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濤捐獻造血幹細胞。 蔡建夫 攝
中新網紹興9月22日電(項菁 張銀育 陳飛彩)血液緩緩流入血細胞分離器,5小時共採集造血幹細胞混懸液365毫升……記者22日從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獲悉,日前,22歲張江濤在醫院成功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其捐獻的造血幹細胞用於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從陌生擔心到主動「擼袖」,目前,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以下簡稱:中華骨髓庫)累計庫容量超過280萬人份。這其中,越來越多大學生群體加入捐獻隊伍。
今年7月,張江濤剛剛從諸暨一所大學畢業,並在當地一家公司就業。2018年年底,讀大三的他在一次無償獻血活動中,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今年6月30日,張江濤接到諸暨市紅十字會的通知,得知自己和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張江濤毫不猶豫答應捐獻。
「一開始我爸媽對捐獻造血幹細胞存在認知誤解,不同意我捐。」張江濤說,後來經過解釋,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無危害,父母也就答應了。
一系列準備工作之後,張江濤特意向公司請假一周時間,在諸暨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到浙江省中醫院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
經過為期4天的動員劑注射,日前,張江濤正式接受造血幹細胞採集,5小時共採集到造血幹細胞混懸液365毫升。據悉,這是諸暨市今年第2例、總計第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6例中,前3例都是醫務工作者,第4例開始捐獻人群跳出了『醫務圈』,人群覆蓋面越來越廣。」諸暨市紅十字會副會長陳偉東介紹,隨著宣傳力度加大、人們意識轉變等,該市總體登記入庫數量逐年波動式上升,2014年,他們又將本地唯一一所大學作為開拓點,「從登記入庫的數據看,這幾年,大學生捐獻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只是做了一件小事,也是為剛剛步入社會的自己,送上最好的禮物。」張江濤說,他也希望能用實際行動,呼籲更多人加入到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隊伍,給更多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