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植入電子大腦的帕金森病患者切勿獨自遊泳,有溺水危險

2020-12-04 健康界

一名遊泳健將剛剛接受了電子大腦植入手術,當他跳入家附近的湖中,卻驚恐地發現遊不起來。如果不是他的妻子及時把他從深水區救出來的話,他可能會淹死。通常,植入電子大腦是為了控制震顫和緩解帕金森病的症狀,而正是這個設備發出的信號,使他失去了協調手臂和腿部遊泳的能力。

蘇黎世大學的克裡斯蒂安·R·鮑曼博士(Christian R.Baumann)在接受採訪時說,起初,醫生認為該男子的經歷只是一個孤立事件。但當另一名曾是競技遊泳運動員的患者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後,鮑曼博士和他的同事便開始對其他患者進行了調查。他們在約250名患者中發現了另外7個病例:都是優秀的遊泳者,都因患有帕金森病而植入了電子大腦刺激器,而且都發現自己不會遊泳了。

不過,儘管妨礙了遊泳,但這9名患者都希望繼續使用大腦刺激器,因為可以緩解症狀。全球大約有15萬人植入了由美敦力(Medtronic)生產的電子大腦,大部分都是帕金森病患者。

鮑曼博士發表在《神經學》(Neurology)雜誌上的論文披露道,其中有三人嘗試關閉電子大腦刺激器,立即恢復了遊泳能力。

鮑曼博士說,這一現象並不普遍。他說:「許多安裝了大腦刺激器的患者仍然能夠出色地遊泳,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這9個人不行。我們認為這是少數現象,但由於這種風險威脅到生命,所以將來我們要給予更多的關注。」現在,鮑曼博士警告所有植入了電子刺激器的患者,切勿獨自進入深水中,患者對此也非常重視。

早在2015年,就有澳大利亞的醫生報告了類似的病例。有一名患者在打開電子刺激器後甚至無法漂浮,當他嘗試遊泳時,他的手腳無法協調,只能笨拙而無用地扭動軀幹。但當關閉設備後,他立馬輕鬆地遊了幾圈。

這位澳大利亞的醫生說,有另外三名裝有帕金森病電子刺激器的患者溺水身亡,尚不清楚死因是否與該裝置有關。

帕金森基金會(Parkinson’s Foundation)醫學主任麥可·奧肯(Michael S. Okun)博士說,蘇黎世大學的這份報告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需要更嚴格的研究。他說,無論如何都應該警告所有帕金森病患者,不管是否有植入電子刺激器,都不要單獨遊泳,因為這種疾病本身會使他們突然無法行動,並有溺水的危險。

深度大腦刺激器在20多年前面世,它發出的電信號會干擾大腦中導致帕金森病的異常電脈衝。它被稱為大腦的起搏器,可以極大地緩解震顫、肢體僵硬和行動困難。

目前還不清楚電子刺激器是如何幹擾遊泳的。鮑曼博士和他的同事建議,對於某些患者,電子信號可能會影響協調肢體運動的大腦區域,其他一些複雜的技能也可能會受到影響:有些患者說他們無法再滑雪,還有的人說他不會打高爾夫球了。

來自澳大利亞醫生的那份報告促使美敦力公司在2016年發布了「緊急現場安全通知」(urgent field safety notice),警告大腦刺激器有令人失去協調能力的副作用,可能會使患者無法遊泳。美敦力表示,公司已經將通知提交給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更改了電子刺激器的標識,並將通知發給了2400位使用該設備治療患者的醫生。儘管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言人郵件確認了這一消息,但接受採訪的四名美國帕金森專家均表示,他們從未見過美敦力公司的通知,也沒聽說過植入電子刺激器會導致患者遊泳困難的病例。

近年來,雅培(Abbott Laboratories)和波士頓科學公司(Boston Scientific)也開始銷售深層大腦刺激器。波士頓科學公司發言人在電子郵件中回覆說:「在我們的監測系統中沒有收到相關的報告,但我們會留意任何潛在的副作用。」而雅培對此沒有作出回應。

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運動障礙神經調節項目的醫學總監喬希·希門尼斯·沙希德(Joohi Jimenez-Shahed)博士說:「這是一個驚人的報導,有9例相同的報告令人有點驚訝。」她認為應該認真對待這份報告,並且要警告帕金森病患者不要獨自遊泳。但她和其他專家也表示,他們希望獲得有關這幾名患者植入位置及刺激方式的更多信息。植入位置差之毫厘,效果就可能謬之千裡。

紐約諾斯韋爾健康中心(Northwell Health)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戴維·B·溫特勞布(David B. Weintraub)博士表示,這種現象非常罕見。他說,現在人們還不完全了解大腦刺激器的運作機制,「一直都有奇怪的事情發生。」這些裝置偶爾會引起莫名其妙的副作用,例如情緒變化,雙眼刺痛或者無法大聲說話。他補充說,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對電子刺激器重新編程來解決這些問題。

麥可·J·福克斯基金會(Michael J. Fox Foundation)醫學傳播副主任雷切爾·多倫(Rachel Dolhun)說,基金會將幫助宣傳這一報告。她認為,這類研究數量很少,需要報告給更廣泛的群體,這是大家了解罕見副作用的方式。她說:「我們現在不想讓患者群體感到驚慌,但我們希望他們意識到這一風險。」

原文來源:NYTimes

原文標題:Swimmers Beware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患者長期僵硬對身體的危害
    治療帕金森病肌肉僵直引起的疼痛時,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常常療效欠佳;在應用左旋多巴改善運動症狀的同時,多數患者的疼痛常常會隨肌肉張力的降低而緩解。 專家介紹,對于震顫型帕金森病,如果老人出現手腳震顫,往往會引起家人注意,而帶其就醫。疾病能及時得到積極有效治療。而對於僵直型帕金森患者而言,經常會延誤病情。主要是由於肢體的僵硬外人無法看見,往往被忽視。 一般來講,在病情初期患者會感覺肢體活動不靈活,不愛運動,頸肩部肌肉酸痛。
  • 眾志成城 2020關愛帕金森病患者公益活動啟動
    考慮到受疫情影響很多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和家庭生活困難情況,主辦方表示只要通過官方電話4001122987報名,經此次公益活動主辦方遴選的患者將獲得下列權益:1.有2名帕金森病患者全部免費植入腦起搏器,獲得下列權益:免費提供腦起搏器系統+免費會診+免手術費+免住院費+免費遠程程控1年2.有3名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腦起搏器,獲得下列權益:
  • 嗅覺失靈動作變慢快去篩查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症狀及治療關鍵點
    「我母親最近幾年動作越來越慢,嗅覺還失靈了,沒想到她這是得了帕金森病。」11月4日,李女士將母親趙阿姨送到醫院治療。6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約為1.7%。帕金森病的突出表現為抖、慢、僵,患者的運動速度和幅度下降,行為動作受到很大限制。目前我國帕金森病的早期就診率較低,誤診率較高。
  • 直擊帕金森氏病大腦手術
    這兩個控制運動神經的細胞核團在左右腦中對稱分布,如果過度活躍就會帶給人體震顫和僵硬,這些表現正是典型的帕金森氏病症狀。吳耀恆在6年前被宣告患有這種疾病,但病情並未因確診而有所好轉,反而從右側肢體擴展到全身。     這個瘦小的湖南男人無法看見控制自己身體的敵人,因為它們隱藏在「大腦的最深處」,眼睛的正後方。
  • 腦子裡植入「黑科技」,讓帕金森病人不再抖動
    腦起搏器的學名叫腦深部電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指通過立體定向技術將微電極植入患者腦內特定核團,通過脈衝發生器發出微電流刺激腦內核團,調節黑質紋狀體通路功能,從而達到改善帕金森症狀的效果。其類似「電子藥」,通過體外調節「電子藥」量的大小(刺激參數和刺激模式等)來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狀。
  • 帕金森病可控 華西醫院專家:治療是關鍵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30日訊(記者 胡旭陽 實習生 聶鎣 攝影報導)聚焦大腦,內外科強強聯合。7月30日,華西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DBS手術大揭秘暨帕金森病患者關愛義診活動。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由於腦內黑質部位出現了急劇結構退化,不能產生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而使腦部指揮肌肉活動的能力受到限制。帕金森病目前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病,腫瘤之後的中老年第三大「殺手」,越來越多的臨床實踐表明,帕金森病有年輕化的發病趨勢。全世界約有1000萬帕金森病患者,在中國約有300萬以上的患者,並且每年新增患者在10萬以上。
  • 帕金森病早期三大症狀
    帕金森病涉及到大腦中某些神經細胞的逐漸分解或死亡。帕金森病的許多症狀是由於神經元的丟失,神經元在大腦中產生了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信使。當多巴胺水平下降時,大腦活動異常。大腦並不是唯一受影響的器官,在肌肉中感受到這種感覺可能意味著早期的帕金森症狀。
  •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患者「重啟人生」 2021-01-13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帕金森病有10大症狀,如何改善病情及日常生活飲食要求
    患者的腦內發生什麼事生理學上,人類大腦中控制自主運動的單位稱為基底核,它與腦中其他與運動相關的部位如運動皮質相連,在基底核當中有個稱為黑質的神經核團,簡單來說,神經核團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的神經聚集的區域。黑質內部的神經細胞負責製造多巴胺,這種分泌物有助於大腦傳遞運動訊號。
  • JMT-治療帕金森病——DBS療法(腦起搏器)|脈衝發生器|帕金森病|...
    DBS療法,是美國斯科特斯德梅奧臨床醫學中心的神經病學專家們現在施行的一種深度腦刺激(DBS)療法,用於治療一種遺傳性的肌張力障礙,可明顯改善病情。DBS療法主要是將電極植入到患者腦內,運用脈衝發生器刺激其大腦深部的某些神經核,糾正異常的大腦電環路,從而減輕這些神經方面的症狀。
  • 越來越多帕金森患者受益
    本報訊(記者 陳鑫龍)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從2014年在雲南率先開展植入腦起搏器(DBS)手術以來,目前已完成200餘例手術,開展此類手術數量省內領先。目前,國產和進口的腦起搏器已納入省市醫保,緩解了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讓越來越多帕金森患者受益。    「國內權威機構統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發病率為1.7%。
  • 帕金森病真的要被治癒了?這項重磅研究被NEJM公布
    首次用新型腦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近期,一項秘密實驗被公布:神經外科醫生將新型神經細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腦內,這種新型神經細胞是由該男子自己的皮膚細胞在實驗室中誘導成幹細胞,幹細胞分化形成的,這些移植的新型神經細胞可以分泌出多巴胺,來改善帕金森病症狀。
  • 帕金森病日專家提醒:帕金森病不僅是「手抖」
    ,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的嚴重影響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類疾病,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帕金森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因為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手抖症狀,因此很多人提起帕金森病就會想到手抖,專家提醒,帕金森病早期識別很重要,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症狀,其他的非運動症狀如睡眠異常、嗅覺障礙、抑鬱等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號,它們比「手抖」出現得更早,更值得我們警惕。
  • 科學家揭示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的關鍵機制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郭穎)中國科學家領銜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揭示了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的關鍵機制,為開發帕金森病新療法、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供參考。腦深部電刺激療法,又稱腦起搏器,通過植入大腦中的電極可以直接調控大腦不同的功能網絡,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類疾病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能有效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症狀。
  • 帕金森偏愛中老年人,帕金森病12條相關因素,你定要看看,早了解,早...
    拳王阿里患有帕金森,有人認為他的帕金森症是由長發衝擊引起的。但目前還沒有定論,有多大程度的創傷性腦損傷會引發帕金森氏症。所以,儘量不要讓大腦受創傷。有某些致病基因的人容易得帕金森病,百分之10-15的患者與家庭遺傳有關。
  • 帕金森病治療莫錯過最佳時機—新聞—科學網
    陳海波表示,通常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狀主要有手抖、全身有僵硬感、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等,比如解繫鞋帶、扣紐扣等動作,帕金森病患者都會變得比以前緩慢許多,或者根本不能順利完成。 「如果患者能早點到正規醫院就醫,就可能減緩帕金森病帶來的傷害。」陳海波說。
  • 帕金森病具體有哪些症狀?
    但65歲以上老年人中PD的患病率並不高,因此,年齡老化只是PD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在PD發病機制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重視。自90年代後期第一個帕金森病致病基因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PARK1)的發現以來,目前至少有6個致病基因與家族性帕金森病相關。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建湖北省首個帕金森病MDT團隊
    楚天都市報7月23日訊(記者 晏雯 通訊員 鄒亞琴)逾百項的術前測評、100多道手術程序、在米粒大小的丘腦神經核團組織內精準植入刺激電極、從上萬種組合方案中挑選最佳的術後程控模式……這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建的湖北省首個帕金森病MDT團隊對待每一位適合植入腦起搏器的帕金森病患者必經的流程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已超過270萬人,約佔全世界帕金森患者總數的一半,65歲以上老人的患病率約為1.7%,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將會有更多人患上這種疾病。     一、帕金森病常見的誘因     1.個體因素:致病基因及年齡是帕金森病的危險因素;     2.行為及生活方式:高劑量的烈酒、大量乳製品的攝入、吸毒以及除草劑、百草枯、殺蟲劑等農藥暴露可顯著增加 PD 的患病風險;     3.疾病:感染、腫瘤、創傷性腦外傷、代謝性疾病以及中樞系統的感染等可能增加
  • 每個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運動併發症?不治療可行嗎?
    隨著對帕金森病的進一步研究,瑞典學者Arvid Carlsson進一步研究確認,帕金森病是大腦特定部位多巴胺缺乏所致,推動了抗帕金森病藥物左旋多巴(L-dopa)的研製。由此,左旋多巴應用於臨床,大大提高了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成為帕金病治療的第一個裡程碑。