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軍向記者展示她的榮譽證書
□本報記者 王 冕 文/圖
38歲的王昭軍 想成為捐獻眼角膜志願者
她1979年出生,今年才38歲。這個年紀,人生的旅途還很長,連前半生都沒過完,她卻把後半生的事給計劃好了。她有一個心願——去世後捐獻眼角膜,為他人帶來一片光明。於是不知手續如何辦的她,撥打了晚報熱線求助,才讓記者了解到她和她這個心願背後的故事。
她叫王昭軍,是市公交總公司的一名現場管理員,就是以往人們所稱的「調度員」。
「我想做些幫助別人的事。」王昭軍說,自己經常看到媒體關於捐獻眼角膜的報導,其實也是想了很長時間才做出的決定。畢竟以前多數人的舊思想都認為人去世後遺體的完整性也很重要,但自己看得很開!她說,自己之前就是市紅十字會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大約在2006年,偶然看到紅十字會發起的招募志願者的活動,她立即報名參加。「結果當時也沒配型成功,雖然我的資料還在紅十字會保存著,遇到能配得上的就會聯繫我,但一直也沒通知我去捐獻,很遺憾……」她還說,為了隨時準備好捐獻造血幹細胞,一直沒敢更換手機號,生怕哪天紅十字會按照當初登記的號碼聯繫不上她了。
她是一名獻血志願者 10年前報名捐獻造血幹細胞
「我當初積極參加捐獻造血幹細胞活動,其實有一個心結,我當年在老家青華鎮上初中,我們一個老師的女兒得了白血病,我親眼看到那個孩子年齡小小的,整天輸液、非常受罪,我從小就喜歡孩子,更加受不了看見孩子這麼可憐。」王昭軍說。
「還有一件事是,我父親早些年突然急病去世對我打擊也很大,病人和家屬的痛苦,我都非常有體會。我希望能幫幫他們,讓他們減輕痛苦。」她告訴記者,自己由於工作和照顧還在上小學的孩子等原因,雖有心做公益,但沒有多少時間去一些志願者活動。因此,自己想通過別的形式做公益。「除了是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我已經堅持獻血十年左右」。
採訪現場,她拿出了四本獻血證書和造血幹細胞志願者證書,「還有好幾本獻血證書,搬家都找不到了。確實也有人不理解,朋友說你獻血對身體不好什麼的。你看我獻血這麼多年,我身體好著呢!能幫助別人,為啥不幫!」
原本只是想求助媒體幫忙的她,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如果一定要報導我的話,希望通過報導,讓大家都對獻血、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些公益事業有了解,有需要的人能及時得到幫助,更多的人能參與進來!」
想捐獻眼角膜 需聯繫河南省眼庫
記者就王女士想捐獻眼角膜一事聯繫相關單位,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河南省內只有位於鄭州的河南省眼庫具體負責此事。
記者通過河南省眼庫諮詢電話採訪到省眼庫相關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介紹,其實捐獻眼角膜的登記程序並不煩瑣,有這方面志願的群眾可上網搜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或「河南省立眼科醫院」的官網,在官網的下載專區可找到河南省眼庫角膜捐獻相關表格。也可以撥打河南省眼庫諮詢電話「0371—65580907」,了解相關知識和信息。
工作人員說,外地的愛心人士填好表後可以自己先保存好,也可郵寄到省眼庫來。將來如果即將去世或已經去世,及時聯繫省眼庫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手術。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省眼庫的眼角膜來自我省各地,南陽市的也不少。雖然隨著人們意識的增強和偏見的減少,自願捐獻眼角膜的人越來越多,但和等待手術的病人數量比,差距仍然很大。⑧1
(南陽晚報)
原標題:年紀輕輕,她希望將來捐獻眼角膜
編輯:牛恆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