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慶幸我能與患者配型成功,我願意為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幫助他恢復健康。」6月18日下午,在市紅十字會舉行的歡送孫劉洋赴鄭州捐獻造血幹細胞儀式上,孫劉洋說出了自己的捐獻誓言。
據了解,6月19日,孫劉洋到鄭州為一名素不相識的6歲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孫劉洋今年27歲,家住舞陽縣章化鄉孫莊村。2015年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畢業後在「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施工現場從事工程技術方面的工作。孫劉洋2019年5月回國,目前在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技術中心就職,是一位腳踏實地、敬業擔當、團結同事、樂於奉獻的「90後」。
孫劉洋告訴記者,2012年在成都上大學時,他偶然間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有希望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就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志願捐獻者。參加工作後,他逐漸淡忘了這件事。
「沒想到今年1月份,父親接到一個電話,市紅十字會通知父親我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了。我非常激動,慶幸當時由於工作變動大電話號碼經常換而留了父親的電話。想到自己有可能會挽救一條生命,我立刻就同意了。」孫劉洋說。
4月份,孫劉洋在市中心血站進行了高分檢測,確認配型成功。由於疫情,當時未能立即捐獻。公司領導知道這件事後,非常支持,同意他返回家鄉儘快完成捐獻。5月底,孫劉洋在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到市中心醫院進行體檢,一切順利。
市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部長黨從宇告訴記者,孫劉洋是2020年我市第三例實現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他將用自己的鮮血去挽救一個素不相識白血病患者的生命,給患者的家庭帶來希望。
由於人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至兩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就可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友善即與人為善,為人際關係注入正能量,為社會和諧提供潤滑劑。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顯著區別,就是人與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緣地域的限制,構建起一個「陌生人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親善、互助、友愛變得尤為珍貴。 為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孫劉洋就是我市眾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代表之一。
(文章來源:漯河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