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88歲老黨員捐獻遺體讓生命永續光彩

2021-01-12 安徽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1年1月9日8時50分,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4地質隊(記者註:駐地池州)88歲退休幹部、老黨員方榮長在安慶市地質新村家中走完了他的人生最後一程。親人們在悲痛之餘實現了他的最後一樁心願:將其遺體無償捐獻給社會。方榮長老人也因此成為該隊首例成功捐獻遺體的志願者。

1933年11月出生的方榮長是安徽巢湖人,經濟師,1951年參加工作,1974年入黨,1993年退休,歷任鑽工、調撥員、後勤科副科長、指導員等職。兩年前老伴去世後,也就從那時起,方老心中萌生了捐獻遺體的想法。

「人總歸要死的,我的一切是黨給的,我想為這個社會再做點什麼。聽說有遺體捐獻這個事,我就想把自己的遺體捐出去,既不給子女添負擔,也不佔一寸土地,還能給國家做點貢獻,死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吧!」有著46年黨齡的方老不止一次這樣對家人說。

經過多次交流溝通,方老終於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2020年4月13日,方老在安慶市紅十字會鄭重籤下了遺體捐獻志願者證書。在他的影響下,兒子方東平、兒媳嵇秀麗(均為324隊退休職工)也加入了捐獻志願者隊伍。  

當方老去世後,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捐獻中心安醫大接收站第一時間從合肥趕了過來,辦理了接受手續。沒有靈堂,沒有花圈,沒有哀樂,後事從簡,只有一場簡短而莊重的遺體捐獻交接儀式,以及深深的不舍。從方老去世到完成遺體捐獻交接,只用了短短5個小時。載著方老遺體的車子緩緩開走,儘管當時氣溫已降至零度,然而左鄰右舍還是聞訊過來,大家紛紛自發為方老送行,表達對其和家屬的崇敬之情。

李永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春友

編輯:唐恆鋼

相關焦點

  • 79歲老黨員劉家成圓生前夙願:捐獻遺體,做最後一次貢獻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湯錦瑤7月29日晚8點,晚風帶走了白天的悶熱,也接走了79歲的老黨員劉家成。在他去世後,兒女遵從父親生前意願:將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為國家貢獻最後一份力量。
  • 湖南57歲老黨員捐獻角膜遺體 兒子幫他重溫入黨誓言
    華聲在線7月2日訊「爸爸病重期間對我說,他是一名有25年黨齡的老黨員,深受黨的教導,也深受黨的恩惠。希望捐出自己的角膜和遺體供醫學研究,把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今日,石城哽咽回憶父親臨終時的囑咐。建黨99周年之際,他幫爸爸石磊重溫入黨誓言,履行莊嚴承諾。
  • 安慶78歲老人決定無償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8歲的石根應,曾是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花元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前不久,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要在自己離世後將自己的遺體及眼角膜無償捐獻給國家。「國家對我太好了,我也沒有別的方式,我想把自己的眼角膜和遺體捐獻出去,給國家做一點貢獻,這是應當的。」石根應說出了自己的內心的想法。2014年,石根應老夫妻倆體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難,當時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低保、養老、就業等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兒子在蕪湖找到工作並順利成家生子,2017年,石根應一家順利脫貧,一家人的生活漸漸好轉。
  • 潤康苑社區走訪慰問遺體捐贈老黨員
    捐獻遺體作人道奉獻,利國利民為社會造福。1月7日,棲霞區馬群街道潤康苑社區紅十字會開展走訪慰問社區老黨員活動,在此過程中,社區書記孟繁榮了解到老黨員帶動其女兒自願參與遺體捐獻,令人十分動容。現場,孟書記首先與老黨員進行了親切地交談,詳細了解老同志身體及生活狀況,悉心詢問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需要幫助,社區會給予積極的支持。交談過程中,孟書記了解到,老黨員自願參與了遺體捐獻,並展示了捐贈證書。對於一般的老年人來說,最忌諱的就是談生死,但老黨員卻很豁達,表示捐贈遺體能為現代科學醫療事業做出貢獻,對陌生患病朋友給予切實幫助,用感恩回饋社會。
  • 75歲老黨員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德州市登記在冊的捐獻者199例
    張一貴捐獻證書「我覺得我身體不行了,抓緊聯繫市紅十字會吧,把我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出去,為社會做些貢獻。」這是75歲的退休老人張一貴去世前兩天對兒女們說的話。11月21日19:30,老人安詳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遵照老人的遺願,家人將其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青島這些白衣天使填寫了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
    來自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科的24位醫護人員和1位職工家屬在青島市紅會人員的指導下,認真填寫《青島市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用他們的無聲大愛表達對生命的尊重。經過抗疫洗禮,她回青後義無反顧去紅十字會籤訂了遺體捐獻志願書,自願在逝世後把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能讓更多生命得以延續,賦予生命更多的意義。很多醫護人員都表示想要加入到遺體捐獻的隊伍中。於是,由急診醫護人員組成的「急診生命+」志願者服務隊應運而生,這也是全市首個由急診科醫生組建的志願者服務隊。
  • 脫貧戶病逝後捐贈遺體,這張遺體捐獻證明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原來,這是由廣州市紅十字會和南方醫科大學遺體捐獻登記接受站出示的遺體捐獻證明,遺體捐獻者是張輝菊的哥哥張遠球。他父親張繼是一名老黨員,母親李佰妹是一名殘疾人,張遠球自己是嚴重的股骨頭壞死患者,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弟弟張輝菊身上,一家只能靠家中耕種的幾畝地來維持生計,生活十分困難。2016年起,金沙街定點對口幫扶清遠英德沙坪村,張遠球一家也從這時候開始走上了脫貧路。
  • 填寫登記表 百年後捐獻遺體
    原標題:填寫登記表 百年後捐獻遺體   「我是一名黨員,就想著去世以後,能再為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儘管近來天氣炎熱,但67歲的裴風岐走到哪裡都要隨身攜帶他的小背包。背包最外面的夾層裡放著一張藍色的卡片——「遺體捐獻卡」,卡片上有他的名字、編號和醫院聯繫電話。「這個卡我帶在身上,萬一出現什麼情況,人家看到這個卡上的信息,能及時聯繫到醫院……」今年3月份,他辦理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成為一名遺體捐獻志願者。
  • 93歲離休幹部昨捐獻遺體 20多位醫學院大學生獻花
    昨天下午,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93歲離休幹部王培孔老人的遺體告別暨捐獻儀式在紹興文理學院醫學院舉行。社會各界代表出席了儀式,20多位紹興文理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學生敬獻菊花。  王培孔老人生於1924年11月,山東泰安人,1946年2月入伍,1947年2月入黨,曾任嵊縣副縣長、紹興市糧食局局長等職,1985年9月離休。
  • 「捐」出自己 為愛續航:青島這些白衣天使填寫了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
    11月5日上午,一場以「急診生命+」為主題的遺體捐獻志願者籤約活動在市立醫院東院門診舉行。來自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科的24位醫護人員和1位職工家屬在青島市紅會人員的指導下,認真填寫《青島市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用他們的無聲大愛表達對生命的尊重。
  • 「遺體捐獻」是生命至高價值的最美詮釋
    點擊滄州市紅十字會官網的「網上紀念園」欄目,出現一面醒目的紀念牆,這裡是為紀念滄州地區遺體捐獻者而設立的網上紀念碑。在眾多人名中,「白志強」的名字赫然在目。12月9日23時,黃驊市舊城鎮白莊村73歲的孤寡老人白志強在市博愛醫院去世,生前他做出了一個令人敬佩又感動的決定——捐獻遺體,成為黃驊第一例遺體捐獻者。
  • 生命定格81歲,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對醫學生來說,他們是無言的良師,是感知生命的領路人。20日的課堂上,學生們迎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韓湘君曾長期在上海市盧灣區婦幼保健院(現已併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黃浦分院)工作,是知名婦科主任醫師。
  • 捐獻遺體,是一種什麼感受?
    回到家裡,我告訴女兒,我決定將來捐獻我的遺體,簡化所有的程序,取消所有的開銷。社會資源咱管不了,家庭資源先節省下來。2018年11月23日,女兒陪我去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我想說請尊重每一個遺體,他們原本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想建議每次使用遺體進行教學實驗之前,要帶領同學們向遺體敬禮,以便在每個學生心中強化尊重生命的意識。這些遺體自願捐獻到這裡,當得起後人的敬意。如果可能,我還建議在每個遺體旁邊,放一個標牌,標牌上寫著這個人的介紹。
  • 饋贈生命最後禮物 鹽城市一位七旬老人離世捐獻遺體
    7月23日下午,在辦理完遺體捐獻移交手續後,72歲的「三無」(指城鎮居民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撫養人
  • 為生命接力! 青島市市立醫院25名醫護籤下遺體捐獻申請
    活動發起人位蘭玲告訴早報記者,去年他們醫院泌尿外科中心的12位醫護人員籤訂人體器官捐獻申請表時,她就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但是當時還沒有下定決心,經過抗疫的洗禮,她回青後便義無反顧地去紅十字會籤訂了遺體捐獻志願,自願在逝世後把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
  • 遺體捐獻--讓生命之光延續
    水母網02月24日訊(通訊員 孫美潔)2018年2月22日,山東省蓬萊市李愛榮女士走完了她人生最後一程,實現了遺體、角膜雙捐獻。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生於1956年的李愛榮是蓬萊市紅十字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熟悉的熱心阿姨,這源於她養了一個熱心公益的好兒子—蓬萊仙境救援隊隊長袁平先。
  • 百歲老軍醫葉惠方去世 傾其所有一生捐獻
    我的遺體,請你們送給病理科……」今天,這位幾乎捐光了家中所有錢物的老人,完成了一生最後一次捐獻:捐出自己。讓我們記住她——葉惠方,我軍著名婦產科專家,一名老黨員,一名心懷善舉的中國軍人。享年100歲。解放軍總醫院百歲專家葉惠方因病去世,生前她要求將遺體捐獻醫學研究——傾其所有
  • 為生命接力!青島這家醫院24人籤訂遺體捐獻書
    位蘭玲說,去年我院泌尿外科中心的12位醫護人員籤訂《人體器官捐獻申請表》時,她就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但是當時還沒有下定決心,經過抗疫的洗禮,她回青後便義無反顧的去紅十字會籤訂了遺體捐獻志願書,自願在逝世後把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能讓更多生命得以延續,賦予生命更多的意義。升華!
  • 安徽:120名志願者在太和籤遺體(器官)志願捐獻承諾書
    黨員率先籤下承諾書李飛家住太和縣城,幾天前突然收到網友發來的信息:太和縣有關部門及苗為民愛心社,預定於7月1日在太和縣文廟廣場舉辦第二屆遺體(器官)捐獻活動,作為對苗為民老人的一種紀念。「我對苗為民老人十分敬佩。」李飛與家人商量後,決定效仿老人,捐獻自己的眼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