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患的居然是「天才病」

2020-12-01 健康界

近日,深圳一名兩歲多的孩子強仔,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因為這種病的患者常常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據悉,強仔1歲多時檢測視力,為2000多度的高度近視;近半年來,家人發現強仔走路姿勢略微駝背;強仔身高達96cm,超過絕大多數同齡孩子的高度,而他的體重只有12.4公斤,接近同齡孩子對照體重的下限;強仔手指及腳趾都較長;醫生為強仔作心臟超聲,發現「主動脈竇部增寬」。馬凡症候群患者三大系統的病變特徵強仔都有。

為什麼馬凡症候群被稱為「天才病」?

馬凡症候群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法國兒科醫生馬凡(Marfan)在1896年首次報導。馬凡症候群是遺傳性結締組織病,發病率約0.04‰~0.1‰,一般表現為連續傳遞遺傳或隔代遺傳。

患者骨骼畸形最常見,主要表現為四肢細長,蜘蛛指(趾),雙臂平伸指距大於身長,雙手下垂過膝,上半身比下半身長。體形瘦長,頭小而窄長,顎弓高而深,皮下脂肪少,肌肉不發達等。

約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表現為大動脈中層彈力纖維發育不良,主動脈或腹主動脈擴張,形成主動脈瘤或腹主動脈瘤,青春期後常突然死於心律失常、動脈瘤破裂等,所以患者壽命明顯低於正常人。

眼部問題主要有晶體狀脫位或半脫位、高度近視、白內障、藍色鞏膜、開角型青光眼等。男性多於女性。

由於這種身體特徵,所以患者中有很多早逝的天才。

例如有「小提琴之神」之稱的帕格尼尼,演奏技巧極為高超,可以用4根手指在4條弦拉出4個八度,這相當於在手掌彎曲狀態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釐米以上,因此他被譽為擁有「魔鬼的手指」。

過去,身高是招收運動員一項重要的指標,但由於忽略了對馬凡氏症候群的篩查,以至於招收了身材高大、患有馬凡氏症候群的海曼,雖然她曾被譽為當時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但卻最終因為馬凡氏症候群引發了心血管疾病,死在賽場上,成為一個悲劇。

27歲就英年早逝的唐代詩人李賀,外形「細瘦、通眉、長指爪」,據推測他也可能患有馬凡氏症候群。

高度近視並非純粹遺傳而來

馬凡症候群雖然可怕,但是是遺傳病,發病率也比較低,離我們還是比較遠的。不過,它的其中一個表現——高度近視,現在卻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嚴重。

以往很多人認為,高度近視是遺傳而來的,一般不易患上。但目前很多研究和醫學實踐認為,高度近視的產生是由多因素所造成的,不是所有高度近視都是遺傳造成的,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包括學習習慣、戶外活動時間、過度使用電子設備等問題。

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在我國乃至全球,近視及高度近視的發病率呈現出高發低齡化趨勢。

高度近視人群不僅需要常年佩戴厚重的眼鏡,形象上不美觀,還會導致視野受限、視覺質量低下等,如果是病理性近視,不但近視度數會不斷加深,還會出現如眼底病變、早發性白內障、繼發性青光眼等,從而導致不同程度的視覺損害,甚至致盲。這將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

很多高度近視的人因為缺乏預防意識,沒有定期進行相關的眼部檢查,未能及時發現近視相關的一系列眼部病變,最終導致了不可逆的視力損傷。所以,高度近視人群在配鏡時,除了驗光和視功能檢查外,一定要做相關的眼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病理性近視引起的眼部病變,降低對自身的危害。

高度近視要做哪些檢查?

(1)眼底檢查:高度近視者常伴有視網膜脫離、黃斑變性、黃斑出血、黃斑劈裂等,建議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眼底檢查,一旦出現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眼前黑影遮擋或者感覺眼前飛蚊增多和閃光感等症狀,都有可能是視網膜在「報警」。此時就要進行徹底的眼底檢查,並儘早診斷和治療。

(2)眼壓檢查:高度近視人群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發病率是正常人的6~8倍。高度近視者由於視力較差,對出現的輕微視力下降容易忽視,直到視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時才可能察覺。這使得他們不能及時就醫,錯過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最佳時機。眼壓檢查是發現青光眼的三大重要檢查之一,也是最簡單的檢查,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醫,可大大降低青光眼帶來的不可逆的視力損失。

(3)白內障檢查: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是早發性白內障的一個高發病因。高度近視易並發白內障,主要是因為高度近視眼內營養代謝不正常,使晶狀體的囊膜通透性改變和晶狀體營養障礙、代謝失常,從而逐漸發生混濁,視力逐漸減退。儘早發現白內障,並及時進行治療,可大大改善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質量。

(4)其他檢查:通常高度近視人群可能還會伴有高度散光,通過角膜地形圖的檢查可判斷該散光是來自於角膜還是晶狀體,為配鏡時給出精準的散光處方提供重要參考信息;通過眼軸長度的檢查可以判斷軸性近視和曲率性近視,為高度近視患者選擇合適的矯正方案提供理論依據;如果高度近視患者有手術矯正近視的需求,通過角膜厚度的檢查,亦可粗略評估哪種手術方案更加適合。


相關焦點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被診斷為馬凡症候群患者也被稱為「天才病」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被診斷為馬凡症候群患者也被稱為「天才病」時間:2020-11-15 11: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被診斷為馬凡症候群患者也被稱為天才病 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 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
  • 2歲半男童2000多度近視?這種天才病,有多少父母了解過?
    而近日,深圳一名2歲的兒童就讓家人十分發愁。這位男童今年已經有2歲多,但近視卻有兩千多度,近視十分嚴重,而且看電視必須要湊到屏幕前才能看得清楚。(新聞截圖)再加上這位男童有點駝背,雖說個頭比同齡的孩子高出一大截,但食慾並不怎麼好,而且還非常消瘦.......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怎麼回事?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怎麼回事?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近日,廣東一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被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2000多度近視、駝背、消瘦 2歲半孩子在深圳確診「天才病」
    記者從深圳大學總醫院獲悉,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餘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臨床思維和知識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症候群,經基因檢測後確診。馬凡症候群患者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因為身形特點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 確診為馬凡症候群
    來源標題: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確診馬凡症候群,醫生:患病率低於萬分之一 近日,廣東一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被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兩歲半孩子已近視2000多度?竟是患了「天才病」
    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餘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臨床思維和知識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症候群,經基因檢測後確診。  馬凡症候群患者  身材高大、四肢修長,  因為身形特點  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  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 兩歲半孩子已近視2000多度?竟是患了「天才病」!
    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餘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臨床思維和知識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症候群,經基因檢測後確診。馬凡症候群患者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因為身形特點,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 2歲男童因病近視兩千多度!保護視力,預防甚於治療,從這點開始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條新聞,廣東一名年僅2歲的小男孩,眼睛近視竟然已經達到了兩千多度,而且身形還駝背消瘦。 家人發覺孩子身體有異,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馬凡症候群是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6歲孩子居然有800度近視了,孩子眼睛健康要重視!
    不患近視不戴眼鏡的青少年越來越罕見,也可能是因為太過普遍,以致很多人都不把近視放心上,但眼科專家表示: 近視危害遠比人們想像中大得多,尤其是發展成為高度近視(即度數超過600度),如果沒有得到科學防治,很容易引發白內障、青光眼等致盲症。
  • 「天才病」馬凡症候群,泉州每年接診數例
    指導醫生 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 謝江斌■早報記者 林志安不久前,深圳一名近視2000多度的小男孩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這種被稱為「天才病」的遺傳病引起人們的關注。記者從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了解到,近年來,醫院每年都會接診數例這種近視嚴重的「天才病」患者。一年接診四五例 少見但並不稀少「有這種病的患者,外觀特徵特別明顯,個子比較高、人瘦長、手臂長、手指細長,所以病人一進來,我們很容易判斷有可能是這個病。」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謝江斌介紹說,今年他就曾接診過一名這樣的患者。
  • 兩歲半孩子,近視已達2000多度,這是怎麼回事?看完令人心酸!
    近日,就有一個孩子就被證實為換上了「天才病」,兩歲半的年紀近視已經超過2000度,看電視只有湊到跟前才能看到,並且還出現了駝背,食慾也一直都不好。這孩子究竟是怎麼了?患上這種病的人一般都是身材高大,四肢修長。也正因為這種身形特點在某些領域極有優勢,因此也被稱為「天才病」。1歲多已經2000多度近視這個孩子從一生下來,身高55釐米,體重4.45公斤,這樣的個子可比普通孩子大多了。
  • 2歲女童近視900度!這樣做,讓孩子遠離近視
    1警惕「近視潛伏期」,儲存遠視儲備千萬別覺得預防近視是孩子上學後的事。事實上,0~6歲是孩子的「近視潛伏期」。如果孩子6歲還存在150度遠視,到讀初中時就有可能長到正視眼(遠視消除),以後就有可能一生不近視。這是因為小寶寶的眼球小,眼軸短,一般都是遠視眼,而遠視才是延緩孩子發生近視的「本錢」。
  • 南安男童患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家庭貧困治療耽擱
    南安男童患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家庭貧困治療耽擱 qz.fjsen.com 2012-10-22 07:49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可愛的小琰琰生活照早報訊(早報記者 柯麗娟 文/圖)1元、5元、10元、50元、100元…… 62979.1元,昨日,愛心公益協會為南安水頭患病男童王梓琰發起了
  • 男童患罕見病 身披「盔甲」腿長「豪豬刺」(圖)
    十歲男童 身披「厚盔甲」腿長「豪豬刺」  作者: 任珊珊  本報訊 (記者任珊珊攝影報導)十歲男童「小尾巴」皮膚死皮不能脫落,身披「厚盔甲」,腿長「豪豬刺」。記者昨天下午從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獲悉,他所患的是一種皮膚病——「重症毛囊角化病」,嚴重程度在世界上極為罕見。經過八年的持續治療,目前「小尾巴」已被治癒。  半歲起被「不死皮」包圍  福建男孩「小尾巴」從半歲時屁股皮膚開始變厚,洗澡時也搓不下來。隨著年紀的增長,症狀漸漸蔓延到全身,下半身尤其嚴重。
  • 4歲近視800度,家長的疏忽成了孩子近視的元兇,如何保護視力
    4歲近視800度,家長的疏忽成了孩子近視的元兇河南的一個小女孩,今年才4歲。 去醫院檢查的時候眼睛已經一個800多度,一個900多度了。
  • 寧波11歲娃兒近視600多度 你孩子的眼睛還好嗎?
    「暑假那段時間每天的門診量在200多人次,其中一半的患者是孩子。」據了解,在醫院眼科門診就診患者中,未成年人屈光不正佔比70%以上。症狀包括:近視、遠視、散光、斜視等。「學齡前的孩子在門診中也越來越多見,有的甚至已經是真性近視。」而這些眼病除了有不少部分遺傳因素外,多數原因均和平時的不良用眼習慣有關。
  • 8歲的兒子查出300度近視,媽媽竟不以為意:「不就是配副眼鏡」
    楚天都市報10月3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裴霓裳)「孩子近視,不就是配副眼鏡就可以了,」得知自己兒子近視300度後,李女士淡定道。今年8歲的昊昊(化名)讀小學二年級,復學後,昊昊發現自己如果離得遠了就看不清楚黑板,回家和媽媽說了後,忙於工作的媽媽表示國慶假期帶他去醫院檢查。
  • 2歲半女童近視900度,最傷孩子眼睛的不是手機,而是……
    前兩天,教育部對9個省區市中、小學生在疫情期間的視力變化情況調研結果顯示,半年多來,被調查學生視力不良發生率從59.2%上升到70.6%。 今年8月,江蘇淮安,一名1歲多的寶寶因為過早進行視頻早教,近視100多度。 19年6月,江蘇揚州2歲半的女童小曼近視900度且不可逆,孩子從1歲左右開始就給她看手機,每次都看很長時間。 19年2月,武漢4歲的萌萌每天抱著iPad玩遊戲看動畫片超4小時,近視高達600度。
  • 5歲男童單眼近視近千度!醫生提醒注意「屈光參差」
    近日,教育部對9個省區市中小學生在疫情期間的視力變化情況調研結果顯示,半年多來,被調查學生視力不良發生率從59.2%上升到70.6%。近視低齡化、高度數化已經成為現階段青少年近視的兩大現狀,但還有一些家長不易發現的近視問題,比如屈光參差。
  • 東莞5歲男童右眼近視近1000度,左眼卻正常!
    安安今年5歲,不久前,在東莞一家幼兒園的眼健康普查活動中,他被發現視力異常。安安父母帶著兒子到暨南大學附屬東莞愛爾眼科醫院檢查,檢查結果令人驚訝:安安右眼925度近視,200度散光,裸眼視力只能達到0.03;而左眼裸眼視力、屈光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