年後捐獻遺體的心願。  61歲的楊海成是舞陽縣蓮花鎮拐子王村人,有一兒一女,均已成家立業。如今,子女在外打拼,他和老伴在家照顧兩個孫子。11月27日,在市紅十字會為楊海成舉行的申請志願捐獻遺體登記儀式上,記者見到了楊海成。雖說楊海成已經61歲,但從精神面貌和身體狀況上看,大家都覺得他也就五十來歲。
  • 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眼看著流淚
    #健康守護者##湖南醫聊超能團##長沙愛爾眼科#「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城事】呼和浩特兩人捐獻遺體 老少先後離世
    呼市遺體捐獻的倡導者、發起人張普照如是說。據了解,1986年至今,呼和浩特市共有367位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目前已有34位志願者實現了無償捐獻,謝建周和王瑄瑄就是其中兩位志願者。82歲謝建周完成遺願2月26日9時許,82歲的謝建周辭世,老人的遺願是遺體捐獻。
  • 合肥一家養老院34位老人向安醫大提出捐獻遺體訴求
    合肥一家養老院34位老人向安醫大提出捐獻遺體訴求。他們說想為:安徽的醫學生培養作一點貢獻。在「孝老」成重陽節主題的當下,合肥的一些老人們卻用無私大愛奉獻社會。最近,省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中心安徽醫科大學接受站接到合肥一家敬老院34位老人捐獻遺體的訴求,希望「為醫學生體提供更多學習機會」。
  • 75歲老黨員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德州市登記在冊的捐獻者199例
    張一貴捐獻證書「我覺得我身體不行了,抓緊聯繫市紅十字會吧,把我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出去,為社會做些貢獻。」這是75歲的退休老人張一貴去世前兩天對兒女們說的話。11月21日19:30,老人安詳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遵照老人的遺願,家人將其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重病後,湖南22歲女大學生想親自籤名捐獻角膜遺體,可惜走得太突然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陳琦媽媽說,女兒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媽媽根據女兒生前的願望,馬上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取得聯繫。
  • 市民提議有償捐獻遺體
    記者 楊樺  本報濟南2月28日訊全省3年實現遺體捐獻者僅106人。本報2月28日刊發的《1200人登記獻遺體》引起眾多讀者關注。熱心讀者給本報打來電話建議實行有償捐獻,以保證捐獻遺體和器官的數量。  在省醫科院工作的陳女士打來電話說:「要求每個人都無私奉獻也不可能。
  • 老夫妻倆共同申請捐獻遺體
    與其他人不同,張鷹沒有撥打殯儀館的電話,而是撥打了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捐獻中心安徽醫科大學登記接受站的電話。雖然當天正好是清明小長假,安醫大登記接受站的工作人員還是迅速趕到了醫院,舉辦完捐獻遺體儀式後,工作人員將楊君鶴的遺體帶走。張鷹的父親,時年82歲的張瑞麟於2012年10月去世後,當時也是將遺體捐獻給了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捐獻中心安醫大登記接受站。
  • 一對母女同時登記捐獻遺體 遺體器官捐獻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近期,泉州網報導了市民無私捐獻遺體或登記成為捐獻器官遺體志願者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昨日上午,村務工作者洪如萍主動來到南安市紅十字會辦公室辦理登記器官捐獻。而在9月4日,市民黃女士與女兒也一同到南安市紅十字會填寫了《福建省自願捐獻遺體登記表》,並完成了網上遺體捐獻志願登記。她們是南安市今年線下登記捐獻器官或遺體的第13位、14位、15位志願者。
  • 深圳已有1043人身後捐獻眼角膜 430人身後捐獻遺體
    原標題:我市已有1043人身後捐獻眼角膜 器官捐獻20周年宣傳活動舉行深圳特區報2019年5月13日訊 昨天,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月啟動儀式暨深圳器官捐獻20周年宣傳活動舉行,活動以「愛心相伴,救在身邊」為主題,由中國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與深圳市紅十字會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