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 確診為馬凡症候群

2020-12-07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確診馬凡症候群,醫生:患病率低於萬分之一

近日,廣東一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被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醫生介紹,該病發病率約0.04‰~0.1‰,主要特徵為骨骼、眼及心血管三大系統的病變,嚴重或導致死亡,患者應避免劇烈活動。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馬方症候群(馬凡症候群)

馬方症候群又稱為馬凡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病特徵為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特別是合併的心臟瓣膜異常和主動脈瘤。該病同時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包括肺、眼、硬脊膜、硬顎等。

臨床表現

1.骨骼肌肉系統

主要有四肢細長,蜘蛛指(趾),雙臂平伸指距大於身長,雙手下垂過膝,上半身比下半身長。長頭畸形、面窄、高顎弓、耳大且低位。皮下脂肪少,肌肉不發達,胸、腹、臂皮膚皺紋。肌張力低,呈無力型體質。韌帶、肌腱及關節囊伸長、鬆弛,關節過度伸展。有時見漏鬥胸、雞胸、脊柱後凸、脊柱側凸、脊椎裂等。

2.眼

主要有晶狀體脫位或半脫位、高度近視、白內障、視網膜剝離、虹膜震顫等。男性多於女性。

3.心血管系統

約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見主動脈進行性擴張、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由於主動脈中層囊樣壞死而引起的主動脈竇瘤、夾層動脈瘤及破裂。二尖瓣脫垂、二尖瓣關閉不全、三尖瓣關閉不全亦屬本徵重要表現。可合併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法樂四聯症、動脈導管未閉、主動脈縮窄等。也可合併各種心律失常如傳導阻滯、預激症候群、房顫、房撲等。

診斷

馬方症候群的主要危害是心血管病變,特別是合併的主動脈瘤,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臨床表現骨骼、眼、心血管改變三主徵和家族史即可診斷。臨床上分為兩型:三主徵俱全者稱完全型;僅二項者稱不完全型。診斷此病的最簡單手段是超聲心動圖,有懷疑者均可行此檢查,進一步確診則需要通過MRI(磁共振顯像)。

來源:綜合自@三聯生活周刊、百度百科

近日,廣東一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被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醫生介紹,該病發病率約0.04‰~0.1‰,主要特徵為骨骼、眼及心血管三大系統的病變,嚴重或導致死亡,患者應避免劇烈活動。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馬方症候群(馬凡症候群)

馬方症候群又稱為馬凡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病特徵為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特別是合併的心臟瓣膜異常和主動脈瘤。該病同時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包括肺、眼、硬脊膜、硬顎等。

臨床表現

1.骨骼肌肉系統

主要有四肢細長,蜘蛛指(趾),雙臂平伸指距大於身長,雙手下垂過膝,上半身比下半身長。長頭畸形、面窄、高顎弓、耳大且低位。皮下脂肪少,肌肉不發達,胸、腹、臂皮膚皺紋。肌張力低,呈無力型體質。韌帶、肌腱及關節囊伸長、鬆弛,關節過度伸展。有時見漏鬥胸、雞胸、脊柱後凸、脊柱側凸、脊椎裂等。

2.眼

主要有晶狀體脫位或半脫位、高度近視、白內障、視網膜剝離、虹膜震顫等。男性多於女性。

3.心血管系統

約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見主動脈進行性擴張、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由於主動脈中層囊樣壞死而引起的主動脈竇瘤、夾層動脈瘤及破裂。二尖瓣脫垂、二尖瓣關閉不全、三尖瓣關閉不全亦屬本徵重要表現。可合併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法樂四聯症、動脈導管未閉、主動脈縮窄等。也可合併各種心律失常如傳導阻滯、預激症候群、房顫、房撲等。

診斷

馬方症候群的主要危害是心血管病變,特別是合併的主動脈瘤,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臨床表現骨骼、眼、心血管改變三主徵和家族史即可診斷。臨床上分為兩型:三主徵俱全者稱完全型;僅二項者稱不完全型。診斷此病的最簡單手段是超聲心動圖,有懷疑者均可行此檢查,進一步確診則需要通過MRI(磁共振顯像)。

來源:綜合自@三聯生活周刊、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被診斷為馬凡症候群患者也被稱為「天才病」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被診斷為馬凡症候群患者也被稱為「天才病」時間:2020-11-15 11: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被診斷為馬凡症候群患者也被稱為天才病 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 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怎麼回事?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怎麼回事?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近日,廣東一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被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2000多度近視、駝背、消瘦 2歲半孩子在深圳確診「天才病」
    兩歲多的孩子,看電視湊到跟前才能看到,日漸有駝背的感覺,食慾不好一直消瘦……家長帶著孩子折騰於各家醫院的眼科、骨科、兒保科,苦不堪言。這孩子究竟怎麼了?記者從深圳大學總醫院獲悉,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餘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臨床思維和知識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症候群,經基因檢測後確診。馬凡症候群患者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因為身形特點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 2歲半男童2000多度近視?這種天才病,有多少父母了解過?
    而近日,深圳一名2歲的兒童就讓家人十分發愁。這位男童今年已經有2歲多,但近視卻有兩千多度,近視十分嚴重,而且看電視必須要湊到屏幕前才能看得清楚。(新聞截圖)再加上這位男童有點駝背,雖說個頭比同齡的孩子高出一大截,但食慾並不怎麼好,而且還非常消瘦.......
  • 2歲男童因病近視兩千多度!保護視力,預防甚於治療,從這點開始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條新聞,廣東一名年僅2歲的小男孩,眼睛近視竟然已經達到了兩千多度,而且身形還駝背消瘦。 家人發覺孩子身體有異,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馬凡症候群是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深圳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患的居然是「天才病」
    近日,深圳一名兩歲多的孩子強仔,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因為這種病的患者常常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據悉,強仔1歲多時檢測視力,為2000多度的高度近視;近半年來,家人發現強仔走路姿勢略微駝背;強仔身高達96cm,超過絕大多數同齡孩子的高度,而他的體重只有12.4公斤,接近同齡孩子對照體重的下限
  • 兩歲半孩子已近視2000多度?竟是患了「天才病」
    兩歲多的孩子,  看電視湊到跟前才能看到,  日漸有駝背,  食慾不好一直消瘦……  這孩子究竟怎麼了?  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餘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臨床思維和知識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症候群,經基因檢測後確診。  馬凡症候群患者  身材高大、四肢修長,  因為身形特點  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  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 兩歲半孩子已近視2000多度?竟是患了「天才病」!
    兩歲多的孩子,看電視湊到跟前才能看到,日漸有駝背,食慾不好一直消瘦……這孩子究竟怎麼了?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餘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臨床思維和知識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症候群,經基因檢測後確診。馬凡症候群患者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因為身形特點,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 兩歲半孩子,近視已達2000多度,這是怎麼回事?看完令人心酸!
    近日,就有一個孩子就被證實為換上了「天才病」,兩歲半的年紀近視已經超過2000度,看電視只有湊到跟前才能看到,並且還出現了駝背,食慾也一直都不好。這孩子究竟是怎麼了?最終經基因檢測後確診為馬凡症候群。患上這種病的人一般都是身材高大,四肢修長。也正因為這種身形特點在某些領域極有優勢,因此也被稱為「天才病」。1歲多已經2000多度近視這個孩子從一生下來,身高55釐米,體重4.45公斤,這樣的個子可比普通孩子大多了。
  • 「天才病」馬凡症候群,泉州每年接診數例
    指導醫生 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 謝江斌■早報記者 林志安不久前,深圳一名近視2000多度的小男孩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這種被稱為「天才病」的遺傳病引起人們的關注。「近年來,我們科室每年都接診過這種病例,多的時候一年有四五例。」謝醫生說,馬凡症候群的發病率0.04‰~0.1‰,少見但並不稀少。科室所接診的患者,多數在2歲到4歲之間,就診時近視度數大多在300度到500度之間,極個別達到1000多度,那已經是很嚴重的了。
  • 雙手過膝,手指細長——「天才病」——馬凡症候群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天才病」——馬凡症候群。馬凡症候群又稱為馬方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患病特徵為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該病同時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包括肺、眼、硬脊膜、硬顎等。
  • 軍醫談導致非凡天才殞命的危險疾病--馬凡症候群
    經考證:這位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是馬凡症候群患者。美國的女排名將海曼,身材高瘦,手指特長,叱吒排壇多年,最後猝死在球場上。據屍檢結果,海曼也死於是馬凡症候群。1984年 身高2米17的中國男籃運動員韓朋山在火車上因心臟病猝死。2001年 身高2米04的四川排球運動員朱剛猝死。2009年 身高2米12的瀋陽東進隊中鋒武強突發心臟病去世。
  • 戳爺患馬凡氏症候群?馬凡氏症候群有哪些表現?——馬凡氏症候群...
    患者情況:王源(化名),男,據王源母親所述,孩子手指細長,弱視,近視,個子高,14歲就已經1.83米,心臟情況不太好,但沒有去醫院做過相關檢測。詢問家族時得知,孩子母親也有輕微馬凡氏症候群症狀,但不影響生活。為了進一步確診,於是送檢王源及其母親的血液樣本至基因解碼研究中心,進行馬凡氏症候群致病基因鑑定。
  • 馬凡症候群,「麻煩的天才病」市婦幼保健院院眼科成功救治晶狀體...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馮善鵬 通訊員 劉海清 夏立紅 臨沂報導「馬凡症候群患者似乎總是有超乎常人的天賦,但上天卻給予了他們脆弱的軀體。」近日,在臨沂市婦幼保健院眼科主任劉寶海主刀下,眼科團隊成功為一名伴有晶狀體脫位的「馬凡症候群」患兒實施手術,通過人工晶體懸吊術讓患兒回歸正常屈光狀態,大幅度提升了患兒視力,解除了患兒的頭暈症狀,患兒和家長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對劉寶海主任感激不已。患兒母親介紹,患兒是在5年前被發現雙眼視力差,右眼幾乎達到失明的程度。
  • 傳聞稱馬凡氏症候群幫菲爾普斯稱霸泳壇(圖)
    王東進說,「馬凡氏症候群」患者伴有高顴弓、眼晶體脫位、關節鬆弛以及一系列心臟病和大血管病變。很多「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有視力問題,站立時背、腿、腹部和頭部疼痛。不過,「馬凡」最大的危險來自於心血管系統。大多數的「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死於心血管併發症,常見為動脈瘤破裂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未經治療的患者平均壽命為男性30歲左右,女性40歲左右。
  • 2歲女童近視900度!這樣做,讓孩子遠離近視
    要想確診是否是真性近視,需要去專業機構做進一步診斷。近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眼睛前後徑(眼軸)太長、角膜彎曲度太大,其中以眼軸變長最為常見。正常眼軸為24mm,變長1mm約可產生300度(-3.00D)近視。近視眼按度數分類,可分為低、中、高度近視。
  • 4歲女童透支「遠視儲備」 發展為中度近視
    中新網·湖北4歲女童透支「遠視儲備」 發展為中度近視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06日 11:06 來源:中新網湖北今日熱點:闢謠!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漢口醫院專家表示:青少年近視度數加深趨勢明顯,且近視年齡趨向低齡化,建議家長定期帶孩子到醫院檢查視力。4歲的貝貝總是眯著眼睛看東西,看電視也離得越來越近。家長覺察到孩子的異常,但未放在心上,以為這麼小的孩子不會近視,休息好了自然會恢復。但事與願違,家長發現孩子眼睛越眯越小,明明很近、很大的物體也看不清楚。
  • 5歲男童單眼近視近千度!醫生提醒注意「屈光參差」
    近日,教育部對9個省區市中小學生在疫情期間的視力變化情況調研結果顯示,半年多來,被調查學生視力不良發生率從59.2%上升到70.6%。近視低齡化、高度數化已經成為現階段青少年近視的兩大現狀,但還有一些家長不易發現的近視問題,比如屈光參差。
  • 3歲男童確診兩種癌症頑強求生,患神經母細胞瘤還有救嗎?
    福州3歲男童兩年先後確診兩種癌症,2018年確診神經母細胞瘤,一年後又確診白血病,家裡為了給孩子治病目前已花費300萬,欠債約130萬。 「很多人說要花這麼多錢,還不如放棄治療。那麼困難孩子都能挺過來,拼了我的全部我都要去給他治。」
  • 2歲半女童近視900度,最傷孩子眼睛的不是手機,而是……
    前兩天,教育部對9個省區市中、小學生在疫情期間的視力變化情況調研結果顯示,半年多來,被調查學生視力不良發生率從59.2%上升到70.6%。 現在小孩子近視的情況真的是越來越嚴重了,2018年,國家衛健委公布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六歲兒童為14.5%,小學生為36%。 軒媽經常看到孩子近視的新聞,有的孩子甚至只有1歲就近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