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捐眼角膜未上功德碑 官方:角膜不屬器官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捐出眼角膜,名字能上功德碑嗎?

  省紅會及省眼庫:捐獻器官或遺體者可以,但角膜屬於組織不屬於器官相關聲音:希望所有捐獻者一樣能被紀念和緬懷

  

  逝者長已,李翠的家人只希望她同樣能被紀念和緬懷。

  核心提示|2014年4月,21歲的大學生李翠去世前,籤署了遺體捐獻書。最終,她的角膜給兩位患者帶去了光明。

  一年多過去了,時至今日,李翠的親屬們仍在為她的事情奔波。「捐獻遺體時,省紅會一名工作人員曾承諾今年清明會將李翠的名字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可現在功德碑上仍沒有她的名字……」李翠的堂哥李釗告訴大河報記者。

  承諾為什麼沒能落實?事情卡在了哪個環節呢?記者為此展開了採訪。

  家屬質疑

  一年多了,名字怎麼一直上不了功德碑?

  2014年3月初,年輕的李翠被確診為腎癌。在生命的最後一個多月裡,樂觀、開朗、堅強的李翠寫下了一頁頁充滿陽光的「微笑日記」,最後時刻,她對家人說:「如果我沒了,把我的器官捐獻了吧,用作醫學研究。」

  由於癌細胞的擴散,李翠有血管的器官都無法被用於移植,最終她決定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這是她所有能捐的。」李釗說,2014年4月9日6點21分,李翠離開了這個世界。7點,河南省眼庫的工作人員取走了她的眼角膜。隨後,省紅十字會遺體捐獻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趕到醫院,準備接受遺體。但在遺體捐獻後的處置問題上出現了一些分歧。由於未能達成一致,李翠的遺體在醫院太平間內停放了100天後由家人火化,安葬於福壽園。

  今年9月,李釗再次來到新鄭龍湖鎮福壽園。在一個花壇下,安葬著妹妹的骨灰。雖然覺得這對於妹妹來說是個不錯的歸宿,但他心裡依然有疙瘩不能解開:「妹妹的名字為啥不能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

  他所說的功德碑,位於福壽園的河南省紅十字紀念園內。園內有兩塊紀念碑,一塊是器官捐獻功德碑,一塊是遺體捐獻功德碑,共刻有上百位捐獻者的名字。「妹妹的角膜捐獻後,省紅會的人來家裡探望時曾說,眼角膜救了兩個人,不管遺體捐不捐,會在2015年清明節前把李翠的名字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可直到現在,我們也沒看到妹妹的名字刻上去……」李釗說。

  官方回應

  角膜不屬器官,名字無法上功德碑

  對此,福壽園的工作人員表示,省紅會每年都會提供一份名單,他們會按名單把名字刻上功德碑,「如果碑上沒有,那就是紅會沒有把名字給我們」。

  9月14日上午,記者和李釗一起到省紅會詢問情況,該會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一工作人員說,眼角膜移植由省眼庫負責,建議到省眼庫看看有沒有把捐獻者名單報過來。

  「我們從沒有、也不需要向省紅會提供眼角膜捐獻者名單。因為紅十字會並不負責眼角膜的捐獻工作。」在河南省眼庫,當初為李翠做眼角膜摘除手術的工作人員杜曉峰說,省眼庫歸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與紅會沒有隸屬關係。

  杜曉峰說,眼角膜並不屬於人體器官,而是人體組織。「換句話說,眼角膜捐獻與器官捐獻是兩回事。就算我們給他們(紅會)提供角膜捐獻者名單,他們也不會把名字刻在器官捐獻功德碑上。」

  杜曉峰還表示,目前河南省眼庫還沒有設立專門的眼角膜捐獻者功德碑。

  9月22日,李釗以及李翠的四叔李志勇再次來到省紅會,見到了當初與李家人聯繫的省紅會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的負責人畢部長。畢部長也說,眼角膜屬於人體組織,不屬於器官,「我們立的是器官捐獻功德碑和遺體捐獻功德碑,眼角膜是人體組織,所以不會刻(捐獻者的名字)」。

  對於「把李翠名字刻到功德碑上」的承諾,畢部長說:「我肯定沒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其他人說過類似的話,我在現場也進行了解釋,肯定會說明情況的。」

  畢部長說,關於為角膜捐獻者立碑悼念的想法,他們也一直在積極呼籲並推動,但目前還未落實,「我們還在向上面反映此事」。

  專家觀點

  不能拿學術概念將捐獻者區別對待

  「對於我們家屬來說,現在再去糾纏眼角膜算不算人體器官,已經沒有意義了。我們只是覺得,在功德碑上刻個名字怎麼就這麼難?」李釗認為,捐獻者的精神和情操都是一樣的,即使是單純捐獻角膜者,也應被紀念和緬懷。

  記者還為此專門諮詢了專家。鄭大四附院眼科專家陳剛表示,按照嚴格界定,角膜屬人體組織,並不屬人體器官,這在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二條進行了明確規定,「但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市民並不知道這個情況」。

  「目前,人工角膜並不成熟,所以角膜病致盲患者主要靠捐獻,目前我國角膜捐獻還很少,眼角膜缺口非常巨大。我覺得角膜捐獻者也很偉大,同樣應對他們進行緬懷和紀念。」陳剛說。

  「眼角膜屬於器官還是組織,你可以在學術上加以區分,但你不能拿一個學術上的概念將捐獻者區別對待。事實上,器官捐獻紀念碑已經存在,只需借鑑外地做法,將器官紀念碑改為器官、眼角膜捐獻紀念碑,然後將角膜捐獻者的名字也刻上去,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關鍵的問題是,有沒有人真正去做這件事!當前,器官、組織捐獻還在起步階段,不要讓冷冰冰的專業術語和死板的規定,傷害了捐贈者一顆顆熱忱的心。」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位專家表示。

  在省紅會的一份宣傳材料上,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句話:「截至目前,我省已實現遺體捐獻268例,器官捐獻109例,共獲得24對眼角膜……」

  外地做法

  不少城市已將角膜捐獻者刻上紀念碑

  記者還查詢到,衛計委港澳臺辦公室與國際扶輪3450地區聯合設立的「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上,「可捐獻的器官」一欄明確標有「肝臟」、「腎臟」及「眼角膜」等八項。而在實際的紀念中,很多城市雖然設立的是人體器官(遺體)捐獻紀念碑,但依然會把角膜捐獻者的名字刻在上面。

  2006年3月,上海開通了眼角膜捐獻者紀念網站。

  2009年,哈爾濱市遺體捐獻者紀念碑落成,該碑分為遺體捐獻者和眼角膜捐獻者兩部分,上面刻有400餘位捐獻者的名字。

  2011年4月3日,全國首座眼角膜捐獻者紀念碑在天津落成。

  2014年,長沙建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廣場初期刻的298位捐獻者,就包括眼角膜捐獻者。

  2015年3月,常州人體器官(遺體)捐獻紀念碑上今年新增4個名字,其中兩位是遺體捐獻者,一位是器官捐獻者,另一位是角膜捐獻者。

  2015年3月,山東省濟南、東營等地市紅十字會開始建設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紀念碑。 

相關焦點

  • 河南女孩捐角膜無法上功德碑 官方:不屬器官
    他心裡一直有個疙瘩:「妹妹的名字為啥不能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  位於福壽園的河南省紅十字紀念園內,有兩塊紀念碑,器官捐獻功德碑和遺體捐獻功德碑。「妹妹的眼角膜捐獻後,省紅會的人來家裡探望時曾說,眼角膜救了兩個人,不管遺體捐不捐,會在2015年清明節前把李翠的名字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可直到現在,我們也沒看到妹妹的名字刻上去……」李釗說。
  • 眼角膜不算器官
    捐角膜女孩無法上功德碑有關部門:角膜不屬器官新華網江蘇站 2015年10月16日 08:30對此,有關機構表示,眼角膜屬於人體組織,不屬於器官,所以器官捐獻功德碑上不會刻捐獻者的名字。
  • 大學生捐眼角膜無法留名功德碑 專家:角膜屬人體組織非器官
    央廣網鄭州10月1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2014年4月,河南21歲的大學生李翠去世前,籤署了遺體捐獻書。最終,她的角膜給兩位患者帶去了光明。一年多過去了,時至今日,李翠的親屬們仍在為她的事情奔波。捐獻遺體時,河南省紅會一名工作人員曾承諾,今年清明會將李翠的名字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可現在功德碑上仍沒有她的名字,承諾為什麼沒能落實?
  • 眼角膜不屬於器官 引發網友廣泛熱議
    眼角膜不屬於器官 引發網友廣泛熱議時間:2015-10-16 11:03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眼角膜不屬於器官 引發網友廣泛熱議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自己的妹妹去世後將眼角膜捐獻了出去,本來紅十字會答應將其名字刻在功德碑上,但是一年過去了功德碑上仍不見名字,為此紅十字的工作人員回應稱眼角膜屬於人體組織而不屬於人體器官
  • 她和老伴要捐角膜捐遺體
    壽宴現場,在西安市眼庫副主任劉明的指導下,兩位老人填寫了角膜捐獻志願書,還籤了遺體捐贈志願書。親眼目睹兩位老人的善舉,鄉黨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劉明表示,老人的行為不僅會影響後輩,也給鄉親們做了個好榜樣,會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到器官捐獻的公益事業中。   劉碧霞老人說,器官、遺體將來帶走也沒用,能幫助有需要的人非常有意義。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 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
  • 一個眼角膜的「三生三世 」!黑龍江角膜捐獻第一人的眼角膜將有望第三次傳遞!
    閆阿紅是1970年生人,2000年,年輕的閆阿紅被診斷患上了子宮內膜癌。一向為別人帶去光明和希望的她,做了一個決定,捐獻自己的眼角膜。而丁鳳芹就是這隻角膜的二次受捐者,她接受了右眼眼角膜手術後,終於重見了光明。
  • 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眼看著流淚
    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重病後,湖南22歲女大學生想親自籤名捐獻角膜遺體,可惜走得太突然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陳琦媽媽說,女兒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媽媽根據女兒生前的願望,馬上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取得聯繫。
  • 山東明確器官捐獻不實行「腦死亡」標準
    捐獻者反悔可以理解  在遺體捐獻、角膜捐獻中,雖然到紅十字會登記捐獻的人並不少,但經常會出現捐獻者本人或其親屬反悔的情況,致使捐獻難以真正實現。對此,有人建議在法律或制度層面予以嚴格規定,以儘量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無論是遺體捐獻、角膜捐獻,還是器官的捐獻,都要堅持完全自願的原則。」
  • 江蘇一名7歲孩子捐出角膜和遺體——這是最美麗的贈予
    和常見的掃墓不同,人們在這裡祭奠的對象沒有墳塋,沒有墓碑,甚至沒有遺骨——他們是捐獻了遺體、角膜和器官的志願者。雖然他們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們的器官讓生命接力。在他們身上,死亡與新生實現輪迴。3月31日,又有一位7歲的小朋友捐獻了角膜和遺體,名字還沒來得及刻上紀念牆,他叫辛宇。
  • 姚貝娜眼角膜移植給粉絲 剩餘部分還可幫助4人
    專家們先將腫瘤小心剝除,再根據腫瘤挖掉後留下的缺口,將姚貝娜的眼角膜修剪合適後,縫合在缺口上。整個手術大約用了半小時,使用了姚貝娜一片環形邊緣角膜的1/3,相當於小手指指甲蓋的1/3。  一個年輕女孩守在手術室外。她告訴記者,接受手術的是她的嫂子。前天他們接到醫生電話稱終於有了角膜,當天就趕了過來。「來了之後,我們知道要用姚貝娜的眼角膜,我嫂子也知道。我們很幸運,也很感動!」
  • 5年前女兒接受腎移植重生,男子意外離世後報恩捐出眼角膜
    儘管親自籌辦了葬禮,她卻怎麼都不願意相信,父親黎偉就這樣突然走了。在去世後,黎偉的眼角膜,移植給了兩位患者。2014年,患有腎衰竭的黎綺蓉在四處奔波求醫一年多、排隊苦苦等待移植一年多後,終於等到了匹配的腎臟,接受了器官移植手術。「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把我身上能用的器官都捐出去吧,別人幫了你,我們也要幫別人。」
  • 堅強母親抗癌半生,捐獻角膜留下光明
    在高郵市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外的走廊裡,她的兒子陳宇坐在椅子上,悲痛不已。但對於他來說,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完成母親的心願,捐獻她的眼角膜,給他人帶去光明。「媽媽,放心,我一定會完成你的心願。」陳宇說:「前來送別母親的人特別多,心裡特別感動。
  • 90後美女大學生申請捐獻器官 努力說服父母(圖)
    美女大學生梁蕊在遺體組織登記表上簽字 圖由受訪者提供  近五年,南充 796 人登記捐獻器官、眼角膜、遺體  5月8日,是第69個世界紅十字日,據南充市紅十字會統計數據2013年,年僅4歲的劉夢媛因患上膠質瘤告別人間。在孩子病危之際,為將小寶貝的生命延續下去,母親何莉君將小夢媛的眼角膜、器官和遺體進行了捐獻。目前,小夢媛是南充年齡最小的成功捐獻者。  2014年,南充七中退休教師呂蜀立和老伴杜仁秀,一起在《四川省無償捐獻眼(球)角膜志願申請同意書》與《志願捐獻遺體登記表》上簽名。2014年,呂蜀立被確診為直腸癌。
  • 65歲老人捐獻角膜讓2位病患重見光明 醫生呼籲角膜捐獻
    而這兩片珍貴的眼角膜,來自湖南長沙一名65歲的無兒無女的老人。受捐者等待一個月 等來老人的眼角膜王阿姨的媳婦告訴記者,她婆婆10月中旬在菜園裡摘菜,不小心被茄子葉刮到左眼。「當時就說感覺不舒服,好像有東西掉在眼睛裡了,她就用手背揉了揉。
  • 黑龍江省舉辦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活動
    黑龍江省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會2019年11月27日下午,由黑龍江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舉辦,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團委承辦的「黑龍江省人體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會」在東北農業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
  • 男子賣角膜開價20萬 法律嚴禁人體器官買賣
    「眼角膜怎麼賣?」記者問。接電話是一名男子,「20萬元!」  「能不能少點,太貴啦!」記者又問道。「只能少萬把元,這是我自己的眼角膜,質量絕對沒問題,前兩天,就和一個女子談好了價格。」他解釋道,「一個人的眼角膜可以提供給三個人用。」「買賣眼角膜可能不合法,保不保險?」記者表示疑問。他說:「沒關係,我們是私下交易,醫院不會知道。」
  • 角膜捐贈:中國難自給,只能找外國
    不同於腎臟等「一對一」捐贈的器官移植,眼角膜摘除後儲存期限可長達14天;角膜移植對配型要求不高,可以集中存儲分發,促成了眼庫(Eye Bank)這一供應眼球、角膜的專業性機構出現 通俗來講,眼角膜是眼球最前面的一層無色透明膜
  • 清明將至,致敬角膜器官遺體捐獻者
    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各地針對遺體器官捐獻者的緬懷活動,大多採用 " 雲緬懷 "" 雲祭奠 " 的形式,向捐獻者表達哀思。在各地紅十字會與衛健委等有關部門主導下,愛爾眼科積極參與各類線上、線下紀念活動。4 月 2 日,由長沙市紅十字會主辦,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等捐獻接收單位聯合開展的 " 『生命迴響 · 雲上緬懷』 2020 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活動 " 在紀念廣場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線下互動的形式,由參與單位代表向紀念牆敬獻花籃,鞠躬致敬。同時,婁底、嶽陽愛爾眼科醫院也在紅十字會組織下,參與角膜器官遺體捐獻緬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