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是經中宣部、中央文明辦領導批准,自2008年以來,由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承辦,在全國廣泛組織開展的系列活動。截止目前,2019年度中國好人榜,河南有6人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來認識他們吧!
劉建營:鄭州市審計局普通幹部。
1966年6月8日出生,1993年10月30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2014年4月17日捐獻造血幹細胞,全國第4122例,河南省第419例,鄭州市第169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2018年1月19日捐獻淋巴細胞,全國第7085例,河南省第663例,鄭州市第247例,河南省第六例、鄭州市第四例為同一患者二次捐獻淋巴捐獻者。
造血幹細胞者的自白
我是1996年自願加入無償獻血者隊伍的。從那時開始,每年會無償獻血兩次。23年來我堅持無償獻血,捐獻全血20餘次大約由10000毫升,血小板20多次、50多個治療量。在多年自願獻血的經歷中,我體會到幫助他人的樂趣,感受到生命的價值。用自己的鮮血來挽救他人生命,既造福於社會,又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提升了自身的造血機能,使自己有了一個更健康的體魄,從而有能力再去幫助更多的人。同時,我參加無償獻血這項活動,也影響了身邊許多同學、朋友參與到這項公益活動中。
記得2007年11月9日,我和同事在一次獻血中,得知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挽救白血病患者的最佳有效方法,而且中華骨髓資料庫又急需大批捐獻志願者的消息後,經過一番細心地學習,我了解到,數以萬計的白血病患者掙扎在生死線上,他們很痛苦,很無助。而造血幹細胞是可以再生的,但人的生命卻只有一次。既然是自己力所能及事,為何不利用可以再生的造血幹細胞,去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就應該給那些即將失去生命的人、一次繼續綻放的機會。我被深深地刺疼和感動,它觸動我做人良知和同情心,同時、產生了一份強烈的責任感。我來不及和家人商量,當即就填寫了志願者登記表,留取8毫升血樣加入了中華骨髓資料庫,成為河南較早的一批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成為一名捐獻志願者後,就意味對患者的鄭重承諾。他們一旦需要,就要堅守承諾。但要實現無償捐獻,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等待。平時,我就留意各種渠道上講解的造血幹細胞知識和移植動態,根據專家的指導建議,有針對性地、堅持鍛鍊身體,以備配型成功後,隨時就能捐獻。
在這期間,我母親得知我準備捐獻的是骨髓,而不是一般的血液時,一輩子通情達理的母親很不高興,說:「這幾年你獻血我們可以理解,但捐獻骨髓,會不會對身體有傷害?你也是快五十歲的人了,萬一有個好歹咋辦?」。一向支持理解我的妻子,在經過短暫的憂慮後,再次選擇了「理解支持」。為了不讓老人擔心,她對母親說:「能捐獻骨髓是救人的善事,對捐獻者身體也不會有傷害,況且捐獻有嚴格規定,人到五十歲就不讓捐了,而且配型成功率又特別低,說不定還配不上呢!」聽完妻子一席話,母親不再說什麼了。本以為會引起家庭的風波,就這樣輕而易舉達成共識,我感到很欣慰。
經過七年多的漫長等待,就在2013年6月9日,我接到咱紅十字會顧老師的電話,我與廣東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的消息。自己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幾百萬分之一甚至是幾千萬分之一的概率,真的有緣降臨到我身上,想著能夠用自己微薄之力,去挽救一個垂危的生命,能拯救一個、甚至是幾個家庭的幸福,當時覺得比自己升了職、晉了級還要興奮。我沒和家人商量,就滿口答應下來,並表示積極配合紅十字會盡一切所能,用自己健康的幹細胞來救治這位患者。
從初配相合到成功捐獻,又經過了將近一年的等待。這期間,我積極配合紅十字會再次抽血進行高分辨配型、體檢等常規檢查,並在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同意書鄭重籤下自己的名字,履行自己當初的承諾。為了保持強健的身體,原本準備減肥,也不敢輕易減了;原本打算再次去獻血,也沒有付諸行動,並且更加注重鍛鍊身體。在市區儘量不坐車,不開車,多走路,以確保最佳的身體狀況,隨時等待紅十字會的通知。
2014年2月28日,我再次接到咱紅十字會高配完全相合的電話,興奮之餘,為不讓家人過早地替自己擔心,我又擅自做主,做捐獻前的體檢,並獨自一人連續五天、早晚往返省人民醫院打動員劑,(也就是敘話稱的骨髓,讓它脊柱裡動員到血管裡,等血管裡的造血幹細胞達到一定數量時,再進行採集)有條不紊地做著捐獻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4月11日鄭州市紅十字會的韓爽去審計局給我請公假,還要讓媒體進行宣傳報導,當時我不理解,逮住韓爽吵了一頓。我趕緊給桑局長、王萍處長、鄭勇處長打電話讓他們不要再告訴更多的人知道這件事啦。當時我想,這是個人的事情,也只是自己的一點點付出,對身體沒有危害,又不影響正常上班,本來就是小事一件,何必張揚,沒必要驚動領導和同事,況且到現在我還沒有告訴任何人我要捐獻造血幹細胞。甚至連家裡人我都沒有說起捐獻的事,更多的是為了不讓母親、愛人、家人及同學朋友為我擔心。
造血幹細胞採集定於4月17日早上8時在省人民醫院採集倉進行。早上6:00多我才給愛人發信息,告訴她8:00我要在省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看她今天上班不忙就來,太忙的話就別過來了,(因為我愛人2月份剛調換了科室,新科室才接住事情特別多,有時星期天都不能休息)再者先不要告訴母親和孩子們,等下午我回家再告訴他們,今天單位領導派同事龔四祥全程陪護。
一早,我帶著家人的祝願和患者的期盼,在妻子和省、市紅會老師及同事的陪伴下,來到採集現場。
醫生、護士早早就安裝調試好了一次性無菌血液分離機,而後又在我的兩臂預埋了採集針頭,注射補鈣劑、血液防凝劑等。一切準備就緒,採集正式開始。隨著設備運轉,鮮紅的血液源源不斷地從右臂流經血液分離機,經過過濾、篩選、分離提取出造血幹細胞後,再經左臂回歸體內。整個採集過程,相當於把全身血液循環過濾了兩遍多。經過五個多小時採集,最終成功提取196毫升的「生命種子」--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當天晚上,成功移植到患者體內,使患者恢復了自身造血功能。由此我又學習到了一些捐獻知識,知道了從此在患者體內就流淌著和我一樣的B型血液,形成與我基因完全相同,就像世上又多了一對孿生姐弟。我也因此成為全國第4122例,河南省第419例,鄭州市第169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回到家後,妻子看著既熟悉又陌生、略顯疲憊的我,感到一陣陣的辛酸。幾十年風風雨雨,幾十年酸甜苦辣,丈夫始終守著初心,繼承著良好的家風,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勤奮敬業,不事張揚。丈夫在她心目中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今天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丈夫的心是那麼的透亮,意志是那麼的堅定,丈夫的形象仿佛高大了許多。她堅守著這樣的丈夫,心裡踏實,日子安穩。
同學、同事、朋友從電視、報紙、網絡上看到我成功捐獻的消息後,有的打來電話問候,有的在微信、微博上點讚,我局也為此編發信息,讚揚我愛心助人的善舉。這更增強了我作為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2018年1月9日晚上八點多,我突然接到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文梅英的電話,告知四年前我救助的那個白血病患者病情出現反覆,急需淋巴細胞進行輔助治療,而最便捷、最有效的辦法是我二次捐獻。怎麼辦?是迴避退縮還是挺身而出,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再次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依然堅定地表示:「救人就要救到底,如果這一次不捐了,那麼上次捐獻還有什麼意義?結局不還是老樣子?」這次捐獻淋巴細胞,再次得到了家人的理解支持,使我的心情得到了極大的寬慰。
2018年1月19日上午,我靜靜地躺在河南省腫瘤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倉,以52歲的年齡,再次向患者伸出善意之手,向捐獻年齡極限,同時也是對人生理想的高峰進行衝刺和攀登。經過長達3個多小時的篩選採集,象徵著「生命催化劑」的145毫升淋巴細胞,被及時輸入患者體內,第二次挽救了這位患者的生命。我再次成為全國第7085例,河南省第663例、鄭州市第247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時,也成為河南省第六例、鄭州市第四例為同一患者二次捐獻淋巴細胞的人,並成為河南省捐獻造血幹細胞年齡最大者。隨著2017年6月我孫女的出生,我又榮幸成為河南省首位「爺爺輩」的捐獻者。
這幾年我也經常參加省、市紅會的志願者活動,每次都能看到志願者和紅會工作人員感人的畫面,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真的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也由衷感謝紅十字會為捐獻者和患者架起的這座愛心橋、生命橋。
2016年7月13日我受省紅會委託去濟南護送造血幹細胞,當時是患者家屬陪同醫生去機場接我的,在車上醫生簡單給我介紹了患者的情況,得知患者的愛人「仗義哥」寧青是2015年3月23日造血幹細胞捐獻者,2015年年底他愛人確診為白血病,寧青的父親2016年3月查出是肺癌,老嶽父眼睛患病也在住院,一連串的打擊落在捐獻者身上。晚上十點多我又特意跑到醫院看望他們,得知「生命種子」已成功移植到患者體內,是我懸著的心才放下,臨走時我給寧青留下500元,並對他說「咱們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天下是一家,你有困難了都會幫你的,好人一定有好報」。
兩次捐獻後,不僅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也對造血幹細胞捐獻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思想境界得到了進一步升華,也更進一步體會到「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深刻內涵。今年10月底我母親突發病去世,大姐還提起媽媽經常對她說,讓大姐勸勸我,媽最擔心我再去捐獻,每當我想起就想掉淚。現在只要是節假日我都會去大學路獻血屋做志願者。
「生命如花,我們需要每一個人」、「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讓大愛永留人間」。2018年6月19日,我又註冊登記成為中國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當天在我的帶動下就有十幾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和同學也成功註冊成為中國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同時我又參加了省、市紅十字會組織的心臟復甦等急救知識培訓,隨時準備著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每個人。以後我會儘自己所能,繼續當好「無償獻血」和「無償造血幹細胞捐獻」及「人體器官捐獻」的義務宣傳員,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獻志願者隊伍中,讓愛心、善舉繼續傳遞,讓這個世界更溫暖,讓更多的家庭充滿歡樂和幸福!
鑑於這些年我堅持無償獻血和義務捐獻造血幹細胞,組織上給予我許多榮譽,從1998-2017年間先後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頒發的「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奉獻銀獎、奉獻銅獎、特別奉獻獎」和「全國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特別獎」。2018年11月15日又榮獲中華骨髓庫「五星級服務志願者」。1998-2007年度榮獲鄭州市衛生局、鄭州市紅十字會頒發的「全市無償獻血奉獻金獎和特別奉獻獎」。2016年被鄭州市紅十字會評為優秀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2014年、2018年兩次榮獲鄭州市文明委頒發的鄭州市「文明市民」和「文明市民標兵」稱號。2018年9月被評為第五屆鄭州市道德模範、榮登出彩河南人2018年度「河南好人榜」上榜人、榮登2019年2月份「中國好人榜」上榜人。
這些年來,我所做的這些,並不以為有什麼不了得,只是感謝上天給了我做好事的機會,僅僅是盡了一個人應有的愛心和善念。也不企求什麼回報,能儘自已所能,在給他人帶來幸福和快樂的同時,其實也安撫了自己的良心,從中也感到了幸福和快樂。而這,本身就是最好的回報。捐獻造血幹細胞無損身體健康,現在我的身體非常好,我很滿意自己做這樣的選擇,並無怨無悔。
為身邊的好人點ZAN!
讓我們一起為正能量加油!
編輯:彭程
統籌:嶽翔、馬如瀟、王之、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