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人,我要帶著您的眼角膜去高考!」患圓錐角膜眼病高三學子找到...

2020-12-04 天眼新聞

今年18歲的高三學子小王,不慎患上了圓錐角膜眼病,差點失明,就在一家人無助時,一個好消息傳來,醫生為他找到了匹配的眼角膜。 如今,術後的小王視力逐漸好轉,小王說:「恩人,我要帶著您給的眼角膜去高考,以優異的成績報答您。」

治療中。

不慎患上圓錐角膜眼病今年18歲的小王,來自安順,是一名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一年前,他突然發現,左眼的視力急劇下降,本來就近視的他,開始以為是由於用眼過度而導致近視度數加深,便沒放在心上,只是一味的在近視鏡上做調整,加之學習緊張,就硬扛著沒去醫院。「不過並沒有多少作用,孩子的左眼視力最後還是越來越差。」感覺到兒子的眼睛絕不是近視這麼簡單後,三個月前,父母帶著小王到當地醫院眼科做了一次詳細的檢查,檢查的結果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孩子患了一種叫『圓錐角膜』的眼病,這種病隨著病情的延續,角膜會越來越薄,如不進行角膜移植,最後兒子唯一的結果就是失明。」孩子的母親說,當時醫生的診斷對全家人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孩子也正處在高三緊張的衝刺階段,突然而至的疾病肯定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嚴重的影響。無論如何還是先要把孩子的眼病治好,如果健康沒了,那再好的成績又有什麼意義呢。孩子的母親下定決心,先帶孩子看病。

手術中。

他要帶恩人的角膜去高考3月初,小王的家長帶著兒子來到貴州普瑞眼科醫院。經過詳細檢查發現,患者左眼視力只能達到0.01,已經到圓錐角膜病的最後期:瘢痕期。醫生發現,患者由於病情拖的太長,發展較快,中央角膜太薄,只能通過角膜移植進行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再任其發展下去,小王很有可能面臨角膜中央穿孔,導致左眼失明。3月18日, 劉紅山教授和曾圓圓醫生帶著兩枚捐獻者的角膜,從海南飛抵貴陽,為正等在醫院的小王和另外一名青年帶來了光明的希望,而其中一枚,當天,就移植進小王的眼內。手術異常順利,術後第二天,當拆開紗布,站在窗戶前感受清晨第一縷陽光時,這個18歲的大男孩臉上透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下午例行檢查,他的左眼已經恢復視力至0.2。醫生說,小夥子術後一切良好,隨著時間推移,他的視力肯定會越來越好。醫生的話,一掃小王剛確診時的心理陰霾,也讓這個平時排在班裡前幾名的優秀生,鼓足了衝刺高考的勇氣。陪護他的母親表示,病房裡用來放生活用品的柜子裡,都成他的書櫃了,這兩天,因為醫囑不能看書,他還著急的不得了。當了解到角膜來之不易、並且很多患者因為沒有等到角膜而失明後,這個懂得感恩的小夥子深受感動,對這枚移植入自己眼睛的角膜格外珍惜。「謝謝捐贈給我角膜的恩人,雖然我不知道他是誰,但我會在心裡記著不知名的他,過幾個月,我會帶著恩人的角膜,去迎接人生的第一次高考,我準備用優異的成績報答我的恩人。」小王說。都市新聞記者  田儒森

編輯 羅鎮武

校對 王浩

編審 廖波 石雲華

相關焦點

  • 視力驟降患「圓錐角膜」幾近穿孔 一枚珍貴的眼角膜為少年延續光明
    ,檢查確診雙眼「圓錐角膜」,隨時面臨失明風險。8月30日,一枚珍貴的眼角膜運抵武漢,患者在普瑞眼科醫院順利完成角膜移植,成為幸運的一員。專家呼籲,角膜資源長期面臨巨大缺口,希望更多人關注到遺體器官捐獻事業,將「光明」傳遞下去。小夥雙眼突然「暴盲」18歲的陳火林就讀於大悟一中,原本視力良好,但五月份返校後,他突然發覺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此後,他的「近視」快速發展,高考後佩戴了近視眼鏡仍四顧茫然。
  • 16歲男孩患重度圓錐角膜 稱一隻眼也要考大學
    孩子得病愁壞母親 記者 王振東 攝「就算最後真的只剩下一隻眼睛,我也不會放棄學業,我要考上大學!」16歲的安立強不幸患上了重度圓錐角膜,左眼視力急速降低,現在急需進行眼角膜移植手術,否則就會失明,可醫院眼庫裡暫時沒有匹配的材料,無法手術。堅強的他並沒有放棄,每天都用一隻眼去複習因病而落下的功課。不幸:左眼視力突然下降1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長春市臨河街與崑山路交會處。
  • 患圓錐角膜看東西變形
    N本報記者 林寶珍 今年剛高三畢業的小張感覺眼睛又幹又累,視力下降很多,平時戴的眼鏡度數不夠用,看東西變得模模糊糊,有時候還會覺得眼前的東西變得東倒西歪,手裡握的筆看起來也像是彎的。這是怎麼回事呢?他趕緊到大醫院的眼科檢查,最後被告知他患了圓錐角膜症,需要手術才能恢復正常視力。
  • 少年患「圓錐角膜」隨時可能失明,入院5天後完成角膜移植
    長江日報-長江網8月31日訊(記者武葉)大悟小夥陳火林高考前後視力驟降,檢查確診雙眼患「圓錐角膜」,隨時面臨失明風險。8月30日,一枚珍貴的眼角膜運抵武漢,陳火林在普瑞眼科醫院順利完成了角膜移植。此後,他的「近視」快速發展,高考後佩戴了近視眼鏡仍四顧茫然。上周,陳火林獨自到武漢諮詢做近視手術的相關問題,不料醫生檢查後告訴他,他患上的是「圓錐角膜」,其中左眼視力0.2,右眼視力0.02,已面臨穿孔風險,需要儘快實施角膜移植。他接連又跑了好幾家眼科醫院,醫生給出的診斷都是一樣的。
  • 這些年,捐獻的眼角膜去哪兒了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官銘 張嘉詩 長沙報導16年前,譚素蘭的丈夫張立波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今年4月30日,88歲的譚素蘭老人逝世,她將自己的眼角膜捐出。由此完成夫妻兩人捐獻眼角膜的壯舉。眼角膜,位於眼球的最前端,被視為眼睛和外界接觸的第一道屏障,如相機的鏡頭一樣重要。
  • 圓錐角膜患者之困:20釐米距離看不清手掌,苦等眼角膜移植
    經歷漫長確診之路的並不只有張澤一個人,丁季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即使在醫療資源優越的北京,他也在眼睛出現問題很久後,才知道自己患上了圓錐角膜。 「我第一次去醫院是在2015年,掛了個特需的專家號,最後和我說就是乾眼症」,專家指著丁季的雙眼下了診斷結果,站在旁邊的實習生聽著老師的講解病發原因,頻頻點頭。
  • 青春期散光度數暴漲,或患上了高致盲性圓錐角膜
    「明顯感覺自己的視力在變差,從前年開始就覺得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很多時候都是靠眯著眼勉強去看的,有時看久了還會覺得頭痛不舒服,完全沒辦法集中精力學習。」小廷說。家人以為是近視加深,便帶去眼鏡店重新配了副眼鏡,「可似乎沒有什麼用,他的近視加深速度還是很快。
  • 頻繁換眼鏡仍然看不清,東莞一男子查出患圓錐角膜!
    前幾天,他到東莞愛爾眼科醫院就診時,醫生診斷,他的雙眼患了圓錐角膜(左眼完成期,右眼潛伏期)。東莞愛爾眼科醫院屈光手術專科陳曉蓓主任介紹,圓錐角膜是一種高危的致盲性眼疾,嚴重者需要通過角膜移植來治療。她提醒,視力不好不僅與近視有關,還有可能伴有其他眼疾,而單靠眼鏡店內驗光檢查根本無法排查。
  • 12歲女孩患重度圓錐角膜 隨時面臨破裂致盲風險!
    雖然去眼鏡店配了眼鏡,可似乎沒什麼用,小紅的近視加深速度還是很快。「今年年初我回到家裡,發現女兒的眼睛又不對勁了,眨眼眯眼。這次我帶她去了縣城的眼鏡店驗光,做完檢查,驗光師跟我說,小孩眼睛不對,趕緊上醫院。」
  • 以筆為劍,不負韶華——祝2020屆嶺南美中高三學子高考旗開得勝!
    帶著老師們的祝願,高三學子們勇敢地往前闖吧!去追逐那最初的夢想!祝高三學子們:旗開得勝,金榜題名!在高考前夕,為給高三學子助力,佛山市嶺南美術實驗中學校長陳永鏘、副校長張桂光在百忙中也心系學子們,特抽出時間前來參加高三的畢業照拍攝。拍攝過程中,不僅與學生共同記錄母校的點滴回憶與美好瞬間,同時也送上了祝福與鼓勵,在緊張的備考中為同學們送去一份潤物無聲的關愛,讓學生們堅定信念,砥礪前行。
  • 高二男生幾天內視力急劇下降 原是圓錐角膜作祟
    龍頭新聞訊(徐旭 於雨 記者 霍營)「現在是高考前的關鍵時期,就算只剩一隻眼我也要參加高考,我要考上大學!」 17歲高二男孩小李卻不幸患上了一種叫「圓錐角膜」的眼病。短短幾天內視力急劇下降,左眼到了幾乎看不清的地步。然而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小李依然堅持每天用一隻眼複習功課。
  • 蘇州攝影師角膜成功移植給20歲蘇大學子
    11月18號荔枝新聞報導了蘇州攝影師捐獻眼角膜的故事。今天(11月20日)在蘇州,他的角膜成功移植給了一位20歲的蘇大學子,讓光明得以延續。在蘇州大學附屬理想眼科醫院,20歲的蘇大學子小劉即將進入手術室,接受角膜移植。
  • 重度圓錐角膜奪走21歲小夥視力 武漢普瑞眼科醫院緊急角膜移植讓他...
    (通訊員 顧俊芳)21歲,花一般的青春年華,然而,一場眼病,卻奪走了來自十堰的小夥兒小趙的視力,讓他幾乎對未來喪失了全部期望。兩年前,小趙突然出現無明顯誘因的右眼視物模糊,視力進行性下降。「剛開始我們都以為是學習累的,出現視疲勞,就沒怎麼在意。
  • 戴眼鏡都看不清楚 體育老師患圓錐角膜險失明
    視力下降並非都是近視,還有可能是眼病在作祟。37歲的體育老師夏女士這幾年來雙眼視力持續下降,到醫院一看竟查出了「圓錐角膜」。近日,夏女士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漢口醫院順利接受了手術治療,這才控制了病情發展。
  • 哈醫大二院專家:警惕「偽裝」成高度散光近視的圓錐角膜
    人民網哈爾濱1月10日電 在眼科門診,經常會聽見患者提出這樣的疑問:「醫生,我已經20多歲了,上班後再沒像上學時那麼玩命用眼看書,為什麼我的視力還是越來越不好?」或者「醫生,為什麼我做完雷射近視矯正手術,術後視力還是不好,而且還在加重呢?」
  • 21歲小夥患圓錐角膜視力喪失 獲角膜移植重獲光明
    2020-11-25 10:06:39 來源: 贛湃資訊 舉報   「這半年的時間,我自己照鏡子都能發現角膜凸出來了
  • 5年前女兒接受腎移植重生,男子意外離世後報恩捐出眼角膜
    在去世後,黎偉的眼角膜,移植給了兩位患者。2014年,患有腎衰竭的黎綺蓉在四處奔波求醫一年多、排隊苦苦等待移植一年多後,終於等到了匹配的腎臟,接受了器官移植手術。「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把我身上能用的器官都捐出去吧,別人幫了你,我們也要幫別人。」為了父親生前的這句話,黎綺蓉完成了父親的心願,捐獻了父親的雙眼眼角膜。
  • 繼母,您是俺家的恩人
    我的繼母名叫香蘭,姓範。祖籍山東省微山縣東沙河頭村。一九五三年,父親母親帶著俺們兄妹逃荒要飯,住在她家,她丈夫因患病身亡,身邊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叫沙沙。父親說,繼母是俺家的恩人。她從來沒把俺一家四口當作河西要飯的,先騰出東屋兩大間,給我們打好地鋪,鍋碗瓢勺全套供俺們使用,頭三天,不讓俺們出門要飯,熱湯熱水管了整整三天。父母覺得實在不好意思,硬硬地走出家門。
  • 高三學子日常熬夜學習,真的就對成績提高起到高效率作用嗎?
    到了高三不少同學攢足了勁為了高考而衝刺,對此每天熬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每天夜裡一兩點,父母起床,依舊能發現自己子女房間的燈都還是亮的,即便父母進去勸自己的子女熄燈睡覺明天再學,可是對於步入高三同學們來說,這些話有幾個會真的聽進去,對他們而言晚上才是學習的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