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莒縣:一家三口同時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申請表

2021-01-12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1日訊 1月10日,家住日照市莒縣庫山鄉萬家山村的萬克選在山東省遺體(角膜)捐獻申請登記表上籤上了名字,同日籤署遺體捐獻志願書的還有他的妻子和兒子,一家三口同時籤訂捐獻遺體的大愛義舉讓人敬佩。

記者了解到,萬克選的妻子李左英身患癌症,萬克選和兒子萬修良又同時患尿毒症,這個家庭得益於國家扶貧政策和社會愛心人士的救助,生活逐漸好轉。他們一家人考慮,與其去世火化後什麼也沒有,還不如把有用的部分捐給那些需要的人,所以他們決定去世後將遺體捐獻給有需要的患者和醫學事業,以這種方式回報社會,讓愛心永存。在遺體捐獻登記現場,作為山東省角膜接受單位的濰坊眼科醫院莒縣分院,對其一家三口的義舉感動,也派出工作人員前來看望慰問,並對他們進行了講解捐獻流程和要求,對他們的義舉表示敬佩。

近年來,莒縣紅十字會大力宣傳人道主義事業,傳播捐獻遺體的感人事例,,特別是莒縣連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會長趙連翠,作為莒縣第一個遺體捐獻志願者,坐著輪椅,不管在大街上還是在小巷裡,都宣傳帶動,去發展遺體捐獻,引發起社會關注。截至目前,莒縣已有147名志願者加入到遺體器官捐獻者志願者隊伍中來。

閃電新聞記者 劉九省 通訊員 丁元臻 日照報導

相關焦點

  •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原標題: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11月19日,在莒縣遺體捐獻紅十字志願
  •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
    莒縣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遺體角膜捐獻登記2020-11-20 23:05:10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19日,在莒縣遺體捐獻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隊長趙連翠的家中,10名志願者集體籤訂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莒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上門為志願者辦理登記。
  • 感恩社會關懷 以身回報社會 莒縣萬克選一家三口籤約遺體捐獻
    中國公益在線(公益記者 馮立功)山東莒縣工作站訊感恩社會關懷 以身回報社會,萬克選一家三口籤約遺體捐獻,成莒縣第一例全家籤約捐獻遺體者。1月10日,莒縣庫山鄉萬新村村民萬克選一家三口人在家中與莒縣紅十字會籤下了遺體捐獻志願書,成為莒縣第一例全家籤約捐獻遺體的家庭戶。
  • 用愛與奉獻延續生命,莒縣一家三口籤約遺體捐獻志願書
    「把遺體捐贈出去,能幫助更多的人,讓生命走得更遠、更長。」1月10日,在籤約遺體捐獻志願書時,莒縣庫山鄉萬新村的萬修良同莒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說道,他和父母在病重的時候,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給予的溫暖和幫助,深感欣慰,非常希望把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儘可能地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 青島這些白衣天使填寫了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
    《人體器官捐獻申請表》時,她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但當時還沒下定決心。經過抗疫洗禮,她回青後義無反顧去紅十字會籤訂了遺體捐獻志願書,自願在逝世後把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能讓更多生命得以延續,賦予生命更多的意義。很多醫護人員都表示想要加入到遺體捐獻的隊伍中。於是,由急診醫護人員組成的「急診生命+」志願者服務隊應運而生,這也是全市首個由急診科醫生組建的志願者服務隊。
  • 捐角膜和遺體 「希望重見光明的人替我看未來」
    經慎重考慮,他決定在身後捐獻出眼角膜和遺體,為社會做最後的貢獻。昨日,記者走進邢臺市第一醫院病房對他進行了採訪。  電視上遺體捐獻故事影響了他  昨天上午的病房裡,正打著吊針的杜俊壽已入睡。其妻王鳳娟說,十年前,丈夫便被確診為直腸癌,前期已做過3次手術。「這次病發是在今年元旦前後,經專家確認,已不適合再手術。」
  • 「捐」出自己 為愛續航:青島這些白衣天使填寫了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
    11月5日上午,一場以「急診生命+」為主題的遺體捐獻志願者籤約活動在市立醫院東院門診舉行。來自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科的24位醫護人員和1位職工家屬在青島市紅會人員的指導下,認真填寫《青島市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用他們的無聲大愛表達對生命的尊重。
  • 捐獻遺體、角膜 東營六旬石油人周新善有大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通訊員 張惠 東營報導  11月14日15點45分,東營區紅十字會張惠接到周新善妻子鄒花香的電話,表示周新善剛剛去世,請他們來接受角膜和遺體同時,為家屬發放捐獻榮譽證書和紀念碑。  19點55分,山東省眼科醫院趕到濱海醫院,對家屬表示慰問後,向家屬解釋角膜摘取方式和下一步如何使用,雙方籤字辦理了捐獻和接受手續,順利摘取了眼角膜。  20點40分,濱州醫學院煙臺校區趕到濱海醫院,負責接受遺體的醫護人員向家屬表達了深深的謝意和敬意。隨後,與家屬辦理了遺體捐獻和接受手續。
  • 青島這家醫院24人籤訂遺體捐獻書
    位蘭玲說,去年我院泌尿外科中心的12位醫護人員籤訂《人體器官捐獻申請表》時,她就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但是當時還沒有下定決心,經過抗疫的洗禮,她回青後便義無反顧的去紅十字會籤訂了遺體捐獻志願書,自願在逝世後把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能讓更多生命得以延續,賦予生命更多的意義。升華!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去年6月,裴風岐陪老伴參加好友徐凱心臟移植重生一周年感恩慶典,倆人被觸動了,作出了遺體捐獻登記的決定。「以前也聽說過遺體捐獻,有這麼個概念,但是比較模糊,他(徐凱)前年做的換心手術,去年周年紀念的時候請大家一起去見證,他們祖孫三代一起做了登記,我們很受觸動。」袁桂芳說。
  • 我市角膜登記捐獻人數倍增
    在藍天白雲的襯託下,公墓內的「寧波市遺體捐獻紀念陵園」顯得格外肅穆。  當天,參加本報城事幫辦·紅十字志願者基地與市紅十字眼庫聯手開展的角膜捐獻參觀紀念活動的70餘位愛心市民來到這裡,向長眠在此的遺體(角膜)捐獻者獻上鮮花。  這些愛心市民的「主力」來自中年「空巢」俱樂部。俱樂部成員清一色是子女在外地求學或就業的「空巢」爸媽。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 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
  • 蘇州大學退休教授張欽捐獻遺體角膜,其一生從事解剖教學工作
    蘇州大學退休教授張欽捐獻遺體角膜,其一生從事解剖教學工作 馬力/@央視新聞 2018-10-10 16:42
  • 衡陽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角膜遺體,已助兩人重見光明
    2020年12月,重病的楊萍主動聯繫到衡陽市紅十字會,詢問身後捐獻角膜遺體的相關事項。據楊萍生前介紹,她是在2018年3月因腦中風住院接受治療,治療期間又被查出患有尿毒症。隨後的時間裡,她與病魔持續鬥爭,不僅掏空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也耗盡了她的身體。在聯繫角膜遺體捐獻接收站之前,楊萍左半邊身體已經癱瘓,體內多個器官衰竭,身體的情況已經十分危險。
  • 湖南57歲老黨員捐獻角膜遺體 兒子幫他重溫入黨誓言
    希望捐出自己的角膜和遺體供醫學研究,把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今日,石城哽咽回憶父親臨終時的囑咐。建黨99周年之際,他幫爸爸石磊重溫入黨誓言,履行莊嚴承諾。6月28日,湖南省委辦公廳機關服務中心的石磊因患扁桃體癌,救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57歲。石磊家人第一時間與湖南省紅十字會取得聯繫,對接捐獻事宜。
  • 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眼看著流淚
    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清明將至,致敬角膜器官遺體捐獻者
    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各地針對遺體器官捐獻者的緬懷活動,大多採用 " 雲緬懷 "" 雲祭奠 " 的形式,向捐獻者表達哀思。在各地紅十字會與衛健委等有關部門主導下,愛爾眼科積極參與各類線上、線下紀念活動。4 月 2 日,由長沙市紅十字會主辦,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等捐獻接收單位聯合開展的 " 『生命迴響 · 雲上緬懷』 2020 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活動 " 在紀念廣場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線下互動的形式,由參與單位代表向紀念牆敬獻花籃,鞠躬致敬。同時,婁底、嶽陽愛爾眼科醫院也在紅十字會組織下,參與角膜器官遺體捐獻緬懷活動。
  • 殘障小夥申請捐獻遺體 「證明殘疾人可為社會做貢獻」
    原標題:身殘志堅 申請捐獻遺體夢想終實現「每個人都有夢想,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百年之後能把我的遺體器官捐獻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回報社會,我要證明殘疾人也可以為社會做貢獻」。這位說話不太利索,手腳不聽使喚的人叫吳五四,今年37歲,家住宣州區向陽鎮魯溪村。
  • 遺願捐獻角膜遺體的24歲大學生開學日去世,卵黃囊瘤是種什麼病?
    他的家人強忍悲痛,按其遺願捐獻他的眼角膜和遺體。其父親說,卵黃囊瘤屬罕見的病例,當代醫學對之有針對性的藥物研發較少,故捐獻出遺體,希望拯救更多的生命。患病後的鄧澤中,截圖來自人民日報微博最後的心願是「捐獻角膜遺體」「死後捐獻角膜遺體。」這是鄧澤中8月27日生日這天,許下的最後的願望。而他的叔叔湘雅三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鄧幼文教授,忍痛為侄子處理捐獻事宜。
  • 重病後,湖南22歲女大學生想親自籤名捐獻角膜遺體,可惜走得太突然
    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陳琦媽媽說,女兒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