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捐獻角膜遺體的24歲大學生開學日去世,卵黃囊瘤是種什麼病?

2021-01-13 健康時報客戶端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

9月1日,湖南24歲大學生鄧澤中因罹患卵黃囊瘤不幸離世。他的家人強忍悲痛,按其遺願捐獻他的眼角膜和遺體。其父親說,卵黃囊瘤屬罕見的病例,當代醫學對之有針對性的藥物研發較少,故捐獻出遺體,希望拯救更多的生命。

患病後的鄧澤中,截圖來自人民日報微博

最後的心願是「捐獻角膜遺體」

「死後捐獻角膜遺體。」這是鄧澤中8月27日生日這天,許下的最後的願望。而他的叔叔湘雅三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鄧幼文教授,忍痛為侄子處理捐獻事宜。

鄧澤中有三個姐姐,都非常寵愛他,但他從不恃寵而驕,而是堅強、勇敢、體恤父母,關心家人。鄧澤中經歷了兩次高考,第一次的挫敗沒有讓他消沉,反而越發奮發圖強,第二次終於考上了理想的學校。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四年的求學中,鄧澤中成績維持在班級前三,英語過 6 級,還獲得了計算機專業的藍橋杯證書。

2019年3月6日,即將畢業的鄧澤中,查出患有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卵黃囊瘤)。手術切除腫瘤的直徑達10cm,他沒有被病魔打倒,仍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化療期間也向醫生請假去學校參加畢業考試、堅持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準備考研複習。在生命彌留之際,口中還老是念著化學、物理、計算機。

不幸的是,鄧澤中的病情沒有好轉。彌留之際,鄧澤中進入湖南航天醫院,在與病痛的鬥爭中所表現出的樂觀與堅強打動了腫瘤科醫務人員。8月27日,當「祝你生日快樂……」的旋律響起,燈光熄滅,醫護人員齊唱《生日快樂》將蛋糕、賀卡和24隻滿載祝福的千紙鶴送到鄧澤中面前。

在燭光和歌聲的陪伴下,鄧澤中許下自己的願望「死後捐獻角膜遺體」,要堂弟好好學醫,將來治療世界不治之症。

小兒生殖細胞瘤易漏診

鄧澤中所患的疾病,叫做卵黃囊瘤又名內胚竇瘤,是一種罕見的高度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約佔卵巢惡性腫瘤的4%~7%。

「儘管卵黃囊瘤帶有一個卵字,而且這種腫瘤經常發生在卵巢,卵巢卻並非這種腫瘤的唯一發生地,全身很多部位都可以發生,而且這種腫瘤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也有完全等同的機會發生。」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東林介紹,該病常見於兒童和青年,40歲以上發病者臨床罕見,主要表現為腹痛和巨大的盆腹腔部腫塊,並且幾乎所有的患者他的血清AFP水平都會升高。由於腫瘤惡性程度高、病情進展快,故從開始有症狀至就診時間都很短。

此外,王東林表示,由於發病年齡較輕,臨床中較少見等原因,此病早期診斷困難,若不有意識地鑑別,很易漏診。但若警惕到這種腫瘤的可能性,則並不難診斷。特別是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可以起到明確診斷的作用。

對於卵黃囊瘤,目前治療主要是以手術治療為主,配合術後輔助化療。因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需根據腫瘤部位、類型和擴散與否等情況採取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所以如果有機會手術,儘量首選進行手術。

王東林強調,這種疾病在臨床上並沒有明確的病因,但如果一旦身體出現了異常,例如腹部膨大、經常性或持續性腹痛等必須去醫院檢查,有條件的年輕人建議每年都要定期的去醫院進行檢查 。

責編:孫歡

相關焦點

  • 大學生開學日去世捐獻眼角膜,他患的這種罕見腫瘤究竟是什麼?
    名叫鄧澤中的24歲大學生,身患卵黃囊瘤,在9月1日開學日當天離開了人世。家人按照他的遺願捐獻了眼角膜和遺體,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延續」,開學季的醫學殿堂多了一位年輕的「大體老師」。微博截圖9月1日中午時分,湖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接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鄧幼文教授的電話,在湖南航天醫院住院的一名24歲大學生,生命垂危,其與家人均有捐獻角膜和遺體的心願。下午5時18分,鄧幼文教授再次打來電話,那位想捐獻角膜和遺體的志願者去世了,是他的親侄兒鄧澤中。
  • 大學生開學日去世捐獻眼角膜和遺體,父親:生命最後時刻誦讀嶽陽樓記
    大學生開學日去世捐獻眼角膜和遺體,父親:生命最後時刻誦讀嶽陽樓記 有一位年輕的男子來自湖南長沙,9月1日開學日當天,患有卵黃囊瘤的鄧澤中生命永遠停在了24歲。因為患的是罕見病,鄧澤中主動提出捐贈遺體和眼角膜,用於醫學研究,幫助更多人。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 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
  • 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眼看著流淚
    #健康守護者##湖南醫聊超能團##長沙愛爾眼科#「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93歲離休幹部昨捐獻遺體 20多位醫學院大學生獻花
    昨天下午,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93歲離休幹部王培孔老人的遺體告別暨捐獻儀式在紹興文理學院醫學院舉行。社會各界代表出席了儀式,20多位紹興文理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學生敬獻菊花。  王培孔老人生於1924年11月,山東泰安人,1946年2月入伍,1947年2月入黨,曾任嵊縣副縣長、紹興市糧食局局長等職,1985年9月離休。
  • 重病後,湖南22歲女大學生想親自籤名捐獻角膜遺體,可惜走得太突然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陳琦媽媽說,女兒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媽媽根據女兒生前的願望,馬上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取得聯繫。
  • 55歲的他捐獻角膜讓兩患者重見光明
    27歲的小趙說起父親,眼角馬上就泛起淚光。14日,當得知父親趙鐵軍去世後捐獻的角膜,已成功幫助兩名眼角膜穿孔患者完成移植手術,她和家人悲痛之餘感到十分欣慰。今年55歲的趙鐵軍,生前就職於武鋼中冶技術公司,1998年5月入黨,在職期間曾獲得「優秀共產黨員」「2001年度紅旗班組」等榮譽稱號。
  • 湖南57歲老黨員捐獻角膜遺體 兒子幫他重溫入黨誓言
    華聲在線7月2日訊「爸爸病重期間對我說,他是一名有25年黨齡的老黨員,深受黨的教導,也深受黨的恩惠。希望捐出自己的角膜和遺體供醫學研究,把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今日,石城哽咽回憶父親臨終時的囑咐。建黨99周年之際,他幫爸爸石磊重溫入黨誓言,履行莊嚴承諾。
  • 永州65歲老人捐獻角膜遺體:我看到有的孩子眼睛看不見光明,心中不...
    65歲的周國清老人家住湖南永州藍山,12月24日12時25分,因腦出血搶救無效與世長辭。周老的家屬根據他生前的遺願,第一時間與永州市藍山縣紅十字會取得聯繫,捐獻老人眼角膜和遺體。按照流程要求,藍山縣紅會工作人員與家屬溝通,協調遠在新疆的哥哥在角膜遺體捐獻自願書上簽字,並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潘愛華教授共同確認文書的合法性。
  • 75歲老黨員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德州市登記在冊的捐獻者199例
    張一貴捐獻證書「我覺得我身體不行了,抓緊聯繫市紅十字會吧,把我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出去,為社會做些貢獻。」這是75歲的退休老人張一貴去世前兩天對兒女們說的話。11月21日19:30,老人安詳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遵照老人的遺願,家人將其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衡陽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角膜遺體,已助兩人重見光明
    三湘都市報1月15日訊(記者 田甜 潘愛華 楊麗紅)「我想將自己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有用的人。」這是47歲患有尿毒症的衡陽女子楊萍留在世間最後一個願望,1月11日,她的生命被病毒按下了終止鍵,今天,記者從省紅十會字了解到了她的故事。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儘管近來天氣炎熱,但67歲的裴風岐走到哪裡都要隨身攜帶他的小背包。背包最外面的夾層裡放著一張藍色的卡片——「遺體捐獻卡」,卡片上有他的名字、編號和醫院聯繫電話。「這個卡我帶在身上,萬一出現什麼情況,人家看到這個卡上的信息,能及時聯繫到醫院……」今年3月份,他辦理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成為一名遺體捐獻志願者。
  • 90後美女大學生申請捐獻器官 努力說服父母(圖)
    美女大學生梁蕊在遺體組織登記表上簽字 圖由受訪者提供  近五年,南充 796 人登記捐獻器官、眼角膜、遺體  5月8日,是第69個世界紅十字日,據南充市紅十字會統計數據截至目前,全市已實現遺體捐獻25例、器官捐獻7例、眼角膜捐獻27例,其中年齡最大的捐獻者為92歲,最小為4歲。  捐獻有相關程序。以捐獻器官為例,在本人和直系親屬同意後,可向紅十字會提交捐獻申請表,到申請者去世或者腦死亡時,紅十字會與醫療專家會進行捐獻評估。
  • 她和老伴要捐角膜捐遺體
    ,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辦張洪寨村,當天過70歲生日的劉碧霞和老伴李明波正在填寫角膜捐獻登記表 華商報記者 黃利健 攝 " >、遺體     華商報訊(記者 李琳 攝影 黃利健)昨日,劉碧霞老人迎來了70大壽,也送給了自己一份最美的生日禮物——和老伴李明波一起籤下了角膜捐獻志願書和遺體捐贈志願書。
  • 蘇州大學退休教授張欽捐獻遺體角膜,其一生從事解剖教學工作
    蘇州大學退休教授張欽捐獻遺體角膜,其一生從事解剖教學工作 馬力/@央視新聞 2018-10-10 16:42
  • 捐獻遺體、角膜 東營六旬石油人周新善有大愛!
    點45分,東營區紅十字會張惠接到周新善妻子鄒花香的電話,表示周新善剛剛去世,請他們來接受角膜和遺體。同時,為家屬發放捐獻榮譽證書和紀念碑。  19點55分,山東省眼科醫院趕到濱海醫院,對家屬表示慰問後,向家屬解釋角膜摘取方式和下一步如何使用,雙方籤字辦理了捐獻和接受手續,順利摘取了眼角膜。  20點40分,濱州醫學院煙臺校區趕到濱海醫院,負責接受遺體的醫護人員向家屬表達了深深的謝意和敬意。隨後,與家屬辦理了遺體捐獻和接受手續。
  • 日照莒縣:一家三口同時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申請表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1日訊 1月10日,家住日照市莒縣庫山鄉萬家山村的萬克選在山東省遺體(角膜)捐獻申請登記表上籤上了名字,同日籤署遺體捐獻志願書的還有他的妻子和兒子,一家三口同時籤訂捐獻遺體的大愛義舉讓人敬佩。
  • 大學生捐眼角膜無法留名功德碑 專家:角膜屬人體組織非器官
    央廣網鄭州10月1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2014年4月,河南21歲的大學生李翠去世前,籤署了遺體捐獻書。最終,她的角膜給兩位患者帶去了光明。一年多過去了,時至今日,李翠的親屬們仍在為她的事情奔波。捐獻遺體時,河南省紅會一名工作人員曾承諾,今年清明會將李翠的名字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可現在功德碑上仍沒有她的名字,承諾為什麼沒能落實?
  • 老夫妻倆共同申請捐獻遺體
    在合肥有這樣一個家庭,兩位老人在9年前就一同申請捐獻遺體。今年4月5日,老太太去世後,兩位老人的遺體按照9年前的承諾,先後被捐贈給醫學機構作科研、教學之用。老人的兒子也表示將要申請志願捐獻遺體。父母先後離世 遺體依約捐獻「母親雖然去世幾天了,但是家裡還有很多後事需要處理。」4月10日上午,記者見到張鷹時,他略顯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