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
9月1日,湖南24歲大學生鄧澤中因罹患卵黃囊瘤不幸離世。他的家人強忍悲痛,按其遺願捐獻他的眼角膜和遺體。其父親說,卵黃囊瘤屬罕見的病例,當代醫學對之有針對性的藥物研發較少,故捐獻出遺體,希望拯救更多的生命。
患病後的鄧澤中,截圖來自人民日報微博
最後的心願是「捐獻角膜遺體」
「死後捐獻角膜遺體。」這是鄧澤中8月27日生日這天,許下的最後的願望。而他的叔叔湘雅三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鄧幼文教授,忍痛為侄子處理捐獻事宜。
鄧澤中有三個姐姐,都非常寵愛他,但他從不恃寵而驕,而是堅強、勇敢、體恤父母,關心家人。鄧澤中經歷了兩次高考,第一次的挫敗沒有讓他消沉,反而越發奮發圖強,第二次終於考上了理想的學校。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四年的求學中,鄧澤中成績維持在班級前三,英語過 6 級,還獲得了計算機專業的藍橋杯證書。
2019年3月6日,即將畢業的鄧澤中,查出患有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卵黃囊瘤)。手術切除腫瘤的直徑達10cm,他沒有被病魔打倒,仍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化療期間也向醫生請假去學校參加畢業考試、堅持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準備考研複習。在生命彌留之際,口中還老是念著化學、物理、計算機。
不幸的是,鄧澤中的病情沒有好轉。彌留之際,鄧澤中進入湖南航天醫院,在與病痛的鬥爭中所表現出的樂觀與堅強打動了腫瘤科醫務人員。8月27日,當「祝你生日快樂……」的旋律響起,燈光熄滅,醫護人員齊唱《生日快樂》將蛋糕、賀卡和24隻滿載祝福的千紙鶴送到鄧澤中面前。
在燭光和歌聲的陪伴下,鄧澤中許下自己的願望「死後捐獻角膜遺體」,要堂弟好好學醫,將來治療世界不治之症。
小兒生殖細胞瘤易漏診
鄧澤中所患的疾病,叫做卵黃囊瘤又名內胚竇瘤,是一種罕見的高度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約佔卵巢惡性腫瘤的4%~7%。
「儘管卵黃囊瘤帶有一個卵字,而且這種腫瘤經常發生在卵巢,卵巢卻並非這種腫瘤的唯一發生地,全身很多部位都可以發生,而且這種腫瘤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也有完全等同的機會發生。」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東林介紹,該病常見於兒童和青年,40歲以上發病者臨床罕見,主要表現為腹痛和巨大的盆腹腔部腫塊,並且幾乎所有的患者他的血清AFP水平都會升高。由於腫瘤惡性程度高、病情進展快,故從開始有症狀至就診時間都很短。
此外,王東林表示,由於發病年齡較輕,臨床中較少見等原因,此病早期診斷困難,若不有意識地鑑別,很易漏診。但若警惕到這種腫瘤的可能性,則並不難診斷。特別是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可以起到明確診斷的作用。
對於卵黃囊瘤,目前治療主要是以手術治療為主,配合術後輔助化療。因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需根據腫瘤部位、類型和擴散與否等情況採取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所以如果有機會手術,儘量首選進行手術。
王東林強調,這種疾病在臨床上並沒有明確的病因,但如果一旦身體出現了異常,例如腹部膨大、經常性或持續性腹痛等必須去醫院檢查,有條件的年輕人建議每年都要定期的去醫院進行檢查 。
責編:孫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