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妄想孩子成為世界名家
阿斯伯格症候群不能叫「天才病」
活潑愛笑,學習成績也不錯。然而,才上小學二年級的亮亮(化名)卻連遭11所學校勒令退學。近日,發生在浙江寧波的這則新聞讓很多人看了後唏噓不已。最終診斷結果顯示,亮亮患有自閉症,而且是高功能自閉症的特型——阿斯伯格症候群。
說起阿斯伯格症候群,很多人聯想到「天才病」一詞。有研究表明,很多世界名家如牛頓、愛因斯坦、梵谷等均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天才病』的說法,我非常不願意聽到,這是一種誤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保科主任醫師徐秀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家長和社會誤認為孩子擁有獨特天賦時,會耽誤早期的培養和引導。
社交溝通缺陷是核心問題
談到阿斯伯格症候群,徐秀表示,這是自閉症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症)中的一種亞型。自閉症的明顯症狀表現為兩點,一是社交情感分享欲望低,二是社會交往和溝通技能學習慢。
「核心問題就是社會交往和溝通技能的缺陷。」徐秀說道,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無法避免這一核心缺陷。
徐秀指出,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的人可能會在某個領域上表現出天賦,如數學好、畫畫有天賦等等。「但再有天賦的孩子,都需要引導和教育,才能出類拔萃。」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仇子龍也認為,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存在社交上的障礙,且對感興趣的事物會特別好學。
仇子龍去年在上海交通大學講課就遇到過一位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學生率先提問,不管其他人是否也有需求,他直接站起來就問。
課後,這位學生過來跟仇子龍說,他是上海某名校特長班的學生,數學特別好,但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
「他的症狀除了不顧及他人感受之外,還有說話時低著頭,不看對方的眼睛。」仇子龍說道,慶幸的是,這位學生具備了基本的社交功能,且自身的天賦得以展示。
但並非所有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都能成為名校特長生,很多患者也可能因為幼年的教育缺位,讓天賦無法展示。
以亮亮為例,徐秀表示,從新聞報導來看,亮亮的症狀可能比較輕,但即使如此,仍被11所學校勒令退學。
家長是患兒早期治療的好幫手
徐秀提到,亮亮儘管文字類學習還不錯,但無法融入集體,不能遵守紀律。其實,他在幼兒園就表現出的一些症狀,已給家長敲響了警鐘,但直至後來上小學問題突出時,才引起重視接受治療。
徐秀強調,治療阿斯伯格症候群,並非打針吃藥,而是需要家長、學校和專業機構的共同溝通,任何一方不足,都很難幫助孩子。她特別指出,早期出現症狀,家長的行為幹預和教育非常必要。
若發現孩子有症狀,家長就應該花時間精力去幫助孩子學習,提升交流溝通技巧。以玩滑滑梯為例,當一群孩子排隊玩滑梯時,阿斯伯格症候群的孩子往往會直接推開其他孩子,跑過去玩滑梯。「他要去玩滑梯,但並不知道,所有小朋友都要排隊,一個個輪流玩。」徐秀表示,「這些孩子不懂規矩,需要正確示範,手把手的多次教育和示範。家長在社交技能教育上,要明確各類規矩,並多次詳細告知,遵守了會有什麼好的結果,不遵守會帶來哪些後果。」
寬鬆環境才能揚長避短
很多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家長感嘆,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普通人,而不是天才。在徐秀和仇子龍看來,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社交能力,才能立足社會,之後才談得上未來如何成才。
仇子龍認為,從小就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非常有必要。當前的教育資源緊張,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想要在學校得到額外的關注和幫助並不現實。對此,徐秀也表示,她近年來一直在倡導醫教結合,希望能夠有普教老師學習和掌握自閉症的基本知識,能夠給這些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教育。
另外,仇子龍建議不要讓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讀競爭過於激烈的學校,「儘量上普通的學校,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裡成長,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徐秀也表示,如果此類孩子在幼年期間好好引導和教育,學會融入社會以及與人相處的技能,就能做到揚長避短。她提醒家長,千萬不要為了揚長而忽視短板。記者江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