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愛——九位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和他們的故事[組圖]

2020-12-05 中國網

胡金言(左)、聶燕紅夫妻,安徽安慶人(6月5日攝)。

兩人來合肥做裝修工十餘年,先後不幸患上尿毒症,雙雙依靠透析維持生命。他們說,現在身體不行了,還有一個孩子在上學,壓力很大。這一兩年夫妻倆總在電視上看見別人捐獻遺體(包括眼角膜)的報導,總是很感動,於是籤了眼角膜捐獻協議。聶燕紅說,這都是身後的事情,一來可以幫助人,二是也為自己和孩子積德。

他們選擇成為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在他們之中有身患重病的孩子,有樂觀開朗的白衣天使,有呼籲社會公益的大學生,也有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並已經給別人帶來光明的老人。他們有著一樣的心願:「不論哪一天我離開這個世界,我今天的選擇會給另一個人帶來光明。」感謝他們的選擇。記者記錄下九位安徽省2012年眼角膜捐獻志願者的臉龐,記錄下他們的愛心故事。新華社記者郭晨 攝

相關焦點

  • 黑龍江省舉辦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活動
    黑龍江省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會2019年11月27日下午,由黑龍江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舉辦,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團委承辦的「黑龍江省人體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會」在東北農業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
  • 南安市登記2020年第三位器官捐獻志願者
    3月21日下午,吳女士來到南安市紅十字會辦公室,經過和工作人員的交流,在了解器官捐獻志願的相關注意事項後,很快在網上登記申請成為南安市2020年第三位器官、眼角膜捐獻登記志願者。  「早上9點剛接到吳女士諮詢電話,下午她就來到辦公室。」
  • 南陽女子想在去世後捐獻眼角膜 曾報名捐造血幹細胞
    她有一個心願——去世後捐獻眼角膜,為他人帶來一片光明。於是不知手續如何辦的她,撥打了晚報熱線求助,才讓記者了解到她和她這個心願背後的故事。她叫王昭軍,是市公交總公司的一名現場管理員,就是以往人們所稱的「調度員」。「我想做些幫助別人的事。」王昭軍說,自己經常看到媒體關於捐獻眼角膜的報導,其實也是想了很長時間才做出的決定。
  • 重慶一對夫婦6年帶動164人成為遺體捐獻志願者
    從兒子捐獻遺體,到夫婦二人籤署遺體捐獻志願書,再到帶動周邊164名群眾加入遺體捐獻志願者的行列,他們用愛為生命續航的故事,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緣起 平凡家庭蘊藏不凡大愛 生於1958年的龔光榮,是一名從小聽著志願軍抗美援朝英勇故事長大的熱血青年,報效祖國的種子在心裡生根發芽。
  • 一個眼角膜的「三生三世 」!黑龍江角膜捐獻第一人的眼角膜將有望第三次傳遞!
    12月2日,七臺河市勃利縣雙河鎮振興村村民丁鳳芹格外高興,因為她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籤署了捐獻眼角膜協議。而六年前,她正是因為獲得了這隻眼角膜,才重見了光明。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叫閆阿紅的女記者。一向為別人帶去光明和希望的她,做了一個決定,捐獻自己的眼角膜。把你的眼睛,能看見光明的眼睛,去捐給那些看不到光明的人,讓他們看到祖國美好的大好山川,去享受光明,那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兒啊。2004年11月12日,閆阿紅停止了呼吸。同一天,像她希望的一樣,她的眼角膜被移植成功。
  • 重慶江津:一對夫婦6年帶動164人成為遺體捐獻志願者
    從兒子捐獻遺體,到夫婦二人籤署遺體捐獻志願書,再到帶動周邊164名群眾加入遺體捐獻志願者的行列,他們用愛為生命續航的故事,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緣起 平凡家庭蘊藏不凡大愛生於1958年的龔光榮,是一名從小聽著志願軍抗美援朝英勇故事長大的熱血青年,報效祖國的種子在心裡生根發芽。
  • 6年時間 這對夫妻帶動164人成捐獻遺體志願者
    每當被問及為什麼要投身遺體捐獻公益事業,62歲龔光榮總是這樣回答。從兒子捐獻遺體到夫婦二人籤署遺體捐獻志願書,再到帶動周邊164名群眾加入遺體捐獻志願者的行列,他們用愛為生命續航的故事,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 重慶68歲退休教師捐獻眼角膜,讓光明延續
    近年來,隨著遺體器官捐獻宣傳的不斷深入,在捐贈者的推動下,人們在思想上對遺體器官捐獻的認同度也越來越高,很多的志願者在紅十字會和醫學院或者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進行登記。近日,68歲退休教師鄧祥碧將眼角膜捐獻給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終於完成了他生前的最後一個願望。
  • 廣西12歲少女臨終自願捐獻眼角膜 少女母親:不後悔
    熊涵懿 攝   中新網柳州4月1日電 題:廣西12歲少女臨終自願捐獻眼角膜 少女母親:不後悔  作者 朱柳融 熊涵懿  「我崩潰了,無法接受這個現實。」4月1日,廣西柳州市市民甘女士回憶起去年得知12歲的女兒到達腦死亡狀態時的心情,但還是忍痛完成了女兒的願望,「我們不後悔捐獻媛媛的眼角膜去幫助別人」。
  • 我市角膜登記捐獻人數倍增
    他們有一個美好的心願:要把快樂和愛心傳遞給更多的人。  在幫辦「空巢」俱樂部的一周年慶生會上,角膜捐獻志願小組應運而生。  作為小組成立後的首次活動,12月19日當天,有15位「空巢」媽媽集體填寫申請表,光榮地成為了角膜捐獻志願者。「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請不要為我難過,因為我把光明留下了,有一雙清澈的眼睛在延續我的生命」媽媽們飽含深情地說。
  • 「感恩帳本」背後的愛心延續 50歲陳金霞捐獻眼角膜回報好心人
    從2009年開始,陸續有不少好心人知道了他們的故事,紛紛送錢送物。談起受到過的幫助,陳金霞向記者不斷重複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也正是從那時開始,陳金霞有了一個特殊的帳本,上面一筆一划地記錄著所有幫助過她們一家的人,小到米麵糧油、大到學費捐款,事無巨細。「我叫它感恩帳本。」陳金霞說。
  • 陝西13名志願者組團登記捐獻器官
    11月16日,陝西省慈善協會「愛心大姐」志願者團隊的13名成員,前往陝西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籤署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這些成員中還包括此前進行過造血幹細胞血樣採集,已成為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志願者的愛心人士。這則消息在央視新聞、華商報、搜狐網等眾多媒體報導後,在三秦大地引起關注和熱議,稱讚陝西這支優秀志願者團隊無私奉獻的志願者精神。
  • 人體器官捐獻:因愛而生,為愛而捐
    想到兒子生前的理想是做一名醫生,葉沙的父母決定捐獻兒子的器官,以另一種方式幫兒子實現願望。於是,葉沙的心臟、肺、肝、兩腎和一對眼角膜讓7個等待移植的病人重獲新生。  「我們就是葉沙。」5位葉沙器官捐獻受者相聚籃球場上,延續少年對籃球的熱愛。  據了解,我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於2010年。
  • 吉林伊通:人體器官集體捐獻志願者籤約儀式圓滿成功
    中國公益在線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訊:2021年1月9日,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伊通滿族自治縣紅十字會的指導下,由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馬良召號發起的人體器官集體捐獻志願者籤約儀式在天馨宴會廳二層杜鵑廳舉行。
  • 斯裡蘭卡是世界最大眼角膜捐獻國 被稱為「世界的眼睛」(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斯裡蘭卡是世界最大眼角膜捐獻國 被稱為「世界的眼睛」(雙語) 2019-04-23 10:0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中22名醫務人員集體籤下眼角膜捐獻書!
    漢中22名醫務人員集體籤下眼角膜捐獻書!11月26日下午,在陝西省紅十字眼庫專家和勉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勉縣醫院22名醫護人員集體籤訂了眼角膜捐獻志願書(即《志願捐獻遺體(角膜)登記表》),志願在自己去世後將眼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據悉,此次集體籤訂捐獻志願書,在漢中市也是首例。
  • 這些年,捐獻的眼角膜去哪兒了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官銘 張嘉詩 長沙報導16年前,譚素蘭的丈夫張立波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今年4月30日,88歲的譚素蘭老人逝世,她將自己的眼角膜捐出。由此完成夫妻兩人捐獻眼角膜的壯舉。眼角膜,位於眼球的最前端,被視為眼睛和外界接觸的第一道屏障,如相機的鏡頭一樣重要。
  • 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眼角膜延續光明
    年僅47歲,卻因為尿毒症導致器官衰竭不幸逝世,經歷過於病魔的抗爭,在生命最後的時間裡,她決定用愛回報社會,捐獻自己的角膜與遺體。 2020年12月,楊萍聯繫到衡陽市紅十字會,詢問身後捐獻角膜遺體的相關事項。
  • 安徽:120名志願者在太和籤遺體(器官)志願捐獻承諾書
    阜陽120名志願者志願捐獻遺體7月1日,太和縣文廟廣場人頭攢動,120名志願者辦理了遺體(器官)志願捐獻登記申請,並籤下承諾書,規模創安徽省之最。據了解,這是由太和縣委宣傳部、紅十字會、文明辦和苗為民愛心社等單位和組織共同舉辦的第二屆遺體(器官)捐獻活動。受到各界群眾積極支持。
  • 武漢每年4000人等眼角膜 小夥苦等無果摘眼球
    應辦理以下手續:   向武漢市紅十字會指定的捐獻點(如愛爾眼科醫院角膜捐獻登記接受站)提出口頭申請→捐獻登記接受站工作人員與申請人溝通,確認系本人真實意願→家人知曉並同意→申請人籤署「捐獻志願者登記表」→正式成為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志願者臨危時本人或家屬與捐獻登記接受站聯繫→捐獻登記接受站工作人員到現場複印死亡證及相關醫學資料→獲取眼球(角膜)→善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