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孩捐獻造血幹細胞走紅:希望更多人加入捐獻隊伍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杭州「最美小姐姐」許艾菲記錄捐獻造血幹細胞過程走紅網絡

  杭州女生流水帳記錄捐獻造血幹細胞走紅

  「捐獻造血幹細胞這種一般人不會有,而且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經歷,我要好好的做一個總結」。

  16日下午,網友@許小了個豹的微博,獲得超過12萬點讚,另外還包括人民日報等「大V」在內的4萬次轉發。

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獲得的榮譽證書。圖片來源:新京報

  杭州28歲女生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經歷:「四天八針,兩個手臂感覺要成馬蜂窩」,讓她獲得「最美小姐姐」稱號。許艾菲說,自己願意以親身經歷給潛在捐獻者一顆「定心丸」。

  「很多人對捐獻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

  

  新京報:什麼時候開始捐獻造血幹細胞?

  許艾菲:小時候知道白血病患者可通過骨髓移植治療。我有定期獻血的習慣,從高三第一次獻血,差不多每年一到兩次,總量目前是3200毫升。2009年的時候,我在流動獻血車上,看到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宣傳冊,對過去一些錯誤的認識進行了糾正,覺得這件事情可以做。

  新京報:糾正了哪些錯誤認識?

  許艾菲:很多人對於捐獻過程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認為是在骨頭上穿刺打針,其實不是。從那本宣傳冊上,我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所用的針,跟獻血的沒有什麼兩樣,所用的採集方式,也是外周血採集,會有疼痛反應,但沒有想像中那麼劇烈。

  新京報:什麼時候加入中華骨髓庫?

  許艾菲:入庫匹配是在2009年,加入需要有條件,一般來說,要有過多次獻血經歷,這樣證明你對血液採集是可以接受的。另外,身體素質也是考慮因素。加入的時候沒有想很多,無非是兩種情況,要麼有人能夠跟我匹配,然後去捐獻,要麼就一直在庫裡。

  新京報:什麼時候收到通知稱匹配成功?

  許艾菲:今年的5月7日,收到中華骨髓庫浙江省分庫的電話,通知說有一位白血病患者跟我配型成功。當時讓我跟家人商量一下,給幾天時間考慮要不要捐獻。其實沒有什麼猶豫,所以幾天後骨髓庫再打電話來時,我就說可以。

  新京報:對患者的基本信息有了解嗎?

  許艾菲:按照中華骨髓庫的規定,捐獻者與患者之間有一個「雙盲」原則,所以其實一直到捐獻結束,我都沒有和患者見過面。只知道是一個15歲的男生,曾經在天津治病,患有AML-m7巨核細胞白血病。

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獲得的榮譽證書。圖片來源:新京報

  新京報:在哪裡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

  許艾菲:9月8日到浙江省中醫院。當天去打了動員針,正式開始捐獻是9月12日上午了。

  「擔心因為自己耽誤患者救治」

  新京報:捐獻期間的生活節奏什麼樣?

  許艾菲:如果說與平時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每天早起之後和傍晚,都需要進行一次採集,一共四天。中間的時間,醫院建議要出去走動。一個是用來緩解緊張心理,另外一個就是,如果身體出現疼痛反應,可以幫助分散注意力。

  新京報:身體會出現不良反應?

  許艾菲:會有的,主要是腰部的酸痛感,有一點像女生來例假時的痛經。所以一般這種時候,女生的耐受程度要比男生強。

  我在浙江省中醫院捐獻時,有一個紹興男生在我前一天入院捐獻,他的疼痛反應就比我大,我開玩笑說,讓你體會一下女生的痛。

  新京報:出現這種反應的時候會有壓力嗎?

  許艾菲:那幾天比較緊張,睡不著覺,因為睡不著,壓力就更大。不是擔心我自己,而是如果疼痛反應過於劇烈,或者因為休息不好而無法進行正常捐獻,會耽誤患者的救治。

  新京報:如果無法繼續捐獻,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許艾菲:因為那個時候,患者已經做了清髓進入了無菌倉,也就是說,這時候的患者幾乎是沒有抵抗力的。如果等不到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自己的骨髓也沒了,很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去世。所以一定要堅持到底。

  新京報:捐獻當天感覺如何?

  許艾菲:我要捐獻的這名患者,體重有136斤,要採集198毫升血樣,所以全程用了5個多小時。採集完了就趕緊去上廁所,5個多小時一動不動還是挺難受的。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會有一些不舒服,但是想想,對我來說只是不舒服,對於患者就是生存希望。

  新京報:現在的生活狀態怎麼樣?

  許艾菲:本身家裡是做企業的,我在家裡做事,所以這幾天主要是休息。按照醫院的規定,捐獻完骨髓,要休息起碼半個月。

  飲食上會稍微注意一點,但是沒有特別補充營養。其實進補沒有必要,按照醫生的說法,保持原來生活節奏,注意休息就好了。很多捐獻者恢復好了以後都會發胖,這就是過分保養的結果。

許艾菲展示自己捐獻後留下的針孔。圖片來源:新京報

  「悔捐對患者家庭意味著人財兩失」

  新京報:為什麼在微博上發布胳膊被打成「馬蜂窩」的照片?

  許艾菲:「馬蜂窩」是我開玩笑的形容。實際上,四天時間裡,每天早晚各一針,加上動員針,胳膊上一共扎了九針。沒有經歷過的人,會覺得很可怕,但是換一種角度,對於患者來說,扎針已經習以為常,每天扎針是常態。

  新京報:將捐獻過程記錄進行了公開發布是為了什麼?

  許艾菲:想做一個記錄。捐獻之前,我也在網上查過,想了解具體的捐獻過程,發現很多人有疑慮,也希望看到細緻的過程記錄,但是找不到,之前還沒有什麼人做過。

  給自己做一個記錄,一來是將來可以回過頭看這段經歷,二來可以給那些潛在的捐獻者一顆「定心丸」,告訴他們,捐獻過程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新京報:如何看待這種流水帳式的記錄在網上走紅?

  許艾菲:沒有想到會這麼火。我是12號採集結束後發出去,到了第二天早上醒來後,發現全網都在到處轉發。證明大家對造血幹細胞捐獻還是比較關心,希望有親歷者做一個常識普及。

  新京報:生活上會有什麼變化?

  許艾菲:每天都會有不同的人,來詢問這個事情,包括很久不聯繫的朋友。我的心態還比較平和,因為熱度都會過去,所以趁現在還有熱度,就多多進行宣傳,這樣可以呼籲更多的人加入捐獻隊伍中。

  熱點冷卻,一切回到平常之後,我還是會繼續做自己該做的,比如保持獻血的習慣。

  新京報:當前骨髓捐獻存在什麼困境?

  許艾菲:一個是庫容特別少,目前整個中華骨髓庫,只有230多萬例捐獻者,但等待配型的患者有6萬多例,是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的。由於匹配概率低,到目前為止,國內配型成功的,一共也只有6000多例。大部分人得不到救治,在等待中去世。

  另外一個是捐獻者的悔捐。大部分人加入配型時,沒有考慮那麼多,想得很簡單。但是在做了高分辨的匹配、體檢、打動員劑後,中途放棄的比例不低。其實採集已經開始後反悔,對患者的傷害是很大的。一方面是抵抗力問題,另外,捐獻者的費用是由患者家庭出的,很多家庭走到這一步,經濟狀況已經很艱難了,悔捐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人財兩失。

  新京報:因為記錄捐獻過程而受到關注,你有什麼心願?

  許艾菲:我想儘自己所能,對造血幹細胞捐獻進行宣傳。將來如果有機會,想做這方面的宣傳大使。

  新京報記者 王煜

相關焦點

  • 杭州女生流水帳記錄捐獻造血幹細胞走紅
    「捐獻造血幹細胞這種一般人不會有,而且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經歷,我要好好的做一個總結」。  16日下午,網友@許小了個豹的微博,獲得超過12萬點讚,另外還包括人民日報等「大V」在內的4萬次轉發。  杭州28歲女生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經歷:「四天八針,兩個手臂感覺要成馬蜂窩」,讓她獲得「最美小姐姐」稱號。
  • 嶽西縣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順利完成捐獻
    劉暢在安徽省立醫院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9月28日,嶽西縣交通運輸局見習生劉暢在安徽省立醫院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歷經了藥物動員造血幹細胞和連續三個多小時的採集,滿載生命與愛心的216ml造血幹細胞搭上高鐵,將生命的大愛傳遞到一名白血病患者體內,劉暢也成為嶽西縣首例、全省第269例、全市第17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今年21歲的劉暢是溫泉鎮湯池村人,今年畢業於宿州學院。2017年6月,他在學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並加入中華骨髓庫。
  • 笪本斌:捐獻造血幹細胞 傳遞生命新希望
    近日,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青龍社區網格員笪本斌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一名血液病患者得到及時救治。笪本斌也成為了江寧區第9例、南京市第84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2018年6月,笪本斌進行了造血幹細胞入庫登記,成為一名中華骨髓庫入庫志願者。今年5月的一天,笪本斌的手機突然響起,「請問是笪本斌嗎?這裡是江蘇省紅十字會,有患者和您初步配型成功,現在要徵求您的意見,您是否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接到電話時,笪本斌有些不知所措,當時他的愛人懷孕已有九個月,即將面臨生產,自己不能陪伴在身邊怎麼辦?
  • 來泉務工女子捐獻造血幹細胞 賦予重慶男童新生的希望
    經過一系列嚴格的檢查,新年伊始,她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入小奇體內,賦予他新生的希望。今年全省首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 來泉務工女子賦予重慶男童希望泉州網1月9日訊 (記者 陳靈 黃耿煌通訊員 周培煌 文/圖)2歲,生命的旅程才剛剛開始,重慶男童小奇(化名)卻罹患白血病隨時都有可能離開人世,能挽救其生命的只有造血幹細胞移植,而根據中華骨髓庫統計,截至2020年末,成功捐獻人數只佔庫容總計的千分之三。這時,奇蹟發生了!在南安務工的貴州女子安鳳與小奇配型成功。
  • 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的心裡話:愛心會「傳染」
    12月4日,河南省紅十字會無償獻血及捐獻造血幹細胞骨幹志願者培訓現場。 李明明 攝中新網鄭州12月5日電(李明明)志願者的愛心會「傳染」。志願者的希望是將愛心「傳染」給更多的人。12月5日,第35個世界志願者日,記者走訪了河南省造血幹細胞捐獻部分志願者,感受他們「志願服務,你我同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志願服務精神。張潔是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2002年採樣進入中華骨髓庫河南省分庫。但是,截至目前她也沒能和患者配對成功,未「真正」進行過造血幹細胞捐獻。
  • 28歲美女捐獻者爆紅,浙江造血幹細胞捐獻電話諮詢量增十倍
    據澎湃新聞9月19日報導,記者近日在杭州採訪到了許艾菲,一位因發布造血幹細胞「捐獻日記」走紅網絡的28歲姑娘。日記發布後,浙江造血幹細胞電話諮詢量增長了十倍。 「抱歉啊,這幾天採訪的媒體太多,只能約在吃飯時間了。」9月18日中午,在杭州富陽區的一家咖啡館,許艾菲一邊吞著披薩,一邊接受了記者採訪。
  • 捐獻造血幹細胞後發生了哪些變化?聽他們怎麼說
    2018-04-21 19:1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晨輝「我覺得,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我的身體不但沒有造成影響,還讓我有了更好的生活習慣,我想通過我的經歷告訴大家,捐獻造血幹細胞,於己無害,於人有利,希望有更多熱心人能加入進來。」
  • 金沙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羅瓊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11月12日,金沙縣紅十字會的羅瓊在貴州省人民醫院成功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成為畢節市紅十字會系統第1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她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將用於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羅瓊是金沙縣紅十字會業務股股長,2013年11月,她登記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加入中華骨髓庫。
  • 「90後」常德女孩捐獻造血幹細胞感動萬千網友
    近日,一段「90後」女孩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視頻被《人民日報》公眾微信號等媒體轉載,引發網友熱議。視頻中,前來取造血幹細胞的醫生在病床前深深鞠躬的畫面感動了萬千網友。「了不起的姑娘!」「這麼有意義的事情,我也想做!」「人美心善的小仙女!」網友們紛紛為這位「90後」女孩點讚。
  • 我國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0000例!這個數字 與生命有關
    15日,中國紅十字會在京發布,我國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萬例。從1996年首例捐獻以來,我國281萬志願者加入造血幹細胞捐獻隊伍。2012年,我國加入世界骨髓庫,為28個國家的360名患者捐獻了造血幹細胞。
  • 攀枝花又一名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20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獻血能夠幫助別人,甚至可以挽救他人性命時,樂於助人的肖成剛加入了獻血志願者隊伍。18年來,他累計獻血27次,獻血量達10300毫升。 2013年,肖成剛留下血液樣本加入造血幹細胞捐贈者的行列。2020年7月,他的造血幹細胞與外地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吻合。「當時非常激動,就期盼著早一點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
  • 江蘇又產生一對捐獻造血幹細胞夫妻
    2021年1月11日上午,鹽城市民李海華在泰州市人民醫院正式捐獻造血幹細胞。至此,江蘇繼石雲根、張冬梅夫婦後又產生了一對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夫妻。當天上午江蘇首對捐獻者夫妻石雲根、張冬梅也來到採集現場一起見證這個重要時刻。  李海華、陳國蓮夫婦成為全國第四對(之前江蘇、廣東、安徽各一對)、江蘇省第二對、鹽城市首對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夫婦。
  • 造血幹細胞捐獻倡議書 ——奉獻點燃希望 愛心延續生命
    尊敬的朋友們:當我們每天享受愜意生活、感受美好生命的時候,你可曾想到,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忍受病痛、掙扎在死亡邊緣等待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人,等待著萬分之一配型成功的生命曙光,更是等待著我們的愛心。目前我國有400多萬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萬餘人,50%以上是兒童和青少年。患者數量的增長速度從過去每年約4萬人提高到每年約8萬人。
  •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要抽骨髓嗎 大學生直播捐獻全過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要抽骨髓嗎   90後大學生直播捐獻全過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想像中那麼恐怖,根本不是抽骨髓,現在都是採外周血……」近日,在某社交平臺,來自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工程力學專業的90後大學生王向東,開始直播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 「95後」小夥捐造血幹細胞 大學生群體捐獻積極性提升
    張江濤捐獻造血幹細胞。 蔡建夫 攝中新網紹興9月22日電(項菁 張銀育 陳飛彩)血液緩緩流入血細胞分離器,5小時共採集造血幹細胞混懸液365毫升……記者22日從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獲悉,日前,22歲張江濤在醫院成功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其捐獻的造血幹細胞用於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從陌生擔心到主動「擼袖」,目前,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以下簡稱:中華骨髓庫)累計庫容量超過280萬人份。
  • 威海又一名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威海又一名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2020-12-01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東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000例!捐獻總數全國第一
    12月23日,25歲的志願者黃慶良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位年僅3歲的血液病患兒。據介紹,此例捐獻標誌著廣東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總數在全國率先突破1000例。記者從廣東省紅十字會獲悉,截至目前,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容量達117512人份,累計捐獻造血幹細胞1000例,捐獻總數及庫容使用率均居全國第一。
  • 捐獻造血幹細胞 傳遞「生命火種」
    一個好人,就是一個榜樣;一個榜樣,就是一股教人向善的正能量。在我們身邊,從不缺少這樣的好人,也從不缺少榜樣的力量。近日,來自南寧市的小吳成功捐獻了200毫升左右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為一名白血病患者帶去新的希望,成為全國第9867例、廣西第350例、南寧第14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2020年南寧市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小吳這次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讓我們看到了黨員的擔當模範作用,我將她的事跡轉發到黨員群裡,號召更多的黨員以小吳為模範。」小吳所住社區黨委副書記呂金藝說。
  • 第10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幹細胞移植應用澆灌生命之花
    我們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愛疾病患者,科學認知幹細胞對疾病的重要作用,動員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的行列。今年23歲的冰冰是西南財大的一名在讀研究生,利用假期時間任職於成都一家外企。2017年,大學二年級的冰冰偶然看到當地紅十字會在學校裡組織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宣傳活動,於是抱著一半好奇一半懵懂的心態去了解了有關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具體事項。當得知成為造血幹細胞的應用可以治療「絕症」,並拯救患者的生命,冰冰便馬上決定加入這個隊伍,並在當時留取了血樣,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入庫志願者。
  • 奶爸捐獻造血幹細胞為生命接力: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黃河為捐獻做準備 俞虹 攝中新網湖州6月5日電(記者 施紫楠 通訊員 王鈺涵 俞虹)5日下午2點,黃河終於在浙江省中醫院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採集「重任」,成功為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獻出286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成為浙江省第569例、德清縣第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