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生流水帳記錄捐獻造血幹細胞走紅

2020-12-05 新京報網


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獲得的榮譽證書。

  「捐獻造血幹細胞這種一般人不會有,而且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經歷,我要好好的做一個總結」。

  16日下午,網友@許小了個豹的微博,獲得超過12萬點讚,另外還包括人民日報等「大V」在內的4萬次轉發。

  杭州28歲女生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經歷:「四天八針,兩個手臂感覺要成馬蜂窩」,讓她獲得「最美小姐姐」稱號。許艾菲說,自己願意以親身經歷給潛在捐獻者一顆「定心丸」。

  「很多人對捐獻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

  新京報:什麼時候開始捐獻造血幹細胞?

  許艾菲:小時候知道白血病患者可通過骨髓移植治療。我有定期獻血的習慣,從高三第一次獻血,差不多每年一到兩次,總量目前是3200毫升。2009年的時候,我在流動獻血車上,看到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宣傳冊,對過去一些錯誤的認識進行了糾正,覺得這件事情可以做。

  新京報:糾正了哪些錯誤認識?

  許艾菲:很多人對於捐獻過程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認為是在骨頭上穿刺打針,其實不是。從那本宣傳冊上,我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所用的針,跟獻血的沒有什麼兩樣,所用的採集方式,也是外周血採集,會有疼痛反應,但沒有想像中那麼劇烈。

  新京報:什麼時候加入中華骨髓庫?

  許艾菲:入庫匹配是在2009年,加入需要有條件,一般來說,要有過多次獻血經歷,這樣證明你對血液採集是可以接受的。另外,身體素質也是考慮因素。加入的時候沒有想很多,無非是兩種情況,要麼有人能夠跟我匹配,然後去捐獻,要麼就一直在庫裡。

  新京報:什麼時候收到通知稱匹配成功?

  許艾菲:今年的5月7日,收到中華骨髓庫浙江省分庫的電話,通知說有一位白血病患者跟我配型成功。當時讓我跟家人商量一下,給幾天時間考慮要不要捐獻。其實沒有什麼猶豫,所以幾天後骨髓庫再打電話來時,我就說可以。

  新京報:對患者的基本信息有了解嗎?

  許艾菲:按照中華骨髓庫的規定,捐獻者與患者之間有一個「雙盲」原則,所以其實一直到捐獻結束,我都沒有和患者見過面。只知道是一個15歲的男生,曾經在天津治病,患有AML-m7巨核細胞白血病。

  新京報:在哪裡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

  許艾菲:9月8日到浙江省中醫院。當天去打了動員針,正式開始捐獻是9月12日上午了。

  「擔心因為自己耽誤患者救治」

  新京報:捐獻期間的生活節奏什麼樣?

  許艾菲:如果說與平時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每天早起之後和傍晚,都需要進行一次採集,一共四天。中間的時間,醫院建議要出去走動。一個是用來緩解緊張心理,另外一個就是,如果身體出現疼痛反應,可以幫助分散注意力。

  新京報:身體會出現不良反應?

  許艾菲:會有的,主要是腰部的酸痛感,有一點像女生來例假時的痛經。所以一般這種時候,女生的耐受程度要比男生強。

  我在浙江省中醫院捐獻時,有一個紹興男生在我前一天入院捐獻,他的疼痛反應就比我大,我開玩笑說,讓你體會一下女生的痛。

  新京報:出現這種反應的時候會有壓力嗎?

  許艾菲:那幾天比較緊張,睡不著覺,因為睡不著,壓力就更大。不是擔心我自己,而是如果疼痛反應過於劇烈,或者因為休息不好而無法進行正常捐獻,會耽誤患者的救治。

  新京報:如果無法繼續捐獻,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許艾菲:因為那個時候,患者已經做了清髓進入了無菌倉,也就是說,這時候的患者幾乎是沒有抵抗力的。如果等不到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自己的骨髓也沒了,很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去世。所以一定要堅持到底。

  新京報:捐獻當天感覺如何?

  許艾菲:我要捐獻的這名患者,體重有136斤,要採集198毫升血樣,所以全程用了5個多小時。採集完了就趕緊去上廁所,5個多小時一動不動還是挺難受的。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會有一些不舒服,但是想想,對我來說只是不舒服,對於患者就是生存希望。

  新京報:現在的生活狀態怎麼樣?

  許艾菲:本身家裡是做企業的,我在家裡做事,所以這幾天主要是休息。按照醫院的規定,捐獻完骨髓,要休息起碼半個月。

  飲食上會稍微注意一點,但是沒有特別補充營養。其實進補沒有必要,按照醫生的說法,保持原來生活節奏,注意休息就好了。很多捐獻者恢復好了以後都會發胖,這就是過分保養的結果。

 

 


許艾菲展示自己捐獻後留下的針孔。

  「悔捐對患者家庭意味著人財兩失」

  新京報:為什麼在微博上發布胳膊被打成「馬蜂窩」的照片?

  許艾菲:「馬蜂窩」是我開玩笑的形容。實際上,四天時間裡,每天早晚各一針,加上動員針,胳膊上一共扎了九針。沒有經歷過的人,會覺得很可怕,但是換一種角度,對於患者來說,扎針已經習以為常,每天扎針是常態。

  新京報:將捐獻過程記錄進行了公開發布是為了什麼?

  許艾菲:想做一個記錄。捐獻之前,我也在網上查過,想了解具體的捐獻過程,發現很多人有疑慮,也希望看到細緻的過程記錄,但是找不到,之前還沒有什麼人做過。

  給自己做一個記錄,一來是將來可以回過頭看這段經歷,二來可以給那些潛在的捐獻者一顆「定心丸」,告訴他們,捐獻過程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新京報:如何看待這種流水帳式的記錄在網上走紅?

  許艾菲:沒有想到會這麼火。我是12號採集結束後發出去,到了第二天早上醒來後,發現全網都在到處轉發。證明大家對造血幹細胞捐獻還是比較關心,希望有親歷者做一個常識普及。

  新京報:生活上會有什麼變化?

  許艾菲:每天都會有不同的人,來詢問這個事情,包括很久不聯繫的朋友。我的心態還比較平和,因為熱度都會過去,所以趁現在還有熱度,就多多進行宣傳,這樣可以呼籲更多的人加入捐獻隊伍中。

  熱點冷卻,一切回到平常之後,我還是會繼續做自己該做的,比如保持獻血的習慣。

  新京報:當前骨髓捐獻存在什麼困境?

  許艾菲:一個是庫容特別少,目前整個中華骨髓庫,只有230多萬例捐獻者,但等待配型的患者有6萬多例,是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的。由於匹配概率低,到目前為止,國內配型成功的,一共也只有6000多例。大部分人得不到救治,在等待中去世。

  另外一個是捐獻者的悔捐。大部分人加入配型時,沒有考慮那麼多,想得很簡單。但是在做了高分辨的匹配、體檢、打動員劑後,中途放棄的比例不低。其實採集已經開始後反悔,對患者的傷害是很大的。一方面是抵抗力問題,另外,捐獻者的費用是由患者家庭出的,很多家庭走到這一步,經濟狀況已經很艱難了,悔捐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人財兩失。

  新京報:因為記錄捐獻過程而受到關注,你有什麼心願?

  許艾菲:我想儘自己所能,對造血幹細胞捐獻進行宣傳。將來如果有機會,想做這方面的宣傳大使。

  新京報記者 王煜

相關焦點

  • 杭州女孩捐獻造血幹細胞走紅:希望更多人加入捐獻隊伍
    杭州「最美小姐姐」許艾菲記錄捐獻造血幹細胞過程走紅網絡  杭州女生流水帳記錄捐獻造血幹細胞走紅  「捐獻造血幹細胞這種一般人不會有,而且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經歷,我要好好的做一個總結」。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獲得的榮譽證書。圖片來源:新京報  杭州28歲女生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經歷:「四天八針,兩個手臂感覺要成馬蜂窩」,讓她獲得「最美小姐姐」稱號。許艾菲說,自己願意以親身經歷給潛在捐獻者一顆「定心丸」。
  • 28歲美女捐獻者爆紅,浙江造血幹細胞捐獻電話諮詢量增十倍
    據澎湃新聞9月19日報導,記者近日在杭州採訪到了許艾菲,一位因發布造血幹細胞「捐獻日記」走紅網絡的28歲姑娘。日記發布後,浙江造血幹細胞電話諮詢量增長了十倍。 「抱歉啊,這幾天採訪的媒體太多,只能約在吃飯時間了。」9月18日中午,在杭州富陽區的一家咖啡館,許艾菲一邊吞著披薩,一邊接受了記者採訪。
  • 中華骨髓庫第106例向香港捐獻造血幹細胞在杭州完成採集
    新華社杭州10月22日電(記者 魏董華)22日,在浙江省中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裡,一位1993年出生的安徽小夥畢昌林靜靜地躺在床上,身旁運行著幹細胞分離器。4個小時後,他成功為香港特別行政區一位20多歲的血液病患者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採集。
  • 金華市首位醫務工作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11月24日上午,金磊帶著家人與同事的祝福,在浙江省中醫院,為這名白血病患者捐獻了266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他成為東陽市第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時也是金華市首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醫務工作者。配型成功,家人鼓勵支持金磊今年37歲,吳寧街道人,是東陽市紅十字會醫院信息科科長。
  • 造血幹細胞捐獻方法
    造血幹細胞捐獻問答捐獻造血幹細胞影響身體健康嗎?  人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l-2 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健康。採集造血幹細胞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揭秘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與移植
    1956年,託馬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幹細胞移植手術。託馬斯也由此成為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的奠基人。日前,一名來自湖北襄陽的高三男生張文馳,犧牲了緊張的高考複習時間,前往北京為一名福建籍的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到底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是怎麼樣的?疼不疼?對身體有沒有傷害?
  • 「我願意捐獻」濟南第5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誕生
    1月17日,在山東省千佛山醫院中華骨髓庫採集中心,記者在他給素未謀面的弟弟——造血幹細胞受捐者的信中,感受到了這位山東漢子的有情有義。他叫朱建軍,來自濟陽縣人民醫院,是濟南市第5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2016年5月19日,當他再次登上無償獻血車時,經紅十字會負責人向大家介紹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相關事宜後,朱建軍與很多同事一樣,向中華骨髓庫留一份血樣。也許當時的朱建軍對「造血幹細胞捐獻」的概念是模糊的,但他卻深知這是挽救他人生命的善行義舉。從那時起,朱建軍這個名字被光榮地記錄到了中華骨髓庫,成為眾多無償捐獻者中的一員。
  • 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有那麼可怕!
    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有那麼可怕!現在捐獻造血幹細胞,早已告別了直接從骨髓中抽取細胞的方式,而是通過皮下注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將骨髓中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因此,就像獻血一樣,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
  • 捐獻造血幹細胞後發生了哪些變化?聽他們怎麼說
    2018-04-21 19:1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晨輝「我覺得,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我的身體不但沒有造成影響,還讓我有了更好的生活習慣,我想通過我的經歷告訴大家,捐獻造血幹細胞,於己無害,於人有利,希望有更多熱心人能加入進來。」
  • 我省成功捐獻40例造血幹細胞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來自青海省紅十字會的消息,我省已成功捐獻40例造血幹細胞,40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用愛和奉獻點亮了血液病患者的人生路。  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是保護人生命和健康的公益事業。2004年,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青海省分庫成立,第一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案例發生在2008年。
  • 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患者生命
    「很慶幸我能與患者配型成功,我願意為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幫助他恢復健康。」6月18日下午,在市紅十字會舉行的歡送孫劉洋赴鄭州捐獻造血幹細胞儀式上,孫劉洋說出了自己的捐獻誓言。據了解,6月19日,孫劉洋到鄭州為一名素不相識的6歲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 奶爸捐獻造血幹細胞為生命接力: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黃河為捐獻做準備 俞虹 攝中新網湖州6月5日電(記者 施紫楠 通訊員 王鈺涵 俞虹)5日下午2點,黃河終於在浙江省中醫院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採集「重任」,成功為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獻出286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成為浙江省第569例、德清縣第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浙江醫生捐獻造血幹細胞:兌現十年前的承諾很滿足
    邵雪波成功捐獻284ml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受訪者本人供圖中新網杭州6月4日電(記者 錢晨菲 實習生 高順歡)「從欣喜、彷徨到欣慰,克服了藥物帶來的不適,終於收穫了希望種子,希望他(患者)能早日康復。」4天9次動員劑注射後,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第一人民醫院ICU副主任邵雪波成功捐獻了284ml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成為該省第567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從登記進入中華骨髓庫到配對捐獻成功,邵雪波埋下十年的「種子」終於發芽了,「有一絲生機就必須救,我終於兌現了十年前的承諾,覺得很滿足。」
  • 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95後」
    2014年,他在安徽理工大學就讀時,採集了造血幹細胞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新華網 徐梅攝今年9月,衛立強的幹細胞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 陌生人之間造血幹細胞配型的成功概率只有十幾萬分之一,當他得知消息後,立即決定捐獻造血幹細胞。並與家人溝通,為採集幹細胞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 捐獻造血幹細胞 這些常識需知道
    據了解,截至2019年底,中山市一共有3624人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截至目前,中山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達39例,其中本地戶籍有20例。國慶假期後,我市獻血人數開始增加,獻血量逐漸上升,有不少市民在獻血的同時詢問如何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日前,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就市民如何捐獻造血幹細胞進行了詳細解讀。
  • 劉建營:捐獻造血幹細胞者的自白
    2014年4月17日捐獻造血幹細胞,全國第4122例,河南省第419例,鄭州市第169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2018年1月19日捐獻淋巴細胞,全國第7085例,河南省第663例,鄭州市第247例,河南省第六例、鄭州市第四例為同一患者二次捐獻淋巴捐獻者。
  • 打造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強磁場」
    本報訊(記者 朱 紅 李麗娟 )7月10日,22歲在校大學生李嶽,將在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到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名患白血病的3歲女孩兒。 李嶽是我市第21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關於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小疑慮
    大家好,我叫「愛心寶貝」,我是中華骨髓庫的吉祥物~愛心寶貝的日常經常被問到幾個問題 「捐獻造血幹細胞到底是抽骨髓還是抽血液?」 「捐獻造血幹細胞影響健康嗎?」 「我想加入中華骨髓庫,需要做什麼?」 「有幸和患者配型成功,我要做什麼?」
  • 「為英雄捐獻造血幹細胞,值!」
    湖南日報記者 陳鴻飛 通訊員 劉雅倫 周健「小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捐獻的造血幹細胞讓抗疫英雄的手術十分成功。」4月23日上午,省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周明拿起電話,把這個喜訊告訴衡東縣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幹部向文韜。
  • 成功捐獻! 嶗山區第11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順利返青
    6、9、4、238、101、11……一個個生命電碼,為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張同軍在濟南6天,打動員劑9針,經過4個多小時,採集了238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採樣結束後,白血病患者所在醫院的工作人員帶著張同軍的造血幹細胞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下午就輸入到了患者的體內,經過醫院反饋,張同軍的造血幹細胞在患者體內生長的很好,白血病患者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