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病」馬凡症候群,泉州每年接診數例

2020-12-04 東南早報

指導醫生 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 謝江斌

■早報記者 林志安

不久前,深圳一名近視2000多度的小男孩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這種被稱為「天才病」的遺傳病引起人們的關注。記者從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了解到,近年來,醫院每年都會接診數例這種近視嚴重的「天才病」患者。

一年接診四五例 少見但並不稀少

「有這種病的患者,外觀特徵特別明顯,個子比較高、人瘦長、手臂長、手指細長,所以病人一進來,我們很容易判斷有可能是這個病。」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謝江斌介紹說,今年他就曾接診過一名這樣的患者。

「近年來,我們科室每年都接診過這種病例,多的時候一年有四五例。」謝醫生說,馬凡症候群的發病率0.04‰~0.1‰,少見但並不稀少。科室所接診的患者,多數在2歲到4歲之間,就診時近視度數大多在300度到500度之間,極個別達到1000多度,那已經是很嚴重的了。

據介紹,馬凡症候群影響視力主要是三個原因:第一個是因為眼病而造成屈光不正;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晶體脫位,偏離正中間,造成高度散光和屈光不正,還會造成雙影;第三個原因是並發白內障。「如果晶體脫位嚴重,或者白內障嚴重,那就只能做手術;如果晶體脫位範圍比較小,晶體偏離度不是很大,那佩戴眼鏡提高視力就可以了。」謝醫生說,科室近年來的接診情況,真的嚴重到需要馬上做眼部手術的患者倒是不多。

八成患者有心血管畸形 建議長期隨訪動態觀察

謝醫生表示,現在大醫院的產科,在小孩出生時都會做健康檢查,其中就包括眼疾,這樣能早發現先天性病變,但以前比較沒有這個概念,「很多是發現有症狀了再來查,這樣就耽誤了很多患者的早期治療,有的孩子甚至拖到了十二三歲,家長才帶來醫院看。」

「如果有這個病,很小就出現近視,那麼相比其他小孩,以後會發展得更快。」謝醫生介紹,馬凡症候群是遺傳疾病,但基因不一定必然表達,也有可能隔代遺傳,「一旦得了這個病,外觀是很明顯的,家長宜早送醫,因為患者有比視力問題更為危險的病徵。接診到這種患者,我們會建議他去心血管內科做個心臟彩超,看看心臟有沒有問題。」據介紹,約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青春期後常突然死於心律失常、動脈瘤破裂等,「這類患者生活中不適合做一些高強度、重體力的活和激烈運動。」

「病情的進展因人而異,就眼疾而言,有可能3歲的時候來看不需要做手術,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晶體脫離的範圍越來越大,或者並發白內障,也許5歲再來看,就需要做手術了。」謝醫生建議患者3個月到半年複查一次,並且保持心血管內科、眼科的長時間隨訪,動態觀察病情變化。

相關連結 馬凡症候群

馬凡症候群是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1896年,法國小兒科醫生安東尼·馬凡對一個5歲女孩的診治過程中第一次發現並描述了該病的症狀。這種遺傳疾病會導致人體發育時缺乏一種酶,從而出現先天性缺陷。

患者骨骼畸形最常見,主要表現為四肢細長,蜘蛛指(趾),雙臂平伸指距大於身長,雙手下垂過膝;體形瘦長,頭小而窄長,皮下脂肪少等。眼部問題主要有晶體狀脫位或半脫位、高度近視、白內障、開角型青光眼等。

因為這種病的患者常常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但由於這種身體特徵,患者中有很多早逝的天才,例如有「小提琴之神」之稱的帕格尼尼,可以用4根手指在4條弦拉出4個八度,這相當於在手掌彎曲狀態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釐米。20世紀80年代與郎平齊名的美國女排主攻手海曼,身材高大,被譽為當時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最終因為馬凡氏症候群引發心血管疾病,死在賽場上,成為一個悲劇。

相關焦點

  • 雙手過膝,手指細長——「天才病」——馬凡症候群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新聞:原本有望參加選秀進入NBA的新秀伊賽亞-奧斯汀被診斷出馬凡氏症候群,再也無法參與激烈比賽,籃球生涯徹底終結。那麼什麼是馬凡症候群呢?為什麼馬凡症候群奪去了他的籃球生涯?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天才病」——馬凡症候群。馬凡症候群又稱為馬方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患病特徵為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該病同時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包括肺、眼、硬脊膜、硬顎等。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被診斷為馬凡症候群患者也被稱為「天才病」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被診斷為馬凡症候群患者也被稱為「天才病」時間:2020-11-15 11: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被診斷為馬凡症候群患者也被稱為天才病 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 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
  • 馬凡症候群,「麻煩的天才病」市婦幼保健院院眼科成功救治晶狀體...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馮善鵬 通訊員 劉海清 夏立紅 臨沂報導「馬凡症候群患者似乎總是有超乎常人的天賦,但上天卻給予了他們脆弱的軀體。」近日,在臨沂市婦幼保健院眼科主任劉寶海主刀下,眼科團隊成功為一名伴有晶狀體脫位的「馬凡症候群」患兒實施手術,通過人工晶體懸吊術讓患兒回歸正常屈光狀態,大幅度提升了患兒視力,解除了患兒的頭暈症狀,患兒和家長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對劉寶海主任感激不已。患兒母親介紹,患兒是在5年前被發現雙眼視力差,右眼幾乎達到失明的程度。
  • 軍醫談導致非凡天才殞命的危險疾病--馬凡症候群
    硫酸軟骨素A或C等粘多糖堆積,彈力纖維結構與功能缺陷是造成這種畸形的病理改變基礎二、臨床表現馬凡症候群的臨床表現有很大的差異,涉及數個學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骨骼肌肉系統:主要有四肢細長,蜘蛛指(趾),雙臂平伸指距大於身長,雙手下垂過膝,下半身比上半身長。長頭畸形、面窄、高顎弓、耳大且低位。
  • 竟是患了「天才病」
    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餘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臨床思維和知識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症候群,經基因檢測後確診。  馬凡症候群患者  身材高大、四肢修長,  因為身形特點  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  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 竟是患了「天才病」!
    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餘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臨床思維和知識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症候群,經基因檢測後確診。馬凡症候群患者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因為身形特點,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 這種天才病,有多少父母了解過?
    為此家長帶著孩子前往深圳醫院進行診斷,最終初步判斷為該孩子患上了「天才病」。(新聞截圖)天才病是什麼?說到天才病,想必大家都比較陌生。所謂的天才病,並不是說智商高,也不是說具有某種天賦,醫學上成為馬凡症候群。
  • 2000多度近視、駝背、消瘦 2歲半孩子在深圳確診「天才病」
    記者從深圳大學總醫院獲悉,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餘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臨床思維和知識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症候群,經基因檢測後確診。馬凡症候群患者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因為身形特點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 男孩天才病被退學 阿斯伯格症候群-高功能自閉症
    男孩天才病被退學,8歲的小男孩亮亮(化名)因,才上小學二年級的他就已經被3所幼兒園、8所小學勒令退學,而且每次都是同學家長聯名要求,理由是「不適宜行為」。
  • 傳聞稱馬凡氏症候群幫菲爾普斯稱霸泳壇(圖)
    菲爾普斯的助理教練烏班切克說:「我相信輕度的"馬凡氏症候群"對遊泳運動員有好處,這種病讓他們具有超強的柔韌性,這是遊泳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先天條件。」看一下菲爾普斯在水中的表現,你就可能會認可烏班切克的說法:菲爾普斯的肩關節和踝關節的柔韌性異於常人。  身材修長,體格細高、臂展大於身高,這是「馬凡」的另一個顯著特徵。
  • 深圳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患的居然是「天才病」
    近日,深圳一名兩歲多的孩子強仔,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因為這種病的患者常常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馬凡症候群患者三大系統的病變特徵強仔都有。為什麼馬凡症候群被稱為「天才病」?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 確診為馬凡症候群
    來源標題: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確診馬凡症候群,醫生:患病率低於萬分之一 近日,廣東一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被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戳爺患馬凡氏症候群?馬凡氏症候群有哪些表現?——馬凡氏症候群...
    佳學基因導讀:馬凡氏症候群(Marfan症候群)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又名蜘蛛指(趾)症候群, 俗稱蜘蛛病,這是一種令人惋惜的「天才病」,患者通常擁有異於常人的體型,似乎是上天給予他們的禮物,令他們在各個領域發揮出色;又似乎是對他們開的一個玩笑,這份「禮物」總是被早早「收回」。
  • 男孩天才病被退學:天才難道是種病?
    男孩天才病被退學:天才難道是種病? 8歲的亮亮(化名)是個討人喜歡的小男孩。他活潑愛笑,平時成績十分優秀,數學經常考滿分,語文也都在90分以上。據接診的兒科醫生程芳表示,亮亮確實患有自閉症,而且是屬於高功能的自閉症——阿斯伯格症候群。有研究認為,很多世界名家也都是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因此,這種病還有另一個名字,「天才病」。
  • 讓馬拉度納致死的這種病,溫嶺高發!市一院每年接診四五百例
    數據顯示: 我國每年有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每年心肌梗死患病人數超過100萬,每年新發患者約55萬人。每12秒鐘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奪去生命。市一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林文輝介紹,每年醫院要接診400至500例的心梗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劇烈運動、創傷、情緒波動、感染、出血、脫水或嚴重心律失常。半數以上患者在發病前數日內會有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煩躁、心絞痛等前驅症狀。
  • 8歲男孩天才病被退學幾年換了11所學校 阿斯伯格症候群有哪些表現
    2亮亮被診斷為「天才病」接診的是兒少科醫生程芳。一紙診斷讓亮亮的父母大跌眼鏡:自己的兒子還真是自閉症患兒,而且不是一般的自閉症。「人們熟悉的自閉症多是低功能自閉症,患兒交流困難,智力低下,整個人可能木木的。這個孩子的情況屬於高功能自閉症的一個特型——阿斯伯格症候群。」
  • 反手摸肚臍是有病 什麼是馬凡氏症候群
    反手摸肚臍是有病嗎?反手摸肚臍對於湘潭的陳女士來說是一個簡單到爆的動作。不過,陳女士是「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合併主動脈根部瘤,若瘤體稍有破裂就有可能導致死亡。馬凡氏症候群被稱為「巨人殺手」,患者除了身高明顯超出常人外,還常常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
  • 阿斯伯格症候群成年後就好了嗎 天才病是對孤獨症的誤解
    說到阿斯伯格症候群,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它的別稱「天才病」,或者「孤獨症」。這種病患在情感交流和社會交往中存在很大的困難,但也有人問阿斯伯格症候群成年後就好了嗎?患有阿斯伯格障礙的孩子通常會在特殊的領域和話題展現出驚人的天賦和興趣,不少父母因此而忽略了早期的引導和培養,天才病其實是對孤獨症的誤解。
  • 阿斯伯格症候群不能叫「天才病」
    最終診斷結果顯示,亮亮患有自閉症,而且是高功能自閉症的特型——阿斯伯格症候群。說起阿斯伯格症候群,很多人聯想到「天才病」一詞。有研究表明,很多世界名家如牛頓、愛因斯坦、梵谷等均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天才病』的說法,我非常不願意聽到,這是一種誤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保科主任醫師徐秀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家長和社會誤認為孩子擁有獨特天賦時,會耽誤早期的培養和引導。
  • 別妄想孩子成名家 阿斯伯格症候群不能叫「天才病」
    別妄想孩子成為世界名家  阿斯伯格症候群不能叫「天才病」  活潑愛笑,學習成績也不錯。然而,才上小學二年級的亮亮(化名)卻連遭11所學校勒令退學。近日,發生在浙江寧波的這則新聞讓很多人看了後唏噓不已。最終診斷結果顯示,亮亮患有自閉症,而且是高功能自閉症的特型——阿斯伯格症候群。  說起阿斯伯格症候群,很多人聯想到「天才病」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