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名新生兒會有7名患者,不要再說這是「天才病」了!

2021-01-10 61健康

說起阿斯伯格症候群,很多人聯想到「天才病」一詞。有研究表明,很多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梵谷等均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因為他們獻給人類的成就讓後人銘記,只覺得他們的智商遠遠高於我們普通人,就順其自然地認為他們得了「天才病」,從而忽略了他們是患上了一種孤獨症譜系障礙「阿斯伯格症候群」。

『天才病』的說法並不被專家接受,當家長和社會誤認為孩子擁有獨特天賦時,會耽誤早期的培養和引導。截止目前,罹患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概率為0.07%,即平均每一萬名新生兒會有7名是患者,這個數據已經給很多家長敲響警鐘了!

阿斯伯格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是廣泛性發育障礙中的一個重要亞型。該障礙於1944年由奧地利醫生Hans Asperger 描述。在他描述中,所有兒童都是男性,有正常的智力,語言和發育無遲緩,但是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損害,行為奇特,運動協調性差,非常感興趣於記憶公交車和火車時刻表。1981年,英國醫生lona Wing 建議用阿斯伯格症候群來命名具有上述特徵的患兒。

全球範圍內針對孤獨症的患病率有過不少調查研究,但是,針對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流行病學研究則較少,調查結果的一致性也不高。比如Fombonne等報導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病率在0.03%~0.484%之間,而Baird等則估計兒童期阿斯伯格症候群患病率在0.2%~0.3%。

還有研究指出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中約有1/3~1/4為阿斯伯格症候群患兒。阿斯伯格症候群患病率為0.6%左右,其中男女比例約為:4:1。

阿斯伯格症候群起病年齡和形式

阿斯伯格症候群起病於幼年期,但是因為內蓋障礙患兒的言語和智力發育水平正常,因此患兒存在社交苦難,但因幼年階段的外界環境對於兒童的社交技能要求較低,社交缺陷也未能造成患兒出現明顯的社會功能損害,並且部分患兒存在某些超長能力,超長的能力也掩蓋了其存在的社交缺陷,所以患兒的社交困難往往不易被老師和家長察覺。

家長和老師有可能對該症的臨床表現認識不足,可能僅僅從性格內向角度看到兒童的社會交往困難 ,從而造成了較多的漏診和誤診。到學齡期,因為環境對兒童社交能力的要求日益增高,患兒有限的社交能力越來越難以應對日常的社會交往活動,患兒的社會交往困難日益凸顯出來,尤其到青春期後表現更加顯著,此時家長和老師肯能才重視起來。

阿斯伯格症候群的常見臨床表現

很多孩子表現為孤僻離群你、我行我素、不理解和考慮別人的感受、人際關係差、經常和同學發生衝突、行為較同齡孩子幼稚、顯得過於單純,不懂迂迴;說話滔滔不絕,不在意對方是否感興趣;喜歡重複問問題,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情緒易波動、易發脾氣;不怕羞、不怕陌生人,「自來熟」……有的孩子也會表現為不能遵守老師的指令,不遵守課堂紀律,離開座位或教室。

總體來說,這列孩子給老師和家長的感覺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合群、行為幼稚、注意力分散、聰明古怪。這些表現在每一個孩子身上不盡相同,程度也不一樣。也有相當一部分患兒沒在成年後才來就診。

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核心症狀

阿斯伯格症候群是廣泛性發育障礙中的一個亞型,具有類似兒童孤獨症的某些特徵,但阿斯伯格症候群不具有語言和智能發育障礙。其核心症狀為社交交流、人際交往障礙;局限、刻板、重複的興趣和行為方式。

1、社會交往障礙的具體表現

阿斯伯格症候群患兒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損害,他們大多數是有交流和交往意願的,但缺乏人際交往技巧,不懂得如何和別人打交道,從而容易受同齡人排斥。一方面,他們與人交談時通常以自我為中心,會喋喋不休向對方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內容,但過程中無法識別對方的表情和感受,無法判斷對方是否對話題感興趣,無法與同齡人實現話題的互動和分享,更缺乏進一步的情感交流。

2、阿斯伯格症候群的交流特點

雖然阿斯伯格症候群患兒的語言發育沒有問題,但在交流過程中,仍存在困難:

①雖然患兒的語音語調並不像孤獨症那樣單調和刻板,但語言的韻律感差,在事實的申述,幽默的評論中往往缺乏抑揚頓挫,或表達於過於書面化,有些孩子在生活中也經常使用一些成語,典故或者說出一些讓大人感到吃驚的話。

②交談模式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很多患兒趨向於冗長的表達方式,經常就她們感興趣的話題不停地講,完全不理會聽眾是否有興趣。

③患兒對語境的理解也存在缺陷,尤其是社交中的「潛臺詞」,有些家長會反映孩子聽不懂別人的諷刺。

3、阿斯伯格症候群興趣狹窄及刻板重複行為的表現

阿斯伯格症候群患兒興趣狹窄,行為方式刻板重複,具體表現為:

①總是處於一種或以上不變的有限的興趣模式中,對某些事物高度關注,甚至痴迷,超出了正常水平。比如孩子子喲偶喜歡汽車發動機,收集相關的模型和雜誌,喜歡拆解玩具汽車,對於汽車發動機的知識了如指掌,對各種汽車發動機的性能如數家珍;部分患兒自由對公交路線、火車時刻表,地鐵站或公交站牌等著迷,牢記相關信息。

②顯著的頑固地堅持一些特殊的、無意義的程序和儀式。比如有的孩子堅持走固定路線上學,即便有路障,也要想辦法走原來的路線;非常遵守規矩,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違反;有時候還表現出對於某物品過於迷戀,比如他/他們會執著於穿某件衣服,即使已經破舊了,但仍不願意更換,即使是同款同顏色的新衣服,也不願意丟棄原來的衣服。他們的刻板也表現在行為比較刻板,固執,若每天要做什麼事情,先做什麼,再做什麼,不能變化;思考問題直來直去,不夠靈活變通,有些還喜歡重複問問題,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

所以個例不能代表群體,不要被外界的聲音迷惑,你的孩子是天才,為什麼要去看病?該看病的應該是你吧?

作為家長應該時刻保持理智,對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表現,做到認真觀察和記錄。不要等到孩子一點點長大,有了較為明顯的症狀才去診治,到那時一切都晚了。

關注六一健康,關注兒童的健康與成長。

相關焦點

  • 阿德萊德8名新生兒感染罕見細菌!20年來首次爆發!罪魁禍首竟...
    前天衛生部門表示已有5名新生兒確診,根據最新消息,現在又有3名嬰兒檢測呈陽性!在進行了一次深度清潔後,另一名嬰兒使用了同樣的床位,兩周後被證實感染。在這兩名出現症狀的嬰兒中,一名已經康復,但另一名仍在婦女兒童醫院,情況嚴重但穩定,是從弗林德斯醫療中心轉院過來的。另有6名嬰兒被證實攜帶這種細菌,但沒有症狀。
  • 關於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的那些事兒
    好像寶寶一旦得了,立馬就會有嚴重的後果或生命危險。那麼,真的會像他們擔心的那樣嗎?關於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大家最想了解的一些事兒都在這裡。1.什麼是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是指在新生兒群體中用快速、簡便、敏感的檢驗方法,對一些危害兒童生命、導致兒童體格及智能發育障礙的先天性、遺傳性疾病進行篩查,作出早期診斷。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被診斷為馬凡症候群患者也被稱為「天才病」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被診斷為馬凡症候群患者也被稱為「天才病」時間:2020-11-15 11: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被診斷為馬凡症候群患者也被稱為天才病 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 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
  • 印度醫院大火燒死10名新生兒,莫迪:這場悲劇令人心痛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印度教徒報》10日報導,9日凌晨1時30分許,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班達拉區綜合醫院的新生兒監護室發生大火,7名新生兒獲救,剩餘10名葬身火海。印度舉國上下感到震驚,並引發各界對印度醫院安全性的擔憂。報導稱,這些新生兒最小的剛出生幾天,最大的也就3個月。
  • 臺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 每天約出生55名早產兒
    原標題:臺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 每天約出生55名早產兒  中新網11月1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每天約出生55名早產兒。今天是世界早產兒日,早產兒基金會和臺當局「衛福部」提出3項政策,目標是早產率10年減半。
  • 專家警告:植入電子大腦的帕金森病患者切勿獨自遊泳,有溺水危險
    他們在約250名患者中發現了另外7個病例:都是優秀的遊泳者,都因患有帕金森病而植入了電子大腦刺激器,而且都發現自己不會遊泳了。不過,儘管妨礙了遊泳,但這9名患者都希望繼續使用大腦刺激器,因為可以緩解症狀。全球大約有15萬人植入了由美敦力(Medtronic)生產的電子大腦,大部分都是帕金森病患者。
  • 你知道「天才病」嗎?相當可怕
    據悉,霍萱的疾病與以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是被稱為「天才病」的馬凡氏症候群。什麼是馬凡氏症候群?為什麼被稱為「天才病」?馬凡氏症候群又名蜘蛛指(趾)症候群,俗稱蜘蛛病,屬於一種先天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家族史。
  • 7月起,漳州新生兒4種遺傳代謝病免費篩查
    臺海網7月9日訊 據閩南日報報導 記者近日獲悉,7月起,漳州免費為新生兒進行遺傳代謝病篩查。我市按照自願和知情同意原則,為服務對象免費提供健康教育、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初篩,以及諮詢隨訪等服務。凡是在我市各級各類助產技術服務機構住院分娩的新生兒,均可享受免費篩查服務。
  • 新生兒的這些「特徵」都不是病!
    所以大部分新生兒的腿部都是偏O型的,這並非是一種病,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大,雙腿自然會變直,不用過分去關注。溫馨提示:O型腿如果在寶寶2歲時還沒有消失,就需要去醫院就診了。除了O型腿被大家認為是「病」,新生兒還有很多正常的生理表現,都會被新手爸媽錯貼上「生病」的標籤。
  • 10名新生兒被活活燒死!現場情況令人忍不住落淚,莫迪:我很心痛
    在印度一家綜合醫院的嬰兒護理病房內突然起了大火,10名新生兒被活活燒死!據當地的印媒報導:現場情況令人忍不住落淚,許多涉災嬰兒的父母在場哭的聲嘶力竭,並且要求醫院給他們一個說法。而就在最近,印度總理莫迪也在推特上表示了對此事的回應:我很心痛這次的火災悲劇,這令我們失去了許多寶貴的生命。對於莫迪對於火災和受害者的回應,印度的人民們也是議論紛紛。
  • 又一地學校停課,116名師生感染!此病進入高發期
    經查,11月28日至29日,該校先後有116名師生(100名學生,16名教職員工)陸續出現輕微嘔吐、腹瀉症狀。經南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檢測結果為諾如病毒感染。為保障學生健康,經南崗區教育局研究決定,11月30日該校師生暫不到校,學生居家學習,教師採取線上輔導的方式進行教學。截至目前,絕大多數感染者經觀察已無明顯症狀。
  • 疾病預警:可怕的遺傳代謝病之楓糖尿病
    這對父母打聽到北京友誼醫院可以給孩子做肝移植手術,夫妻倆這才半夜裡風風火火地抱著孩子趕到了北京友誼醫院掛了個急診。   核心提示   在這對夫妻向醫生表述的主訴症狀中,首先,要注意兩個症狀:一是孩子從出生後無明顯誘因的嗜睡;二是尿液和呼氣有異味。
  • 粵所有輸注血漿患者均無不良反應 7名患者已轉陰
    截至3月12日,廣東已有40位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了血漿,目前已為17位危重患者輸注,其中11名危重症患者比之前有好轉,所有輸注血漿患者均未見不良反應。7家高水平醫院先後派出95名專家到20名危重症患者病床旁駐點開展救治工作,開展個性化救治。線上「專家天團」遠程問診是廣東「智慧抗疫」的重要方式。劉冠賢表示,在醫院點對點遠程會診、中山大學系統遠程大會診、護理中醫專科會診等的基礎上,我省堅持危重病例全省遠程大會診。
  • 8歲男孩天才病被退學幾年換了11所學校 阿斯伯格症候群有哪些表現
    程醫生表示,有研究認為,很多世界名家也都是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因此,這種病還有另一個名字,天才病。天才病的名字雖然好聽,但無法掩蓋疾病本身的殘酷。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會有如下表現:人際交往困難。患者有與人交往的強烈意願,卻缺乏相應的技巧,所採取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更無法理解表情、眼色、肢體動作等非語言表達的信息。
  • 阿斯伯格症候群不能叫「天才病」
    近日,發生在浙江寧波的這則新聞讓很多人看了後唏噓不已。最終診斷結果顯示,亮亮患有自閉症,而且是高功能自閉症的特型——阿斯伯格症候群。說起阿斯伯格症候群,很多人聯想到「天才病」一詞。有研究表明,很多世界名家如牛頓、愛因斯坦、梵谷等均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天才病』的說法,我非常不願意聽到,這是一種誤導。」
  • 只剩一個腎:黑龍江省醫院接診多名「孤立腎」關聯患者
    東北網健康頻道訊(通訊員康豔立 董宇翔)肚皮鼓起「籃球」大的包,醫生從其病側腎抽出尿液3500毫升;左腎切除後,右腎出現2.7釐米大結石,醫生輸尿管軟鏡下為其成功取石;生理性「孤立腎」患者前來複診,醫生耐心檢查後確保患者安心……近日,黑龍江省醫院南崗院區泌尿外二科連續接診多名患者
  • 男孩天才病被退學 阿斯伯格症候群-高功能自閉症
    男孩天才病被退學,8歲的小男孩亮亮(化名)因,才上小學二年級的他就已經被3所幼兒園、8所小學勒令退學,而且每次都是同學家長聯名要求,理由是「不適宜行為」。
  • 合肥網第e時間:合肥新生兒疾病篩查發現首例楓糖尿病患兒 發病率1/...
    安徽商報 合肥網 無線合肥訊(徐軍楊 張永)3月23日,記者從合肥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獲悉,自擴大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病種以來,新篩中心不斷發現各類罕見遺傳代謝病患兒。最近,該中心又確診了1例罕見的胺基酸障礙性疾病——楓糖尿病的新生兒,這是合肥市新篩中心確診的首例楓糖尿病患兒。
  •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罕見病早診早治
    以上海為例,全市每年約有20萬名新生兒出生,患者人數大約在10-20名之間。與其他罕見病一樣,溶酶體貯積症面臨著疾病認知率低、診療率低等問題,大部分患者都曾有過誤診的經歷,並且往往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能確診,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而該類疾病中的龐貝病、球形細胞腦白質營養不良病、Ⅱ型戈謝病等患者的發病年齡都在嬰幼兒期,且發病急,救治不及時不僅會對患者的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甚至會致命。」張惠文說。
  • 竟是患了「天才病」
    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餘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臨床思維和知識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症候群,經基因檢測後確診。  馬凡症候群患者  身材高大、四肢修長,  因為身形特點  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  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