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軍醫葉惠方去世 傾其所有一生捐獻

2020-11-23 中國軍網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退休那年,葉惠方立下遺囑:「當我病危時不要進行無謂的搶救,浪費人力物力。我的遺體,請你們送給病理科……」今天,這位幾乎捐光了家中所有錢物的老人,完成了一生最後一次捐獻:捐出自己。

讓我們記住她——葉惠方,我軍著名婦產科專家,一名老黨員,一名心懷善舉的中國軍人。享年100歲。

解放軍總醫院百歲專家葉惠方因病去世,生前她要求將遺體捐獻醫學研究——

傾其所有 一生捐獻

■本報記者 徐葉青 通訊員 單俊德 羅國金

1月17日深夜,解放軍總醫院百歲專家葉惠方去世。消息傳出,一時間,各種社交軟體上,人們紛紛含淚傳遞老人離去的訊息。

就在上個月,中央各大主流媒體報導了老人的事跡,老人把一生交給黨、交給患者的故事讓人感佩。「傾其所有,一生捐獻!」解放軍總醫院金溝河幹休所政委王小班哭著說。

1月18日下午,遵照老人的遺願,相關部門已做好遺體接收準備事項。1月19日,遺體將運送至北京協和醫院做醫學研究。

老人一生簡樸,一生捐獻。1995年,她的老伴去世,孩子們商量著給父親買一塊墓地,葉惠方不同意,結果墓地沒買。遺體告別儀式上,她將組織上發給她的撫恤金加上積蓄,湊足1萬元捐給了希望工程。

80歲生日那天,同事要為她祝壽。她說,你們每人給我湊10元吧!同事你10元我10元湊足了300元。葉惠方自己掏了700元,湊了1000元寄給了希望工程。

解放軍總醫院幼兒園至今保留著一架葉惠方捐助的鋼琴。1983年,葉惠方的母親病逝,她把母親留下的1000多元,加上自己的3000元全部捐給了幼兒園。

幾十年了,她不停地給希望工程捐款。希望工程要給她發個獎牌,她卻說:「你們要是給我發獎牌,我就不捐了……」

人們無法想像,聲名顯赫的大專家的家裡全是舊物。被子裡是舊棉絮,一張單人鐵床鏽跡斑斑,是單位幾十年前淘汰的。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退休那年,葉惠方立下遺囑:「當我病危時不要進行無謂的搶救,浪費人力物力。我的遺體,請你們送給病理科……」

今天,這位幾乎捐光了家中所有錢物的老人,完成了一生最後一次捐獻:捐出自己。

讓我們記住她——

葉惠方,我軍著名婦產科專家,一名老黨員,一名心懷善舉的中國軍人。享年100歲。

(本報北京1月18日電)

相關焦點

  • 百歲大醫葉惠方:傾所有 為蒼生
    原標題:葉惠方:傾所有 為蒼生    人物小傳  葉惠方,1917年7月出生,廣東臺山人,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聽說,這是葉惠方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  婦產科專家、百歲大醫葉惠方已經安靜地離開了人世。遺體告別儀式的當天,這位一生奉獻的老人,在家人的幫助下,完成了她最後一個心願:捐獻遺體用作醫學研究。
  • 蘇州大學退休教授張欽捐獻遺體角膜,其一生從事解剖教學工作
    蘇州大學退休教授張欽捐獻遺體角膜,其一生從事解剖教學工作 馬力/@央視新聞 2018-10-10 16:42
  • 二人為醫學奉獻一生,去世14年,再次「重逢」,一張照片感動國人
    很多人看來人在去世後,人死不能復生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如果說人在去世後還能與妻子相逢,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不過在昆明大學醫學院卻有一對特殊的夫婦,在去世14年後再次相遇,他們的「相遇」感動了無數國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安慶88歲老黨員捐獻遺體讓生命永續光彩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1年1月9日8時50分,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4地質隊(記者註:駐地池州)88歲退休幹部、老黨員方榮長在安慶市地質新村家中走完了他的人生最後一程。親人們在悲痛之餘實現了他的最後一樁心願:將其遺體無償捐獻給社會。
  • 79歲老黨員劉家成圓生前夙願:捐獻遺體,做最後一次貢獻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湯錦瑤7月29日晚8點,晚風帶走了白天的悶熱,也接走了79歲的老黨員劉家成。在他去世後,兒女遵從父親生前意願:將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為國家貢獻最後一份力量。
  • 小夥去世家人捐其器官 帶你了解捐獻器官那些事
    小夥子去世後,家人決定捐獻他的器官,來幫助更多的人。  9月11日下午2點13分,剛剛過世的廣東揭陽小夥子吳遠旋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黃埔院區),捐獻出心臟、肺、肝、腎和眼角膜。北京、廣州、無錫的7位病人,將因他贈送的這份無價的「生命禮物」而重獲新生。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百歲後仍出3本書
    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經濟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去世,就在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虛歲)生日。  《漢語拼音方案》以其國際化、音素化的嚴密設計,使得不能準確表音的漢字有了科學的注音工具,更使掃除文盲、推廣普通話、索引排序、工業產品編碼、制定旗語、燈語、手語、盲文和少數民族文字有了強有力的工具和憑藉。《漢語拼音方案》誕生後不久就成為用拉丁字母轉寫中文的國際標準。
  • 從內蒙古到京「跨省搶救」的小宇澤去世,眼角膜已捐獻
    《@所有司機,為生命接力,今天請為這三輛車讓行!》當時刷屏朋友圈……但這麼多人的愛心沒能留住孩子,「跨省救援」的小宇澤11月20日上午於北京天壇醫院去世為了滿足他生前做醫生的夢想,媽媽捐獻了小宇澤的角膜為他人帶來光明。
  • 75歲老黨員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德州市登記在冊的捐獻者199例
    張一貴捐獻證書「我覺得我身體不行了,抓緊聯繫市紅十字會吧,把我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出去,為社會做些貢獻。」這是75歲的退休老人張一貴去世前兩天對兒女們說的話。11月21日19:30,老人安詳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遵照老人的遺願,家人將其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7歲兒子去世後,父母捐獻其肝臟救活同齡男童,救人同時也在救己
    也有網友覺得,父母太狠心,孩子去世,將捐獻其器官,讓孩子沒法保全身體的完整性,入土為安。無獨有偶,去年八月,七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6個人的事跡在全網報導。男孩名叫餘東臻,小名東東,浙江舟山人,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東東身受重傷,深度昏迷,生命無法挽回。東東父母捨不得兒子,做了一個決定,捐獻東東器官,既能讓兒子"活下來",又能幫助別人重獲新生。
  • 老人慾去世後捐獻遺體 該如何辦理
    &nbsp&nbsp&nbsp&nbsp膠東在線消息 近日,網上民聲網友留言諮詢:沒有子女的老人想在去世後把遺體捐獻出來,請問需要什麼條件,如何申請,在哪個部門辦理手續?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今日去世 未實現捐獻器官遺願 |沸點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煜)今日(1月5日),新京報記者從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之母汪豔梅處獲悉,婁滔病情惡化,已於今日凌晨去世,家人遵從其遺願,將骨灰播散。婁滔生前曾希望捐獻器官,但由於婁滔身體狀況不穩定,摘取器官始終未有合適時機,其遺願未能實現。
  • 湖南57歲老黨員捐獻角膜遺體 兒子幫他重溫入黨誓言
    華聲在線7月2日訊「爸爸病重期間對我說,他是一名有25年黨齡的老黨員,深受黨的教導,也深受黨的恩惠。希望捐出自己的角膜和遺體供醫學研究,把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今日,石城哽咽回憶父親臨終時的囑咐。建黨99周年之際,他幫爸爸石磊重溫入黨誓言,履行莊嚴承諾。
  • 南陽女子想在去世後捐獻眼角膜 曾報名捐造血幹細胞
    她有一個心願——去世後捐獻眼角膜,為他人帶來一片光明。於是不知手續如何辦的她,撥打了晚報熱線求助,才讓記者了解到她和她這個心願背後的故事。她叫王昭軍,是市公交總公司的一名現場管理員,就是以往人們所稱的「調度員」。「我想做些幫助別人的事。」王昭軍說,自己經常看到媒體關於捐獻眼角膜的報導,其實也是想了很長時間才做出的決定。
  • 李易峰發微博:傾其所有,聯盟第一,宇宙最強,網友:你是科密嗎
    李易峰發微博:傾其所有,聯盟第一,宇宙最強,網友:你是科密嗎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新的一天又是這麼可愛,大家好,我是「不語氏啊5月28日,李易峰曬出一組照片,並配文稱:「傾其所有,聯盟第一,宇宙最強 !」照片中,李易峰身穿NBA球星詹姆斯的同款球衣,背對鏡頭,坐在桌前,認真的看著比賽。網友紛紛表示:「今年的騎士能打進總決賽真的太不容易了。即便無法奪冠,也請黑子們不要再黑什麼亞軍了,詹姆斯值得尊重,比其他任何人。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三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大學生開學日去世捐獻眼角膜和遺體,父親:生命最後時刻誦讀嶽陽樓記
    大學生開學日去世捐獻眼角膜和遺體,父親:生命最後時刻誦讀嶽陽樓記 那麼年輕就走了,很可惜,但你的生命在偉大的奉獻中延續,唯一句,致敬,願天堂沒有病痛,來世,祝您一生輝煌而安然。生命的意義,不看長短,在活著的每一刻。愛讀書的這位年輕人一路走好!
  • 中央明確禁幹部大辦喪事 鼓勵去世後捐獻遺體或器官
    原標題:黨員幹部去世一般不開追悼會 昨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按照該《意見》,黨員、幹部去世後一般不召開追悼會,並帶頭火葬和生態安葬,政府同時鼓勵黨員、幹部去世後捐獻遺體或器官。
  • 骨髓捐獻的誤區有以下3種,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獻!
    隨著大眾醫療認知的提高,今年的學雷鋒日掀起了一股骨髓捐獻的熱潮,本報特邀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血液科張曦主任為您講述骨髓捐獻的那些事。張曦主任介紹,我們俗稱的捐獻骨髓是一個不準確的說法,其實真正捐獻的是骨髓裡的造血幹細胞。在上世紀90年代,捐獻的造血幹細胞主要從骨髓中採集而來,所以被人們誤稱為捐獻骨髓。直到今天,造血幹細胞的採集技術已逐漸發達,依據造血幹細胞來源的不同可分成骨髓造血幹細胞、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
  • 720名百歲老人中89.17%都是心態好的樂天派
    樂觀是百歲老人唯一共性縱觀國內外文獻,關於老壽星長壽秘訣的報導很多。他們中不乏一生坎坷、生活艱難者,但有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是樂天派。山東文登是全國知名的長壽之鄉,百歲老人達72人。《生命時報》記者春節期間拜訪了文登宋村鎮98歲高齡的董奶奶。老人身子骨硬朗,整個冬天都沒感冒,可以獨自料理洗衣、做飯等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