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通訊員 文梅英
數九寒天,天寒地凍,三位不同地方的90後「暖男」因愛在鄭州相遇。1月11上午,來自商丘、南陽、許昌的三位90後王坤、李正陽、楊霄分別在省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為三名血液病患者帶去重生希望。三位捐獻者分別成為河南省第935、936、937位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人要有大愛 生命面前不計得失
1992年出生的王坤,來自永城市人民醫院,性格開朗,是醫院外聯部一名工作人員人員,平時對工作認真負責、愛崗敬業。2019年在醫院舉辦的宣傳活動中,加入中華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捐獻志願者。去年9月,接到紅十字會電話,得知與一名血液病患者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配型成功後,覺得自己非常幸運,非常爽快答應捐獻,並開始鍛鍊身體,以最好的狀態捐獻「生命種子」,為患者帶去重生希望。
王坤說,小時候,他們家4歲的鄰居患上白血病,最後不幸去世,同為老師的父母都很同情血液病患者,父母知道王坤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的事,非常支持。「媽媽說,人要有大愛生命面前不計得失,哪怕再出點錢,能夠救人一命,也值得!」
王坤妻子王路珊,是淮海戰役殲滅處紅色教育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員,通過網上查詢,簡單了解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後,就堅決的支持。她說:「和老一輩革命家比,捐獻造血幹細胞是微乎其微的小事,我們都應該做,全力支持王坤把這救人的好事做好,也希望患者早日康復,家庭美滿。」
作為醫生 拯救生命是天職
1990年出生的李正陽市南陽西峽的一名鄉村醫生。2016年5月,李正陽參加了西峽紅十字會組織的捐獻造血幹細胞血樣採集活動。去年8月,李正陽接到通知,他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李正陽當即同意捐獻,他說:「作為醫生,拯救生命是天職。」經過高分辨配型檢測、全面體檢等程序後,李正陽完全符合捐獻條件,根據患者病情定於1月11日位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李正陽在介紹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感受時說,從加入中華骨髓庫那天起,就期待著能夠幫助血液病患者重啟生命。當能夠為患者捐獻時,第一個感受就是幸運,第二個感受就是自豪,希望更多有愛心的人能積極加入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行列中來,為更血液病患者帶去希望。
18歲的成人禮
出生於1997年的楊霄,性格略顯靦腆,讀高三時,他想利用緊張學習的間隙,給自己18歲生日獻份成人禮,生日當天就跑到獻血屋,捐獻了400ML血液,獻血期間聽工作人員說,可以多抽8ML血液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捐獻志願者,他當場同意,說為自己成人當天做了2件大事。楊霄說:入庫時我就有預感,會與患者配型成功,成為捐獻者。
去年9月,正在江蘇教書的楊霄接到許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電話,得知自己和一位在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詢問他是否願意捐獻,楊霄立馬答應,可以捐獻,他說十八歲時的承諾,有了可以實現的機會,他心裡有些興奮,有些激動。
楊霄說:母親身體不好,沒告訴他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但自己已經了解的很清楚,當初的承諾,任何情況下就不會改變,今天他所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能為對方重啟生命的大門,讓他對生命和人生都有了更深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