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陳火林一籌莫展
醫生為陳火林實施角膜移植手術
小夥兒高考前後視力驟降,檢查確診雙眼「圓錐角膜」,隨時面臨失明風險。8月30日,一枚珍貴的眼角膜運抵武漢,患者在普瑞眼科醫院順利完成角膜移植,成為幸運的一員。專家呼籲,角膜資源長期面臨巨大缺口,希望更多人關注到遺體器官捐獻事業,將「光明」傳遞下去。
小夥雙眼突然「暴盲」
18歲的陳火林就讀於大悟一中,原本視力良好,但五月份返校後,他突然發覺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此後,他的「近視」快速發展,高考後佩戴了近視眼鏡仍四顧茫然。
上周,陳火林獨自到武漢諮詢做近視手術的相關問題,不料醫生檢查後告訴他,他患上的是「圓錐角膜」,其中左眼視力0.2,右眼視力0.02,已面臨穿孔風險,需要儘快實施角膜移植。「一定是醫生判斷錯了!」陳火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接連又跑了好幾家眼科醫院,醫生給出的診斷都是一樣的。
8月25日,陳火林住進普瑞眼科醫院,專家會診後決定先為其進行右眼角膜移植術,再對左眼進行保守治療,初步估算前期手術費約需3萬元,後續使用抗排異藥物,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考慮到陳火林只有18歲,醫院通過角膜庫積極協調,希望為孩子找到年輕的角膜供體,同時在普瑞集團內部發起員工募捐,為患者減輕費用負擔。武漢市慈善總會慈慧堂公益團隊也關注到了陳火林的情況,將從助學層面為孩子提供幫助。
武漢普瑞眼科醫院院長張曉農介紹,圓錐角膜是指角膜擴張,中央變薄,從側面看呈圓錐形特徵。該病多見於青春期前後,全球發病率在0.05%—0.23%之間,亞洲人患病率是白種人的4倍。輕度圓錐角膜可通過RGP角膜接觸鏡以及角膜交聯加固術進行控制,發展到後期會出現急性角膜水腫,形成瘢痕,導致視力顯著下降,嚴重時可導致角膜穿孔,此時需要進行角膜移植。
5天時間順利完成角膜移植
張曉農院長兼任武漢市紅十字會普瑞眼角膜庫主任,陳火林入院後,他立即著手尋找合適的角膜供體。
「眼角膜一直是稀缺資源。」張曉農介紹,18—35歲的角膜供體最為理想,遺體捐贈在角膜摘取時間上有嚴格的要求——夏季在去世後6小時內、冬季在去世後12小時內摘取眼角膜才有價值。角膜材料應在48小時內進行移植手術,最大程度確保角膜移植的成功率。普瑞眼科集團在全國共有7家眼角膜庫,可以第一時間進行資源調配,優先確保急症患者的需求。經過多方協調,工作人員終於為陳火林找到了一枚適合他的眼角膜,8月28日運抵武漢。當天上午10點,普瑞眼科醫院集團角膜病學組組長劉紅山教授親自主刀,成功為陳火林實施右眼角膜移植手術。待角膜穩定後,患者視力會有所提高。
張曉農院長坦言,陳火林能夠順利手術實屬幸運,每年全國因角膜病致盲致殘者數百萬人,而眼角膜移植手術僅有幾千例,整個行業都面臨著角膜資源的巨大缺口。他希望更多人能夠關注到遺體器官捐獻,將「光明」傳遞下去。
記者武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