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寧夏眼角膜捐獻有法可依!

2021-01-13 銀川發布

《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利用眼角膜捐獻牟取非法利益或者買賣眼角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交易金額八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醫療機構參與買賣活動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並由原登記部門撤銷該醫療機構眼科診療科目登記,該醫療機構三年內不得再申請眼科診療科目登記。


醫務人員參與買賣活動的,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其醫師執業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七條規定,未經備案接收眼角膜的,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登記部門撤銷該醫療機構眼科診療科目登記,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參與眼角膜捐獻工作的組織和個人洩露捐獻人、接受眼角膜移植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或者擅自公開病歷資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眼角膜捐獻工作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焦點

  • 我省首例活體眼角膜移植手術昨成功實施
    2月17日上午,移植手術在鄭州同臺進行,南陽好小夥耿斌捐獻的眼角膜成功移植到陌生人眼中,他成為河南活體眼角膜捐獻第一人。  1973年出生的耿斌,是土生土長的南陽人,從小在南召長大,畢業後一直在鄭州工作,如今就職於在港上市的合富輝煌河南公司。1月11日,在南陽出差時,耿斌撞上空調支架,導致右眼球萎縮,將被摘除。他跟家人商量後,決定無償捐獻眼角膜。
  • 漢中22名醫務人員集體籤下眼角膜捐獻書!
    漢中22名醫務人員集體籤下眼角膜捐獻書!11月26日下午,在陝西省紅十字眼庫專家和勉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勉縣醫院22名醫護人員集體籤訂了眼角膜捐獻志願書(即《志願捐獻遺體(角膜)登記表》),志願在自己去世後將眼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據悉,此次集體籤訂捐獻志願書,在漢中市也是首例。
  • 首例捐獻大腦者 是一位亨廷頓舞蹈症男病人
    到今天已收到98例捐贈者的大腦,其中,浙江大學醫學院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的病人及其家屬捐獻了7例精神分裂症及老年性痴呆患者大腦。這是極其寶貴的、可以用於研究人類特有神經精神疾病的資源。 今年11月3日,浙大、北京協和、湖南湘雅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全國人腦組織庫協作聯盟。目前全國加入該聯盟的單位已有10家。
  • 這些年,捐獻的眼角膜去哪兒了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官銘 張嘉詩 長沙報導16年前,譚素蘭的丈夫張立波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今年4月30日,88歲的譚素蘭老人逝世,她將自己的眼角膜捐出。由此完成夫妻兩人捐獻眼角膜的壯舉。眼角膜,位於眼球的最前端,被視為眼睛和外界接觸的第一道屏障,如相機的鏡頭一樣重要。
  • 一個眼角膜的「三生三世 」!黑龍江角膜捐獻第一人的眼角膜將有望第三次傳遞!
    12月2日,七臺河市勃利縣雙河鎮振興村村民丁鳳芹格外高興,因為她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籤署了捐獻眼角膜協議。而六年前,她正是因為獲得了這隻眼角膜,才重見了光明。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叫閆阿紅的女記者。一向為別人帶去光明和希望的她,做了一個決定,捐獻自己的眼角膜。把你的眼睛,能看見光明的眼睛,去捐給那些看不到光明的人,讓他們看到祖國美好的大好山川,去享受光明,那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兒啊。2004年11月12日,閆阿紅停止了呼吸。同一天,像她希望的一樣,她的眼角膜被移植成功。
  • 黑龍江省舉辦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活動
    黑龍江省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會2019年11月27日下午,由黑龍江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舉辦,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團委承辦的「黑龍江省人體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會」在東北農業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
  • 廣西12歲少女臨終自願捐獻眼角膜 少女母親:不後悔
    廣西12歲少女臨終自願捐獻眼角膜 少女母親:不後悔 2019-04-01 18:27: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斯裡蘭卡是世界最大眼角膜捐獻國 被稱為「世界的眼睛」(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斯裡蘭卡是世界最大眼角膜捐獻國 被稱為「世界的眼睛」(雙語) 2019-04-23 10:0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南陽女子想在去世後捐獻眼角膜 曾報名捐造血幹細胞
    王昭軍向記者展示她的榮譽證書□本報記者 王 冕 文/圖38歲的王昭軍 想成為捐獻眼角膜志願者她有一個心願——去世後捐獻眼角膜,為他人帶來一片光明。於是不知手續如何辦的她,撥打了晚報熱線求助,才讓記者了解到她和她這個心願背後的故事。她叫王昭軍,是市公交總公司的一名現場管理員,就是以往人們所稱的「調度員」。「我想做些幫助別人的事。」王昭軍說,自己經常看到媒體關於捐獻眼角膜的報導,其實也是想了很長時間才做出的決定。
  • 明日的愛——九位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和他們的故事[組圖]
    這一兩年夫妻倆總在電視上看見別人捐獻遺體(包括眼角膜)的報導,總是很感動,於是籤了眼角膜捐獻協議。聶燕紅說,這都是身後的事情,一來可以幫助人,二是也為自己和孩子積德。他們選擇成為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在他們之中有身患重病的孩子,有樂觀開朗的白衣天使,有呼籲社會公益的大學生,也有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並已經給別人帶來光明的老人。
  • 深圳已有1043人身後捐獻眼角膜
    原標題:我市已有1043人身後捐獻眼角膜   5月12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月啟動儀式暨深圳器官捐獻20周年宣傳活動舉行,活動以「愛心相伴,救在身邊」為主題,由中國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與深圳市紅十字會共同主辦。
  • 捐獻眼角膜最多的國家卻正在遭遇苦難,它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
    對等待眼角膜的患者來說,斯裡蘭卡就是他們的天堂。人死眼猶生如果說,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因為捐獻眼角膜而被世人熟知、所敬佩,那麼只有斯裡蘭卡了。這個區區兩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現在已經捐獻出了七萬多枚眼角膜,涉及五十多個國家,140多個城市,他們為全世界帶去了光明和希望。
  • 深圳已有1043人身後捐獻眼角膜 430人身後捐獻遺體
    原標題:我市已有1043人身後捐獻眼角膜 器官捐獻20周年宣傳活動舉行深圳特區報2019年5月13日訊 昨天,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月啟動儀式暨深圳器官捐獻20周年宣傳活動舉行,活動以「愛心相伴,救在身邊」為主題,由中國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與深圳市紅十字會共同主辦。
  • 安慶78歲老人決定無償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前不久,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要在自己離世後將自己的遺體及眼角膜無償捐獻給國家。「國家對我太好了,我也沒有別的方式,我想把自己的眼角膜和遺體捐獻出去,給國家做一點貢獻,這是應當的。」石根應說出了自己的內心的想法。2014年,石根應老夫妻倆體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難,當時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眼角膜不算器官
    ,來自吉林通化的8歲男孩王皓達將在武警總醫院接受器官獲取手術,捐獻他的兩枚眼角膜、雙腎和肝臟幫助5名患者重獲健康。丈夫遭遇車禍不幸去世 妻子捐獻出他的器官和眼角膜---上周四的一場車禍,讓馬冬花永遠失去了心愛的丈夫汪煌聖。
  • 重慶68歲退休教師捐獻眼角膜,讓光明延續
    近年來,隨著遺體器官捐獻宣傳的不斷深入,在捐贈者的推動下,人們在思想上對遺體器官捐獻的認同度也越來越高,很多的志願者在紅十字會和醫學院或者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進行登記。近日,68歲退休教師鄧祥碧將眼角膜捐獻給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終於完成了他生前的最後一個願望。
  • 「世界之眼」斯裡蘭卡: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捐獻國
    很多人不曾了解,這個只有2000萬人口的小國,其實貢獻了全世界最多的眼角膜。在斯裡蘭卡國際眼庫大樓裡,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眼角膜被送往這裡,我們眼裡稀缺的寶物,在這裡成了平常之物,每天收到20枚是常規數字,最多的一天他們收到過50枚。
  • 「感恩帳本」背後的愛心延續 50歲陳金霞捐獻眼角膜回報好心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見習記者 孫浩 馬小傑1月7日下午,50歲的陳金霞來到了濰坊市濰城區紅十字會,籤署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書。而促使她做這個決定的原因是——一個感恩帳本。在她最困難的時候,有一群好心人雪中送炭、捐錢捐物,如今,她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將愛心延續下去。
  • 大學生開學日去世捐獻眼角膜,他患的這種罕見腫瘤究竟是什麼?
    家人按照他的遺願捐獻了眼角膜和遺體,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延續」,開學季的醫學殿堂多了一位年輕的「大體老師」。微博截圖9月1日中午時分,湖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接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鄧幼文教授的電話,在湖南航天醫院住院的一名24歲大學生,生命垂危,其與家人均有捐獻角膜和遺體的心願。下午5時18分,鄧幼文教授再次打來電話,那位想捐獻角膜和遺體的志願者去世了,是他的親侄兒鄧澤中。
  • 常德市器官捐獻出現首例「毀捐」
    在悲傷之餘,兩名女兒主動向醫院表達了捐獻父親腎器官願望。女兒們與媽媽(死者妻子)商議後,與市紅十字會籤訂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願書》。但是就在一切準備就緒,醫院準備實施移植手術,受捐的患者也住進醫院之後,她們又猶豫了。因擔心親朋好友指責自己不孝,她們最終還是放棄了捐獻。  市紅十字會介紹,這是我市第一起家屬籤訂捐獻協議之後反悔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