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揭開紗布,眼前的光亮有些刺眼。
12歲的小紅(化名)努力地睜大眼睛,小心翼翼地看向四周,隨即,稚嫩的小臉開始綻放笑容。
「看得清楚了嗎?」姚玉峰教授輕聲問道;「嗯!」小紅有些靦腆,但回答得非常堅定。
終於,小紅和她的父母在經歷無數次的輾轉求醫之後,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教授團隊的傾力幫助和關懷下,追逐到了久違的光明。
坐在第一排都看不清黑板上的字12歲女孩近視度數快速加深
邵逸夫醫院眼科姚玉峰教授第一次見到小紅,是今年3月16日。跟在爸爸媽媽身後,瘦瘦小小,怯生生的眼神,讓姚玉峰教授對這個小病人多了一份關注。
「如果孩子早點說看不清,也不至於拖到這個時候了。我們平時都在外面打工,對孩子的關心不夠。」小紅的爸爸一坐下,一臉自責。
小紅一家來自安徽,小紅讀6年級,還有個弟弟。小紅爸爸常年在外省打工,媽媽在當地廠裡幹活,早出晚歸,很少能顧得上姐弟倆。
大概從四五年級開始,小紅覺得黑板上老師寫的字越來越模糊,原本坐在第三排的她,調到第一排還是看不清,只能每次課後問同學借抄筆記。
看不清這件事,小紅一直沒跟爸媽說。可看不清影響學習,去年開始,小紅成績有所下滑,爸媽一度認為是她上課不夠專心不夠努力。
直到去年9月,小紅爸爸回家時,發現女兒總頻繁眨眼,看東西時眼睛和東西挨得很近,會不自主的眯眼。
雖然去眼鏡店配了眼鏡,可似乎沒什麼用,小紅的近視加深速度還是很快。「今年年初我回到家裡,發現女兒的眼睛又不對勁了,眨眼眯眼。這次我帶她去了縣城的眼鏡店驗光,做完檢查,驗光師跟我說,小孩眼睛不對,趕緊上醫院。」
確診重度圓錐角膜奔赴杭州尋找光明
來到當地醫院眼科做了系統檢查,小紅爸爸第一次聽到「圓錐角膜」這個詞。「那時醫生說女兒得了圓錐角膜,我從來沒聽過,嚴不嚴重也不知道。但是那天眼科醫生說他們治不了,讓我們到杭州的邵逸夫醫院去看,我就覺得問題不簡單。」
在醫生的解釋下,小紅爸爸大概知道了,小紅所謂的「近視」,看不清東西,其實是角膜出了問題。如果圓錐角膜不及時治療,小紅的視力還會快速下降,甚至存在角膜破裂的可能,到那時,不僅僅是看不清,而是看不見了。
儘管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但小紅爸媽不敢有絲毫懈怠,帶著她直奔杭州,找邵逸夫醫院眼科姚玉峰教授團隊。
姚玉峰教授通過裂隙燈檢查小紅的角膜形態,尖尖的椎體形態已經蠻明顯了。「當時她的圓錐角膜已經比較厲害了,來得太遲,兩隻眼睛已經到了無法做交聯手術的階段,角膜隨時可能自發破裂,角膜移植迫在眉睫。」
了解到小紅情況後,邵逸夫醫院眼科、醫務科等各方協力,按相關診療流程,排除「新冠」後,為小紅開通了專屬兒童的綠色通道。
「不怕,手術很快就做好了」清晰的世界真美好
或許是害怕,或許是對陌生的住院環境不適應,12歲的小紅不免有些緊張,在術前檢查時,一度撲在媽媽懷中哭泣,直至飛秒環鑽操作前,情緒依舊難以平復,面對孩子緊張的情緒,手術室的護士拉著她的小手,耐心地安撫她。
準備執行操作的姚玉峰教授,俯下身地跟小紅做了個約定:「不怕,手術很快,只要幾分鐘就好了,這幾分鐘需要你跟醫生叔叔一起配合,好不好?」小紅的情緒在姚玉峰教授的安撫下,漸漸緩和,姚玉峰教授全程一個勁誇獎小姑娘很配合,好厲害。小紅在鼓勵中,安安靜靜配合姚教授順利完成了手術。
手術完成後,小紅從手術床上下來,對著姚玉峰教授甜甜地說了三個字:你好棒!這一瞬間,大家都被孩子天真無邪的表達感動了。
在姚教授及其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小紅的雙眼先後接受了「姚氏法」深板層角膜移植手術,眼前的世界終於又清晰了。
4月27日,學校開學了,小紅坐在教室裡,看到黑板上清清楚楚的字,開心地不得了。更讓她開心的是,最近一次來杭州複診,她的雙眼矯正視力已經分別達到右眼0.7和左眼0.5。懂事的小紅,還自製了一張卡片感謝眼角膜捐獻者家屬。
青少年近視度數進展加快散光度數較大最好做個圓錐角膜篩查
邵逸夫醫院眼科許葉聖副主任醫師介紹,圓錐角膜是以角膜擴張、中央變薄向前突出,呈圓錐形為特徵的一種眼病。被稱為青少年視力的「隱形殺手」。
圓錐角膜主要表現為視力進行性下降,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而導致漏診,發現時往往已處於中晚期,導致視力不可逆性損害,最終角膜穿孔甚至失明。因此近視度數進展加快、散光度數較大的青少年最好能篩查一下有無圓錐角膜。
許醫師還有一點想提醒大家,如果發現孩子視力下降,一定要去正規醫院眼科驗配度數。「通常來醫院驗配,首先要散瞳驗光,可以達到比較準確的驗配度數,同時,醫生也會更注重眼科疾病的排查。像圓錐角膜,在裂隙燈下或者做角膜地形圖就能早期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