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眼角膜的「三生三世 」!黑龍江角膜捐獻第一人的眼角膜將有望第三次傳遞!

2021-01-13 新聞夜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可以撥打045182898289,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給我們留言或直接發送您拍攝的照片和視頻。也歡迎您加入「夜航拍客」大家庭,微信搜索 yehangpaike 加「新聞夜航」為好友,為我們提供優質的視頻素材!

編者按:六年的時間,你的眼睛看到過多少人,有些人匆匆而過難以記清樣貌,有些人有著鮮明特點,讓你存留片刻的記憶,但是對於丁鳳芹來說,六年的時間裡,她始終心心念念記著一個人,就是那個曾經給她光明的人,而今天,她也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她希望把光明繼續傳承下去。

全文共1276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30秒。



12月2日,七臺河市勃利縣雙河鎮振興村村民丁鳳芹格外高興,因為她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籤署了捐獻眼角膜協議。而六年前,她正是因為獲得了這隻眼角膜,才重見了光明。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叫閆阿紅的女記者。


閆阿紅是1970年生人,2000年,年輕的閆阿紅被診斷患上了子宮內膜癌。一向為別人帶去光明和希望的她,做了一個決定,捐獻自己的眼角膜。


把你的眼睛,能看見光明的眼睛,去捐給那些看不到光明的人,讓他們看到祖國美好的大好山川,去享受光明,那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兒啊。



2004年11月12日,閆阿紅停止了呼吸。同一天,像她希望的一樣,她的眼角膜被移植成功。兩天後,72歲的張子麗重見光明。面對這個色彩繽紛的世界,老人興奮得流下了眼淚。



2013年11月初,張子麗老人離開了,生前她寫下心願,讓這隻特別的角膜再次回到黑龍江省眼庫。而丁鳳芹就是這隻角膜的二次受捐者,她接受了右眼眼角膜手術後,終於重見了光明。



六年後的今天,丁鳳芹老人來醫院複查,與此同時,她也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籤署眼角膜捐獻協議。黑龍江省眼庫的工作人員說,丁鳳芹是我省今年第106例角膜捐獻志願者。


現在都六年了,生活得挺好,幹啥活眼睛都能看見了,我挺高興的。從打眼角膜換上了,我重見光明了,我就有這個心願了,為別人,眼睛看不著的捐給他們,就能見光明了,啥都看見了,這不就挺好的嘛。


通過複診現在看這個角膜質量還是非常好,所以說丁鳳芹大娘也跟我提出要求,問我說,劉醫生,我這個角膜以後還能不能用,我能不能捐,我是非常肯定地答覆,可以捐,也能用。




六年的時間裡,丁鳳芹時時刻刻都保護著她的眼睛,因為她想留好這份愛來幫助更多的人。


眼睛來之不易啊,她就保護她的眼睛,不管幹什麼,就是出去的時候,她也戴著眼鏡,幹活什麼,都戴著。



為了讓更多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份愛,丁鳳芹的孩子早在六年前丁鳳芹做手術的時候,就籤署了眼角膜捐獻協議。


我兩個姐姐,還有我,一家四口,我希望通過這事,所有人都能像我們這樣,在有生之年籤這份協議,走的時候,把自己的眼角膜捐出去,讓所有的人看到更多的光明。讓愛必須得傳遞下去。




一枚眼角膜,

帶來三次光明的希望,

傳遞這份愛的禮物,

讓黑暗中的人看到曙光!



版權歸新聞夜航所有,如需引用請聯繫我們

圖片來源:黑龍江廣播電視

《新聞夜航》熱線:0451-82898289

商務合作:18646368811

記   者: 宋雲鵬

責   編:黃夏博

審   核:劉   兵

監   制:李健宏

總監製:邢   喆



在看的你正在變好看

相關焦點

  • 這些年,捐獻的眼角膜去哪兒了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官銘 張嘉詩 長沙報導16年前,譚素蘭的丈夫張立波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今年4月30日,88歲的譚素蘭老人逝世,她將自己的眼角膜捐出。由此完成夫妻兩人捐獻眼角膜的壯舉。眼角膜,位於眼球的最前端,被視為眼睛和外界接觸的第一道屏障,如相機的鏡頭一樣重要。
  • 眼角膜不算器官
    有關部門:角膜不屬器官新華網江蘇站 2015年10月16日 08:30對此,有關機構表示,眼角膜屬於人體組織,不屬於器官,所以器官捐獻功德碑上不會刻捐獻者的名字。,來自吉林通化的8歲男孩王皓達將在武警總醫院接受器官獲取手術,捐獻他的兩枚眼角膜、雙腎和肝臟幫助5名患者重獲健康。
  • 我省首例活體眼角膜移植手術昨成功實施
    2月17日上午,移植手術在鄭州同臺進行,南陽好小夥耿斌捐獻的眼角膜成功移植到陌生人眼中,他成為河南活體眼角膜捐獻第一人。  1973年出生的耿斌,是土生土長的南陽人,從小在南召長大,畢業後一直在鄭州工作,如今就職於在港上市的合富輝煌河南公司。1月11日,在南陽出差時,耿斌撞上空調支架,導致右眼球萎縮,將被摘除。他跟家人商量後,決定無償捐獻眼角膜。
  • 我市角膜登記捐獻人數倍增
    他們有一個美好的心願:要把快樂和愛心傳遞給更多的人。  在幫辦「空巢」俱樂部的一周年慶生會上,角膜捐獻志願小組應運而生。  作為小組成立後的首次活動,12月19日當天,有15位「空巢」媽媽集體填寫申請表,光榮地成為了角膜捐獻志願者。「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請不要為我難過,因為我把光明留下了,有一雙清澈的眼睛在延續我的生命」媽媽們飽含深情地說。
  • 大學生捐眼角膜未上功德碑 官方:角膜不屬器官
    核心提示|2014年4月,21歲的大學生李翠去世前,籤署了遺體捐獻書。最終,她的角膜給兩位患者帶去了光明。  一年多過去了,時至今日,李翠的親屬們仍在為她的事情奔波。「捐獻遺體時,省紅會一名工作人員曾承諾今年清明會將李翠的名字刻在福壽園的功德碑上。可現在功德碑上仍沒有她的名字……」李翠的堂哥李釗告訴大河報記者。  承諾為什麼沒能落實?
  • 漢中22名醫務人員集體籤下眼角膜捐獻書!
    漢中22名醫務人員集體籤下眼角膜捐獻書!11月26日下午,在陝西省紅十字眼庫專家和勉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勉縣醫院22名醫護人員集體籤訂了眼角膜捐獻志願書(即《志願捐獻遺體(角膜)登記表》),志願在自己去世後將眼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據悉,此次集體籤訂捐獻志願書,在漢中市也是首例。
  • 「世界之眼」斯裡蘭卡: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捐獻國
    在斯裡蘭卡6.5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這些鄉村醫生分布於450多個聯絡處,形成了一個高效的運輸網,以確保在逝者死去後能最快將眼角膜送至眼庫保存。 對於稀缺的眼膜捐贈,無論醫療多麼發達,都解決不了捐贈的根源問題。但在斯裡蘭卡,奉獻精神是一種信仰,每20個斯裡蘭卡人就有一人主動籤字,表示死後自願捐獻眼角膜。
  • 重慶68歲退休教師捐獻眼角膜,讓光明延續
    近年來,隨著遺體器官捐獻宣傳的不斷深入,在捐贈者的推動下,人們在思想上對遺體器官捐獻的認同度也越來越高,很多的志願者在紅十字會和醫學院或者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進行登記。近日,68歲退休教師鄧祥碧將眼角膜捐獻給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終於完成了他生前的最後一個願望。
  • 姚貝娜眼角膜移植給粉絲 剩餘部分還可幫助4人
    昨日中午,貝娜的眼角膜,冒著飛舞的雪花,回到故鄉武漢。  她匆匆趕回,是為了給一個患者帶去光明。  昨日下午,在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眼科中心手術室,姚貝娜的部分角膜移植給了一位來自湖南的26歲眼腫瘤患者。專家稱,姚貝娜餘下眼角膜還可以幫助4個人,加上此前深圳和成都的兩名患者,姚貝娜的角膜可能幫助到7名患者。
  • 寧夏眼角膜捐獻有法可依!
    《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利用眼角膜捐獻牟取非法利益或者買賣眼角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交易金額八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第十七條規定,未經備案接收眼角膜的,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登記部門撤銷該醫療機構眼科診療科目登記,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 眼角膜捐贈大國斯裡蘭卡:它傷痕累累,卻給世界帶去光明
    雖然人口只有2100萬,斯裡蘭卡卻是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捐贈國之一。從上世紀60年代起,斯裡蘭卡眼捐獻協會累計向世界50多個國家捐出了4.7萬枚眼角膜。數據顯示,每五個斯裡蘭卡人中,就有一個承諾捐出角膜。
  • 65歲老人捐獻角膜讓2位病患重見光明 醫生呼籲角膜捐獻
    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移植專家王科華主任為患者手術紅網時刻11月23日訊(通訊員 李倩)11月16日上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來自邵陽武岡48歲王阿姨以及湘西鳳凰40歲楊大姐成功移植角膜,將重見光明。而這兩片珍貴的眼角膜,來自湖南長沙一名65歲的無兒無女的老人。受捐者等待一個月 等來老人的眼角膜王阿姨的媳婦告訴記者,她婆婆10月中旬在菜園裡摘菜,不小心被茄子葉刮到左眼。「當時就說感覺不舒服,好像有東西掉在眼睛裡了,她就用手背揉了揉。
  • 年輕歌唱家姚貝娜的眼角膜,去哪兒了?
    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姚貝娜,2005年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2006年參加「第12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得通俗唱法亞軍,2008年,獲得「第13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流行唱法冠軍同年。
  • 斯裡蘭卡是世界最大眼角膜捐獻國 被稱為「世界的眼睛」(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斯裡蘭卡是世界最大眼角膜捐獻國 被稱為「世界的眼睛」(雙語) 2019-04-23 10:0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將大愛與光明留在人間!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眼角膜延續光明
    年僅47歲,卻因為尿毒症導致器官衰竭不幸逝世,經歷過於病魔的抗爭,在生命最後的時間裡,她決定用愛回報社會,捐獻自己的角膜與遺體。 2020年12月,楊萍聯繫到衡陽市紅十字會,詢問身後捐獻角膜遺體的相關事項。
  • 願留光明在人間 郴州24歲青年捐獻角膜
    紅網時刻11月8日訊(通訊員 周瓊)「我身上唯一沒有被病毒感染的部位就只剩下眼角膜,我希望將我的眼角膜、我的光明捐獻給需要的患者!」這是一位剛滿24歲青年最後的心願。這位青年叫歐陽明,17歲那年在長沙湘雅醫院被確診為郎格罕組織細胞綜合症,這是一種全球罕見的病。
  • 捐獻眼角膜最多的國家卻正在遭遇苦難,它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
    2019年4月21日,斯裡蘭卡國內共有8處地方發生炸彈襲擊,當中包括3間教堂及2間酒店,在該國首都科倫坡,有1間教堂及2間5星級酒店,科倫坡南邊代西瓦裡動物園附近一個小屋和斯裡蘭卡一住宅區分別發生第七與第八起爆炸,共造成290人死亡,500人受傷。
  • 「感恩帳本」背後的愛心延續 50歲陳金霞捐獻眼角膜回報好心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見習記者 孫浩 馬小傑1月7日下午,50歲的陳金霞來到了濰坊市濰城區紅十字會,籤署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書。而促使她做這個決定的原因是——一個感恩帳本。在她最困難的時候,有一群好心人雪中送炭、捐錢捐物,如今,她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將愛心延續下去。
  • 視力驟降患「圓錐角膜」幾近穿孔 一枚珍貴的眼角膜為少年延續光明
    8月30日,一枚珍貴的眼角膜運抵武漢,患者在普瑞眼科醫院順利完成角膜移植,成為幸運的一員。專家呼籲,角膜資源長期面臨巨大缺口,希望更多人關注到遺體器官捐獻事業,將「光明」傳遞下去。小夥雙眼突然「暴盲」18歲的陳火林就讀於大悟一中,原本視力良好,但五月份返校後,他突然發覺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此後,他的「近視」快速發展,高考後佩戴了近視眼鏡仍四顧茫然。
  • 深圳已有1043人身後捐獻眼角膜
    原標題:我市已有1043人身後捐獻眼角膜   5月12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月啟動儀式暨深圳器官捐獻20周年宣傳活動舉行,活動以「愛心相伴,救在身邊」為主題,由中國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與深圳市紅十字會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