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90後因愛而遇 為三位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2021-01-13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通訊員 文梅英

  數九寒天,天寒地凍,三位不同地方的90後「暖男」因愛在鄭州相遇。1月11上午,來自商丘、南陽、許昌的三位90後王坤、李正陽、楊霄分別在省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為三名血液病患者帶去重生希望。三位捐獻者分別成為河南省第935、936、937位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人要有大愛 生命面前不計得失

  

  1992年出生的王坤,來自永城市人民醫院,性格開朗,是醫院外聯部一名工作人員人員,平時對工作認真負責、愛崗敬業。2019年在醫院舉辦的宣傳活動中,加入中華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捐獻志願者。去年9月,接到紅十字會電話,得知與一名血液病患者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配型成功後,覺得自己非常幸運,非常爽快答應捐獻,並開始鍛鍊身體,以最好的狀態捐獻「生命種子」,為患者帶去重生希望。

  王坤說,小時候,他們家4歲的鄰居患上白血病,最後不幸去世,同為老師的父母都很同情血液病患者,父母知道王坤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的事,非常支持。「媽媽說,人要有大愛生命面前不計得失,哪怕再出點錢,能夠救人一命,也值得!」

  王坤妻子王路珊,是淮海戰役殲滅處紅色教育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員,通過網上查詢,簡單了解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後,就堅決的支持。她說:「和老一輩革命家比,捐獻造血幹細胞是微乎其微的小事,我們都應該做,全力支持王坤把這救人的好事做好,也希望患者早日康復,家庭美滿。」

  作為醫生 拯救生命是天職

  

  1990年出生的李正陽市南陽西峽的一名鄉村醫生。2016年5月,李正陽參加了西峽紅十字會組織的捐獻造血幹細胞血樣採集活動。去年8月,李正陽接到通知,他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李正陽當即同意捐獻,他說:「作為醫生,拯救生命是天職。」經過高分辨配型檢測、全面體檢等程序後,李正陽完全符合捐獻條件,根據患者病情定於1月11日位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李正陽在介紹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感受時說,從加入中華骨髓庫那天起,就期待著能夠幫助血液病患者重啟生命。當能夠為患者捐獻時,第一個感受就是幸運,第二個感受就是自豪,希望更多有愛心的人能積極加入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行列中來,為更血液病患者帶去希望。

  18歲的成人禮

  

  出生於1997年的楊霄,性格略顯靦腆,讀高三時,他想利用緊張學習的間隙,給自己18歲生日獻份成人禮,生日當天就跑到獻血屋,捐獻了400ML血液,獻血期間聽工作人員說,可以多抽8ML血液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捐獻志願者,他當場同意,說為自己成人當天做了2件大事。楊霄說:入庫時我就有預感,會與患者配型成功,成為捐獻者。

  去年9月,正在江蘇教書的楊霄接到許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電話,得知自己和一位在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詢問他是否願意捐獻,楊霄立馬答應,可以捐獻,他說十八歲時的承諾,有了可以實現的機會,他心裡有些興奮,有些激動。

  楊霄說:母親身體不好,沒告訴他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但自己已經了解的很清楚,當初的承諾,任何情況下就不會改變,今天他所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能為對方重啟生命的大門,讓他對生命和人生都有了更深的體會。

相關焦點

  • 「90後」常德女孩捐獻造血幹細胞感動萬千網友
    近日,一段「90後」女孩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視頻被《人民日報》公眾微信號等媒體轉載,引發網友熱議。視頻中,前來取造血幹細胞的醫生在病床前深深鞠躬的畫面感動了萬千網友。「了不起的姑娘!」「這麼有意義的事情,我也想做!」「人美心善的小仙女!」網友們紛紛為這位「90後」女孩點讚。
  • 「90後」奶爸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90後」的他安靜、不善言辭,英俊帥氣的臉上總掛著笑容,平凡中浸透著堅毅與善良。大學4年,他始終走在公益路上,堅持參加社區義診,給留守兒童、孤寡老人送去關愛。 2014年,他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2019年初,當他首次接到中國紅十字會與他聯繫捐獻事宜的電話時,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答應捐獻造血幹細胞。
  • 河南已有920位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當天,中華骨髓庫河南省分庫披露河南省造血幹細胞捐獻情況:擁有13.7萬人份志願捐獻者資料,920位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為世界各地患者送去生命希望。隸屬於河南省紅十字會的中華骨髓庫河南省分庫,於2003年1月開始組建運行。
  • 揭秘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與移植
    1956年,託馬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幹細胞移植手術。託馬斯也由此成為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的奠基人。日前,一名來自湖北襄陽的高三男生張文馳,犧牲了緊張的高考複習時間,前往北京為一名福建籍的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到底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是怎麼樣的?疼不疼?對身體有沒有傷害?
  • 疫情後江蘇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完成
    「我沒那麼偉大,只是想努力讓自己的光照亮更多的人,其實造血幹細胞捐贈不是那麼恐怖的事情,對身體的影響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我希望能通過我的親身經歷,讓更多的人關注和投入到捐贈造血幹細胞這一公益事業上來。」捐獻完成後,陸科錦說道。
  • 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患者生命
    「很慶幸我能與患者配型成功,我願意為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幫助他恢復健康。」6月18日下午,在市紅十字會舉行的歡送孫劉洋赴鄭州捐獻造血幹細胞儀式上,孫劉洋說出了自己的捐獻誓言。據了解,6月19日,孫劉洋到鄭州為一名素不相識的6歲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 廣西「90後」醫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病房裡迎生日
    廣西「90後」醫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病房裡迎生日 2020-11-06 21:00:10   捐獻者小亮出生於1991年,是名檢測科醫生,捐獻前一天剛好是他的生日,因住院環境受制加上造血幹細胞捐獻需清淡飲食,便將生日往後推遲。11月6日,小亮躺在病床上,他的妻子倩倩(化名)拿出早已備好的蛋糕,為其補過29歲的生日。  小亮介紹,他在2012年12月第一次獻血後,就加入中華骨髓庫。
  • 為生命接力——湖州長興90後小夥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2020年4月27日上午8時30分,1991年出生的長興小夥曹韌正躺在浙江省中醫院的造血幹細胞採集愛心床上,等待著醫護人員為他最後一次注射動員劑,30分鐘後,造血幹細胞採集過程正式開始,醫生將為他採集造血幹細胞送往蘇州,救助一名患血液病的80後患者,曹韌也將成為全國第9559例、浙江省第
  • 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95後」
    2014年,他在安徽理工大學就讀時,採集了造血幹細胞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新華網 徐梅攝今年9月,衛立強的幹細胞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 陌生人之間造血幹細胞配型的成功概率只有十幾萬分之一,當他得知消息後,立即決定捐獻造血幹細胞。並與家人溝通,為採集幹細胞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 「90後」護士赴濟捐獻造血幹細胞 為東營市第39例捐獻者
    7月30日,記者從東營勝利醫院獲悉,我市第3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周偉,赴濟南成功捐獻後歸來。周偉現為勝利醫院麻醉手術科一名「90後」護士,今年4月,她接到中華骨髓庫山東分庫的電話,一名患者需要移植造血幹細胞挽救生命,而她和這位患者初次配型成功。
  • 海南消防指戰員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血液病患者
    人民法治網訊(通訊員 羅科凱)8月21日,海南省消防救援總隊某基層消防救援站指戰員李華(化名)在海口市某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歷時4個多小時,成功採集造血幹細胞混懸液170毫升。這些懸液將帶著他的「愛」被送到千裡之外的一位不知名血液病患者。
  • 捐獻造血幹細胞後發生了哪些變化?聽他們怎麼說
    4月21日下午,在寧波鎮海舉行的省紅十字公益之星表彰座談會上,來自溫州的捐獻者金豪率先講述了自己捐獻後的經歷。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已經開展15年,已有400多位捐獻者,他們挽救了一位位病重患者,給一戶戶家庭帶來希望。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公眾對造血幹細胞捐獻還存有一些誤區:是不是要抽骨髓?會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傷?有沒有可能影響生育?是不是醫生很少會去捐獻?
  • 為生命續航,15位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在商丘市立醫院完成血樣採集
    為生命續航,15位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在商丘市立醫院完成血樣採集 2020-11-22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沙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羅瓊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11月12日,金沙縣紅十字會的羅瓊在貴州省人民醫院成功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成為畢節市紅十字會系統第1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她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將用於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羅瓊是金沙縣紅十字會業務股股長,2013年11月,她登記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加入中華骨髓庫。
  • 濟南26歲小夥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為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祝願我的捐獻對象早日康復,你的背後不僅有你的家人還有我們。」11月26日,志願者東元棟在濟南完成了非親緣造血幹細胞的採集捐獻,從他身體中採集出的「生命的種子」將用於救治一名瀕危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東元棟同時成為濟南市第96例、歷城區第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青島「90後」小夥赴濟捐造血幹細胞,為在讀醫學博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1月6日,冒著數十年一遇的嚴寒,「90後」在讀醫學博士王一休踏上了開往濟南的列車。他將在濟南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1名白血病兒童的生命,捐獻成功後,他將成為山東省2021年度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青島市第102例捐獻者,同時是青島市首例在讀博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一休是棗莊人,出生於1992年,2011年考入山東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學期間,他熱心公益,2012年開始多次參加獻血活動,同年加入中華骨髓庫,隨時準備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他人生命。
  • 武漢21歲大學生為四川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楚天都市報7月4日訊(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丁燕飛 章晟)7月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科,21歲的大學生小傑(化名)捐獻出寶貴的造血幹細胞,用於救助一名身在四川的血液病患者。小傑是95後,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他一直熱心公益,曾利用暑假前往鄉村支教,並參加了武漢軍運會的志願服務。2017年小傑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他說:「當時沒有多想,只是希望加入骨髓庫後,能有機會儘自己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2019年8月,中華骨髓庫系統發出捐獻初篩通知,小傑和一名患者配對成功。
  • 廣東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000例!捐獻總數全國第一
    為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增生並釋放到外周血中,捐獻者需於採集前4天到醫院每天接受皮下注射動員劑。12月19日晚上10點半,剛下晚班的黃慶良,從工作的地方趕到醫院開始注射動員劑,並於12月23日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經過3個小時的採集,飽含著愛心和祝福的「生命種子」由專人送到患兒所在醫院,移植入患兒體內。在廣東累計捐獻造血幹細胞1000例中,男性827人,女性173人。
  • 90後大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和淋巴細胞 兩次"出手"挽救同一名患者
    就是這個略顯瘦弱的身體,剛剛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壯舉——在7個月內,21歲的他為同一名患者先後捐獻了造血幹細胞和淋巴細胞。事實上,李溢新也是廈門迄今為止,唯一一位既捐獻造血幹細胞又捐獻淋巴細胞的志願者。
  • 溧陽小夥為病人捐獻造血幹細胞!
    劉勳據了解,劉勳是溧陽第5例,常州市第67例配型成功的人,2021年常州市第1例捐獻者。這次捐獻緣於2017年的一次無償獻血,當劉勳從獻血屋工作人員那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時,他毅然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並進行了造血幹細胞留樣。去年12月初,市紅十字會通知劉勳,他與一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給家人科普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知識後,劉勳成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12月底,劉勳通過高分辨配型和體檢。由於疫情原因,患者希望能儘快進行捐獻,劉勳一直積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